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及加工工艺分析教案资料
茶艺基础知识教案模板(精选)(一)

茶艺基础知识教案模板(精选)(一)在茶艺领域,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茶艺基础知识教案模板,帮助您了解茶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引言概述:茶艺是一门古老而精致的艺术,它包括了泡茶、品茶和赏茶等环节。
在茶艺的世界中,对茶的了解和技术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教案模板将会为您介绍茶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茶叶分类、泡茶器具、茶艺技巧、茶礼仪和茶道文化。
正文内容:一、茶叶分类1. 绿茶:介绍绿茶的特点、产地和主要品种。
2. 黄茶:解释黄茶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风味。
3. 红茶:介绍红茶的制作方法和适宜品饮的时间。
4. 白茶:解析白茶的特点和珍贵性。
5. 乌龙茶:探讨乌龙茶的茶叶形态和茶水口感。
二、泡茶器具1. 茶壶:介绍常见的茶壶类型、选购和使用技巧。
2. 茶杯:讲解不同材质的茶杯特点和如何选择合适的杯具。
3. 茶盘:对茶盘的功能和分类进行说明。
4. 指罐:解释指罐的用途和如何正确使用。
5. 茶艺道具:介绍一些常用的茶艺道具,如茶船、茶针等。
三、茶艺技巧1. 烧水技巧:详细介绍烧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茶叶的选择和储存:指导茶叶的选择和正确的储存方法。
3. 泡茶步骤:解释泡茶的具体步骤和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4. 茶汤品评:介绍茶汤的品评方法和常见评分标准。
5. 多泡法:讨论多泡法的原理和应用技巧。
四、茶礼仪1. 茶席布置:讲解茶席布置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摆设。
2. 客人的接待:介绍茶艺师接待客人时的礼仪和行为准则。
3. 茶具的热水冲洗:讲解茶具的热水冲洗方法和意义。
4. 倒茶的技巧:指导如何准确、优雅地倒茶。
5. 茶席合理分配:介绍茶席上茶艺师和客人的合理分工和协作方式。
五、茶道文化1. 茶文化的起源:探讨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茶道:介绍中国茶道的特点、流派和代表性人物。
3. 日本茶道:简述日本茶道的传统仪式和礼仪要求。
4. 茶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结合:讲解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
5. 修身养性的意义:强调茶道修身养性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 教案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教案第一章:茶叶概述1.1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1.2 茶叶的分类与品质特征1.3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1.4 茶叶的冲泡与品鉴第二章:茶叶制作基本原理2.1 茶叶的生物化学成分2.2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2.3 茶叶的制作工艺与技术2.4 茶叶的品质评价与检测第三章:绿茶制作工艺3.1 绿茶的采摘与加工3.2 杀青、揉捻与干燥3.3 绿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3.4 绿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四章:红茶制作工艺4.1 红茶的采摘与加工4.2 发酵、揉捻与干燥4.3 红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4.4 红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五章:乌龙茶制作工艺5.1 乌龙茶的采摘与加工5.2 摊青、揉捻与干燥5.3 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5.4 乌龙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六章:白茶制作工艺6.1 白茶的采摘与加工6.2 晾晒与干燥6.3 白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6.4 白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七章:黄茶制作工艺7.1 黄茶的采摘与加工7.2 闷黄与干燥7.3 黄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7.4 黄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八章:黑茶制作工艺8.1 黑茶的采摘与加工8.2 堆积与发酵8.3 黑茶的品质特征与鉴别8.4 黑茶的代表品种及产区第九章:茶叶的储藏与保鲜技术9.1 茶叶储藏的基本原则9.2 茶叶储藏的方法与技巧9.3 茶叶保鲜的注意事项9.4 茶叶的储藏与保鲜设备第十章:茶叶销售与市场推广10.1 茶叶的市场现状与趋势10.2 茶叶销售渠道与策略10.3 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10.4 茶叶电商发展与创新第十一章:茶叶品质检验与分析11.1 茶叶品质检验的方法与指标11.2 茶叶中有害物质的检测11.3 茶叶品质分析与现代技术11.4 茶叶品质检验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第十二章:茶叶包装与运输12.1 茶叶包装的材料与设计12.2 茶叶包装的环保与安全性12.3 茶叶运输的注意事项12.4 茶叶的国际贸易与运输第十三章:茶文化与中国茶道13.1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3.2 中国茶道的内涵与实践13.3 茶艺表演与茶会组织13.4 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十四章:茶叶品牌故事与营销14.1 茶叶品牌的故事与文化14.2 茶叶品牌营销策略14.3 茶叶品牌的国际化发展14.4 茶叶营销案例分析第十五章:茶叶制作加工技术的未来展望15.1 茶叶科技的创新发展15.2 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5.3 茶叶制作加工技术的教育与培训15.4 茶叶产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茶叶制作加工技术的相关内容,分为十五个章节。
