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拔高题
深圳初三化学拔高试题及答案

深圳初三化学拔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
A. 2H₂ + O₂ → 2H₂OB. CaCO₃ → CaO + CO₂↑根据题目所给的量,选择正确的答案。
2.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空气C. 纯水D. 氢氧化钠3.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减少4.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氢气C. 二氧化碳D. 水5.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₂O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B. CO₂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C. NaCl 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D. Mg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数据,填写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式,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4.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式,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请简述如何通过化学方法鉴别硬水和软水。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计算生成物的产率。
五、实验题(每题15分,共15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步骤,描述如何进行铁的氧化实验,并写出实验现象。
六、论述题(15分)1. 论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结束语:本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初三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
(完整)初三化学拔高题

点燃 MnO 2 高温 化学拔高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古诗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引自《红楼梦》)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引自毛泽东诗词)C.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引自《红楼梦》)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自明朝于谦诗)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改变的是 A.H 2O 2 B.MnO 2 C.H 2O D.O 23.在CO + CuO ==== Cu + CO 2反应中,Cu 元素由+2价变为0价,H 元素由0价变为+1价。
这类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S + O 2 ==== SO 2 B. Na 2CO 3 +Ca(OH)2 = CaCO 3↓+ 2NaOHC. 2KClO 3 ===== 2KCl + 3O 2↑D.3CO + Fe 2O 3=== 2Fe + 3CO 24.在下列试验物质导电性的实验中,接通电源后不亮的灯泡是A .① ②B .③ ④ ⑤C .③ ④D .② ⑤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去年下半年成功发射,搭载2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了5天。
目前,中国航天的目标将瞄准建立空间站和空间实验室。
若在太空飞船中点燃一根火柴,火柴会 A .能够燃烧,和地球上现象相同 B .不能持续燃烧,很快就熄灭 C .能够燃烧,且燃烧更剧烈 D .以上答案都不对6.与 中的“l ”关系密切的是A .质子数、电子总数B .元素化学性质、化合价C .物质状态、电子层数D .原子结构、中子数7.用酸A 跟足量的碳酸钠固体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酸A 是A .浓硫酸B .稀硫酸C .磷酸D .浓盐酸 8.下列变化中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是A .灯泡通电发光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C .锌与稀盐酸反应D .电解水 9.某溶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A .沸点B .导电性C .颜色D .水分子的构 10.在实验室中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白磷的着火点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①盐酸 ②无水酒精 ③NaOH 溶液 ④NaCl 溶液 ⑤H 2O②①③④⑤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的物质D.将白磷溶解不易着火 11.要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淀粉,下列使用的试剂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B.用紫色的石蕊试液C.用碘水或碘酒D.用浓硝酸、重金属盐或甲醛 12.关于用水制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A.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H 2B.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吸收能量C.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H 2 13.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B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C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 用托盘天平称取5.6g CuO 粉末② 用10mL 水和10mL 酒精配制成20mL 酒精溶液③ 将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 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④ 用10mL 量筒量取8.2mL 水A .①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15.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二、(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中考化学拔高题

中考化学拔高题不定项选择题部分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发生偏转。
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A.将游码向右移动4.2gB.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C.在右盘上放4.8g镁D.在左盘上放7.2g碳酸钠固体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A.1.8g铝粉和1.8g 铁粉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C.5.6g铁粉和5.6g 锌粉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3、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A.表中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4、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取2.8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2.7 g H2O。
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5、某钢样品的含碳量为0.24%(其他杂质元素不考虑),若碳元素主要以Fe2C和Fe3C的形式存在,则该钢样品中Fe2C和Fe3C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相对分子质量:Fe2C:124,Fe3C:180)()。
2024年化学中考压轴题满分必刷:推断题

