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中期答辩

合集下载

硕士研究生中期答辩 ppt

硕士研究生中期答辩 ppt

6
-
二.论文完成情况
3. 公开发表《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论文1 篇,书写读书笔记10余本,期间参加科研会议, 多次向学院张小飞院长、李学林院长、本人导师 李世伟教授请教和交流,本人获得许多宝贵意见 和建议。
7
-
二.论文完成情况
4. 论文框架结构:
8
-
二.论文完成情况
5. 论文框架结构:
9
硕士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汇报
经济新常态下老区巴中生态 文明建设路径和策略探索
汇 报 人: 指导导师: 学科专业: 学 院:
杨春宇 李世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
目录
一.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介绍 二.本论文完成情况介绍 三.本论文目前的问题及不足 四.本论文撰写时间节点安排
2
-
一.本论文主要内容
11
-
三.论文问题及存在不足
12
-
三.论文撰写及时间安排
1. 论文撰写和时间安排:
13
-
三.论文撰写及时间安排
14
-
望各位老师提出 批评指正意见!
15
-
16
-
-
三.论文问题及存在不足
1.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笔者无法了解到详细的巴
中市历史经济数据和当前经济发展成果数据, 因此论文的支撑数据缺乏,由于受时空局限, 目前未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10
-
三.论文问题及存在不足
2. 目前准备还较为不充分,论文论述内容中错误 较多,还有很多章节需要完善,论文中的论述 还值得仔细推敲和斟酌。某些内容还比较单济开发区党政办挂职 锻炼,通过实习实地调查研究了当前巴中地区经 济发展的形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初步掌握了 巴中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概况。实地走访了“巴山 新居”建设等现场,了解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概况。

硕士中期答辩进展情况汇报

硕士中期答辩进展情况汇报

硕士中期答辩进展情况汇报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XXX,现在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硕士中期答辩进展情况。

首先,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主要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实验设计的工作。

在文献综述方面,我对相关领域内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在实验设计方面,我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和自己的研究方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初步获得了一些实验数据。

其次,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在实验设计阶段,我曾经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和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实验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了一些数据异常的情况。

但是,我通过不断地调整实验方案和改进实验方法,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实验结果。

最后,我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我将继续深入分析实验数据,进一步完善实验结果,同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同时,我还将继续进行文献的查找和综述,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的硕士中期答辩进展情况还是比较顺利的。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为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答辩评分表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答辩评分表
7-8分:一般地掌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分及以下:基础理论不够坚实、专门知识不够系统深入。
总分
说明:专家评分均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至84分为合格,60分至69分为限期改正,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专家签名:
年月日
预期研究成果
(D)
20
17分及以上:通过认真努力工作,可以有较强应用价值,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成较高质量的论文;
14-16分:通过在读期间的研究工作,能做出积极成果,完成规定要求的论文;
13分及以下:无法预见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论文质量差。
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E)
10
分及以上:较好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答辩评分表
研究生姓名: 专业: 学号:
评议项目
权重
评分标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具体得分
综述与选题概述
(A)
20
17分及以上:选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阅读广泛,综述全面,掌握国内外动态;
13-16分: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阅读和综述一般,综述较全面,了解国内外动态;
13分以下:选题欠佳,阅读量不足,综述不够全面,不了解国内外动态。
课题科学性和创新性
(B)
30
25分以上: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20-25分: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19分及以下:科学性较差,缺乏创新性。
实验设计方法合理性及汇报表达情况
(C)
20
17分及以上:设计合理,方法可靠,条理性好,思路清楚;
14-16分:实验设计欠合理,需作调整,思路欠清楚;
13分及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需重新设计,思路混乱。

研究生中期答辩内容

研究生中期答辩内容

研究生中期答辩内容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生阶段是培养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中期答辩是检验学生研究工作进展和学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本次研究的背景是……(接着介绍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相关领域的贡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围绕……展开,包括……(列举研究内容的主要方面,突出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2.研究方法。

在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的研究方法,包括……(介绍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实验方法等)。

三、研究成果与分析。

1.研究成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总结研究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理论发现、实证结果、技术创新等)。

