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吸收作用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3.4.3 吸收作用 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4.3 吸收作用 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新知讲述
二、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
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根系发达,茎叶生长旺盛,颜色鲜绿; 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则长势弱。 这表明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根不但从土壤里吸收水,而且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无机盐。
新知讲述
二、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
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 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新知讲述
一、植物生活需要的水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根怎样 吸收土壤里的水?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都有发达的根系,根系不但可以固定 植物,而且根的表面积越大,吸收水的能力越强。那么, 根的什么结构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新知讲述
2、观察根毛
目的要求 1.观察根毛的形态和密度,认识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是很大的。 2.理解根尖生有根毛的区域是根的主要吸水部位。 材料器具 培养皿(培养生出根毛的小麦或玉来幼苗),放大镜,镊子,等等。
课堂总结
植物 需要 水 进入
生活
无机盐
氮、磷、钾
土壤溶液

输送到
根、茎、叶、花、 用于 光合作用、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果、种子等其他器
吸作用等生命

活动
吸水的主 要部位是
根尖根毛区
合理施肥
避免
烧苗
导 致
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根吸水 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根失水
课堂练习
1.植物移栽时,根部总要带一个土坨,请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新知讲述
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注意! 使用菜刀时务必小心。 3.在实施实验方案前,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你们小组获得的实验 数据。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 上册3.第5章 第3节 吸收作用(34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 上册3.第5章 第3节 吸收作用(34张PPT)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 验 前
清水
10% 20% 盐溶液 盐溶液
30% 盐溶液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 验 后
清水 10% 20% 30% 盐溶液 盐溶液 盐溶液
吸水
吸水 不吸水
不失水
失水
实验证明: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与 周围溶液浓度
有关。
植物细胞吸水示意图
❖ 人数:浓度 ❖ 绳:水
❖ 箭头:水流动方向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用量筒量取9ml的清水和浓盐水
9ml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1号试管用清水泡萝卜条,2号试管用盐水泡萝卜条
9ml
❖请猜测,半小时后两组萝卜条的软 硬程度的变化情况和试管中水量的 变化情况。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将萝卜条分别从两支试管中取出
1号试管萝卜条
2号试管 萝卜条
❖4.当周围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
不失水也不吸水
生活实例
二、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自学课本P86-87,思考: 1.根与土壤接触的外表积是怎样扩大的? 2.根毛细胞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与根吸水有关吗?
二、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P109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根 根毛 尖 的 结 构
实验:观察根毛
半小时后,取出萝卜条,观察水量变化
1号试管 清水
2号试管 浓盐水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浸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变 硬 〔软/硬〕, 清水的量 变少 〔变多/变少),说明萝卜条 的细胞 吸收 (吸收/失去)了水分;
❖浸泡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变 软〔软/硬〕, 浓盐水的量 变多〔变多/变少),说明萝卜 条的细胞 失去(吸收/失去)了水分。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 吸收作用 课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 吸收作用 课件

能向内分化成导管
思考: 1.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细胞壁 → 细胞膜→细胞质 → 液泡 ; (细胞壁、细胞质、液泡、细胞膜)
(P87 根毛细胞)
适于吸水的特点: ①壁薄、质少、液泡大 ②数量多,面积大
土壤颗粒






