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合集下载

2024届安徽省百校大联考高三生物试题

2024届安徽省百校大联考高三生物试题

2024届安徽省百校大联考高三生物试题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与核糖含有的元素种类相比,脱氧核糖缺少氧元素B.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分子的氨基、核酸分子的碱基中C.与等质量脂质相比,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低,而氢的含量更高D.细胞中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2.水和无机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与亲水性物质结合使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减弱B.水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水分子之间氢键容易形成又容易断裂C.水温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有较高的比热容D.HCO 3-既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又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细胞中不同脂质之间分子结构差异较大,决定了它们在细胞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血糖的运输C.V D属于脂肪,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双分子层有关4.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下列关于氨基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甘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相对分子量最小的一种B.每种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都必须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合成多肽链时,不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千差万别的D.人体中存在一些细胞不需要的氨基酸,即为非必需氨基酸5.细胞中有许多化合物,它们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细胞内DNA、RNA、ATP等活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和RNA的合成离不开ATP的参与B.ATP的合成通常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关联C.DNA与RNA的化学组成区别之一是前者特含有T,后者特含有UD.DNA是细胞核中的主要遗传物质,RNA是细胞质中的主要遗传物质6.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样在细胞内也存在物质运输和能量转化,而囊泡运输就是真核细胞常见的一种运输方式。

专题01 走近细胞—练(解析版)

专题01  走近细胞—练(解析版)

专题01 走近细胞(练)1.(2021·沧州渤海新区附属学校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②草履虫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③细胞虽然由各种化合物组成,但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④山羊的心脏仅由心肌组织构成⑤草原中所有的草构成一个种群⑥稻田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组成了一个群落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答案】B【解析】①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错误;②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因此没有组织、器官、系统水平,②正确;③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③正确;④心脏为器官水平,由多种组织构成的,④错误;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所有的草是多个种群,⑤错误;⑥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⑥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⑥,B正确,故选B。

2.(2021·河南)受污染变绿的池塘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蓝藻、细菌、酵母菌等。

下列有关三类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B.都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生物C.在适宜条件下,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D.都有DNA,且DNA与各自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关系密切【答案】B【解析】A.蓝藻、细菌是原核细胞,酵母菌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A正确;B.蓝藻属于自养生物,大多数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酵母菌是营腐生生活的,B错误;C.蓝藻、细菌、酵母菌均为单细胞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正确;D.三种细胞中都有DNA,DNA与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关系密切,D正确。

故选B。

3.(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模拟)科学在修正中前行,施莱登和施旺当年发表的关于细胞研究的成果,人们综合为以下几个要点,其中已经被其他科学家修正的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有它自己的生命②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来的③细胞是一个行使生命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单位④每个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⑤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⑤B.①④C.③D.②④【答案】A【解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他们所说的“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被描述为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或者是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新细胞,后来,科学家通过显微镜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所以从现代生物学角度判断,需要修正的是⑤,应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高中生物_高中生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高中生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对基础内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提出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

教学说明:设立问题情景,先将复杂的生物膜中磷脂双分子层单独抽离出来,单一去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三、物质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1、概念知识: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扩散相似,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思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并举例说明。

然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概念。

教学说明:该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再通过播放三种运输方式的flash动画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

2、比较分析:比较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区别。

组织学生分析填表,反馈和纠正,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填写。

教学说明: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爬黑板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用词的准确性。

3、讨论分析:进一步提出问题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并绘制曲线(横坐标为影响因素,纵坐标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的成果。

教学说明: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制做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胞吞、胞吐通过播放变形虫摄食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胞吞、胞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并提问:分泌蛋白从内质网开始到分泌出细胞外一共穿过了几层膜?让学生加深认识。

【教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1)

【教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1)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年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内容。

细胞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活动,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然后说明了细胞学说的重大意义。

教材这样编写,希望学生不仅知道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还能通过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知道这一学说是如何形成的,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重大意义;同时认识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理解科学的本质。

关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教材首先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体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闸述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在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教材紧紧围绕着: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层次,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让学生初步掌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重要概念,初步形成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认识,为初步建立生命的系统观打下基础。

有助于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播放大熊猫丫丫近况视频,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中出现大熊猫吃冷箭竹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1.如何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何提供证据?2.思考之后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你们如何获取的证据,证据是否正确,充分?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生命系统概念

生命系统概念

生命系统概念生命系统概念生命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生态环境和生物间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

它涉及到了所有的生命现象,包括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交换和转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生命系统的概念。

