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Land Resource Management课程编号:MAGT3744学时:32 (理论学时:30,试验学时:2)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公管学院本科生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刘黎明主编:《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濮励杰,彭补拙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王秋兵主编:《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王万茂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性质:专业基础课目的:本课程着眼于社会或政府如何确立和巩固现行社会经济基础制度相适应的土地占有方式,调整土地关系;如何采取经济、法律、行政与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实现土地资源既公平又有效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土地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

在吸收当代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最新颁布的有关土地的政策、法规,以及土地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土地管理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增加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以期学生在掌握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增强国土资源忧患意识是每个公共管理学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

本课程在深入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的地租理论,土地利用理论和土地经济理论等,详细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权利登记,统计等管理方法,全面介绍了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的理论知识,探讨了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1. 系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中各章节的基本概念;2. 熟悉产权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 理解地籍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4. 了解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以及土地管理的相关主题的理论知识;5. 了解我国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基本特点,树立生态管理、可持续发展思想;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绪论1.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特点2.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研究方法3. 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第二章产权管理1. 土地产权2. 土地权利登记3. 土地所有制4. 土地征用制度5. 土地使用与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三章地籍管理1. 地籍管理概述2. 土地资源调查3. 土地统计管理4. 土地质量评价5. 土地法律管理6.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建设用地管理1. 建设用地分类2. 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与内容3. 建设用地的供应方式与政策4. 建设用地审批制度5. 建设用地征用管理6. 土地使用权划拨管理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第五章耕地保护管理1. 耕地资源现状2. 耕地保护措施3. 农用地转用管理4. 耕地补偿制度5. 农用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6. 基本农田保护管理第六章土地市场管理1. 土地市场体系2. 土地出让、转让、租赁和抵押管理3. 土地市场交易信息管理4. 土地市场中介服务管理5. 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评估与资产处置管理第七章土地利用与规划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3.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4. 土地经济管理5. 土地地价管理6. 土地规划管理7. 土地生态管理8. 土地可持续利用五、实践环节1.土地利用管理实习:16学时(课外)六、课外学时分配七、考核方式闭卷;闭卷考试成绩占 50 %,平时作业占20 %;实践作业成绩占30 %;大纲制定者:杨东朗大纲审核者:董新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概述: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来源:张占录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历史:土地资源管理是管理学的一部分,是与自然科学相交叉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经济管理理论和新的测量技术、信息技术,对土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由于土地资源的多样化,有的学校,特别是一些财经、经贸类的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有细分到各种方向的专业。

例如有的学校设有房地产方向的专业,主要研究房地产用地资源和房地产开发的环节。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未来: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在房地产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量涌现,对加快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总量过多、结构不尽合理、竞争无序等问题。

这就需要专门的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来解决。

毕业要求:要求考生关注退耕还林的进晨情况,关注国家土地利用状况,常了解土地使用情况,收集地价良息,设想过城市土地的利用,关注国家土地资源政策,对土地价值评估感兴趣等等。

培养对象:本专业培养具备土地经济、地政管理、土地规划、土地测量等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制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以及较强的组织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熟练地应用英语,能从事城市及城郊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及地政管理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

导读: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理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理论

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农业区位理论(一)前提条件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

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

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二)主要内容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

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农业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而运输费用又决定着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

因此,某个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P=V-(E+T)按照杜能理论的假设前提进一步分析,“孤立国”中的唯一城市是全国各地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都要由这个城市市场来决定。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孤立国”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应是固定的,即V是个常数。

杜能还假定,“孤立国”各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各地生产同一农产品的成本也是固定的,即E也是个常数。

因此,V与E之差也是常数,故上式可改写成:P+T=V-E=K上式中K表示常数,也就是说,利润加运费等于一个常数。

其意义是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为最小,才能将利润增至最大。

因此,杜能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归为一点,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杜能圈。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Land-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Land-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

18%
23
13%
为:33%
实践教学 必修
40.5 24%
平台
选修
5.5
3%
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46 学分
五、修业要求
(一)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1. 修业年限: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学校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 3~8 年内 修满学分。
2.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计划总学时为 2040 学时,总学分为 170 学分。学生需修满本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 170 学分, 方可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类别 模块
课组
信息技术课组
创新创业课组
人文科学课组