茶叶加工技术 教案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茶叶加工的过程和茶叶的特点,同时培养学 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评估方法:
1. 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的评估 2. 对茶叶加工步骤和技术的理解程度的书面测试 3. 对茶叶品质和口感的评估报告
4. 发酵/发酵:发酵是指在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促进茶叶内部的 化学反应和氧化过程。发酵的时间和方法取决于茶叶的种类和所需的发酵 程度。有些茶叶需要完全进行的发酵,如红茶和普洱茶,而有些茶叶只需 要进行部分发酵,如乌龙茶。
5. 干燥:干燥发酵/发酵后的茶叶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去除中的水分,防 止茶叶变质和发霉。干燥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自然干燥、休眠和烘烤等。干 燥后的茶叶可以储存和运输,同时也能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2. 杀青:杀青是指将采摘下来的茶叶进行热处理,以终止茶叶内部的酶活 性。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杀青方法和技术。常见的杀青方法包括蒸 青、炒青和烘青。这些方法可以使茶叶保持绿色,并防止茶叶继续发酵。
3. 揉捻:揉捻是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搓揉和压制,以改变茶叶的香气 和释放茶叶内部的汁液。揉捻的目的是促进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不同 品种的茶叶有不同的揉捻方法和技术,如手工揉捻、机械揉捻等。
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茶叶加工技术教案大纲,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水 平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教学时间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 调整。对于这个简单的茶叶加工技术教案大纲,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 水平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化和调整。这样可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 配,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茶的分类及加工教案

教学单元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以讲述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其中:
1.回顾与导入
上一节课介绍了茶的生化特性,知道了茶叶里主要有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三大内含物质。
2.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
教学内容
一、正确认茶——六大茶类
六大茶类茶叶本身有寒凉和温和之分。
绿茶属不发酵茶,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性凉而微寒。
白茶微发酵茶,性凉(白茶温凉平缓),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黄茶属部分发酵茶,性寒凉。
青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性平,不寒亦不热,属中性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性温。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回甘,刺激性不强。
茶类品性。
茶叶的六大种类及加工工艺

茶叶的六大种类及加工工艺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和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它的种类繁多,并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而闻名。
在中国,茶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非常丰富,以下是其中六种主要的茶叶种类和加工工艺。
1. 绿茶绿茶是最为普及和受欢迎的茶叶种类之一。
其加工工艺基本上分为杀青、揉捻、烘干三个步骤。
杀青是将新鲜采摘的茶叶经过高温蒸炒或炒制,以阻止酶的作用,保持茶叶绿色的关键步骤。
揉捻是将处理过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反复揉捻,以改变茶叶的形状,增加表面积,同时使茶叶内部的汁液暴露在空气中,促进氧化酶活性的损失。
