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新版)

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新版)
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新版)

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新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30

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新版)

(1)监测方案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且符合施工组织的总体计划安排。

(2)监测方案能够达到施工监测目的,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

(3)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原因分析和状态研究。

(4)监测项目以位移监测为主,同时辅以应力、应变监测,各种监测数据应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5)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本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能全面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6)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

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7)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8)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9)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10)根据监测方案预先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11)如果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2)健全监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帐,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监测设备完好。

(13)强制执行监测设备按法定周期鉴定制度,按期定时对监测

设备进行送检。到期未检的仪器设备不准投入使用,并追究管理人员责任。

(14)建立监测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制度,对设备已损坏或认定精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必须立即撤离工地,严禁再使用。

(15)加强监测文件、资料、原始记录的管理,并设专人负责。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完整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C17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 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 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

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 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四、监控量测管理 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4、各预埋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能任意撤换和避免破坏。 5、按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在做好现场量测工作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内业资料并分类归档,按规范要求做好量测竣工文件。 6、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 图一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执行规如下: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5)《新建铁路至线施工图安县隧道设计图》(成兰施隧-01) (6)《新建铁路至线施工图柿子园隧道设计图》(成兰施隧-02)(7)《新建铁路至线参考图隧道施工工法及辅助措施》(成兰隧参(11)19) 2 工程概况 安县隧道位于安县-高川区间,为双线隧道,单洞合修。进口里程 D2K73+335,出口里程D2K76+350,全长3015m。隧道洞身位于半径为3504.525的右偏曲线上,进出口均位于直线上,线路纵坡为17.8‰的单面上坡,轨顶面高程为674.101~727.768。隧道进口接路基工程,出口紧邻睢水河双线大桥,隧道最大埋深320m。 柿子园隧道位于安县-高川区间,为双线隧道,高川车站伸入隧道出口端;进口D2K76+696~D3K87+350段10654m为单洞合修隧道,其

余段为双洞分修隧道。除进出口均位于直线上外,隧道洞身有2处左偏曲线和2处右偏曲线,线路纵坡为17.8‰及6‰的单面上坡。进口里程D2K76+696,左线出口里程D2K90+765,右线出口里程YD2K90+758,单双线分修起点里程D3K87+300=YD3K87+345.59,隧道左线全长14069m,分修段右线全长3412.41m。轨面高程为733.927~980.048m。本标段施工里程D2K76+696~D3K85+560,共8864m,单洞合修。 3 量测目的 (1)为了掌握隧道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信息及稳定程度并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作业,保证施工安全。 (2)经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及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4 作业准备 4.1 业技术准备 编制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施工图纸,熟悉监控量测规和技术标准。制定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对量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熟悉量测方法和技术。 4.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配置监控量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满足监控量测人员工作需要。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T10标长基岭隧道、龙归隧道 施工监控量测专项计划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隧道集团广乐高速T10标项目部 二零一零年七月

乐昌至广东高速公路T10表标段内共有2隧道,分别为长基岭隧道和龙归隧道。其中长基岭隧道为特长隧道,是广乐高速控制性工程,长基岭隧道左线长3920m,右线长3940m;龙归隧道右线长640m,左线长565m。长基岭隧道位于粤北凹褶束~韶关凹褶中的天门坳隆起地区,地层复杂、断层发育。断裂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南北向。隧道穿越14条断层破碎带或岩溶侵蚀破碎带。龙归隧道位于湘粤坳褶束的粤北凹褶束,以华夏构造为主体,形成以南北向褶皱-瑶山复背斜的褶皱和盆地。断裂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隧道穿越1条断层破碎带。隧道开挖埋深浅、跨度大,采用的支护措施和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施工中各种工法转换复杂,因此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经济、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全过程监控量测措施,以根据监测信息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积极优化与调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了解围岩动态变化,掌握最佳工序过程,从而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并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 1 监测目的和意义 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动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隧道安全开挖的基础。在施工中,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控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施工,积累资料并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类比依据;同时预测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了解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监测结果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达到信息化施工之目的。 (2)通过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监测,及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4)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支护结构的围岩压力分布受支护方式、支护结构刚度、施工过程和被支护围岩种类的影响,通常很复杂,现行设计分析理论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积累完整准确的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监测结果,对于总结工程经验,完善设计分析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2 监测的主要技术依据 2.1 执行的技术标准

