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德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课件

03
巴纳德的协作系统理论
协作系统的形成与运行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协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总结词
巴纳德认为协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取决于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意愿。
详细描述
协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需要各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具备强烈的合作 意愿。通过有效的沟通、协商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可以维护协作系统的平衡与稳 定。
巴德的系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 巴纳德的协作系统理论 • 巴纳德的组织沟通理论 • 巴纳德的组织决策理论 • 巴纳德的组织变革理论
01
巴纳德生平介绍
早年生活与教育
01 02 03
职业生涯与成就
01 02 03
对组织理论的贡献
01
02
03
02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组织的层级与权威
总结词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层级和权威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 手段。
详细描述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层级是指组织内部的层次结构和等 级制度,这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秩序性。权威 则是层级结构中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是实现组织目标 的重要手段。巴纳德强调了权威在组织中的作用,认 为权威的存在可以协调组织成员的行为,促进组织的 协作和合作。同时,他也强调了权威的合理运用,避 免滥用和过度集中,以保证组织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组织的构成要素
总结词
巴纳德认为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信息交流、协作意愿和共同目标。
详细描述
巴纳德认为信息交流是组织运行的基础,成员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协作意愿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意愿,这是组织协作的重要动力。共同目标是组织存在 的根本原因,也是组织协作的最终目的。
[管理学]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
![[管理学]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https://img.taocdn.com/s3/m/2c0d2d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7b.png)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罗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
日本管理学家占部都美在《现代管理论》(日文名为《近代管理论》)中称:“巴纳德是现代管理论的生父,西蒙是巴纳德的直接继承人。
所以,现代管理理论又称为巴纳德-西蒙理论。
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今天的经营管理理论打下了根基。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管理学书籍,在以往对巴纳德的介绍往往过于简略,致使我们对这位大师的了解不够多。
关于巴纳德的“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称谓,人们有时候会产生疑惑,因为类似的桂冠往往被赋予德鲁克。
这一疑惑来自于两个模糊区间:一是时代概念的模糊,二是学理概念的模糊。
一般来说,管理学的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管理学、现代管理学、当代管理学。
按照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派,也有人称其为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管理时期。
巴纳德属于第二个时期(即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而德鲁克属于第三个时期(即系统管理时期)的代表。
在汉语中,“现代”与“当代”的区分并不严格,有时往往混同。
从学理上看,巴纳德的贡献,主要是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组织理论上的创新。
而德鲁克的贡献,主要是管理艺术上和文化上的贡献,尤其是对管理实践的洞察。
所以,巴纳德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而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二者之间有着一定差别。
协作系统论研究管理必须从研究组织开始,巴纳德以前的组织理论,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偏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对组织中的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霍桑实验起,管理学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并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但是,霍桑实验的主题是人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对正式组织则有所忽视。
这种组织理论的缺陷,直到巴纳德时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
社会的各种组织,不管它是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还是企业的、学术的,都是一个协作系统。
巴纳德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

巴纳德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巴纳德,这位现代管理学的巨头,真是个传奇人物啊!提到他,大家可不要以为他只是个学术圈里的“书呆子”。
他可是一位聪明的管理者,真正懂得如何让团队运转如飞。
想象一下,他像个指挥家,把各种不同的乐器协调在一起,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
嘿,他的贡献不仅仅是理论,还是实实在在的管理智慧,简直就像金钥匙,打开了现代企业的成功大门。
巴纳德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合作”的重要性。
说真的,现代企业要想成功,光靠个人英雄主义可不行。
大家伙得齐心协力,互相支持。
就像打篮球,靠一个人是没法赢的,得有团队合作,才能把对手打得毫无脾气。
他提出,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创造一个能让大家都愿意合作的环境。
想想看,如果领导只会发号施令,那团队里可是不会有好风气的。
大家都是人,谁不想在一个和谐的氛围里工作呢?再说到他的决策理论,哇,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决策不仅仅是理性的分析,还涉及到情感和直觉。
说白了,做决定的时候,光靠数据可不够,还得考虑人的感受。
就好比你去餐馆点菜,不光要看菜单,还得看朋友们的脸色。
这种理念,今天听来依旧很有道理。
