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合集下载

感统训练方案

感统训练方案
七、合规性及安全保障
1.本方案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训练过程合法合规;
2.训练过程中,确保个体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对参与训练的个体及家长进行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八、总结
本感统训练方案旨在为特定需求群体提供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以促进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个体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个体权益,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三、训练目标
1.提升个体对感觉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整合能力;
2.改善注意力、情绪控制、运动协调等方面的表现;
3.增强自信心、自我控制力和社交技能;
4.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
四、训练方法
1.感觉刺激
(1)触觉刺激: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触摸练习,以增强触觉敏感性和辨识能力。
(2)视觉刺激:开展视觉追踪、图形识别等训练,提高视觉敏锐度和辨识能力。
3.注意力训练
(1)视觉注意力训练:如视觉搜索任务,提高视觉注意力。
(2)听觉注意力训练:如声音辨识任务,增强听觉注意力。
(3)触觉注意力训练:如触摸物品并描述其特征,提升触觉注意力。
4.情绪管理
(1)心理辅导:进行个体或集体心理辅导,帮助个体认识并应对情绪。
(2)冥想训练:引导个体进行冥想,以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提高情绪调节,确保训练过程合法合规;
2.保障个体的人身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3.对参与训练的个体及家长进行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八、总结
本感统训练方案为特定需求群体提供了一套合法合规、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旨在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个体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效果。同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个体权益,确保训练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553字)(一)前庭平衡*重度异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异常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2、吊缆游戏10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踩踏石游戏10分钟5、大陀螺游戏 5-10分钟,每周3-4次*家庭训练游戏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重度失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5、慢拍球游戏(三)触觉防御*重度失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轻中度异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按摩球游戏10分钟2、抓痒游戏5分钟3、多洗澡、按摩、挤压游戏4、多做户外活动5、用暖风机吹头、身体、多用梳子梳头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三: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计划(1692字)感觉统合就是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和大脑神经细胞的接触要求灵敏和确实。

所有感觉区对同时有感受,输入信息的协调和整和也必须完整,否则便会影响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成熟。

美国奥尼兹教授首先发现,自闭症儿童是生理学上的问题,他以自闭症儿童在旋转后眼球的严重振幅异常,解释自闭症儿童有感觉输入及运动指令输入上的困扰。

这种调节机能上的障碍应来自于脑干前庭核功能不佳,所以认为自闭症儿童有感觉统合失常的问题存在。

感觉统合训练同样可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前庭功能,提高他们的平衡感、本体感、视听觉;起到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提高运动企划能力。

感统训练运动项目

感统训练运动项目

感统训练运动项目感统训练是一种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训练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引导儿童更好地开发、利用各种感觉,有助于提高儿童身体协调、平衡、空间认知能力,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统训练运动项目。

1.平衡类运动项目(1)单脚站立:让孩子将脚掌紧贴地面,然后抬起一只脚,让其尽量保持平衡,左右轮流进行。

可以在脚下放一个软垫子等类似物品,以增加难度。

(2)平衡板练习:孩子在平衡板上站立,可以双脚同时着地,也可以单脚着地。

(3)单脚跳:让孩子尝试单脚跳,可以是同脚连续跳,也可以是左右脚交叉跳。

(4)走平衡梁:让孩子在一条平衡梁上来回行走。

(5)跨越障碍:在地上摆放一些障碍物,让孩子跨越障碍。

2. 空间感统训练项目(1)空间追逐:利用各种器材和场景进行空间追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和掌握空间距离、位置、方向等知识。

(2)抛接球:让孩子在不同的位置、方向、速度等条件下接球,以提高其空间感知能力。

(3)飞行榜:孩子站在一个大板子上,边缘有一些小板子,孩子需要把小板子扔到另一边后,再迅速跳到另一个板子上取回扔出去的小板子。

(4)箱式游戏:在一个狭长的大箱子内进行各种训练,如爬、滚、翻、跳等,以练习孩子的空间感知和身体控制能力。

(5)空间感知迷宫:孩子需要在迷宫中找到出口,途中可能需要翻越障碍和穿过一些窄道,以提高孩子的空间感知与身体控制能力。

3. 触觉训练项目(1)感觉识别:孩子可以在一盒子中摸出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球,以锻炼孩子的触觉识别能力。

(2)多层次享受:将不同纹理的物品放在一个盒子中,让孩子伸手去摸并说出每个物品的手感。

(3)拼图游戏:利用拼图来训练孩子的手艺术能力,同时通过触觉进行对拼图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的认知。