最后,茶叶进行烘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达到保存茶叶的目的。
2. 黄茶黄茶的加工工艺与绿茶类似,但与绿茶不同的是,黄茶在杀青工序后会经过摊凉、包青等特殊处理工艺。
这些特殊的处理工艺使茶叶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黄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发酵程度较轻,茶叶保持了绿茶的鲜嫩,但又拥有了属于黄茶的独特风味。
3. 白茶白茶是以嫩芽为原料,经过采摘、萎凋、干燥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白茶的加工过程非常简单,将鲜叶经过陈化,自然干燥,以保持茶叶的原始状态。
这种特殊的加工工艺使茶叶保持了它最天然的状态,没有经过额外的发酵和处理,所以茶叶的口感清淡,茶汤呈现淡黄色。
4. 乌龙茶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一种半发酵茶。
其制作步骤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
在揉捻的过程中,茶叶会逐渐发酵,制造出乌龙茶独特的花香和果香。
乌龙茶的茶汤通常是金黄色或琥珀色,带有一种浓郁的花果香气。
5. 红茶红茶是茶叶的一种重要种类,其加工工艺与绿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红茶的加工过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等。
发酵是红茶的主要特征,而发酵的程度决定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红茶的发酵过程通常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以改变茶叶的化学成分,使其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6. 黑茶黑茶是一种独特的茶叶品种,在加工过程中经过发酵。
其加工工艺与红茶类似,但是更加复杂和漫长。
茶叶分类常识教案

茶叶分类常识教案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也是国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香气和口感,因此掌握茶叶的分类常识十分重要。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传授茶叶分类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购、品鉴和欣赏茶叶。
一、茶叶的分类1、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2、根据产地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很多个品种。
我国的主要茶叶产地是福建、浙江、江苏、云南、湖南、安徽和四川。
二、绿茶1、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烘干等环节。
杀青是指将采摘的茶叶放入锅中进行高温杀青,以破坏酶类。
2、绿茶的品种非常多,如龙井、碧螺春、毛尖等。
其中以龙井最为著名,它的茶汤清澈、香气浓郁、口感鲜爽。
三、红茶1、红茶的制作工艺与绿茶有所不同,其中发酵环节是区别两者的关键。
红茶需要进行全发酵,使茶叶产生红褐色的颜色。
2、红茶的品种也很多,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其中正山小种是最为著名的品种之一,它具有浓郁的花香、鲜爽的口感,被称为“红茶之王”。
四、乌龙茶1、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其发酵程度不如红茶那么高。
乌龙茶的特点是叶子完整、香气浓郁。
2、乌龙茶的品种有铁观音、水仙等。
其中铁观音是最为著名的品种,它的茶汤金黄、醇厚、香气独特。
五、黄茶1、黄茶的制作工艺也与绿茶和红茶有所不同,它需要将茶叶进行微发酵。
黄茶的茶汤呈黄绿色,口感鲜爽。
2、黄茶的品种有君山银针、涪陵黄茶等。
六、白茶1、白茶是以茶芽和新叶为原料制作的茶叶,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
白茶的特点是茶汤清新、口感甘甜。
2、白茶的品种主要有白牡丹、寿眉等。
七、黑茶1、黑茶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茶叶,其发酵程度比红茶更高。
黑茶的叶色呈深褐色,有浓重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2、黑茶的品种有普洱茶、安化黑茶等。
其中普洱茶被誉为"茶中之王",它的茶汤浓郁,口感醇厚,有助于消化。
八、总结本教案详细介绍了茶叶的六大分类、各个分类中的品种及其特点。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第一章:茶叶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茶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种植分布。
掌握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流程。
1.2 教学内容茶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茶叶的种植条件和技术。
茶叶的采摘方法:手工采摘和机器采摘。
茶叶的加工流程:杀青、揉捻、干燥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茶叶的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茶叶的分类和特点。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尝试茶叶的采摘和加工。
第二章:绿茶加工技术2.1 教学目标了解绿茶的加工流程和工艺。
掌握绿茶的主要品种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绿茶的加工流程:杀青、揉捻、干燥等。