因为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做决策时要兼顾情感,才能让结果更令人满意。
巴纳德还有个很酷的理论,就是组织中的“非正式关系”。
嘿,大家在职场上其实有很多潜在的“关系网”,这些非正式的联系往往比正式的职务关系更能影响工作效率。
你想啊,办公室里那些“八卦小组”可真是信息流通的桥梁啊!这些人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合作,打破部门间的壁垒,甚至帮助解决问题。
巴纳德这家伙简直是看透了人性,让人不禁想为他点赞!还有他对领导的看法,也是很有意思的。
巴纳德认为,真正的领导者不仅仅是个发号施令的人,更是一个能激励和支持团队的人。
领导者得像个桥梁,把上层和下层的沟通顺畅无阻。
这样的领导,团队自然就会心服口服,大家也更愿意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说到底,领导力就是一门艺术,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潜力,真是太厉害了!巴纳德的这些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教学课件

资源不足:当资源分配不均或不足时,可能会导 致协作中的冲突和不满。
克服方法3
合理分配资源:制定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确保各 成员能够共享所需的资源。
协作的实践应用
01
应用1
团队建设:在组织内进行团队建 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
意识。
03
应用3
项目合作:在跨部门、跨组织的 大型项目中,采用协作方式,整 合资源、共享信息,实现共赢。
巴纳德理论的核心概念
01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由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组成 。
02
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共同努力。
领导者的职责是确保组织的协调和稳定,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
03
创造力。
02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组织的定义与性质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1
2
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协作系统
巴纳德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组织结构设计
巴纳德的理论为组织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在划分组 织层级、确定管理幅度、选择适当的沟通渠道等方面提供了指导
。
决策制定
巴纳德的理论强调了决策制定应该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以 及决策制定过程中应考虑的权衡和取舍,这有助于指导组织在决
策时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02
应用2
培训与发展:提供协作技能培训 ,帮助成员提高协作能力和效果
。
04
应用4
内部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 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提高决策
效率和协作效果。
04
巴纳德的组织与社会关系理论
组织与社会的关系
组织是社会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组织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组织和社会的需求、目标和价值观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

巴纳德认为:一个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持组织的对内和对外的平衡。
所谓组织的对内平衡,是指组织通过把创造出来的经济和非经济“诱因”有效地分配给各个成员,保持各个成 员的“诱因”和“牺牲”的平衡,从而确保成员协作积极性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诱因”是指组织为了补偿个人 “牺牲”而提供的各种刺激,其中包括物质(金钱等)、社会(威望、权力、参与决策等)。“牺牲”是指个人为了 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提供服务、时间等。所谓组织的对外平衡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
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
组织内外所有相关因素都处在变化中。组织平衡不是一次性的,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当组织内外环境条件 发生变化时,原有平衡即被打破,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建立新的平衡。另一方面,组织本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 量。组织中客观上存在差异、矛盾、冲突本身,就是平衡的一种破坏性力量。同时,组织的发展,也会打破原有 的平衡。应该说,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就是不断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由此看来,除组织内外平 衡外,组织动态平衡也是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实现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好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另外 动态平衡的实现需要有系统和权变的观念。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企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二是协作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平衡。这是指把协作系统或企业看成是组织,让企业适应经济、技术、社会待企 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
巴纳德的组织管理思想课件(一)

巴纳德的组织管理思想课件(一)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他的组织管理思想以其理论严谨性和实践可操作性著名于世。
对于巴纳德的组织管理思想,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课件来进行学习。
一、巴纳德的组织管理思想概述巴纳德的组织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要素:组织、管理和领导。
其中,组织是指一个社会单位或个体的合理分工和协作,管理则是指基于目标实现的计划制定、资源调配、任务分配和控制等管理活动,而领导则是指领导者通过激发员工潜力、调和员工冲突和协调员工间的利益关系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巴纳德在组织建设中提出了“有效性”和“效率”两个概念,其中“有效性”指的是达到目标的程度,而“效率”则指以最小的代价达到目标的程度。
巴纳德认为,实现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需要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机制,例如理性的分工、科学的职责分配、合理的协作规则、严格的控制和激励机制等。
二、巴纳德的管理思想巴纳德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目的理论”、“协调理论”和“授权理论”的阐述中。