决定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什么? 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笔记) (箭头代表水分的运动方向)
解决的办法是( A )
A.大量浇水 B.移栽植物 C.疏松土壤 D.减少光照
8.(202X•内蒙古)在油菜开花前营养器官旺盛生长期,出现
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现象,缺少的无机盐是( A )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硼的无机盐
9.(202X•河北)植物缺磷时,叶片常呈现( B )
自学指点二(1分钟) 阅读课本P88~89,回答问题
1.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长势好;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
则长势弱。这表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无机盐 , 根 不但 从土壤里吸取 水分 ,还吸取 无机盐 。
2.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
含 氮 、含 磷 和含 钾 的无机盐 3.无土栽培是不依赖于土壤 的作物栽培方式。根据植物生活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硼的无机盐 2.(202X•昆明二模)居家生活中,人们喜欢在阳台、庭院种植 花草果蔬,下面的植物中,不需要人工施加含氮肥料的是
( B)
A.青菜 B.黄豆 C.西红柿 D.辣椒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能固定氮气,提供氮肥
无土栽培 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吸收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吸收作用》课件
数量多,吸收面积大,细胞壁 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合理灌溉—
合理灌溉就是要根据植物的 种类、不同生长期,以及土壤的 含水情况对植物进灌溉。水稻田玉米田
小麦田
节约用水!
喷灌
科学用水
!
滴灌
他们在做什么?
观察比较
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 培养的玉米幼苗
合作交流
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和蒸馏水相比,土壤浸 出液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植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 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 5、判断:植物在盐碱地中生长不好的原因是
土壤溶液浓度大,植物将盐或碱吸入根中。( )
细胞液
6 、用盐拌黄瓜,碗里出现的水是从黄瓜的 里流出来的。
7.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 肥过多,会 造成“烧苗”现象?
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 度时,根毛细胞不仅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
? 而会使细胞液中的水分渗到土壤里去,就 会造成植物失水,这就是“烧苗” 现象。
分别浸没于甲烧
杯(清水)和乙烧 杯(20%食盐溶液) 中
分别取出萝卜
条并体验硬度 变化情况
看看两萝卜条 质量变化情况
合作讨论
1.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植物细胞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植物体吸水和 失水与植物体周围溶液浓度有关
2.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浓盐水
清水
A
B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多 (选填“多”或“少”), 萝卜变 软 (选填“软”或“硬”)。 B萝卜洞里的水变 少(选填“多”或“少”), 萝卜变 硬 (选填“软”或“硬”)。
细胞周围 (2)这个实验说明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 水溶液 的

《吸收作用》PPT课件 (优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5)

《吸收作用》PPT课件 (优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5)
起。
常见种如草履虫(Paramecium), 大小约毫米。细胞上有一条沟叫口 沟,借口沟上的纤毛的摆动形成水 流带入食物并沿沟而下,被细胞吞 噬形成食物泡。食物(单细胞藻类、 小原生动物、细菌等)在泡中分解。 分布于各类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
食物
既可以无性生殖迅速扩大种族, 又可以有性生殖改进种族质量
1.积极治疗传染源。常用的药物主要有 羟基喹哌、乙胺嘧啶、磷酸咯啶等。另外 常山、青蒿、柴胡等中药治疟的效果也很 好。以上这些药物要根据疟原虫的种类和 病情的轻重由医生来对症使用,剂量和用 法一般人不易掌握,千万不要自己乱吃。 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休止期治疗, 即对上一年患过疟疾的人,再用伯氨喹啉 治疗,给予8天剂或缓流中, 水很清,几乎透明,颜色却是绿色 的。原来,这些地方的水中含有丰 富的有机质,温暖季节可以大量繁 殖,其中最为丰富的物种就是长 “眼睛”的原生动物棗绿眼虫。
夜光虫
用肉眼可看到它 们,如果在海边, 你有时可在黑暗 的晚上看到海面 上一条光带,那 便是它们的杰作, 它们的光是受波 涛振荡而激发出 的荧光。
他们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经过认真 研判,把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线。既涵盖城市中 小学、又包括乡村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適合全國大部 分教學大區。本課件就是從全國一等獎作品中,优选出的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示范性强,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新课标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生活方式
疟原虫(Plasmodium)
全部营寄生生活, 以寄主体液或组 织为养料,可引 起疾病。成体无 伪足、纤毛或鞭 毛,故不能活动。 一般是有性生殖 (配子)和无性 生殖(裂体)交 替进行。
疟原虫主要破坏寄主红血球,由按蚊传播。人类死于 它造成有疟疾的人数比其它各种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死