一、生命系统的定义1.1 生命系统的基本概念生命系统是指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有机和无机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动态整体,这些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物种、群落、环境等。

1.2 生命系统的特征(1)复杂性:生命系统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组件构成,这些组件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而多样化的结构。

(2)动态性:生命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整体,它随着时间和空间而不断变化。

(3)开放性: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换和转化。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2.1 生物个体层次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小的层次,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有机体。

在这一层次中,生物个体通过代谢、生长和繁殖等过程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2.2 种群层次种群是指同一物种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总和。

在这一层次中,个体之间通过捕食、竞争和合作等相互作用来维持种群的稳定性。

2.3 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在这一层次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组件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而多样化的结构,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过程。

三、生命系统的组成部分3.1 生物体生物体是指具有自主代谢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有机体。

它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有机体两种类型。

单细胞有机体包括细菌、藻类等微小生物;而多细胞有机体则包括植物、动物等大型生物。

3.2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与生命系统相互作用影响其发展和演化的各种因素。

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两个方面。

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等自然因素;而生物环境则包括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3 生物间相互作用生物间相互作用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之间通过捕食、竞争和合作等方式相互影响。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知识汇总笔记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知识汇总笔记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对“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A.生殖系统动植物都有B.一个原子或分子不可以算一个“系统”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细胞学说的内容不包括()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细胞学说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结构的统一性C.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对细胞学说的建立没有产生影响D.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4、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原核生物B.由于新冠病毒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故需要营寄生生活C.实验室培养新冠病毒需要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5、生命系统存在着各个不同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A.细胞B.组织C.个体D.生物圈综合题6、图1为大肠杆菌细胞模式图,图2为蓝细菌细胞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大肠杆菌和蓝细菌由于均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它们都具有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且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遗传物质,所以它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2)图2中代表蓝细菌细胞内的拟核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细菌细胞内因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单选题1.(2024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细胞学说揭示了()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2.(2024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细胞学说揭示了()A.认识细胞的曲折过程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的细胞D.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3.(2024北京延庆高一上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D.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前进的过程4.(2024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下列事实或证据不能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的是()A.离体的叶绿体能在一定条件下释放氧气B.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活离不开细胞D.缩手反射需要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共同参与5.(2024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下列相关叙述不能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点提供支持的是()A.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存在B.细胞膜是边界,各类细胞器分工合作,细胞核是控制中心C.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D.细胞是开放的,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6.(2024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细胞学说揭示了()A.真原核细胞之间的区别B.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C.细胞产生新细胞的意义D.认识细胞的曲折过程7.(2024北京延庆高一上期末)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的不同层次。

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的是()A.病毒B.草履虫C.人体D.生态系统8.(2024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细胞学说揭示了()A.人类认识细胞是一个曲折的过程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C.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D.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多样性9.(2023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原子、分子、细胞、个体B.大肠杆菌:分子、细胞、组织、个体C.冷箭竹: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D.大熊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10.(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下列与细胞学说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动、植物界的屏障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C.病毒也是由细胞所构成的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11.(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

教学设计1: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教学设计1: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2.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能力目标:1.尝试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运用显微镜观察和制作临时装片情感目标: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课前准备】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红墨水,烧杯,玻璃纸,胶圈,塑料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提问1.细胞的六大化合物是什么?2.生物大分子分别具备怎样的功能?这些化合物是细胞具备生命活性的基础,那细胞怎样进行这些物质的新旧更替呢?我们进入新一章的内容,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二、讲授新课1.展示图片,植物根系-----光镜下的细胞壁------电镜下的细胞壁------树皮和浸泡过的树皮提问1. 细胞壁是由哪些分子组成的呢?哪些物质可以通过学习它?学生阅读抽问2~3人作答,找一人板书填空“细胞壁主要由————和——————组成,还有——————,是一个——————的结构”。

2.学生提炼P36页倒数第二、三自然段的要点,谈细胞质壁的作用和生活用途。

提问2. 细胞膜的通透性如何呢?是溶于水的任何物质都能通过么?按分组进行“模拟膜的通透性”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总结讨论,提问3组问两实验烧杯中水颜色变化及原因。

4.讲授概念扩散半透膜渗透作用提问3. 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三、总结本节知识,布置下节课前预习【板书设计】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一、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1、细胞壁——全透性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木质素功能:机械支持、维持细胞的形态、防止细胞过度吸水引起细胞破裂的作用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的作用。