(1)目的理论目的理论是巴纳德在组织管理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之一,该理论强调组织管理必须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之上。
巴纳德认为,组织管理需要通过对目标的设置和分解,为组织成员提供方向和指导,同时还需要通过促进成员对目标的认同和投入来达成组织目标的诉求。
(2)协调理论协调理论是指在组织管理中,组织成员之间需要协调和合作才能实现组织目标。
巴纳德认为,协调需要建立在对组织成员的高度信任和共识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通过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力和提高组织成员间的沟通能力来提高协调水平。
(3)授权理论授权理论是指管理者必须权衡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管理成本最小化,通过科学的授权实现组织目标。
巴纳德认为,管理者要赋予下属充分的权力和责任,建立明确的职责和授权关系,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有效性。
三、巴纳德的领导思想巴纳德在领导学中提出了“无意识领导”和“意识领导”两种领导形式。
第八章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共同目标理解过程中的矛盾及其克服
巴纳德把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 协作性的理解和个人性的理解两种。前者是指组织成 员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 目标,而后者则是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的 共同目标。他认为,这两种理解常常会发生矛盾。在 组织的共同目标比较简单、具体时,发生矛盾的机会 较小,反之则较大。所以,组织中管理人员的重要任 务就是要克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背离,以克服对 共同目标的协作性理解与个人性理解的矛盾。
在他看来,一个目标只有在协作系统的成员并不认为 他们之间的理解有严重分歧时,才能作为系统的一个 因素;只有当系统的提供贡献者相信共同目标是组织 的坚定目的时,这个目标才能成为协作系统的基础。
为此,巴纳德特别指出:(1)要让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 组织目标;(2) 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动机的必然差异; (3) 要设法消除对目标不一致理解。
他认为,这些要素是组织初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 件,并且在所有的组织中都存在着,组织的产生和存 在只有通过这三个要素的结合才能实现。
1.协作的意愿
协作意愿的涵义和作用 这是所有的各种组织不可缺少的第一项基本要素。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中将协作的意愿定义为“自我克 制,对自己个人行动控制权的放弃,个人行为的非 个人化”。
巴纳德在管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在于他采用系统的观 点对组织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创立了具有独创性的 系统组织理论。其著作中最有名的是他在1938年出 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 理科学的经典性著作。这本书连同他10年后写成的 另一部重要著作《组织与管理》,是巴纳德管理学 理论的代表作。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 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 父”,并得到过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 尼亚大学等七个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组织理论

❖ 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1917年12月18日,美国第 65届国会以“经济、效率和道德”为由,通过宪法第18修 正案,并将其提交各州审议,它的内容是:
❖ 第一款:本条批准一年后,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 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等酒 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领土。
LOGO
(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 A 正面影响
a可以从事正式组织所不便进行的沟通; b培养组织成员的热诚,对权威的认同感,维持组织团结; c借助它可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进而利于保持个人的自尊、人 格完整和独立选择能力
B 负面影响
在目标与工作方法上与正式组织对峙
LOGO
❖(4)正确认识和利用非正式组织
LOGO
❖ 尽管市场上没有合法的酒类出售了,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夜 之间,美国人就无酒可喝了。禁酒令创造出了一个新行当: 私酒贩子。因为非法贸易会带来暴利,这些私酒贩子挖空心 思:他们把小汽车的中间掏空或者用婴儿车偷运葡萄酒和白 兰地,藏酒的地方做上假门,葡萄酒要装在苏打水瓶里。据 统计,从1920年至1932年,共有75万人因违犯禁酒法而被 捕,罚款总额超过7500万美元,没收财产2.05亿美元。 禁酒令最终无法维持下去。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 21修正案,取代第18修正案。全国禁酒令宣告彻底失败。
❖ 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 传递;
LOGO
B.信息交流的作用: ❖ 是将组织共同目标与个人协作意愿联系起来的
桥梁; ❖ 是组织一切活动的基础。
LOGO
C. 信息交流的原则:
❖ 固定化的、明确的、正式的交流渠道; ❖ 交流应尽可能直接短捷,减少中间层次; ❖ 不得跳越,否则产生相互冲突的信息; ❖ 人员必须称职; ❖ 交流线路不能中断; ❖ 信息须有权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平与著作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人,是实践中的管理者,一位自学成才的管理学家,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巴纳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性著作1938《经理人员的职能》和1948《组织与管理》,其中《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
二.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的只要内容
1.组织的本质思想: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什么是组织?组织是一个有协作意愿的人群抱
着一定的目的并以信息交流为主要沟通渠道的庞大的合作系统。
正式组织: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
2.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1)共同的目标;(2)协作意愿;(3)信息联系。
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
4.管理人员的作用与职能: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的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中心,
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组织内管理人员管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管理人的主要职能有以下三个方面:(1)提供并维护信息交流的体系;(2)促使组织中的每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做出重要的贡献;(3)规定组织的目标。