2.成果分析。

针对研究成果,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突出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1.存在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客观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展望。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展望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五、结论。

通过中期答辩,我们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得出了以下结论,……(对本阶段研究工作的总结和结论)。

六、致谢。

最后,我们要对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学和家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员表示感谢)。

以上就是本次研究生中期答辩的内容,谢谢各位老师和评委的聆听和指导!。

硕士中期答辩进展情况汇报

硕士中期答辩进展情况汇报

硕士中期答辩进展情况汇报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XXX,XXX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各位老师汇报我硕士中期答辩的进展情况。

首先,我想从研究背景和目的入手。

本文的研究背景主要是针对XXX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展开研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接着,我将介绍一下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本文采用了XXX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实验分析等手段,对XXX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成果方面,我将向各位老师汇报我的一些初步发现和成果。

通过我的研究,我发现了一些令人意外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解释和分析。

同时,我还初步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结
论,这些成果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最后,我将介绍一下我接下来的研究计划和展望。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XXX的研究,探索更多的规律和结论,并将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到相关领域中去,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我在硕士中期答辩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争取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

谢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答辩中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建议。

谢谢!。

研究生中期答辩开题报告

研究生中期答辩开题报告

PART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收集双江县的国土、农业、 气象等部门的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全 面的耕地数据
耕地质量评价: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包括遥感影像 、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结果 ,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模型
结果分析与利用: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双江县的耕 地质量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
加客观、实用
结合实地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耕地的实际状况 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结果更 加客观、实用
实现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 耕地质量的时空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为政府决策提供直观的决策支持
PART 4
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实现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耕地质量的时空分析和可 视化呈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直观的决策支持
预期成果与展望
研究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耕地质量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农业可持续 发展、土地资源保护、农村振兴等领域
推动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在 耕地保护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农民和社区成员的参 与,提高他们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积极性,从而形 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耕地保护格局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
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对双江县的 耕地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PART 3

硕士中期答辩ppt课件

硕士中期答辩ppt课件
需要确定的几个测量条件:⑴三维移动机构Z轴竖直放置;⑵三位移动 机构三个轴两两垂直,并固定牢靠;⑶光学平台水平。这样可以将测量模型 简化,方便分析计算。
13
①发动机位姿校正模型 发动机安装后,首先需要校正发动机模型的位姿,通过调整发动机试验件的俯 仰与偏航,保证发动机试验件轴线与三维移动机构y轴平行,这样,羽流测量装置 沿y轴方向移动过程中,数据点不会漂移,能够准确实现各个工况物理量的测量。
arc tan d l
d2
l2
s in θi 1
arc tan d l
sinθi
arc tan d l
xBB l1 cos d sin yBB l sin d 1 cos
xiB,i1B l cosi1 cosi d sini sini1 yiB,i1B l sini1 sini d cosi1 cosi
18
⒍学分完成及论文发表情况 ⑴⑵学论分文完发成 表情况
⑴ 侯晓林,张建华,王文龙,蔡国飙,大型羽流试验舱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 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2012: 第201-213页.(已发表) ⑵ 侯晓林,张建华,凌桂龙,贺碧蛟,蔡国飙,真空羽流效应试验中火箭发动机 模型的几何测量误差校准分析研究[C].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 三十届学术年会暨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四届信息交流会/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第十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已投稿)
时间节点
主要任务
成果及考核指标
2013.6 2013.7~2013.9
阅读文献,搜集资料,调研 设备器材
硕士学位论文中期答辩
实验室设备购置、安装及调 构建试验台架测量系统,期待 试,试验工装设计、加工及
装配调试

硕士学位论文中期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中期答辩

员工个 人特点
劳动力市场 外因
内因 对工作期望 (激励因 素):工作挑 战性、责任、 成就、认可、 个人成长
离职 意向
离职 行为
非工作因 素:家庭、 地域、生 活习惯
Back
文字总结工作的进度及质量
按照开题报告的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绪论 理论部分 建立静态及无限重复静态博弈模型,对国
企人才流失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针对静态博弈模型分析,提出减少人才流 失的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阅读总结


