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公开课)
诗歌鉴赏公开课

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
把握情感
学习目标:
1、学会快速、准确地搜集诗歌中的相关信息; 2、充分利用有关信息读懂诗歌,把握作者情
感,并形成答案。 3、记忆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经典引路一: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题:诗人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
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 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 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 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 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 适的心境(步骤三)。
方法2:分析景象把握情感
蝶恋花 朱淑真 楼外垂柳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 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 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一 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晚晴 蔡楠 山晴欲暮天,山色转苍然。 泉落云中碓,溪回树杪船。 斜明沙际日,远遍绿芜烟。 还见凫鸥伴,闲飞秋水前。
方法3:分析物象把握情感
(1)抓住物象特点 (2)挖掘物象品格 (3)把握思想情感
小结:
• 诗歌鉴赏情感题,读懂诗歌是 关键。
• 直接抒情诗歌,抓情感词,情 感句。
• 间接抒情诗歌,抓意象、物象 等
练习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0古代诗歌五首1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二、教学新课登幽州台歌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 —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明确:时间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 “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初中语文课:古代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课:古代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研究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并能够理解其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三、教学准备
1. 教案;
2. 课件;
3. 相关诗词资料;
4. 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古代诗词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其含义,引起他们的兴趣。
呈现与讲解(15分钟)
1. 使用课件,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包括押韵、格律、意境等。
2. 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解读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案例分析(20分钟)
1. 分发课件上的案例分析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创作实践(15分钟)
1. 提供一些诗词的开头或结尾,让学生自主完成诗词的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
1. 请几组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创作,展示他们的成果。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古代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给予书面评价。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培养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背景。
2. 掌握运用修辞手法解读古诗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味。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
2. 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大声朗读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思考和兴趣。
2. 学生就所听到的古诗表达感受,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显示图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形象,介绍其背景和重要作品。
2. 学生观看图片,尝试从形象中获取与古诗文相关的信息,并作简要记录。
三、分析(2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登鹳雀楼》一诗,并简单介绍杜甫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
2. 学生配合教师的指导,分析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意蕴。
3.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生活经验,讨论《登鹳雀楼》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四、互动(25分钟)1. 学生自由交流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教师带领学生针对一首诗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归纳(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点明学生在熟悉古代文学作品方面的不足之处。
2.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鼓励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并带领学生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美与思考。
2.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阅读一篇古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读后感,促进班级内部的学习交流。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例: 江雪
(唐)柳宗元
写什么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怎样写的 为什么写
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诗写雪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用夸张的手法,以鸟、人的不见踪 影极写环境的空旷、寂寥、清幽,从而衬托诗 人的内心的孤寂、愁思和高洁。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 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2分)
关注命题角度:
例2 2009年绍兴中考卷
: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
样的特点?
风格流派
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 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 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
语言特色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 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 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 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 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 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 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 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 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关注命题角度:
例1:(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 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2:(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 点?
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为《山水田园诗鉴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背景、发展及其代表诗人;2.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并评价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及其鉴赏方法;2. 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田园诗的背景、发展及其代表诗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山水田园诗。
2. 讲解:(1)介绍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及其代表诗人;(2)分析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3)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 实践:(1)展示一首山水田园诗,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4. 例题讲解:(1)分析王维的《山居秋暝》的艺术特色;(2)鉴赏李白的《庐山谣》。
5. 随堂练习:(1)分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2)鉴赏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背景与发展2. 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3. 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4.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艺术特色;(2)鉴赏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答案:(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以描绘田园风光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边塞风光,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山水田园诗的背景、发展、艺术特色及鉴赏方法。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诗人通过写山中景物,明指自己与妻儿分别已 久的思念之情 (1分) ,暗写祖国山河沦陷 (1分) , 自己隐居山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作者有家不能回 的愤慨。 (2分) (2)体现抗元失败,妻儿被捕后(1分) 的孤独、寂 寞之心(1分) ,感慨国家落败,但自己仍如梅花一 样高洁的心(1分)。 (3分) (3)体现了诗人身处乱世而英雄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0分) (4)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悲愤交加的复杂心情, 感叹自己有余心而力不足,也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 的浓厚情感。 (1分)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之 规范答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6分)
