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经典模拟题(10)
《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B.是否合法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D.是否具有社会性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B)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B)A.法的拘束力B.法的溯及力C.法的继承性D.法的统一性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这一条规则属于(D)A.授权性规则B.任意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B)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轻原则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C)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B.公权利和私权利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D.人权和公民权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
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B)A.确定的指引作用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
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A.孩子B.孩子的安全、健康C.保姆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10.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属于法律客体的哪一种类?(C)A.物B.人身C.精神财富D.行为结果11.按照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C)A.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D。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法的本质,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B.法是一种政治现象,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C.法是一种经济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D.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参考答案】A2.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A.规范性B.国家意志性C.普遍性D.程序性【参考答案】D3.关于法的起源,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B.法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C.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D.法是随着阶级矛盾的产生而产生的【参考答案】B4.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作用?A.规范作用B.教育作用C.协调作用D.预测作用【参考答案】C5.关于法律的适用,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法律适用具有被动性,法院只能根据当事人请求作出判决B.法律适用具有主动性,法院可以主动寻找案件适用的法律C.法律适用具有任意性,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的法律D.法律适用具有严格性,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适用【参考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法的基本特征包括: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程序性。
2.简述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法的作用包括:规范作用、教育作用、协调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3.简述法律的起源。
【参考答案】法律的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习惯到阶级社会法律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规范主要是习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阶级矛盾,阶级意志成为制定法律的主要动力,法律逐渐取代习惯成为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
三、案例分析题(共40分)甲乙两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货款总额为100万元,乙公司应当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发货,甲公司应当在收到货物后一个月内付款。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按时发货,但甲公司在收到货物后两个月仍未付款。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狭义的法律是指( )。
A、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B、所有法律法规C、包括行政法规D、包括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A2、( )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
A、预测作用B、教育作用C、评价作用D、指引作用正确答案:A3、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 )。
A、宪法性法律B、基本法律C、单行条例D、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A4、在法的作用中,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被称为( )。
A、法的社会作用B、法的规范作用C、法的指引作用D、法的制裁作用正确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法的是?( )A、诉讼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正确答案:C6、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铁路B、火车C、货物D、运输行为正确答案:D7、有权国家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它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 )。
A、制定法B、变动法C、认可法D、修改法正确答案:C8、《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该法律规则属于( )。
A、委任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正确答案:A9、我国《民法典》第532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该法律规则属于( )。
A、命令性规则B、非确定性规则C、任意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法?( )A、价格法B、选举法C、组织法D、公司法正确答案:D11、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伪造国家货币罪等,适用我国刑法,这一规定的适用效力上采用的是( )。
A、属人主义原则B、保护主义原则C、血统主义原则D、属地主义原则正确答案:A12、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归根结底取决于( )。