1、人才流失理论方面
谢晋宁,王英,张再生.企业雇员流失与控制[M].经济管理出版 社,1999。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 姜秀丽,石岩.员工流动管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王端旭.企业间人才争夺: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顾琴轩.组织行为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孟凌.人才的流失与管理[J].北京工商管理,2001(9) 杨巍.核心员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煤炭经济研究,2001(11)。
造成成本增加; 对工作绩效的 干扰 ;技术的 流失或商业秘 密的泄露 ;对 企业职员士气 的影响等
使国家的长远 利益受到损失 ; 加大企业、地 区间差距;影 响企业或事业 的发展
论文研究方案理论分析
2、博弈论理论
博弈论的含义;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参与人、行动、信息、 战略、次序、支付、结果和均衡; 博弈论的分类
研究内容
人才流失因素
Muchinsky Morrow Iverson Alfonso
人才流失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Tf 炉热指数
研究成果
二、ST-PLS方法在高炉炉温预测中的应用
铁次No.20335—No.20665 铁次No.20335 —No.20934 铁次No.20666—No.20934
建模
验证
本课题使用MATLAB编程软件建立ST-PLS模型,具体的建 模步骤如下:
>> >> >> >> load ysj load yzsj X=ysj(:,1:11); Y=ysj(:,12:15); >> >> >> >> Z=ytbh(X);//进行样条变换 E0=stand(Z);//进行标准化 F0=stand(Y); A=rank(E0);//矩阵求秩
Z j ( z j.0 , z j.1,
, z j .M j 2 )
( 1)
研究方法
第二步
对因变量及新的自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即
z j.l
(l 0,1,
z j.l z j.l s j.l
, y j
y j y j s j. y
, q)
( 2)
, M j 2; j 1, 2,
研究成果
依上述方法处理 其他5个计算结果,
得相应的隶属度函数。
作出各计算结果隶属 度函数的图,如图所 示:
研究成果
四、建立模糊推理系统
(1)建立模糊系统
>> clear >> lw=newfis('lw');
(2)添加输入输出变量,给出变量范围
>> lw=addvar(lw,'input','铁水硅含量',[0.3 0.9]);
第五步
将回归系数及样条函数变换式(1)代入式(4) ,得到y关于X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y 0 f1 ( x1 ) 0
j 1 p p M j 2
j 1 l 0

