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导学案3

合集下载

7.1 日本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3)

7.1 日本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3)
重难点
重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经济发展特和工业布局特征
难点: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结合资料分析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提问法
学习准备
地图册、查阅有关日本的资料日本的轮廓图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明目标有方向
它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地震台风的国家,同时他也是个以“岛国”著称的国家。他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这个国家就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学姓名
组别
课题
日本
课型
新课
班级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带来的影响。
2、了解日本工业发展水平,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加工贸易发达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
3、知道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达标测试得分:
卷面整洁度得分:
签名:
日期:
教(学)后反思
四、展示提升——我努力我充实
1999年6月,6C(日立、松下、时代华纳、JVC、东芝、三菱电视六大技术开发商结成的专利保护联盟的简称)面向全球发表了关于"DVD专利联合许可的声明"。声明中称6C购买专利许可后才能从事生产。2002年3月8日,6C向中国DVD企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DVD企业务必在3月31日之前与6C达成DVD专利费交纳协议。否则将提起诉讼。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6C向中国DVD企业收取专利费,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利用专利技术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会产生一定影响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

第11课古代日本一、6世纪前的日本1.国家出现:1世纪—2世纪2.日本统一:5世纪初,政权统一日本。

3.政权结构:(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依靠统治全国;(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1.背景:(1)国内:大和国奴隶制社会非常落后,。

(2)国际:先进,日本积极吸收。

2.时间:年开始改革,史称“”。

3.人物:4.内容(1)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地方设、、三级,由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将土地、部民收归,成为、;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也不能;统一。

5.性质:是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性质的改革.6.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产生的原因:(1)盛行,形成;(2)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3)为保护庄园;2.特点:(1)是一种和相结合的军事集团;(2)武士团有时代表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号召去征战。

3.幕府统治的形成(1)镰仓幕府建立:①时间:世纪晚期;②人物:;③地点:镰仓;④影响:日本由此进入了时期。

(2)幕府特点:幕府与天皇朝廷。

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阶层手中。

(3)幕府统治影响: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精神。

1、《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第一次统一“百余国”的是()A. 大和B. 高丽C. 琉球D. 本州2、《全球通史》中说: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东西。

对材料所提及“日本过去”的历史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7世纪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C.7世纪中期仿效唐制革新政治 D.12世纪源赖朝建立幕府统治3、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第11课古代日本学习目标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2、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了解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概况。

重点难点精归纳认识日本大化改新效法中国的原因及大化改新的性质和作用1、原因(1)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日本大批留学生从中国学成回国,对比两国国情,他们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产生了改革求新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

2、性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3、作用: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到发展;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巧助记统一日本是大和,外来借鉴仿隋唐。

孝德天皇来改革,中央集权封建立。

之后土地兼并盛,武士壮大集团兴,幕府统治权力大,天皇实际成摆设。

典型例题巧突破考点一 6世纪前的日本例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A.大和B.高丽C.琉球D.新罗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答案:A考点二大化改新例2、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主要涉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把原来被贵族控制的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等,从而判断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

答案:B考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例3、下列关于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方豪强的兴起带动武士的兴起B.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C.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D.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主公解析:本题考查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程度。

导学案:日本——东南亚的群岛国家

导学案:日本——东南亚的群岛国家

日本——东亚的群岛国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组成;2、知道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3、运用地图找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并说明工业集中分布的原因;4、知道日本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家。

【学习重点】:1、日本的地形与领土组成;2、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

【自主预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使用说明】通读教材P75—82,仔细勾画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自主预习题;限时15分钟。

一、多山的岛国1、日本位于、,是一个国家,陆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022年)是个国家,首都。

2、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为山地丘陵,平原狭窄,最大的平原是。

日本多、。

富士山海拔米,为日本的最高峰,是一座。

二、贫乏的矿产资源3、日本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燃料严重不足,是世界上的矿产品进口国。