20XX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ABD)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判例法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下列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B)A.省级政府B.较大市的人大C.自治区人大D.经济特区3、下列属于公法范畴的是(AC)A.行政法B.婚姻法C.刑法D.公司法4、下列属于民商法法律部门的子部门的是(ABC)A.合同法B.商标法C.继承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5、下列属于法律部门划分原则的是(ACD)A.整体性原则B.比例原则C.均衡原则D.兼顾新法原则6、下列属于民商法的调整特点的有(ABCD)A.平等B.自愿C.等价有偿D.合意7、下列法律部门中没有以一部法典作为轴心法律规范的是(AC)A.行政法法律部门B.刑法法律部门C.经济法法律部门D.诉讼法法律部门8、下列属于权利要素的有(ABCD)A.资格B.主张C.利益D.可能9、下列属于权利和义务的特征的是(ABD)A.法律性B.明确性C.绝对性D.工具性10、下列权利属于基本权利的的是(AB)A.言论自由B.选举权C.名誉权D.知识产权11、下列属于公法责任的有(ACD)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诉讼责任12、下列属于制裁的是(ABD)A.罚款B.行政拘留C.国家赔偿D.有期徒刑13、我国对环境污染责任所采用的过错原则是(B)A.过错责任B.无过错责任C.公平责任D.过错推定责任14、法制现代化的静态目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现代化(ABCD)A.法律制度B.法律规范C.法律组织机构D.法律设施15、以下属于法制现代化的动态目标的有(ABD)A.贯彻法治原则B.确立现代法律价值观C.完善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D.法律心理、观念和思想的现代化16、我国法制建设方针和要求是(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7、下列属于现代法律价值观的是(ACD)A.法律至上B.三权分立C.法律统一D.法律独立18、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动力包括(BCD)A.党的领导B.市场经济C.民主政治D.民众的法治需求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填空题1、过错包括故意或过失。
2023司法《法理学》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

2023司法《法理学》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2023司法《法理学》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1.某法学院学生就有关法的问题进展了讨论,以下哪一选项的说法正确?A.甲同学说,一个确定性的法律规那么可以具有不确定的指引作用B.乙同学说,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必须是标准性的,是适用于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而不能是个别性的指引,不能是只针对详细的人或详细情况的指引C.丙同学说,立法者表述法律并创造法律D.丁同学说,在我国,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可以作为国内法的渊,但国际惯例不可以作为国内法的渊【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举例说明,比方《合同法》第162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回绝接收多交的局部。
”此条规定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那么来确定其内容,故是确定性规那么;确定的指引,是指通过设定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而本条文给人们以一定的选择,“可以接收或者回绝接收多交的局部”宣告的是买受人的权利,是不确定的指引。
所以“一项确定性的法律规那么可能表达出不确定的指引”是正确的。
故A选项正确。
法的标准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的,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迫五种。
法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对人(指引自己)的行为的指引分为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标准性指引。
前者指通过一个详细指示形成对详细的人的详细情况的指引,后者指通过一般的规那么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
个别指引非常重要的,不过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标准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
故B选项错误。
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消费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标准、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
故C选项错误。
在我国,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故D选项错误。
2.《刑法》第408条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视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法理学(10)

10.甲因乙不能偿还欠款将其告上法庭,并称有关证据被公安机关办理其他案件时予以扣押,故不能提供证据。
法官负责任地到公安机关调查,并复制了相关证据材料。
此举使甲最终胜诉。
从法理学角度看,对该案的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2003年卷一第33题—多选)A.本案的承办法官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有着正确的理解B.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违背了法官中立原则C.本案的承办法官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有误,法律职业素养有待提高D.本案的审理比较好地体现了通过审判保障公民权利的司法功能[考点]司法的原则[分析]1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是:(1)司法公正。
它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以程序公正为重点。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以事实为根据,就是指司法机关审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能以主观臆想为依据。
二是以法律为准绳,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同时依《民诉证据规定》第17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故本题中法院依当事人的申请收集证据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审理案件以证据显示的客观事实为根据,符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本案的审理比较好地体现了通过审判保障公民权利的司法功能。
因此,A、D两项正确,本案的法官并没有存在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官中立原则和司法公正原则。
因此,B、C两项错误。
[命题思路]本题要求考生能把司法的原则灵活运用到案例中。
[常见错误]陷阱——部分考生认为法官不应主动收集证据而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法律制度B. 法律规范C. 法律现象D. 法律思想答案:C2.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法律规则B. 法律原则C. 法律概念D. 法律信仰答案:D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信力C. 法律自身的合理性D. 法律的普遍性答案:A4.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文义解释B. 历史解释C. 目的解释D. 所有以上5. 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什么?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所有以上答案:D6. 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主体B. 客体C. 权利和义务D. 所有以上答案:D7. 法律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空间效力B. 时间效力C. 对人效力D. 所有以上答案:D8.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稳定性C. 法律的公正性D. 所有以上答案:D9. 法律的制定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哪些步骤?B. 审议C. 通过D. 所有以上答案:D10. 法律实施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哪些?A. 法律监督B. 法律制裁C. 法律教育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些属于法理学的研究范围?A. 法律的本质B. 法律的功能C. 法律的效力D. 法律的解释答案:ABCD2. 法律规范的分类包括以下哪些?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所有以上答案:ABCD3. 法律解释的目的通常包括以下哪些?A. 明确法律条文的含义B. 