桥梁监控量测实施计划方案

桥梁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五实施本项目监测大纲 1桥梁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1.1监测技术方案 1.1.1监测目标 坝溪大桥和马溪河大桥施工控制将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程序和工艺进行,本桥施工控制实现的目标主要有:通过调整拱架立模标高,控制拱架和拱圈线形,以保证成桥线型光顺,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应使桥面线型在经过若干年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后也满足使用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拱架和拱圈的应力控制在预想和容许围,以保证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测量的应力同时可以校核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1.1.2监测容 对混凝土浇筑过程拱圈应力、变形进行监测坝溪大桥和马溪河大桥拱圈采用分次浇筑,在拱架荷载和拱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拱架关键部位的应力和拱架变形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1)拱架关键部位的应力监测 为避免拱圈浇筑过程中拱架应力过高导致结构破坏,需在拱架拱脚位置、跨中位置、1/4跨位置设置拱架应变计,随时监测这些关键部位应力。 2)拱架变形监测 为防止拱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架发生异样变形,需在拱架跨中

截面和1/4跨截面的上下游两侧均设置挠度观测点和轴线偏差测点,测量仪器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 1.2监测实施组织 施工监控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计算或实践技术问题,它是一项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监控等单位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施工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地按照监控单位提出的监控数据进行施工,并将施工结果及时反馈给监控单位进行误差分析,便于监控单位及时预报下一节段的施工控制数据,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监控实施组织,建议这一实施组织分两个层次开展工作,即成立施工监控领导小组与施工监控工作办公室。 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组长由业主担任,设计、施工、监理、监控单位派员参加,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施工监控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监控单位常驻工地的项目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处理施工监控的有关日常事项。 在这个组织机构中,各方密切配合,各行其责: 业主单位:统一协调各方关系,主持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设计单位:密切配合施工和监控单位的工作,对监控单位发出的主要监控指令予以确认,对施工中出现的需要变更的问题予以解决,及时调整或确认施工监控的目标状态,保证桥梁以理想状态投入营运阶段。 监理单位:接受监控单位提交的监控数据,向施工单位发布监控

施工监测方案-副本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设计概况 (1) 1.2、环境情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1) 3.1 监测目的 (1) 3.2 监测的原则 (2) 3.3监测的内容 (2) 四、监控量测方案 (3) 4.1、测点布置原则 (3) 4.2、地表沉降监测 (4) 4.3、地下管线监测 (9) 4.4、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10) 4.5、水位观测 (11) 4.6、拱顶监测 (11) 五、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预警及内业整理 (14) 5.1、数据采集 (14) 5.2、数据整理 (14) 5.3、数据分析 (14) 5.4、安全预报和反馈 (15) 5.5、监控量测三级预警及内业整理 (15) 六、监测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措施 (19)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南湖路站~金岭路站区间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线路出南湖路站后,下穿金阳二手车市场、龙潭路、金阳新世界2E地块(碧潭五区),然后沿诚信北路敷设至金岭路站。区间全长788m,为双洞单线隧道,线间距12~14m,隧顶埋深6.5~10m。区间施工竖井设在右隧右侧市政道路绿化带上,横通道中线与线路相交于YDK13+760(=ZDK13+763.675)里程处,竖井距南湖路站377m,距金岭路站411m。竖井横通道与正洞相连,呈90°与正洞正交。 1.2、环境情况 竖井内净空尺寸为 6.0×8.0m,井深22.2m,横通道长25.6m,开挖宽度×高度=6.6X9.3m。竖井所处地层至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红黏土、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井深及横通道主要位于黏土层内,井底位于中风化灰岩内。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T 8-200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7、《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3.1 监测目的 (1)保证施工安全 当地铁基坑开挖工程遇到软弱地层、高地下水位以及周围环境限制条件严格时,基坑开挖后必须采取围护结构体系或者利用地下室结构形成围护结构体系,才能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则需要对地基及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参量进行施工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某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 一施工测量 ㈠、测量控制点的移交和复测 工程上场后,由施工测量人员负责与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范围测区内有关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中线控制桩点等基本数据测量资料的移交工作,并按规定作好交接手续;同时在收到基本数据测量资料后进行复核验算和复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实施工程施工所需的施工测量工作。 ㈡、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工作选派有经验的专业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精密仪器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数据资料研究布设自己的控制网点,增设的控制网点与监理工程师提供的三角网点和水准网点的基本数据完全吻合,同时满足规定的施测精度。 (2)、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基本数据测量资料精确地测定建筑物的位置,进行施工放样和全部测量数据的计算工作。 (3)、在放测前10天将有关施工测量的意见报告(一式五份)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和计算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设置等。 (4)、施工全过程中,保护和保存好施工范围内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控制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破坏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共同协商补救措施。 (5)、全部测量数据和放样均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必要时在监理工程师的直接监督下

