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子午线的由来
地球子午线

地球子午线
地球子午线也叫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
张遂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
后来为了满足航海和天文学研究的需要,英国于1675年在伦敦附近建立了格林威治天文台。
近百年来,全世界各国的时间都以格林威治时间为标准,换算成世界时间。
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各国一致定为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子午线也叫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
经线和垂直于它的纬线构成地球上的坐标既经纬网。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条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来表示。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科学家把开始计算经度的一条经线「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1884年的10月1日,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了国际子午线会议。
10月23日,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向全世界各国政府正式建议,采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作为计算经度起点的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算起,向东划分0°~180°,为东经度,向西划分0°~180°.为西经度,1953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到东经0°20′25〃的地方,但全球经度仍然以原址为零点计算。
磁子午线指的是连通南北磁极的线,并不与经线重合。
中央子午线、子午线和本初子午线、南北极、经线的定义

中央⼦午线、⼦午线和本初⼦午线、南北极、经线的定义中央⼦午线是观测者所见贯穿天体(例如:、或)表⾯地理中⼼点的⼦午线。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错误的,百度上也完全搜不到靠谱的解释,就找了⼀点资料顺⼿贴在这⾥。
“⼦午线”的名称源于⽇语(⼦午線),意义完全等同于中⽂所常⽤的“经线”,任意连接北极和南极的⼤圆半圆弧均可称为“⼦午线”。
中国古代有时使⽤地⽀来表⽰较精确的⽅位,“⼦”即为正北⽅,“午”即为正南⽅,因此“⼦午线”本义即“从北到南的线”另外中⽂或⽇语中还存在“卯⾣线(圈)”的概念。
“卯”代表东⽅,“⾣”代表西⽅。
但“卯⾣线”并不等同于纬线,⽽指的是与某⼀特定⼦午线垂直的⼤圆。
也可以理解为:若我们规定⾚道上某点为“东极”,其对跖点为“西极”,则“卯⾣线”为连接“东极”和“西极”的⼤圆,⽽纬线中只有⾚道属于“卯⾣线”。
当然,如果没有特殊规定,地球上也不存在所谓“东极”“西极”,任何⼤圆都可以成为某⼀条⼦午线的“卯⾣线”。
在天⽂观测中,如果我们在天球上通过⼤圆将地平线东点和地平线西点连接起来,使其通过观测点的天顶,这就是天球上的⼀条“卯⾣线”。
关于“卯⾣线(圈)”,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似乎也是错误的。
以下内容摘⾃维基百科。
“⼦午线”,指的是从⼦(北)延伸到午(南)的线或⼤圆。
这源于⽅位与⼗⼆地⽀之间的对应。
“⼦”代表的⽅位是北⽅。
另外,“⼦午线”即“南北之线”的意思。
卯⾣线是线上的任意切向量与特定⼦午线上的特定切向量垂直的假想线,因其连接卯(东)和⾣(西)⽽得名。
需要注意的是,卯⾣线和纬线是不同的概念,纬线上的切向量只在与特定⼦午线的交点处垂直于该⼦午线。
作者:慎忱链接:https:///p/37929896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初⼦午线(:Prime meridian),即0度,亦称格林威治⼦午线、格林尼治⼦午线或本初经线,是经过的⼀条(亦称⼦午线)。
子午线 经线 地球周长

子午线也叫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
经线和垂直于它的纬线构成地球上的坐标既经纬网。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条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来表示。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科学家把开始计算经度的一条经线「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1884年的10月1日,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了国际会议。
10月23日,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向全世界各国政府正式建议,采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作为计算经度起点的本初。
从0°经线算起,向东划分0°~180°,为东经度,向西划分0°~180°.为西经度,1953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到东经0°20′25″的地方,但全球经度仍然以原址为零点计算。
在英国伦敦有一条本初,0度。
子午线本初又称“首”或“零”也就是0°经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算经线。
本初制定和使用是经过变化而来的。
本初从本初起,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0度到 180度。
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会议决定,采用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称为本初。
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时间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赤道上定义了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它由这些天文台的经度采用值和测时资料归算而得。
1968年起把通过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作为本初。
本初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它不像纬线有自然起点——赤道。
19世纪以前,许多国家采用通过大西洋加那利群岛耶罗岛的。
那条相当于今天的西经17°39′46〃经线。
19世纪上半叶,很多国家又以通过本国主要天文台的为本初。
这样一来,在世界上就同时存在几条本初,给后来的航海及大地测量带来了诸多不便。
于是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
关于经线的概念