5.权威接受论:文章中论述最多的是有关管理人员权威的问题。
巴纳德强调指出,管理人
员作为企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具有权威。
什么是权威,权威是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命令)的一种性质,通过他的被接受,组织的贡献者或“成员”支配自己所贡献的行为,即支配或决定什么是需要对组织做的事,什么事不对组织做的事。
两种权威理论:
领导者与下级人员之间的权威关系有两种分为:职位权威和领袖权威。
职位权威由管理职位和等级本身所决定;领导权威由领导者的才能、知识水平和威信所决定;因此两种权威结合为一体,能够极大扩展下属的接受范围。
权威包括两个方面:主观性质方面(主体、个人方面);客观性质方面(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实际情况)
(1)权威取决于下级人员的接受命令:管理者的权威不是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由下而上的认可;权威的大小和指挥权力有无取决于下级人员接受命令的程度,单凭职权发号施令不足取,重要的是取得下级的同意,支持与合作。
(2)权威被接受的条件:第一,命令明确。
他能够准确的理解命令;第二,命令与组织目标一致。
他在做决定时,认为这个命令与组织的目的是没有矛盾的;第三,命令与个人利益一致。
他在做决定时,认为这个命令整个来讲同他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第四,命令没有超出接受者的体力与精力之许可。
他在精神和肉体上能够执行这个命令。
组织与管理
管理人员的重要领导作用
《组织与管理》一书是巴纳德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再次突出强调了管理人员在企业组织与管理中的重要领导作用。
构成组织的领导应具备三要素:(1)领导者(个人);(2)被领导者;(3)客观条件。
书中从五个方面精辟地论述了“领导的性质”的问题。
一、构成领导行为的四要素: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行动目标。
即依据组织的宗旨或任务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
在制定目标以前,他应该集思广益,善于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
但是,一旦目标确定以后,就应该坚决实现;运用手段,发挥组织领导能力。
技术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应该注意发挥组织领导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控制组织,善于应用组织机构。
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组织中的各项活动,而不是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或专业工作;进行协调,积极发挥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领导者的成绩主要不是表现在他个人干了多少,而是表现在能否把全体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关于领导人的条件,在任何的组织行动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领导人应具备的条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平时一种紧急关头。
平时要冷静、审慎、深思熟虑、瞻前顾后、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紧急关头则要当机立断,刚柔相济,富有独创精神。
三、领导人的品质包括5点:首先领导者应具备一定的体力,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活力和坚持力。
这当然要有一定的身体健康为基础,但两者不能等同起来。
主要还在于领导者精神和心理上的品质。
领导者有了高度的活力和坚持力,才能承担繁重的领导工作,取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表现出吸引群众的个人魅力;其次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做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能,做决策必须看准时机,当机立断,不能犹豫不决,耽误时机,而且决策还要正确;再次要有了解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领导者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同人打交道。
这首先就需要了解人,理解对方的思想、心理和需求,这样才能做好说服工作,使人愿意参加组织并发挥积极性。
他们要善于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善于上下沟通;最后领导者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高度的责任心。
领导者的权力很大,职责也很重,这些都要求领导者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正确地使用权力,圆满地完成职责。
)以及一定的智力(高度的智力。
领导者要指引整个组织前进和处理各种重大的事务,所以,必须有高度的智力才能胜任。
)。
巴纳德把智力放在领导者基本品质的最后,这是他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反复强调的重视心理活动过程的必然表现。
但放在最后,这并不意味着智力因素不重要,而是说首先要具备心理上的必要条件以后,再拥有高度的智力,才能做好领导。
四、领导人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培训增强领导人一般性和专业性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平衡感和洞察力,积累经验。
五、领导人的选拔:领导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任命或免职),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接受或拒绝),而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也就是被领导者的拥护程度是领导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决定性的。
领导人选拔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其过去的工作表现,这也是全部选拔工作的基础条件。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的意义
巴纳德在组织管理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后来的许多学者如德鲁克、孔茨、明茨伯格、西蒙、利克特等人都极大地受益于巴纳德,并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发展。
对于经理人员,尤其是将一个传统的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的经理人员来说,巴纳德的价值尤其突出。
因为传统的组织偏重于非正式组织和非结构化的决策与沟通机制,目标也是隐含的,要将其改造为现代组织,就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权力结构和决策机制,明确组织的动力结构即激励机制,明确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
这三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的柱石;同时在转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力量。
这一点对我国当前的企业改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