进行对照测量。 二工程施工的监控量测 本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由于基坑开挖、降水施工对地层产生扰动,有可能引起地表、附近重要或高大建筑物变形或沉陷,危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监控量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修正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变更施工方法,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 ㈠、监控量测的目的 工程上场伊始,组织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专业监测小组,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以达到下列目的: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推进。 2、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位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优化设计,使围护结构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效果。 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周围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以确保其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4、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降水效果及对周围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 5、通过监控量测,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 6、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

桥梁监控测量方案

桥梁监控测量方案 导线控制测量、桥轴线测量控制、墩、台、桩定位测量、支座垫石施工放样和支座安装、桥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1、导线控制测量 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点,用全站仪(必要时用GPS)补测导线点,并形成三维导线控制网进行桥轴线平面位置控制。经环导闭合测量,角度闭合差、坐标闭合差均满足一级导线技术要求。 2、桥轴线测量控制 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及施工图提供的桥轴线控制点坐标,用坐标放线法进行各匝道桥桥轴线恢复测量。即以桥轴线长度作为一个边,而布置成闭合导线,再采用坐标法施放轴线上各点。 3、墩、台、桩定位测量 施工阶段测定桥轴线长度,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起施工放样墩、台、桩的平面控制。墩、台、桩定位测量的内容就是准确定出桥墩、台、桩的中心位置和它的纵轴线。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墩、台、桩设计坐标,按坐标反算求出坐标法的放样数据,用以施放墩、台、桩平面位置。同时采用坐标法,在不同曲线控制点、交点设站,直接测距,对施放的墩、台、桩位置进行复核验证。 (1)桩基础钻孔定位放样 根据设计图计算出每个桩基中心的放样数据,设计图纸中已给出的数据也应经过复核后方可使用。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 (2)承台施工放样 用全站仪坐标法放出承台轮廓线特征点,供安装模板用。通过吊线法和水平靠尺进行模板安装,安装完毕后,用全站仪测定模板四角顶口坐标,直至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用水准仪进行承台顶面的高程放样,其精度应达到四等水准要求,用红油漆标示出高程相应位置。 (3)墩身放样 桥墩墩身形式多样,大型桥梁地般采用分离式矩形薄壁墩。墩身放样时,先在已浇筑承台的顶面上放出墩身轮廓线的特征点,供支模板用(首节模板要严格控制其平整度)。用全站仪测出模板顶面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并与设计值相比较,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长沙市渔业路及延伸道路工程 下穿京广铁路段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目录 1、监控量测的目的 (3) 2、监控量测的项目 (3) 3、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 (3) 4、测点设置要求及测设工具 (4) 5、量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5) 5.1、水平收敛量测 (5) 5.2、拱顶下沉量测 (6) 5.3、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7) 6、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的要求 (9) 7、监控量测规范要求 (9) 8.监控量测仪器及量测作业要求 (10) 8.1.量测仪器 (10) 8.2.量测作业要点 (11) 9、量测的管理及人员配备 (12) 9.1、量测的管理 (12) 9.2、量测人员配备 (12) 10、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图 (12)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监控量测的目的 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仅监测地层、围护结构体系、浅埋段围岩、支护动态,及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通过对两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和既有建筑的安全。 2、监控量测的项目 2.1、必测项目是施工中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它包括: (1)洞内外观察 (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 (3)拱顶下沉的量测。 (4)地表沉降 2.2、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它包括: (1)围岩压力 (2)钢架压力 (3)隧底隆起 3、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 3.1、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观察,地质及支护状况的观察,对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等十分重要,所以地质观察和记录对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3.2、洞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观察。 3.3、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其间距按表1采用。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内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目 录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原则 1 1.高效、适用原则 1 2.安全原则 1 3.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 2三.适用范围 2 四.工程概况 2 1.隧道概况 2 2.施工存在的风险 2 3.监控量测目的 2 4.监控量测手段 3 五.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3 1.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 3 2.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 4 3.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 5 4.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9六.无尺渐测现场应用 10 七.监控量测工作制度 11