(4)夹东西:训练孩子的手指动作控制能力,可以利用各种夹子和的物品来进行训练。

(5)塑料布:将塑料布放在地上,使用不同的颜料和各种贴物,让孩子进行各种涂色、贴物的手工艺术活动。

感统训练70个有用训练游戏大合集

感统训练70个有用训练游戏大合集

感统训练70个有用训练游戏大合集感统训练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管理能力等。

以下为您整理了 70 个实用的感统训练游戏,希望能为您和孩子带来帮助。

一、平衡类游戏1、走平衡木准备一个适合孩子身高的平衡木,让孩子双手侧平举,慢慢地走过平衡木。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2、单脚站立让孩子单脚站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从5 秒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间。

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3、闭目站立孩子闭上眼睛,双手自然下垂,尝试站立保持平衡。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本体感觉和平衡感。

4、荡秋千带孩子去荡秋千,让孩子感受身体在空中的晃动和平衡的控制。

5、踩高跷给孩子准备一副高跷,让他们尝试踩着行走,锻炼平衡和腿部力量。

二、触觉类游戏1、触觉球按摩用触觉球在孩子的身体上轻轻滚动,按摩肌肤,增强孩子的触觉敏感度。

2、玩沙游戏让孩子在沙坑中玩耍,用手触摸沙子,感受沙子的质地和温度。

3、指压板行走在地上铺上指压板,让孩子光脚在上面行走,刺激足底的触觉神经。

4、蒙眼猜物把一些常见的物品放在孩子手中,让他们蒙上眼睛通过触摸来猜测物品。

5、触觉拼图使用带有不同质地的拼图,让孩子在拼的过程中感受触觉差异。

三、视觉类游戏1、大家来找茬准备两张相似但有细微差别的图片,让孩子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2、追踪移动的物体用一个小球或玩具车在孩子眼前移动,让他们的眼睛跟随物体移动。

3、搭积木让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图案搭积木,锻炼他们的空间感知和视觉注意力。

4、拼图游戏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拼图,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完成拼图。

5、数字划消在一张纸上写满数字,让孩子按照规定划掉特定的数字。

四、听觉类游戏1、听声音辨方向在不同的方向发出声音,让孩子判断声音的来源方向。

2、听故事回答问题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然后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回答。

3、声音模仿播放一些动物或物体的声音,让孩子模仿。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针对感觉统合障碍者的专门训练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感觉刺激,帮助障碍者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改善他们的感知、认知和行为表现。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特点和需求,以及训练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训练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等。

训练目的:1. 提高感觉统合能力:通过多种感觉刺激,帮助训练对象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加强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改善感觉统合障碍:针对训练对象存在的感觉统合障碍问题,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治疗,逐步改善其感觉统合功能。

3. 提升生活质量: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使训练对象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训练内容:1. 触觉训练:包括触摸、揉捏、按摩等方式的触觉刺激,以增强训练对象的触觉感知能力。

2. 压力训练:通过给予不同压力的压力物品,帮助训练对象感知和适应外界压力。

5. 运动训练:包括平衡、协调、灵敏等运动训练,以促进训练对象的运动感知和动作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1. 渐进式训练:根据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采用逐步增加难度的训练方法,使其逐步适应各种感觉刺激。

2. 辅助器械训练:通过使用一些辅助器械,如感觉板、手指操、振动器等,帮助训练对象更好地接受和适应感觉刺激。

3. 游戏化训练: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训练游戏,增加训练对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生活化训练:将感觉统合训练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训练对象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感觉刺激和锻炼。

实施步骤:1. 评估和目标设定:首先对训练对象进行全面的感觉统合能力评估,确定其具体的训练目标和重点。

2. 训练方案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和目标需求,设计一份详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包括训练内容、方法、时长和频次等。

3. 训练师培训:对负责实施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和技能。

特殊教育智力障碍学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设计

特殊教育智力障碍学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设计

特殊教育智力障碍学生感觉统合训练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二、课时:一课时三、学情:中度智力障碍学生。

四、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感统小游戏,增强游戏兴趣,提高前庭觉平衡能力,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注意力。

五、教学重点:学生平衡能力训练与跳跃能力训练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难点: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的过程中还能集中注意力将小球投进筐篮里是本节课难点。

六、教学用具:感统按摩坐垫、感统跳高架、跷跷板、感统独脚凳、儿童海洋球、跳高架标志桶。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常规:(1)点名一通过点名,提高学生注意力,将学生思绪引入本节课堂中来。

(2)拍手踏脚操一通过活动四肢,帮助学生身体进行放松,以达到本节课感统训练目的。

(二)新课开始:(1)教师示范:“同学们,今天我们做新的游戏,大家看老师做,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上来做”注意:教师做动作示范时务求把速度放慢、动作标准做细。