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木材自给率仅为左右,是世界上紧扣木材最多的国家。

日本的河流,丰富。

三、高度发达的经济4、日本是世界的经济大国之一,工农业程度很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利用国内丰富的和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力发展,进口,出口,努力开拓,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5、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与的狭长地带。

6、日本的耕地面积狭小,但是农业生产很高,是主要的农作物,也很发达。

四、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度7、早期的日本文化深受的影响,以后,日本有大量汲取,当代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又有鲜明的现代气息。

在日本能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兼容和交融。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探究一:阅读课本P78中的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石油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2)日本的煤炭主要来自、、、、、和等国家,铁矿石主要来自、等国。

探究二: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试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探究三:结合课本P75中的日本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 会》 导学案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 会》 导学案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前日本的政治体制,包括幕府统治、封建等级制度等。

2、掌握当时日本的经济状况,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日本的社会文化,包括宗教、教育和风俗习惯。

4、分析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幕府统治的特点和影响。

(2)封建等级制度对社会的束缚。

2、难点(1)理解日本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2)分析导致明治维新的社会根源。

三、知识梳理(一)政治体制1、幕府统治(1)幕府的建立:在 12 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将军掌握实际权力,天皇成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2)幕府的权力结构:幕府将军下设“老中”“若年寄”等官职,分别管理不同事务。

地方上,大名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3)幕府与天皇的关系:天皇被尊为精神领袖,但政治权力被幕府将军架空。

2、封建等级制度(1)等级划分: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等;农、工、商为被统治阶级。

(2)特权与义务:武士享有佩刀等特权,农民需要向领主缴纳赋税,从事农业生产。

(二)经济状况1、农业(1)土地制度:封建领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租种土地进行耕种。

(2)农业技术: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如灌溉、施肥等,但生产力相对较低。

(3)农产品商品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交易。

2、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纺织品、陶瓷等生活用品。

(2)手工工场:在一些城市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3、商业(1)城市兴起:大阪、江户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贸易繁荣。

(2)商人阶层: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但仍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

(三)社会文化1、宗教(1)佛教:在日本广泛传播,对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神道教:日本本土宗教,与民族传统和文化紧密结合。

2、教育(1)武士教育:注重武艺、礼仪和文化知识的培养。

九年级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

部编人教《历史》九年级上册导学案九年级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九年级历史组编号:11 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重点: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难点:武士集团和幕府统治。

【自主学习】一、大和统一日本1.起源:日本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形成些小国,进人文明社会。

2.统一:4世纪末至5世纪初,国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

二、大化改新3.背景:6世纪末,力推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豪族的势力。

4.改革:效仿中国的做法,设“大化”年号,并在646年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史称“”。

5.影响: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体制,使日本国家制度趋向完善。

三、武士与幕府6.武士集团:为保护庄园、扩张势力,大庄园主建立由组成的私人武装集团。

7.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了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日本自此进人近700年的时期。

【合作探究】怎样认识日本的大化改新?【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倭人”指的是()A.日本B.拜占庭C.阿拉伯D.朝鲜2.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8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如图)。

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A.凶恶残暴B.忧患意识C.善于学习D.不思进取3.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是指()A.《汉谟拉比法典》B.种姓制度C.奴隶主民主政治D.大化改新4. 646年(大化改新)元且,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一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5.8世纪时,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发生重大改变,取代班田制的经济制度为()A.农奴制B. 奴隶制C.庄园制D. 分封制6.古代日本幕府政治中,武士集团的最高首领被称为()A.御家人B.“征夷大将军”C.“国司”D.领主7. 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日本导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日本导学案

区域地理认识国家日本主备人:胡露茹审稿人:2016级高二地理备课组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主要岛屿、邻海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及特点与变化。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4.通过本专题复习,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2. 日本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三、学习资料:图文详解P122-124、区域地理P66-68【区域背景】一、位置和范围120°E 140°E23°26′N 太平洋130°E 140°E40°N30°N图二日本位于_____半球,亚洲的______部,东濒_______洋,西面濒临_______海和_____海,隔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俄罗斯相望,经纬度主要位于30°N-45°N,130°E—145°E,领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九州岛四个大岛组成。