八附件 12 表 施-CL-012 沉降观测记录表 13 表 施原-029 隧道工程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 14 表 施原-030 隧道工程周边位移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 15表 施原-031 隧道工程周边位移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 16

一.编制依据 1.承赤高速工程施工图; 2.承赤高速16标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交通部的规范、规程、标准: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编制原则 1.高效、适用原则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是监视施工是否安全可靠的眼睛。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围岩的动态变化,判定其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本方案的高效运行,能确保预报质量并有效的指导施工,适合本工程所有隧道。 2.安全原则 隧道施工中开挖形成后,必须立即喷射不小于4cm厚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作为初支初喷层,紧跟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应在开挖后2-4小时进行,否则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掌子面作业。 本方案的操作实施要安全,并能指导安全施工。 3.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 本方案拟投入的设备、实施人员均符合本单位现有水平,能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三.适用范围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word参考模板

南宁枢纽II标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批:日期:

一、工程概况 1、花油山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大,山体植被发育,海拔高程70~220m,自然坡度20°~40°之间,中心里程DK28+330,全长5400m.系浅埋暗挖双线隧道。其中V级围岩4805m, IV级围岩460m,明洞135m(进口段)。本隧道因其地质条件极差、为南宁枢纽最长隧道,施工进度、安全都是控制的重难点,是全线控制工期工程。因工期紧,任务重,另设置5个斜井, 1#斜井长250米、2#斜井长340米、3#斜井长290米、4#斜井长320米、5#斜井长310米。 隧道经过地质以泥质砂岩、泥岩夹含砾砂岩为主,位于南宁复式背斜内,次级褶曲发育。本隧道为全线的最长隧道,制约工程的工期。需加强组织,快速施工,保证工期目标实现。是本合同中的重点和难点工程。 2、新那窝隧道中心里程YDK765+973.5,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35m,地表植被发育,隧道全段为V级围岩,隧道范围内不良地质为岩溶,顺层偏压及顺层。 3新羽四岭隧道中心里程为:ZDK795+841,长度762m。系双层集装箱单线隧道。其中V级围岩390m, IV级围岩358m,明洞14m(进口段)。隧道进口里程ZDK795+460,出口里程ZDK796+222,中心里程ZDK795+841,全长762m。隧道除ZDK795+460~ZDK796+026.79段位于R=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均为直线段;进、出口浅埋并有部分明洞。 二、编制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规程》(TZ10121-2007); 3、《铁路隧道锚喷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新版)

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新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30

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新版) (1)监测方案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且符合施工组织的总体计划安排。 (2)监测方案能够达到施工监测目的,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 (3)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原因分析和状态研究。 (4)监测项目以位移监测为主,同时辅以应力、应变监测,各种监测数据应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5)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本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能全面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6)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

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7)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8)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9)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10)根据监测方案预先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11)如果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2)健全监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帐,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监测设备完好。 (13)强制执行监测设备按法定周期鉴定制度,按期定时对监测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审批稿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C17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 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 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

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 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四、监控量测管理 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4、各预埋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能任意撤换和避免破坏。 5、按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在做好现场量测工作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内业资料并分类归档,按规范要求做好量测竣工文件。 6、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 图一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地铁车站监控量测方案_(车站)