绿茶的主要品种: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绿茶的特点和品质评价。
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品种的绿茶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外观特点。
视频演示:播放绿茶加工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加工工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绿茶品种的特点和品质评价。
第三章:红茶加工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红茶的加工流程和工艺。
掌握红茶的主要品种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红茶的加工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
红茶的主要品种: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等。
红茶的特点和品质评价。
3.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品种的红茶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外观特点。
视频演示:播放红茶加工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加工工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红茶品种的特点和品质评价。
第四章:乌龙茶加工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乌龙茶的加工流程和工艺。
掌握乌龙茶的主要品种和特点。
4.2 教学内容乌龙茶的加工流程:摊青、揉捻、炒青、晾晒等。
乌龙茶的主要品种: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等。
乌龙茶的特点和品质评价。
4.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外观特点。
视频演示:播放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加工工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乌龙茶品种的特点和品质评价。
茶叶加工技术 教案

茶叶加工技术教案教案:茶叶加工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茶叶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茶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3.了解茶叶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4.培养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茶叶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茶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3.茶叶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茶叶加工的重要性和茶叶的种类,引起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1)茶叶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茶叶加工是指将采摘的鲜叶通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之成为可供饮用的茶叶的过程。
- 茶叶加工可分为绿茶加工、红茶加工、白茶加工、黄茶加工、乌龙茶加工等。
(2)茶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 绿茶加工:杀青、揉捻、烘干。
- 红茶加工:萎凋、揉捻、发酵、烘干。
- 白茶加工:萎凋、晒青、杀青、烘干。
- 黄茶加工:杀青、揉捻、发酵、烘干。
- 乌龙茶加工:萎凋、揉捻、发酵、烘干。
(3)茶叶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 杀青:控制温度和时间,使鲜叶中的酶活性迅速降低。
- 揉捻:调控揉捻时间和力度,使茶叶形成特定的外观和口感。
- 发酵:控制温度和湿度,促进茶叶中的酶反应,形成特殊的香气和味道。
- 烘干:控制烘干温度和时间,使茶叶含水量降低至合适的水平。
3.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际茶叶加工案例,分析茶叶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让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
4.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茶叶加工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茶叶加工的过程,并掌握茶叶加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茶叶加工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强化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茶叶加工技术的掌握程度;2.布置茶叶加工技术的作业,检验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进行了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对茶叶加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茶类及加工工艺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树品种和茶类居世界第一。