日本的陆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是东亚的岛国。

读图二,完成(1)日本有四大岛的名称,其中②岛名称为__________,④岛名称为___________ 。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⑦、⑧所在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沿岸的狭长地带。

(3)在发展工业经济中,不利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有利条件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方面),B 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方面)(4)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针对本国区位的优势和不足,采取的对策主要是:A _________ _______ (生产力要素方面),B ___________ ____(产业结构方面)。

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上节知识回顾(10*10)1、根本原因:________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____年3、沙皇________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奴制改革的法令和宣言。

4、性质:____________5、历史作用:(积极)(1)废除了____,为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俄国____进程;(2)使俄国走上________道路。

(消极)(3)这次改革____,________仍大量存在。

二、自主探究(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统治下,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构成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

2、内部危机:_________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____________的发展。

新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

外来危机:______年,______国舰队入侵日本,随后,迫使日本签订《》条约,随后,英法俄等国也强迫日本签定类似不平等的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的严重危机。

3、19世纪50年代,日本下级武士发动了“”运动,后随着形式的变化,该运动发展为运动,矛头对向将军,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日本的明治维新1、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时间:人物:2、内容:(四个词归纳)3、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性质:(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1、书上划出,明治维新改革对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考虑)三、合作探究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性质相同,也都发生在19世纪.结果却一成一败,原因是什么?(从封建力量对比、领导力量、措施实施情况、国际背景四个方面分析)2、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共同作用?19世纪的美、俄、日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日本历史上经历过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两次改革,试说出这两次改革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想想日本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四、基础训练:复述日本明治维新(背景10分,根本原因10分,直接原因10分,过程20分,改革内容20分,影响30分)组长评分组长签字五、巩固训练1、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积极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习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范围和国土组成,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知道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4、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自主预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读14页课文及图7.1完成
日本的领土主要分布在的东面,的西北。

主要由、、、等
个大岛、及其周围的海域组成。

是一个
的国家,海岸线,多优良。

2、在图7.2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城市是日本的首都,还有、、。

3、读图7.2日本的地形以为主,并能参考地图6.13说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

二、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应该知道日本民族构成中,占绝对优势。

日本文化就是
典型。

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日本火山、地震知识探讨:
1、读课本P15图7.5,想一想: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火山是灾害,但也可以为人类所用,你知道它们如何造福人类吗?
3、日本地震频发,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都不严重,其防震方
面有哪些是我国可以借鉴的?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一、选择题:
1、日本首都所在的岛屿是()
A北海道B本州 C 四国 D 九州
2、按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和中国都属于()
A东亚地区B东南亚地区 C 南亚地区 D 中亚地区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 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C境内山岭众多,平原狭小 D 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经济活动频繁
4、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5、下列国家中,离日本最近的是()
A中国 B 蒙古 C 朝鲜D韩国
6、作为日本的象征,被日本人奉为神山的是()
A 白头山
B 雪峰山C关东山D富士山
7、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
A台湾海峡B马六甲海峡C朝鲜海峡D白令海峡
8、日本人最爱的花是()
A牡丹B菊花 C 梅花 D 樱花
9、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A 琉球群岛
B 富士山
C 濑户内海
D 金刚山
10、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A台风 B 寒潮 C 伏旱 D 梅雨
11、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A北海渔场 B 北海道渔场 C 舟山渔场 D 纽芬兰渔场
12、日本四大岛屿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海道 B 本州 C 四国D九州
13、日本民族构成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A汉族 B 朝鲜族C大和民族 D 满族
14、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
A 旗袍B西服C和服 D 牛仔服
二、读图题:读图7.1回答问题:
1、填注日本主要四大岛屿:B C
D E。

2、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F G。

3、填注日本所临海洋12。

4、日本首都A,其中有个著名的山峰,最大的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