一、汉中门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 工程概况 汉中门车站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 50米, 车站标准段宽度:20. 90米。顶板埋深约2. 8?3. 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 93?23. 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n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 9X1. 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I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 . 5m 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 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 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 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 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1200人工挖孔 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609mm勺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 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 2. 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 80—4. 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 10—22. 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 ,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汉中门车站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 ①—2b2-3素填土;②—15-2粉质粘土;②一3b2-3粉质粘土;③一lb |-2粉质粘土:③一2b2-3粉质粘土;③一3b1- 2粉质粘土:③一4e粉质粘土:Klg-1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lg-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 2. 2.水文 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的碎砖、碎石等杂物的孔隙格架中;孔隙潜水分布在②层软土中;③层硬可塑粉质粘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基岩风化裂隙水土要分布于岩石风化界面和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中,裂隙多被允填、裂隙一般不富水。地下水年变幅0. 50?1. 50米,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场地土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设计时,地下水位埋深按1. 00米考虑。 1. 2. 3.气象 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长江下游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因受大陆、海洋以及来自南北天气系统段影响,气候比较复杂,年际间的变化大,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年降雨量为1000?1200mm年内分布也不

围岩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银山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一座隧道,为银山隧道,隧道位于河婆镇南部银山一带,为中低山地貌,起伏较大,山顶最大地面高程182m,进口最低高程102m,最大高差约84m。隧址区气候属南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常年气候温和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植被丰富,水域发达的特点。隧道进口位于一冲沟和侧壁中,地形较陡,坡度15~45°,坡向朝东;出口位于冲沟和斜坡上,地形较陡,坡度10~45°,坡向朝西。隧道布置型式为分离式隧道,起止桩号左线ZK98+062~ZK98+655,长593m;右线K98+~K98+575,长535m。银山隧道为不良地质隧道,洞口端浅埋且偏压严重,是本标段的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 隧道洞身主体主要穿越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碎块状花岗岩,局部有辉绿岩侵入,围岩级别主要为Ⅲ~Ⅴ级。 隧道主要围岩划分情况见表1 二、监控量测 开挖和支护过程的围岩变形和稳定监测主要是通过围岩监控量测来实现的。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容。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2.1实施机构 监控量测工作根据业主要求由施工方承担,成立专业的监控量测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监测主管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监测小组在监测主管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配置情况见下表; 表2 银山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小组

2.2 实施原则 监测系统设计原则:施工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置直接相关。根据我单位监测工作的经验,归纳以下5条原则: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为了确保其可靠性。首先,系统需要采用可靠的仪器。其次,在监测期间保护好测点。 多层次监测原则: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兼顾其它监测项目;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在监测仪器选择上以机测仪器为主,辅以电测仪器。 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观测仪器布置合理,注意时空关系,布点时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同时注意控制关键部位。在具有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地段,其稳定的标准是不同的。稳定性差的地段重点进行监测。 方便实用原则:为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量尽量做到方便实用。 经济合理原则:系统设计时考虑实用的仪器,不必过分追求仪器的先进性,以降低监测费用。 2.3监测实施容和技术要求 监控量测包含策划、量测、数据整理分析、安全性评价、工程措施建议等部分,成果须按时报设计、施工、监理,业主以便进行动态设计和各方掌握围岩稳定性情况。 2.3.1量测围及阶段 进出口高边坡支护段、洞身浅埋段地表和大断层、大变形地段、正洞洞身。 2.3.2量测项目 银山隧道监控量测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种类型。 1.以洞外观察、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洞身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为

桥梁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桥梁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五实施本项目监测大纲 1桥梁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1.1监测技术方案 1.1.1监测目标 坝溪大桥和马溪河大桥施工控制将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程序和工艺进行,本桥施工控制实现的目标主要有:通过调整拱架立模标高,控制拱架和拱圈线形,以保证成桥线型光顺,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应使桥面线型在经过若干年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后也满足使用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拱架和拱圈的应力控制在预想和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测量的应力同时可以校核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1.1.2监测内容 对混凝土浇筑过程拱圈应力、变形进行监测坝溪大桥和马溪河大桥拱圈采用分次浇筑,在拱架荷载和拱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拱架关键部位的应力和拱架变形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1)拱架关键部位的应力监测 为避免拱圈浇筑过程中拱架应力过高导致结构破坏,需在拱架拱脚位置、跨中位置、1/4跨位置设置拱架应变计,随时监测这些关键部位应力。 2)拱架变形监测 为防止拱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架发生异样变形,需在拱架跨中