2024年化学中考压轴题满分必刷:推断题1.知识整合是巩固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请看下面某同学的知识整合。
已知A是一种白色固体,B和M均是黑色固体,E和F均为常见的无色液体,C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H 为淡黄色的固体粉末。
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③ ,基本反应类型是。
③ 。
③ 。
(2)反应③的实验主要现象是。
实验室证明气体Z的方法是。
(3)实验③将M缓慢伸入集气瓶的目的:。
2.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F的类别相同,C、M的组成元素相同,C呈固态时俗称“干冰”。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M的一种用途。
(2)写出B的化学式。
(3)写出F→D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E→D的实验现象。
(5)图示相互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NO3、NaCl、BaCO3、Cu(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I.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混合后,过滤,得白色沉淀B和蓝色滤液C.II向步骤I所得滤液C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1)白色沉淀B是(写化学式)。
(2)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3)写出实验过程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
(4)滤液D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为(写离子符号)。
(5)若要检验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可以用无色滤液D进一步实验,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4.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乙、丙含有相同元素,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
北京市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真题化学用语及其意义针对拔高题练答案版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答案】(1)A和B (2)C和E
(3)失去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它与水所含的两种元素组成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其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阳离子符号为,该物质的溶液与干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a;Ca(OH)2;-1;Ca2+;Ca(OH)2+CO2=CaCO3↓+H2O。
6.(2022锦州)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2022株洲)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的炼丹过程中常用到密陀僧。若密陀僧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密陀僧+2HNO3═Pb(NO3)2+H2O(已配平),则密陀僧的化学式为。
(2)古时候,人类在翠绿色的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此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①Cu2(OH)2CO3 2CuO+H2O+CO2↑;
请分析实验过程,推断:
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填符号,下同),可能存在的离子有,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答案】(1)经观察,未知溶液呈浅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2)取少量未知溶液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则溶液中含有Fe3+;并伴有刺激性气味,说明生成了氨气,则说明溶液中含有NH4+;
初中化学 推断题 拔高题(1)

三:初中化学推断题拔高题1.A→L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3所示。
(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G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和I为红色固体,B、D和L为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E的组成元素在化合物中常呈现的化合价有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上述转化中,B和L表现出相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2.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
已知A 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水溶液呈蓝色;D属于碱;E属于盐。
(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3)胃酸过多对健康不利,医学上常用________(写化学式)治疗胃酸,不能用氢氧化钠的原因是________ ;(4)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
B是有毒气体,白色固体E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01g(20℃)。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物质的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①A+C:________;②C→E:________;(2)物质C中混有少量物质B时,可将混合物通入________除去物质B。
(3)写出常温下,物质C与固体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B、C为氧化物,D为单质,B、D中含有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1)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
初三化学拔高练习题推荐