动作分解:A:两脚踩在感统按摩坐垫上,平稳站立,然后进行下一动作。

B:两手打开,双腿程半蹲姿势,积蓄腿部力量进行跳跃跳高架。

C:双脚站立在跷跷板,保持平稳,手持标志桶。

D:看准地上倒放的标志桶,将桶内海洋球扔进地上的标志桶里,将桶内海洋球扔尽为止进行下一动作。

E:跳跃跳高架后,双腿着地,坐在独脚凳上,然后缓缓单腿抬起,数数20秒。

课型示范结束。

(2)学生练习:”下面老师请每个同学上来练习一下,大家不要着急,按顺序进行。

”注意:在年龄小的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辅助,防住出现跌倒磕伤。

同时要对动作做的标准的学生进行表扬,增强玩游戏积极性,对于动作标准欠缺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增强其信心。

(3)课堂巩固:对于游戏方式方法要重复练习,及时巩固,形成肌肉记忆。

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彬县特殊教育学校感觉统合训练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根底的,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视、听、触等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展屡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

这是儿童个体学习的生理根底和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

如果这方面有缺损和缺乏都会导致行为开展和学习上的困难。

一、感觉统合的理论依据1. 美国艾尔丝博士〔 Dr.JeanAryes 〕提出的感觉统合理念〔 Sensorylnte —gration 〕因此矫治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上的缺乏,通过前庭觉、平衡感、触觉防御和本体感四个方面对儿童进展训练,是一种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

2. 我们认为感觉统合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觉的统合。

除动态的大肌肉运动外,还应增加相对静态的视、听训练,以及视、听、说、动之间的统合训练。

3. 触觉在感觉统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为它和一个人的情绪有关,但情绪不仅是生理触摸的问题,也是心理调节问题,使儿童处在一种最正确的心理状态。

4. 多年研究说明,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根底的,儿童感觉统合是能力是认知能力开展的根基。

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开展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所以我们把开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感统训练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 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成立不久,引进日本 PRS 筛查量表,并对**省 5000 多名 5 —12 岁儿童中进展感统失调率的样本调查,建立了**评定常模标准量表,在此根底上,制定了适合全国使用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展评定,为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依据。

6. 据有关资料说明,随着社会的开展 , 独生子女、小家庭制,都市化的形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逐年呈上升趋势。

据调查,**失调概率为 36.6% ,为 48% ,**为 52.7% 。

在一些兴旺的地区和国家,小学、幼儿园参加感统训练的达 98% 以上,他们在群体预防上有一定作用。

感统训练具体内容!

感统训练具体内容!

感统训练具体内容!(一)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二)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能力。

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三)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四)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

(五)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彬县特殊教育学校感觉统合训练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视、听、触等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

这是儿童个体学习的生理基础和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

如果这方面有缺损和不足都会导致行为发展和学习上的困难。

一、感觉统合的理论依据1. 美国艾尔丝博士( Dr.JeanAryes )提出的感觉统合理念( Sensorylnte —gration )因此矫治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上的不足,通过前庭觉、平衡感、触觉防御和本体感四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训练,是一种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

2. 我们认为感觉统合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觉的统合。

除动态的大肌肉运动外,还应增加相对静态的视、听训练,以及视、听、说、动之间的统合训练。

3. 触觉在感觉统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为它和一个人的情绪有关,但情绪不仅是生理触摸的问题,也是心理调节问题,使儿童处在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4. 多年研究表明,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儿童感觉统合是能力是认知能力发展的根基。

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所以我们把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感统训练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 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成立不久,引进日本 PRS 筛查量表,并对江苏省 5000 多名 5 — 12 岁儿童中进行感统失调率的样本调查,建立了江苏评定常模标准量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全国使用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定,为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依据。

6. 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 独生子女、小家庭制,都市化的形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逐年呈上升趋势。

据调查,南京失调概率为 36.6% ,北京为 48% ,上海为 52.7% 。

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小学、幼儿园参加感统训练的达 98% 以上,他们在群体预防上有一定作用。

几年来,课题组举办过全国性学习班十多期,在幼儿园发展实验单位七十余家,遍及江苏、广东、山东、云南、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一)肢体动感训练课程有三大课程:肢体动感训练是从前庭觉、触觉和本体感三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训练,让儿童通过接受各种感觉信息并进行统合处理,在大脑中形成适当的反应图式,形成感知觉统合能力。

该训练内容有三大课程, 22 个训练项目:1 .前庭平衡课程:针对肌肉张力及动态平衡不足,促进视听动的调节和语言发展训练项目:①溜滑板;②小滑板爬、牵引、蹲壁;③独脚凳、平衡拣物;④平衡台摇摆、传球;⑤旋转浴盆、摇晃、旋转;⑥吊缆上的圆滚帽、木马、网缆、四足位游戏;⑦平衡木、平衡浪木游戏。