j .l 3
x j j .l 1 hj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二、ST-PLS方法在高炉炉温预测中的应用
>> [W,C,T,U,P,R]=bykpcr(E0,F0); >> h=70; >> SCOEFF=pls(h,88,W,P,R); >> [COEFF,INTERCEP]= //计算PLS中的w、c轴,t、u 主成 分,p、 r回归系数 //取主成分个数
研究成果
图5
铁水硅含量和1、2、3区的隶属度值的散点图
研究成果
取“[Si]-2区隶属度值得散点图”为例,分析如下 由下图可知,铁水 硅含量处于正常区域的 点满足高斯分布,且此 分布的最高点的坐标约 是(0.56,0.99573),
两最低点的坐标约是
(0.46,0)(0.7,0)。
研究成果
由于高斯函数为:
表 1 铁水硅含量值与隶属度矩阵 U的转置矩阵
铁次 20340 20341 20342 20343 20344 20345 20346 20347 20348 20349 20350 20351 20352 20353 20354 [Si] 0.65 0.48 0.51 0.64 0.55 0.48 0.56 0.63 0.55 0.58 0.6 0.54 0.68 0.85 0.65 1区 0.58253 0.012555 0.036813 0.45461 0.0088 0.012555 0.001386 0.33235 0.0088 0.010712 0.076708 0.019497 0.89166 0.74751 0.58253 2区 0.35351 0.094644 0.49965 0.47185 0.96604 0.094644 0.99573 0.59076 0.96604 0.97726 0.87646 0.90277 0.086601 0.16721 0.35351 3区 0.063962 0.8928 0.46354 0.073541 0.025157 0.8928 0.00288 0.076893 0.025157 0.012031 0.046829 0.077736 0.021737 0.085283 0.063962
研究方法
第一步
对自变量空间 X ( x1, x2 , , xp ) 的每一维 x j 进行
M j ,求得分点 j ,l 1
三次B 样条变换 x j Z j 。 (1)对 j 1, 2, , p ,确定
(2)对 x j 做如下三次 B 样条变换:
z j .0 x j j .1 x j j .0 3 , z , 3 h j .1 h j j , z j .M j 2 x j j .M j 1 3 h j
三、模糊C均值聚类及模糊推理系统
聚类分析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鉴别事物之间的接近程度,
并把彼此接近的事物归为一类。而高炉炉温的高低是一个
模糊的概念。 [Si] [S]
铁还原速率 铁水温度
Wu 炉热指数
偏低
模糊C均 值聚类 方法
正常 偏高
模糊推 理系统
高炉炉温
Tf 炉热指数
研究方法
三、模糊C均值聚类及模糊推理系统 模糊推理系统包括五个方面:
基于炉热指数和ST-PLS的高炉炉温预测方法及 高炉炉温模糊推理系统的研究
指导老师: 学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秋记与你分享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主要内容 1 2 3 4 5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课题展望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炉炼铁目标 通过人工或 计算机调节
高炉炉温预测模型
输入变量模糊化 在模糊规则的前件中应用模糊算子 根据模糊蕴含运算由前提推断结论 合成每一个规则的结论部分,得出总的结论
反模糊化
研究成果
一、炉热指数
本课题使用包钢6号高炉铁次No.20335——No.20594数据,
计算Wu 与 Tf 炉热指数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Wu 炉热指数
>> lw=addmf(lw,‘input’,2,‘偏低','gaussmf',[0.0045 0.03]); >> lw=addmf(lw,'input',2,'正常','gaussmf',[0.0045 0.044]); >> lw=addmf(lw,‘input’,2,‘偏高','gaussmf',[0.0045 0.055]); >> lw=addmf(lw,‘input’,3,‘偏低','gaussmf',[18 162.32]); >> lw=addmf(lw,'input',3,'正常','gaussmf',[18 209.2]); >> lw=addmf(lw,‘input’,3,‘偏高','gaussmf',[18 254.76]); >> lw=addmf(lw,‘input’,4,‘偏低','gaussmf',[7 1488]);
研究成果
(3)给变量指定模糊变量和隶属度函数
>> lw=addmf(lw,‘input’,1,‘偏低','gaussmf',[0.05 0.45]); >> lw=addmf(lw,'input',1,'正常','gaussmf',[0.05 0.56]);
>> lw=addmf(lw,‘input’,1,‘偏高','gaussmf',[0中的特异点并不敏感,这就使得
模型在排除原始数据中的噪声方面显得特别有意义。
研究方法
(二)ST-PLS建模步骤
第三步: PLS建模 第四步: 将标准化公 式代入拟线 性模型
第二步: 标准化处理
第五步: 第一步: 样条变换
ST-PLS建模 步骤
将回归系数及样 条函数代入拟线 性模型得非线性 模型

l 0
a j .l
z j .l z j .l s j .l

a j .l s j .l , 0 y
整理得
p M j 2
y 0
p M j 2
j 1 l 0

j .l
z j.l
其中
j.l s y
j 1 l 0

j .l
z j .l
研究方法
//计算标准化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 经验回归系数
//计算原始因变量关于自变量 的经验回归系数
plsiscoeff(Z,Y,SCOEFF);
>> B=COEFF; >> C=INTERCEP; >> X1=yzsj(:,1:11); >> Y1=ypls(X1,B,C,4);
//取验证的数据 //计算模型预测数据
C均值聚类方法,将结果数据划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偏低、 正常、偏高,求的所需的隶属度矩阵。首先,以[Si]为例, 相关程序如下:
>> load sisvfetfewutf >> x=sisvfetfewutf (:,1); >>[center,U,obj_fcn]=fcm(x,3);
研究成果
截取15炉数据,建立预 测的铁水硅含量值与隶属度 矩阵U的转置矩阵构成的表 格,如表1所示。 分别作出铁水硅含量与 三个区域的隶属度值的散点 图,如图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