初三化学拔高练习题推荐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提高化学知识水平,以下是一些适合拔高的化学练习题推荐。
通过认真练习这些题目,同学们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增加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在化学考试中的得分率。
1. 酸碱中和反应题目:下图所示是一个酸碱中和反应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补充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其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
(示意图)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左侧液体为盐酸溶液(HCl),右侧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NaOH)。
根据酸碱中和的反应原理,可知该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盐和水。
因此,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2. 元素周期表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符号填写对应的元素名称。
(1)Li:_____(2)Ca:_____(3)Cl:_____(4)Fe:_____(5)Ne:_____解析:根据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填写对应的元素名称。
(1)Li:锂(2)Ca:钙(3)Cl:氯(4)Fe:铁(5)Ne:氖3. 化学方程式平衡题目:平衡下列化学方程式。
(1)H2 + O2 → H2O(2)Fe + Cl2 → FeCl3(3)CO2 + H2O → H2CO3解析:要使化学方程式平衡,需要保证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
根据平衡原理,可以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平衡方程式。
(1)H2 + 1/2 O2 → H2O(2)2 Fe + 3 Cl2 → 2 FeCl3(3)CO2 + H2O → H2CO34. 离子反应式题目: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转化成离子反应式。
(1)FeCl2 + 2 NaOH → Fe(OH)2 + 2 NaCl(2)CuSO4 + NaOH → Cu(OH)2 + Na2SO4(3)HCl + NaOH → NaCl + H2O解析:离子反应式是指将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转化成离子的形式。
离子反应式中需要注意离子的电荷平衡。
(1)Fe2+ + 2 OH- → Fe(OH)2(2)Cu2+ + 2 OH- → Cu(OH)2(3)H+ + OH- → H2O5. 物质的密度计算题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初三化学拔高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拔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空气D. 氮气答案:C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化学反应中正确的是()A. 2H2O → 2H2 + O2B. 2H2 + O2 → 2H2OC. 2H2 + O2 → H2OD. 2H2O → H2 + O2答案:B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B. 蒸馏水C. 果汁D. 河水答案:B4.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空气答案:B5.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空气答案:A6.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空气答案:B7.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A8.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B9.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钙答案:C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水D. 氧气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
答案:有新物质生成1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答案:元素种类13.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14.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正确15.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正确16.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正确17.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考化学拔高题不定项选择题部分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发生偏转。
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A.将游码向右移动4.2gB.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C.在右盘上放4.8g镁D.在左盘上放7.2g碳酸钠固体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A.1.8g铝粉和1.8g 铁粉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C.5.6g铁粉和5.6g 锌粉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3、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m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1.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取2.8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2.7 g H2O。
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5、某钢样品的含碳量为0.24%(其他杂质元素不考虑),若碳元素主要以Fe2C和Fe3C的形式存在,则该钢样品中Fe2C 和Fe3C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相对分子质量:Fe2C:124,Fe3C:180)()。
A.0.03%<ω<2%B. 0.48%<ω<0.72%C. 2.24%<ω<3.36%D. 2.48%<ω<3.6%6、某固体样品中除了含有在高温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CaCO3、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m1 g,经高温充分煅烧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g。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7、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 A.从N→M :先向N 中加入适量固体A 再降温 B.从N→M :先将N 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 :先将M 降温再将其升温D.从M→N :先将M 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8、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在化学反应aA+bB = cC+dD 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计量数a 与b 之和一定等于c 与d 之和B. 若取xg A 和xg B 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C. 反应物A 和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比D. 若A 和C 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9.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 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7.62%、K 2CO 3 2.38%、KOH 90%,若将此样品Wg 加入到98g20%的稀硫酸中,过量的酸再用20g10%的KOH 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应。
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是( )。
A .30.8g B .34.8g C .30.8~34.8之间 D .无法计算10、有一种不纯的K 2CO 3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MgCO 3、CuSO 4、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 ,加入1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 4 B .NaCl 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D .Na 2CO 3和MgCO 3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样品中一定有Na 2CO 3和MgCO 3 11、在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中,根据现象判断出漏气的是 ( )。
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13、如图13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 和Al 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B .X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C .X 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D .X 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14、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 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弹簧夹橡胶管上下移动两端液面水平,弹簧夹液面高度不变弹簧夹水柱A B C D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15、下图表示Fe、Zn、Mg、Al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16、将27g铝粉、56g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反应情况如图5所示。
下列叙述与曲线图相符的是()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17、在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一定不正确的是推断题部分1、框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中属于盐的是H、C、M、N,属于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帮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物质是由(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A与镁条反应能(选填“放出”、“吸收”)热量。
(3)写出D的俗名:;写出化学式:B N(4)写出G→M的化学方程式:2、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能生产盐,于是她构建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
借助网络图回答:(1)写出用酸和碱生产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2)请你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①;②。
(3)根据网络图可制备物质。
例如,某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有下列制铜的方案:①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Ⅲ:。
步骤V:。
②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
3、合金A由四种单质组成,已知:①合金A中不含K、Ca、Na;②气体B可燃;③气体G为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合金A由哪些单质组成(用化学式表示):(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4、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①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则该气体的成分为:5、已知A、B、C三种固体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难溶于水,B是一种氧化物,可作干燥剂。
D、E、F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E是常见的固体单质,D、F通常状况下为气体。
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与另一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1。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E、X物质的化学式:E ;X 。
(2)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分离由D和F组成的混合气体,如采用上图装置,则a中应盛有(填写试剂名称,下同),b 中应盛有。
5、物质A-J有下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
A、B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C、D、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I是金属。
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2,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试回答:⑴上述转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⑵A、J、H的化学式为A 、J 、H ;⑶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工业生产、生活应用类1、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A 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a .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 , CaCO 3+ H 2O + CO 2===Ca(HCO 3)2; b .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Ca(HCO 3)2===== CaCO 3↓+H 2O+ CO 2↑;c .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试填空。
(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
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① ;④ ; 操作Ⅱ包括 等工序。
(2)制轻质碳酸钙时,D 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理由是: .(3)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 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操作I 包括搅拌和微热等工序。
2.硫酸铜晶体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
以下是由废铜料(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
(1) B 的化学式为 ,操作a 的名称是 。
(2)②的反应基本类型为 ;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 ;③ 。
(3)已知:Cu+2H 2SO 4 (浓) CuSO 4+ SO 2↑+2H 2O 。
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对比途径I 、Ⅱ,途径I 的优点有:不产生有害气体和 。
微热△3、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CO 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
(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 ②C+H2O=CO+H2③CO+H2O=CO2+H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