2 .触觉训练课程:提升事物分辨能力、调节情绪、抑制多动行为训练项目:①跳袋直线、S型进退;②阳光隧道、爬行、滚动;③滚筒穿越、滚动;④平衡步道上走、爬;⑤毛毯、三明治滚压、挤压;⑥卵石垫上运动;⑦球池翻滚、拣物;⑧触觉按摩球挤压3 .发育运动训练课程:平衡情绪、增强自信、提升探索性的学习能力训练项目:①大笼球滚压、弹趴;②花生球坐卧、挤压;③羊角球跳跃;④跳床弹蹦、传物;⑤跳跳乐弹跳;⑥踩踏石、行走、按摩;⑦万象组钻、爬、跳、走。

(二)视听动统合认知训练课程学习能力的开发是以视觉、听觉、动作及其之间的高度协调统合发展为基础的,如果有这方面的缺损与不足都会导致学习上的困难。

视听动训练课程是以强化儿童视、动及其协调统合功能为目标的系统课程,有八大课程, 33 个训练项目。

1 .视觉方位训练课程:①方木块;②拼图;③穿线;④插孔板;⑤俄罗斯拼板;⑥圆形积木。

2 .视分辨训练课程:①找不同;②找隐藏图;③视觉追踪;④色词文字干扰。

3 .视觉序列及视觉记忆课程:①视觉图象辨认;②图画排序;③找图形中错误;④数字牌。

4 .听觉排序与辨别课程:①节奏训练;②字音辨认;③相似音辨别课程;④听——动反应训练。

5 .听觉记忆与语言课程:①数字记忆;②故事复述;③指定记忆;④听觉记忆再现。

6 .听觉理解课程:①配对听补;②二级概念训练;③看图听汉字。

7 .视动训练课程:①迷宫棒;②惯性车;③迷宫球;④结网;⑤织布;⑥涂色;⑦泥工;⑧珠夹。

8 .触觉及其它课程:①舌尖操;②呼吸操;③双侧训练;④触觉辨别;⑤嗅觉辨别。

(三)视听说现实虚拟训练课程: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绝大部分信息的输入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信息的输出主要通过信息(说话)来完成的,在视、听、说(言语表达)及其协调统合的任何一方面有缺损或不足,都会导致学习能力低下。

视听说训练课程是以提高儿童视、听、说及其协调统合能力为目的系统课程,将视觉和听觉有机结合,通过感官刺激促进左右脑潜能的平衡发展打下基础,有五大课程, 21 个训练项目:1.“ 可视音乐” 课程:采用音乐、图像、音控动画等技术诱导脑电波,使之处在最佳学习状态,更好地增加和控制意识。

2 .错觉感受课程:①方位错觉;②形状错觉3 .听觉识别课程:①选择多种事物声音;②认识识别声音的异同4. 听觉记忆课程:①对应编码;②时序编码;③逻辑编码5. 视听动课程:①词语搭配;②打老鼠一、滑板爬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二、滑梯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头、颈肌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三、趴地推球主要的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1.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2. 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四、平衡台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五、独脚椅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帮助儿童建立前庭感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同时对儿童的腰腹力量也有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独脚椅上,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脚交*前踢。

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六、羊角球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2. 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七、袋鼠跳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

2. 发展儿童下肢跳跃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站在布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往前跳动。

八、蹦蹦床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

2. 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

3. 发展下肢力量,促进上下肢的协调。

训练要求:儿童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九、晃动平衡木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以狭长的路径让儿童通过,协助发展儿童本体感觉,建立儿童协调身体平衡的能力。

2. 锻炼儿童下肢力量,培养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站在独木桥上,一手扶护栏,另一手侧平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双脚交替向前走。

十、圆筒吊缆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

训练目的:1. 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强化触觉体系。

2. 通过大量前庭信息的获取,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帮助。

3. 对儿童四肢力量的发展也有帮助。

训练要求:儿童屈曲身体,用双手抱紧圆筒,双脚以圆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保持身体平衡,在指导者的协助下做旋转或360度大回转。

十一、圆木马吊缆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

训练目的:通过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并强化触觉体系。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圆筒上,用双手双脚夹住圆筒,由指导者左右前后的摇晃。

也可以两个儿童同时坐在圆筒两端摇晃。

十二、插棍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及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尤其对头部、颈部肌肉的同时收缩及身体的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有很大帮助。

训练要求:将网缆固定,垂直下来离地约20公分。

儿童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目视前方,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儿童在摆动过程中双手插棍,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插棍离网缆距离视儿童个体情况。

十三、 S型平衡木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有助于儿童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训练要求: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儿童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十四、脚步器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促进和提高儿童的平衡能力,帮助儿童建立前庭固有平衡体系,发展协调性,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训练要求: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以上是一些简单的感统训练的介绍,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一项感统训练都适合于每一个孩子的问题,所以建议家长还需要听取感统训练老师的意见去给孩子做一些相关的训练项目,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