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茶类。
1.绿茶:绿茶主要有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种。
炒青绿茶有长炒青(如眉茶等)、扁炒青(如龙井茶等)、圆炒青(如珠茶等)。
烘青绿茶有卷形茶(如碧螺春茶等)、条形茶(如毛峰茶等)、片形茶(如六安瓜片茶)。
我县主要生产烘青绿茶,用来制作花茶。
晒青绿茶有陕青、滇青等。
蒸青绿茶有玉露、煎茶等。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为:杀青、揉念、干燥三步骤。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
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
2、红茶:红茶主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三种。
工夫红茶有祁门红茶、滇红工夫、粤红工夫,我省有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
红碎茶有第一套红碎茶(云南大叶种地区)、第二套红碎茶(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大叶种地区)、第三套红碎茶(四川、湖北等中小叶种地区)、第四套红碎茶(湖南、浙江、江苏、福建等小叶种地区)。
小种红茶主要以正山小种为主。
(福建闽北地区)红碎茶:茶鲜叶经萎调,揉捻后,用机器切碎呈颗粒型碎片,然后经发酵、烘干而制成。
红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萎调、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的加工工艺:一、萎调●目的:散失适当水分、叶质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叶细胞汁浓缩、膜透性增强、酶活性提高、大分子化合物分解,青草气消褪、芳香物质变化。
●方法及其优缺点: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热风萎凋。
萎凋的外部条件:温度、湿度、通风与摊叶厚度。
1、日光萎凋:视日光温湿度的高低,可以采用遮阳网:0.5-2小时,移入室内自然萎凋,忌用全程日光萎凋。
2、室内自然萎凋:在专门的萎凋室内、用木头柱子与萎凋匾分隔成苦干间,萎凋匾长2-.5米,宽0.8-.0米,每层间距15-20厘米,一般8-12层,底层离地20厘米,顶层距天花板50厘米,中间设置铁钩(用8号铁线做成)摊叶一层掛一层,逐层萎凋作业。
萎凋室应四面通风,设百叶窗,避免阳光直射。
也可用凉青筛、凉青架进行萎凋作业a.萎凋室温湿度:温度20-26℃,相对湿度60%-75%;b.萎凋叶量:每个匾约2㎡,摊放鲜叶,春茶嫩叶2kg,夏秋茶2.5kg。
c.萎凋时间:主要视萎凋程度而定,总时间18h以下为好;d、建立人工萎凋环境间:冷暖空调、除湿机或热风炉、抽风机(排气扇)。
3、热风萎凋:萎凋槽+热风机,风温控制在35度左右,不超过38度,温度先高后低。
每隔一小时停吹10分钟,效果较好。
下机前温度要逐渐降低到常温。
a、萎凋槽:由炉灶、鼓风机、槽体、盛叶框组成;萎凋槽体长10m,宽1.5m,高0.6m,用砖砌成,上装木架框,安放盛叶框约十个。
槽底至进风口到尾端呈2.5-3.0度的斜坡。
b、盛叶框:每个长0.9~1.0m,宽1.5m,高0.2m,框底用18目不锈钢丝网,框一边装活门,以便下茶。
c、热风系统:热风炉、轴流风机。
将热风或室温送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采用电或液化气或煤或木柴等作为热源。
热风温度,控制在38℃~30℃,先高后低。
萎凋时间:视萎凋适度程度而定,风温控制在35度需4-5小时达到适度,中间需翻拌4次左右,即可完成。
萎凋后的鲜叶:叶质柔软,梗折不断,手揉成团、松手不散,叶色转暗,青草气消退,散发清香。
含水率,功夫红茶细嫩鲜叶在58%至62%(即鲜叶减重率在39%至45%)、粗老鲜叶在63%至65%(鲜叶减重率在27%至30%)为宜。
萎凋不足,叶子含水过多,在以后工序加工中破碎率高,成条率低,茶汤滋味淡薄略带青涩;萎凋过度,叶子含水过少,则成条率差,色暗,香低,味淡,叶底棕暗。
二、揉捻揉捻是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
1、揉捻目的:a、叶细胞破坏,茶汁外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主体“发酵”开始,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
b、叶片揉成紧直条索。
c、茶汁外溢与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
2、技术要求:长时慢揉,分次加压,先轻后重,充分解块;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轻压,重萎凋重压;卷曲成条,达90%以上,叶细胞破坏率达80%以上。
3.揉捻方法:揉捻时间:视鲜叶嫩度而定,特级以上40分钟左右;1至2级60分钟左右;3至4级90分钟,初揉60分钟,经解块筛分后的筛面茶要进行复揉,复揉时间30分钟。
揉捻过程压力参考:特级以上:空压10分钟→轻、中压25分钟→松压5分钟。
1级:空压5分钟→轻压10分钟→中压12分钟→松压3 分钟→中压10分钟→重压12分钟→松压5分钟。
2至3级:初揉:空压5分钟→轻压10分钟→中压12分钟→松压3 分钟→中压10分钟→重压12分钟→松压5分钟;复揉:轻压3分钟→中压5分钟→重压17分钟→松压5分钟。
4、解块筛分:a、揉捻叶经解块,要求达到打散茶团,不含茶包。
b、通过筛网的揉捻叶力求均匀,厚度1cm。
揉捻充分是“发酵”良好的必要条件。
如果揉捻不足,细胞破坏不充分,发酵不良,味淡、有青味,叶底花杂。
三、发酵发酵是红茶加工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
发酵过程中,揉捻(切)叶内的酶活性增强,多酚类等内含成分发生强烈氧化,使之形成较多茶黄素、茶红素和香气物质,使叶色变红。
它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技术。