适应社会变迁C. 统一法律适用D. 所有以上答案:ABCD4. 法律推理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确保法律适用的一致性B. 促进法律的合理发展C. 解决法律冲突D. 所有以上答案:ABCD5. 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性B. 社会性C. 规范性D. 所有以上答案:ABCD6. 法律效力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强制性B. 普遍性C. 优先性D. 所有以上答案:ABCD7. 法律的基本原则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指导法律制定B. 指导法律适用C. 指导法律解释D. 所有以上答案:ABCD8. 法律制定的程序包括以下哪些?A. 提案B. 审议C. 表决D. 所有以上答案:ABCD9. 法律实施的方式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执行B. 法律遵守C. 法律监督D. 所有以上答案:ABCD10. 法律的效力终止的原因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被废止B. 法律被修改C. 法律适用期限届满D. 所有以上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法律原则。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法理学(10)

(2005年)1.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哪些不正确?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B.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C.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D.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答案:CD考点:不成文法详解: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分在于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条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
因此,选项A、B正确。
习惯法部判例法可以成为国家的正式渊源,比如判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就属于正式渊源,而且是其主要渊源。
据此,选项C错误。
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成文法,但也存在习惯法,在香港特区存在判例法。
据此,选项D错误。
评论:区分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关键不在于书面形式,而在于是否存在条文形式。
选项CD的干扰性特大,本题属于难题。
2.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些可以成立?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C.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答案:BD考点: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详解:法的价值包括自由、正义、秩序和利益等。
正义是法的价值之一,而非唯一价值。
因此,法律责任的设定未必是正义的实现。
另外,法律责任的设定是实然,而实现正义是应然,实然与应然间总会存在不一致。
据此,选项A错误。
法律后果包括肯定的法律后果和否定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是被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因此选项B正确。
承担法律责任,可以主动承担,也可以被动承担,而法律制裁是被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据此,选项C错误。
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法律条文可能只表述假定条件,或只表述行为模式,或只表述肯定的法律后果,当然也可能只表述否定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
据此,选项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出租车司机甲送孕妇乙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
为争取时间,甲将车开至非机动车道掉头,被交警拦截并被告知罚款。
经甲解释,交警对甲未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乙及时送至医院。
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2005年卷一第2题—单选)
A.在此交通违章的处理中,交警主要使用了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
B.警察对违章与否的解释属于“行政解释”
C.在此事件的认定中,交警进行了法的价值判断
D.此事件所反映出的价值之间没有冲突
[考点]法的价值冲突、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分析] 答案:C由于立法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在个案中更可能因为特殊情形的存在而使得价值冲突难以避免。
题中孕妇临产,情形危及,其人身利益受到极大威胁,而出租车司机为了保护其人身利益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危及了交通秩序的公共利益,两方面的价值发生冲突。
因此,D项错误。
对于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一般采取的解决冲突的原则有(1)价值位阶原则:这指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
一般而言自由优先、正义其次,第三位的时秩序;(2)个案平衡原则:这是指在处于同一位阶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3)比例原则:即使某种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其他价值的损害为代价,也应当使被损害的价值减低到最小限度。
本题交警运用了个案平衡原则和价值位阶原则,进行了价值判断。
因此,C项正确。
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论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三种类型。
其中辩证推理是指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它的特点在于不能从一个由前提到结论的单一锁链的思维过程和证明模式得出结论。
本题交警主要使用了辩证推理而非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
因此,A项错误。
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的不同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所谓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
非正式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这种解释是学术性或常识性的,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依据。
而正式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又可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种解释。
对于这里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应作狭义的解释,即特指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法律约束力。
在中国,普通法官或其他司法、执法官员在日常司法、执法过程中所作的法律解释通常被认作是非正式解释。
这是指他们的解释不具有只有正式解释才具有的普遍的法的效力。
故本题警察对违章与否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B项错误。
[命题思路]
本题综合考查法理学三个重要考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
[常见错误]
陷阱——警察对违章与否的解释是行政执法人员所作的解释,故被部分考生错误理解为行政解释。
需准确理解行政解释的涵义,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区别。
[法理导读]
价值的位阶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般而言,自由代表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性需要,它是法的价值的顶端;正义是自由的价值外化,它成为自由之下制约其他价值的法律标准;而秩序则表现为实现自由、正义的社会状态,必须接受自由、正义标准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