4.2.2 消化与吸收 课件(共23张PPT)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 消化与吸收 课件(共23张PPT)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麦芽糖
(2)淀粉遇碘__变__蓝__,而麦芽糖遇碘_不__会__变__蓝___。
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馒头的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2)作出假设:
馒头的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 有关系 (3)制订并实施计划。 (4)规范操作。
模拟实验
• 1.能否在人的口腔中做这些实验?
3.糖类、蛋白质、脂肪起始消化的器官是( B) A.胃、小肠、大肠 B.口腔、胃、小肠 C.口腔、胃、肝脏 D.口腔、小肠、大肠
4.下列消化液中哪项消化食物起的是物理变化( C)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5.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 ( C)
• 在人的口腔中,实验现象无法观察,唾液的分泌也不可控制, 因此,要探究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
• 模拟牙齿的咀嚼:把馒头块捏或切成碎屑 • 模拟舌头的搅拌:用玻棒搅拌或摇晃试管 • 模拟唾液的分泌:取自己新鲜的唾液(重要) • 如何取新鲜的唾液? • 1.小组指定一个同学;2.先漱口;3.棉絮吸取;4.含少量水吐出;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 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更加 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口腔中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充分转变成麦芽糖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的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一般含消化酶)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2.2消化和吸收 (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2.2消化和吸收 (共36张PPT)

小肠 小肠
小肠
人体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
什么叫做消化?消化的方式有哪两种?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 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 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方式有 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
分解
Hale Waihona Puke 大分子小分子消化系统
食物的消化过程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口腔;
4.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D ) A.胰液 B.肠液 C.唾液 D.胆汁 5.在消化道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 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C ) A.糖类 脂肪 蛋白质 B.脂肪 糖类 蛋白质 C.糖类 蛋白质 脂肪 D.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它们 口腔、胃、小肠 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 质的吸收。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最主要场所!
营养物质主要是在小肠还是
大肠中被吸收的?
大肠内表面上 只有皱襞,没有 绒毛状突起 盲肠 不利于吸收
阑尾
小结:
我收获了· · · · · ·
1.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B )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D ) A.胃 B.唾液腺 C.胰腺 D.肝脏 3.组成消化道的消化器官依次是( B ) A.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
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生物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生物消化和吸收

05
消化和吸收的实验和活动
消化实验
实验一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二
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实验三
观察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
吸收实验
实验一
观察小肠绒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实验二
探究食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吸收
实验三
观察大肠对水分的吸收
活动设计:模拟消化和吸收过程
活动一
制作消化器官模型,模拟食物在 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胃也能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
吸收的方式
被动吸收
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胞内。
主动吸收
物质逆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胞内,需要消耗能量。
吸收的物质
糖类
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等糖类物 质被消化后,进入小肠被吸为 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被吸收, 为身体提供能量。
调节消化速度
消化酶能够调节消化速度,使消化过 程更加高效。
03
吸收过程
吸收的部位
01
02
03
04
小肠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食物 经过胃的消化后进入小肠,大 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吸收。
大肠
虽然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 ,但也能吸收少量的电解质和
部分维生素。
口腔
食物在口腔中就开始被吸收, 主要是吸收糖分。
活动二
设计食物消化吸收的实验,探究 不同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和吸
收情况
活动三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持健 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
消化和吸收系统的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 解为麦芽糖。
胃中的化学消化
胃酸和胃蛋白酶将蛋白质 分解为氨基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失水
水往高处流 (浓度高)
根 —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观察根尖的结构分区和根毛
成熟区 (根毛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根毛
根毛吸水的原理
1、根毛吸水的前提条件: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
液的浓度

2、根毛有哪些特点使它易于吸水:
(1)数量多,吸收面积大 (2)细胞壁薄 (3)细胞质少 (4)液泡大
A、分析 B、对照 C、观察 D、调查 B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ຫໍສະໝຸດ 活方式第3节 吸收作用 水分的吸收
合作讨论
1.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植物细胞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植物体吸水和 失水与植物体周围溶液浓度有关
2.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复习
1、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 呼是吸作用反应式:
A、染色体 B、叶绿体 C、液泡 D、线粒体
+ 氧气 线粒体 二氧化碳+ + 能量
2、植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储存的 A、有机物 B、无机物 C、无机盐 DD、化合物
A3、植物种子萌发的各实验中设计有煮熟种子所起 的作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