社会科学课组

教 育
选修
艺术修养课组


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组
创新创业课组
课程 编码
BK0911014 BK0000020 BK0711110 BK1211030 BK1211040 BK1111010 BK1111020
课程名称
大学体育Ⅳ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3
48 36
12
48 24 24
48 48
3 2 考试 3 2 考试 3 4 考试
BK2217040 运筹学 ⅡOperations Research Ⅱ
2 32 32
2 4 考试
BK2213220 工程经济学 ⅡEngineering Economics
2 32 32
2 5 考试
BK2214010 土地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Land Science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简介一、学科简介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始于学校的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开创了我国现代土地经济与土地利用教育与研究之先河。

我校于1985年开始招收土地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是我国第一个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目前为农业部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并在2005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

经过8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已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的优势与特色学科之一,并被列为学校“十五”和“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本学科紧密结合国际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土地资源经济与政策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评价与资产管理、土地行政与土地法学、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

本学科点现有师资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24名。

“十五”以来,本学科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60多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

本学科已培养毕业博士60多名、硕士160余名,主要在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其中有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重要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土地资源管理硕导:曲福田(点长)、欧名豪、吴群、陈利根、刘友兆、郭忠兴、石晓平、宋奇海、孙华、唐焱、王雷、王群、吴未、欧维新、徐梦洁、诸培新、冯淑怡、张笑寒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行政管理事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和借助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国内外有关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能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3)No.1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Ⅰ本科情况A 专业简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不动产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B 主要开设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Ⅱ考研相关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B 08硕士考试科目初试科目:科目一政治科目二英语或俄语日语或德语科目三专业综合(含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科目四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土地管理实务(案例分析)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No.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Ⅰ本科情况A 专业简介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原名土地资源科学系。

全系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

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12位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5%。

为国家学位办批准的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B 主要开设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不动产估价、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Ⅱ考研相关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研究方向:0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02 土地利用规划03 乡村景观规划04 土地可持续利用05 土地行政管理06 土地经济与土地估价07 土地法学08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09 土地信息技术B 09硕士考试科目初试科目:科目一政治(含法律硕士)科目二英语(含法律硕士)科目三大学数学三科目四土地资源管理复试备注:综合测试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No.3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Ⅰ本科情况暂无信息Ⅱ考研相关A 09年研究生招生方向1 土地市场与开发经营2 土地经济与利用规划3 房地产投资与决策4 房地产政策分析与评价B 09硕士考试科目初试科目:科目一政治理论科目二英语德语 (任选)科目三大学数学三科目四管理学概论公共政策分析(任选)复试备注:《土地资源管理》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4-7)No.4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Ⅰ本科情况A 专业简介要培养从事城乡土地管理、建设规划开发和地价评估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从事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与研究的高级人才。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经验分享-考研真题-考研笔记资料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经验分享-考研真题-考研笔记资料

620-学 科基础
620-学 科基础
620-学 科基础
620-学 科基础
科目四
841-公 共管理 与公共 政策 841-公 共管理 与公共 政策
841-公 共管理 与公共 政策
841-公 共管理 与公共 政策 841-公 共管理 与公共 政策 841-公 共管理 与公共 政策 841-公 共管理 与公共 政策
2人
5人
7人
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
11 人
2人
11 人
2
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3人
0人
8人
3
社会与人口学院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5人
5人
5人
4
劳动人事学院
社会保障
17 人
19 人
24 人
5
农业与农村发展 学院
可持续发展管理
4人
7人
8人
三、人大管理学专业近五年分数线
本资料由育明教育独家整理,更多高质量资料下载来源:(育明官网)
十年专注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
序号
院系
招考专业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行政管理(行管理论与实践 方向)
社会保障
10 人 3人
10 人 2人
11 人 4人
1
公共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 公财政与政策
6人
4人
5人
14 人
8人
10 人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2人
1人
2人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
4人
4人
4人
城乡发展与规划
序 年份

十年专注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书目0707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书目0707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必读书目:1、《经济学》,(美)萨谬尔森,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2、《经济学原理》,(美)曼昆,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3、《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美)威廉.邓恩,谢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4、《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市场》,(美)丹尼斯迪帕斯奎尔,龙奋杰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4、《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战略》,严金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简明土地利用规划》,梁鹤年(Hok-Lin-Leung)著,地质出版社,2003。