原理: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
儿茶素→邻醌→联苯酚醌→双黄烷醇类氧化→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发酵过程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发酵时间有密切关系。
香气变化:青草气(揉捻开始后)→红茶特点的甜香→浓郁的水果香(品种间差异)→香气下降→逐渐出现酸味。
1、技术要求:a、发酵室温度26℃,湿度95%-100%,空气新鲜。
b、发酵室发酵时间2-3h左右;自然环境发酵:春茶3-6h,夏秋茶1-2h。
c、发酵叶摊放厚度,1级以上嫩叶4cm,2-3级茶叶6cm;自然环境发酵春茶宜厚,夏、秋茶宜薄,每隔0.5h翻拌一次。
d、发酵叶温一般比室温高2-6度,叶温保持在30度为宜。
叶温过高,大于40度,发酵过分剧烈,香低味淡,色黯,严重影响品质。
叶温太低,长时间的发酵对品质不利。
e、发酵程度掌握:青草气适度消失,清新花果香现出,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红匀,老叶红里泛青,叶温到达高峰开始平稳时,即发酵适度。
2、建立温湿度人工发酵室①简易温湿度人工发酵室的建立:春茶气温低,采用密闭环境,加温加湿,一段时间通风换气,增加发酵室氧气含量。
②可控温湿度人工发酵室的建立:空调、适度控制仪+增湿器、换气扇+定时器四、干燥1、初烘(毛火):烘干温度视茶叶发酵程度而定。
一般(正常发酵程度)初烘:风温110~120 ℃,摊叶厚度1.5~2.0cm。
2、摊凉:厚度3~5cm,时间1h左右。
3、足火:风温80~100 ℃,摊叶厚度2.0~2.5cm。
4、技术要求:二次烘干,中间摊凉,以“高温、快速、短时”为原则,初烘后茶叶含水量达25%左右下机摊凉,足火后茶叶含水量为5%~6%。
烘干时应注意后发酵问题:1、根据发酵程度控制初烘温度:发酵过头初烘温度宜高些;发酵不足:毛火温度宜低些。
2、发酵程度宜掌握稍轻些。
3、乌龙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一类茶叶。
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四种。
闽北乌龙有武夷岩茶(如大红袍、武夷肉桂等)、闽北水仙等。
闽南乌龙有铁观音、黄金桂、奇兰、色种等。
广东乌龙有凤凰单枞、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有冻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等。
乌龙茶其工艺流程(1)萎调分为室内萎调(凉青)、日光萎调(晒青)、加温萎调和人控萎调四种。
(2)摇青;(3)炒青;(4)揉烘(先通过揉捻,再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5)干燥。
4、白茶白茶主有白毫银针茶、白牡丹茶、贡眉茶等。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
白芽茶:是白茶中的极品,产于福鼎的银针,采用烘干方式,亦称“北路银针”;产于政和的银针,采用晒干方式,亦称“南路银针”。
白叶茶:采搞一芽二三叶或单片叶子为原料,按白茶工艺加工而成。
叶茶包括白牡丹、黄眉、寿眉等品种。
白牡丹:采摘一芽二叶为原料,摊叶萎调后直接烘干而成。
成茶芽头挺直、叶缘垂卷,叶背披满白毫,叶面银绿色,芽叶连枝,形似牡丹而得名。
5、黄茶黄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茶、霍山黄芽茶、蒙顶黄芽茶、莫干黄芽茶、黄大茶等,品质特点就是“黄汤黄叶”。
根据采摘细嫩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主要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闷堆、渥黄、干燥。
6、黑茶黑茶主要有黑毛茶、普洱茶、六堡茶、老青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
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普洱茶和六堡茶是特种黑茶,制造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制成毛茶后再加工时仍需潮水沤堆,蒸压装篓,堆放陈化。
品质独特、香味以陈为类,在港、澳、东南亚和日本等地有广泛的市场。
7.再加工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基本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
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几种。
(1)花茶:用茶叶和香花进行拼和窖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
花茶主要有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柚子花茶、玳玳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
(2)紧压茶:各种散茶经再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而制成的茶叶称紧压茶或压制茶。
紧压茶主要工序为筛切拼堆、渥堆、蒸压成型、干燥。
紧压茶品种有花砖茶、黑砖茶、茯砖茶、康砖茶、沱茶、紧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方包茶、七子饼茶等。
(3)萃取茶: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的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弃去茶渣,获得的茶汁,经浓缩或不浓缩,干燥或不干燥,制备成固态或液态茶,统称萃取茶。
(4)果味茶:茶叶半成品或成品加入果汁后制成各种果味茶,这类茶叶即有茶味,又有果香味,风味独特,颇受市场欢迎。
(5)药用保健茶:用茶叶和某些中草药或食品拼和调配后制成的各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