1、这首诗体现了 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3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 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
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 兵几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 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 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 山雨歇”一句 对表情达意有 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3
分)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诗人通过写山中景物,明指自己与妻儿 分别已久的思念之情,暗写祖国山河沦陷, 自己隐居山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作者有家 不能回的愤慨。 (2)体现抗元失败,妻儿被捕后的孤独、寂 寞之心,感慨国家落败,但自己仍如梅花一 样高洁的心。 (3)体现了诗人身处乱世而英雄不得志的思 想感情。 (4)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悲愤交加的复杂 心情,感叹自己有余心而力不足,也表达了 作者思念亲人的浓厚情感。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来自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以山雨停天地 一片寂寥的景色(1分)向读者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悲 愁(1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3分) (2)“天地寂寥”,写出诗人十年独留山中,只有山 雨陪伴的寂寥,突出诗人思乡。(1分) (3)表达了作者一人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山雨歇” 又为下文做了铺垫,就连山雨都停了,我什么时候 才能回到家乡,所以此句表情达意主要起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0分) (4)此句写出了自己隐居在深山中,独自一人,有天 地为伴,无限的寂寥,山雨停歇之后,又显得更加 寂静 (1分) ,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悲伤 的感情 (1分) 。(2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1)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1分) ,以山雨停天地一 片寂寥 (1分)的景色向读者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悲 (1分) 愁 ,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3分) (2)“天地寂寥”,写出诗人十年独留山中,只有山 雨陪伴的寂寥,突出诗人思乡。(1分) (3)表达了作者一人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山雨歇” 又为下文做了铺垫,就连山雨都停了,我什么时候 才能回到家乡,所以此句表情达意主要起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0分) (4)此句写出了自己隐居在深山中,独自一人,有天 地为伴,无限的寂寥,山雨停歇之后,又显得更加 寂静,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悲伤的感 情。(2分)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诗人通过写山中景物,明指自己与妻儿分别已 久的思念之情 (1分) ,暗写祖国山河沦陷 (1分) , 自己隐居山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作者有家不能回 的愤慨。 (2分) (1分) (2)体现抗元失败,妻儿被捕后 的孤独、寂 寞之心 (1分),感慨国家落败,但自己仍如梅花一 样高洁的心 (1分) (3分) 。 (3)体现了诗人身处乱世而英雄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0分) (4)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悲愤交加的复杂心情, 感叹自己有余心而力不足,也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 的浓厚情感。 (1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1)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以山雨停天地 一片寂寥的景色(1分)向读者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悲 愁(1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3分) (2)“天地寂寥”,写出诗人十年独留山中,只有山 (1分) 雨陪伴的寂寥,突出诗人思乡。 (3)表达了作者一人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山雨歇” 又为下文做了铺垫,就连山雨都停了,我什么时候 才能回到家乡,所以此句表情达意主要起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0分) (4)此句写出了自己隐居在深山中,独自一人,有天 地为伴,无限的寂寥,山雨停歇之后,又显得更加 寂静,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悲伤的感 情。(2分)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诗人通过写山中景物,明指自己与妻儿分别已 (1分) 久的思念之情 ,暗写祖国山河沦陷 (1分) , 自己隐居山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作者有家不能回 的愤慨。 (2分) (2)体现抗元失败,妻儿被捕后的孤独、寂寞之心, (3分) 感慨国家落败,但自己仍如梅花一样高洁的心。 (0分) (3)体现了诗人身处乱世而英雄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4)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悲愤交加的复杂心情, 感叹自己有余心而力不足,也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 的浓厚情感。 (1分)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 什么样的景物?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
这首诗营造 了一种怎 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心境(步骤三)。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 了怎样 的表现 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 表现技巧(或艺 术手法,或表现 手法)。诗人是 怎样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 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1)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山雨停天地一片寂寥 的景色向读者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达到了情景 交融的效果。 (3分) (2)“天地寂寥”,写出诗人十年独留山中,只有山 (1分) 雨陪伴的寂寥,突出诗人思乡。 (3)表达了作者一人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山雨歇” 又为下文做了铺垫,就连山雨都停了,我什么时候 才能回到家乡,所以此句表情达意主要起了承上启 (0分) 下的作用。 (4)此句写出了自己隐居在深山中,独自一人,有天 地为伴,无限的寂寥,山雨停歇之后,又显得更加 寂静,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悲伤的感 情。 (2分)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诗人通过写山中景物,明指自己与妻儿分 别已久的思念之情,暗写祖国山河沦陷,自己 隐居山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作者有家不能回 的愤慨。 (2分) (2)体现抗元失败,妻儿被捕后的孤独、寂寞 之心,感慨国家落败,但自己仍如梅花一样高 洁的。 (3分) (3)体现了诗人身处乱世而英雄不得志的思想 感情。 (0分) (4)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悲愤交加的复杂心 情,感叹自己有余心而力不足,也表达了作者 思念亲人的浓厚情感。 (1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1)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山雨停天地一片寂寥 的景色向读者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达到了情景 交融的效果。 (2)“天地寂寥”,写出诗人十年独留山中,只有山 雨陪伴的寂寥,突出诗人思乡。 (3)表达了作者一人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山雨歇” 又为下文做了铺垫,就连山雨都停了,我什么时候 才能回到家乡,所以此句表情达意主要起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4)此句写出了自己隐居在深山中,独自一人,有天 地为伴,无限的寂寥,山雨停歇之后,又显得更加 寂静,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悲伤的感 情。
问题:
(1)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 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 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小
结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 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 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 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 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 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 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 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