6、《现代城市规划(第五版)》,约翰.M.利维(John M Levy),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Guidelines for Land Use Planning》,FAO,FAO Development Series,1993.。

8、《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蒲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9、《英国土地制度史》,沈汉,学林出版社,2005年10、《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吴清旺,法律出版社,2005年11、《中国土地制度史》,赵冈,陈钟毅等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07月12、《促进增长与缓减贫困的土地政策》,(德)丹宁格著,贺达水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03月13、《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汪利娜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07月14、《新时期中国土地管理研究》,黄小虎,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1月15、《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钱忠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09月16、《土地供给在宏观调控中的传导》,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01月17、《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牛凤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04月18、《房地产市场分析:方法与应用》,[美]卡恩等著,张红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07月19、《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叶剑平,谢经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09月20、《土地利用规划:从全球到地方的挑战》,(美)法布士著,刘晓明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01月(二)推荐书目:1、《城市土地开发与管理》,北京京投土地项目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2月2、《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研究》,李明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03月3、《土地开发计算》,(美)霍萨克著,曲卫东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05月4、《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张红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05月5、《土地使用管理法:案例与资料》,[美]埃利克森等,中信出版社,2003年07月6、《美国的土地利用与管制》,秦明周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09月7、《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系列》,姚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09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何宝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09月9、《中国城镇发展与土地利用》,刘维新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10、《中国土地资源与与可持续发展》,成升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02月11、《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王华春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03月12、《美国房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的投资课》,(美)罗斯,(美)麦克莱恩著,林月清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01月13、《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指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太平星集团,新加坡国立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09月14、《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沈悦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12月15、《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李木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04月16、《中国房地产》17、《中国土地》18、《中国土地科学》19、《城市发展研究》20、《住宅与房地产》21、《城市问题》22、《中国城市经济》23、《城市开发》24、《中外房地产导报》25、《中国房地产金融》26、《中国房地产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课程编号:MAGT3744
学时:32 (理论学时:30,试验学时:2)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公管学院本科生
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刘黎明主编:《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濮励杰,彭补拙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王秋兵主编:《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4]王万茂主编:《土地资源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基础课
目的:本课程着眼于社会或政府如何确立和巩固现行社会经济基础制度相适应的土地占有方式,调整土地关系;如何采取经济、法律、行政与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实现土地资源既公平又有效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土地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

在吸收当代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最新颁布的有关土地的政策、法规,以及土地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土地管理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增加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以期学生在掌握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增强国土资源忧患意识是每个公共管理学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

本课程在深入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的地租理论,土地利用理论和土地经济理论等,详细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权利登记,统计等管理方法,全面介绍了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的理论知识,探讨了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系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中各章节的基本概念;
2. 熟悉产权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 理解地籍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
4. 了解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以及土地管理的相关主题的理论知识;
5. 了解我国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基本特点,树立生态管理、可持续发展思想;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
1.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特点
2.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3. 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第二章产权管理
1. 土地产权
2. 土地权利登记
3. 土地所有制
4. 土地征用制度
5. 土地使用与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第三章地籍管理
1. 地籍管理概述
2. 土地资源调查
3. 土地统计管理
4. 土地质量评价
5. 土地法律管理
6.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章建设用地管理
1. 建设用地分类
2. 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3. 建设用地的供应方式与政策
4. 建设用地审批制度
5. 建设用地征用管理
6. 土地使用权划拨管理
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
第五章耕地保护管理
1. 耕地资源现状
2. 耕地保护措施
3. 农用地转用管理
4. 耕地补偿制度
5. 农用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
6. 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第六章土地市场管理
1. 土地市场体系
2. 土地出让、转让、租赁和抵押管理
3. 土地市场交易信息管理
4. 土地市场中介服务管理
5. 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评估与资产处置管理
第七章 土地利用与规划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
3.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4.
土地经济管理 5. 土地地价管理 6. 土地规划管理 7. 土地生态管理 8. 土地可持续利用
五、实践环节
1.土地利用管理实习:16学时(课外)
六、课外学时分配
七、考核方式
闭卷;
闭卷考试成绩占50 %,平时作业占20 %;实践作业成绩占30 %;
大纲制定者:杨东朗
大纲审核者:董新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