关于经线的概念经线是地球表面上想象出来的一组虚拟线,也称为经度线或经度。
经线是由地球的自转确定的,它们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时区,帮助人们在地球上确定时间。
经线最早由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托勒密所定义。
地球上的经线以子午线为标准,从0度经线开始,依次向东和向西分别为东经和西经。
0度经线被称为本初子午线,它被任命为世界时的起点。
经线是地球表面上以东西方向为主的想象线条,围绕地球从赤道向两极延伸,其长度相等,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均相等。
经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确定地理位置和确定时间上。
通过经线,我们可以确定不同地点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
例如,东经120度表示该地点距离本初子午线东120度的位置,而西经120度则表示该地点距离本初子午线西120度的位置。
另外,经线也帮助我们确定时区,根据经线的不同位置,人们可以根据文明子午线来确定当地的时区,从而调整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经线也被用于导航和地图制作,帮助人们更方便地确定地理位置和规划行程。
同时,经线的概念也被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航海、航空和地质等领域。
在航海领域,经线可以帮助船舶确定航线和方向;在航空领域,经线被用来确定飞行路径和航线;在地质勘探领域,经线用来确定地质构造和地质资源的分布。
因此,经线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各种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对地球的测量和导航,经线还对人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经线不同,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时区和文化风俗的差异。
一些国家甚至会选择修改时区,以适应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需求。
在历史上,经线也被用来划分国界和领土,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差异。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不规则形状,经线并非直线,而是一种曲线,通常称为大圈。
这意味着在导航和测量中,需要考虑地球的椭球形状和曲线性质,这给测量和导航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为了简化计算和测量,人们通常使用近似值和数学模型来处理经线的曲线性质。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学问点解析一、思维导图答案:〔1〕不规那么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二、学问点解析学问点梳理〔根底学问、根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根底学问点一、地球的形态和大小〔1〕相识过程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经验了漫长而困难的探究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太阳和月亮人们依据太阳、月亮的形态,推想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环球航行路途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例1】以下可以说明地球的形态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渐渐消逝在地平线以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态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逝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及地球的形态无关。
答案:A谈重点:地球的根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态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根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如今地球赤道旁边。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根底学问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的含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态,依据肯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的作用地球仪,可以便利我们知道地球的相貌,理解地球外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
地理百科——本初子午线

地理百科——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
它不像纬线有自然起点——赤道可以由地球自转轴决定,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定为本初子午线,故此在历史上曾对此线有不同定位。
从本初子午线起,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0°到180°。
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
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时间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赤道上定义了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它由这些天文台的经度采用值和测时资料归算而得。
1968年起把通过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各种新技术确定的地球坐标系的经度零点都尽量与本初子午线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点差别。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
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
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
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
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
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
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
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
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
经线的定义是什么意思

经线的定义是什么意思经线的定义是什么意思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经线的定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经线的定义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线圈”。
经线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
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子午线命名的由来:某一天体视运动轨迹中,同一子午线上的各点该天体在上中天(午)与下中天(子)出现的时刻相同。
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偏东的地方时要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
至于东西半球的界线的划分,曾引起过一场国际性纷争,直至1953年格林尼治才选取20°W与160°E两条经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
零度经线直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经线的长度约为20037km,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同。
0°经线本初子午线又叫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理经度和协调时间的计量而建立的标准参考子午线。
地球上有天然的零度纬线—赤道,却没有天然的零度经线,因此,本初子午线只能从无数的子午线中人为地选出一条。
最初的本初子午线,是各国因确定位置的需要而设置的。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才逐渐有所改变。
1767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开林编制了《英国航海天文历》,它是以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地球和天球的零子午线的。
该书出版后很快被众多的航海家采用。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各国的'海图要统一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
1883年10月在罗马召开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会议决议:“本初子午线必须是通过一级天文台的子午线,考虑到有90%的从事海外贸易的航海者已经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来计算船的位置(经度)这一实际情况,各国政府应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经纬线的由来

龙源期刊网 经纬线的由来作者:植文来源:《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15年第03期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垂直的线,叫纬线。
但实际上,地面上并没有画经纬线,它们只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
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
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那么,最初的经线和纬线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测定的呢?公元前34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一幅“世界地图”。
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
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画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不久就瓦解了。
但以亚历山大命名的那座埃及城里,出现了一个著名图书馆,多年担任馆长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学多才,精通数学、天文、地理。
他计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 250千米,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这座古老的图书馆里研究天文学、地理学,他就是克罗狄斯·托勒密。
托勒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绘制地图应根据已知经纬度的定点做根据,提出在地图上绘制经纬度线网的概念。
为此,托勒密测量了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和据点的经纬度,编写了8卷地理学著作,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
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描绘出来,他设法把经纬线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图”。
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
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
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初子午线的由来
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亦称格林威治子午线或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于180度相遇。
本初子午线不是东西半球的划分。
地球上的零度经线(本初子午线)是人为假定的,它不像纬度,有自然起讫(赤道和两端)。
这样就使零度经线的选择,是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确定的。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学术会议上,正式确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全球的零度经线,公认为世界计算经度的起点线。
通过地球两极而与赤道直交的圆弧即为子午线,又称经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零度分东西两半球为东西经各180°。
但东西半球的划分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