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A具有半透膜B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实验:模拟膜的通透性
总结与讨论:
1.A、B两个烧杯中的蒸馏水颜色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2、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3.如果将B漏斗口的玻璃纸换成塑料膜,蒸馏水的颜色 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 )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 细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系统。 生活的细胞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 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 细胞壁的全透性
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其次还含有木质素。 2、主要作用:
主 (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和蛋白质种类数量有关)


糖类 大约占2%—10%

细胞膜有什么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 3、进行细胞间的交流
1、将细胞和外界环境隔离 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 相对稳定






功能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功能3:传递信息的功能 1、物质传递 2、接触传递 3、通道传递
细菌
思考:如何从混合液中分离出纯
度较高的细胞膜?
细胞破裂后细胞内物质流出,细胞 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质量不一样, 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 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 纯的细胞膜。
二、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 大约占50% (磷脂最丰富,动物

细胞中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

蛋白质 大约占40%
如:动物的膀胱、肠衣,鱼鳔,卵壳膜等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模拟膜的通透性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蒸馏水颜色 长颈漏斗液面
结果分析
装置A
装置B
变蓝
不变色
液面下降
液面上升
红墨水中的染料分
漏斗中的 子不能经过扩散作
Cu2+经扩 用进入烧杯中,水
散作用进入 分子进入漏斗中,
烧杯中
液面上升。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物质传递
受体
接触传递
发出信号的细胞
靶细胞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通道传递
胞间连丝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模拟实验:模拟膜的通透性
15%硫酸铜溶液
玻璃纸 清水
30%蔗糖溶液+ 少许红墨水
玻璃纸 清水
A
B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1、扩散:某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 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叫做扩散。 2、半透膜:某些物质(小分子)可以透过 ,另一些物质(大分子)不能透过的多 孔性膜,叫半透膜。
2、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
“烧苗”。其原因是(B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细胞表面有细胞膜,又称为质膜。 细胞膜具有半透膜的特点对细胞内外的 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3)本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引流法,采用了自身对照。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隔离开来,加上 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就构成了渗 透系统。 (1)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1)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膜 液泡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 (半透膜)
液泡(内有细胞液) 细胞核 细胞壁 (全透性,伸缩性小)
成熟的植物细胞
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液和细胞核,
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的选择,必须选择有 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 察现象。
(2)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时,必须在实验桌上进行, 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
(3)本实验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此浓度下既明 显出现质壁分离,又不致杀死细胞)。盐酸、酒 精、醋酸等溶液能杀死细胞,不适于做质壁分离 的溶液。 (4)当以植物细胞可吸收的物质作溶质(如甘油、尿 素、KNO3、乙二醇等)时,可出现质壁分离及自动 复原现象。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
①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 ②防止细胞过度吸水引起细胞破裂; ③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 细胞壁的全透性
3、特性: ①全透性:水分子和溶解 在水中的物质都能通过。
②伸缩性小。
4、应用: ①纤维素:造纸、人造纤维、火药、 胶片、绝缘材料、食品工业
②木质素:石油、塑料、染料、制革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选择透光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 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 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想一想: 为什么你洗苋菜的时候水不变红,煮熟了汤却红 了?
因为细胞的选择透过 性是针对活细胞来说 的,苋菜煮熟了,选 择透过性就消失了, 所以细胞中的色素就 可以进入到外部。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外界溶液浓 度 小于 细胞质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质浓度
等于 细胞质浓度
细胞吸水膨胀 细胞失水皱缩 保持原状态
练习
1、以下发生了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 细胞膜的成分
一、制备细胞膜
实验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是有一定浓度 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 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 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
请从下面细胞中选出符合研究细胞膜 的细胞,并说明理由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哺乳动物成
原熟因的:红哺细胞乳动物成高等熟动红物细细胞胞中没有细高胞等核植和物细胞 众多的细胞器!
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颜色逐渐变
深,后来又逐渐变浅,能够反映细胞液含水量
随时间变化的图是
( C)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应用
①判断细胞的死活 ②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③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④比较一系列溶液的浓度的大小 ⑤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⑥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正常情况下的细胞
发生质壁分离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1)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具半透性且其伸缩性比 细胞壁大
宏观: 植物细胞由坚挺→萎蔫
{ { (2)表现
液泡体积(大→小)
微观: 质壁分离 细胞液颜色(浅→深)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细胞壁,结 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 具有浓度差。
一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渗透现象示意图
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 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由低到高)
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B-A的水分子数多于由 A-B的分子数; 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B-A的水分子数少于于 由A-B的分子数; 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的移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