截面和1/4跨截面的上下游两侧均设置挠度观测点和轴线偏差测点,测量仪器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 1.2监测实施组织 施工监控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计算或实践技术问题,它是一项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监控等单位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施工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地按照监控单位提出的监控数据进行施工,并将施工结果及时反馈给监控单位进行误差分析,便于监控单位及时预报下一节段的施工控制数据,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监控实施组织,建议这一实施组织分两个层次开展工作,即成立施工监控领导小组与施工监控工作办公室。 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组长由业主担任,设计、施工、监理、监控单位派员参加,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施工监控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监控单位常驻工地的项目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处理施工监控的有关日常事项。 在这个组织机构中,各方密切配合,各行其责: 业主单位:统一协调各方关系,主持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设计单位:密切配合施工和监控单位的工作,对监控单位发出的主要监控指令予以确认,对施工中出现的需要变更的问题予以解决,及时调整或确认施工监控的目标状态,保证桥梁以理想状态投入营运阶段。 监理单位:接受监控单位提交的监控数据,向施工单位发布监控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X X X X X工程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实施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一技术方案 (1) 7.1 实施方案编制的原则 (1) 7.2 项目概况及重难点分析 (1) 7.3 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 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2) 7.7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0) 7.8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3) 7.9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5)

2.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重难点 本项目隧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瓦斯、岩溶、构造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地下水发育区及构造带富水等问题。 本项目监控量测的重点为:洞口浅埋段、岩溶发育带、滑坡、断层破碎带、节理发育带及其影响带。 3 (3)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 (4)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丰富设计人员和专家对类似工程的经验,以利专家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工程难题。 (3)监控量测包括选测和必测项目,断面布置及其它要求按《公路隧道施工规范》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执行。

3.2 监测内容 根据隧道的特点,围岩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 (1)选测项目则是对一些有特殊意义和代表性的区段进行补充测试,以求更深入地掌握围岩的稳定状态与锚喷支护的效果,更好地指导未开挖区段的设计与施工。一般隧道段选测项目包括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体内位移、围岩压力、钢支撑应力、两层支护间压力、支护、衬砌内应力等项目;选择项目的内容根据设计及业主的要求施工。

顶管监控量测方案

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钟家巷)道 排工程 监 控 量 测 方 案 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五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5) 3. 设计基本原则 (5) 4. 设计依据 (7) 5. 监测项目内容 (8) 6. 测点布设与观测方法 (7) 7. 监测工作布置 (9) 8. 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13) 9.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15) 10. 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施 (16)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和片区。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钟家巷)道路为城市支路。设计起点为新中街(老成仁路),终点为华路街。 1.2项目背景 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钟家巷)位于中和老城区中心,承担片区交通,周边建筑物已完全形成,主要为居民居住地,现状道路无市政人行道,现状道路无完整的雨污水系统。 1.3主要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钟家巷)道路为城市支路。设计起点为新中街(老成仁路),终点为华路街,道路全长687.088m,红线宽度16m。主要工程量如下:

由于中和片区.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中家巷)道排工程部分污水管道埋深较深。约4~8m,为简化施工、减少施工工作量,采用顶管方法施工。 1.4工程条件 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与本工程关系较为密切的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纪松散堆层中孔隙潜水。 建设场地的软弱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局部少量淤泥分布,主要分布在现有公路路基及两侧。该类土性质差,压缩性高,强度低,固结时间长等特点,作路基时易产生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路堤失稳等现象。 线路通过的街道,民房较为密集,拆除后将遗留大量的建筑垃圾,原有房子老宅基基础埋深2.0~3.5m,主要由碎石、块石和砼块组成,老宅基已经受荷,其力学强度相对较高。 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丰富,水量较大,并且地下水埋设较浅,地下水含量较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极微。 1.5地下水类型 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与本工程关系较密切的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潜水。

地铁车站监控量测方案

一、汉中门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工程概况 汉中门车站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50米,车站标准段宽度:20.90米。顶板埋深约2.8~3.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93~23.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9×1.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l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5m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2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φ609mm 的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2.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80—4.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10—22.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