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17课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社会主要矛盾分析:
抗日战争胜后,
国内阶级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同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原因:
国民党方面:一是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给蒋
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即蒋尚未 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 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的内容: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重庆谈判后张治中为毛泽东送行
意义:
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 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第二,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 扩大了影响。
第三,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 上陷于被动地位。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 这期间,毛泽东或者单独,或在周恩来、王若 飞的陪同下,或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参加下, 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直接与蒋介石进行 了多次会谈。有关国内和平问题的具体谈判, 则是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 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 的。
130万人
1946年月
1948年秋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 《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 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这一切都使人 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促使战争胜利的方 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国民党军总部 南京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 辽沈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80 万头 粮食 0.7 亿斤
160 万 13800 副 6750 辆
淮海
平津 合计
150 万 30.5 万副 88 万辆
180 万 20000 副 40 万辆 490 万
6300 头
100 万头
4.3 亿斤
3 亿斤
180 多万头 8 亿斤
5、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A、对于中共来说? B、对于国民党来说?
6、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了有中共和国民党 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中心内容: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争论的实质: 要不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要不要 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军的合法地位。
结果: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时间: 北 平 谈 判
1949年4月初
双方代表: 共产党以周恩来首, 国民党以张治中为首 文件: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国民政府拒签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 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之间的矛盾。
2、三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A、国民党 消灭共产党等进步力量,建立国民党
一党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加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实际上是使 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1948年11月 先打两头、 ─ 49年1月 后取中间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
国民党: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思考:
三大战役结束后,敌我力量对比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共消灭国民党军 队150多万人,可以说全国胜利就在 眼前,那么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 中共为什么还愿意和国民党举行和 平谈判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

事例2
战略思想
针对1947年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 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 头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指出: 1)两个拳头指什么地方? 山东、陕北解放区 2)插上一刀指什么军事行动?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 幕
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思想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战役 指挥 参战部 结 果 作战方针 名称 者 队 辽沈 林、 东北 占锦州,关 解放东北全境 罗 战役 门打狗 解放军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刘、 中原、华 徐州为中 基本解放长江以 北的华东和中原 陈邓、 心 东解放军 等 先打两头 地区 林、 东北、华 (张家口、 华北全境解放 罗 北解放军 天津)后 北平和平解放 聂 取中间 (傅作义) (北平)
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通过的协议 体现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民主的原则 (否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二.主要经过(五个阶段)
阶段
战略防御
时间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战例与意义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运动战,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对山东、 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 初)。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事例4体现中共的战略思想是什么? 人民战争 人民的支持与中共什么措施有关? 土地改革
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
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 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 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 靠的保证。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新中国成立。
于是,国共两党的斗争由战场上移到谈判桌 上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渡江战役示意图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共23张PPT)

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 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 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假和平、真内战”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间
第一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14日 第二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0日 第三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3日
第三次电报内容
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探究问题2
阅读“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 开展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呢? ①土改的进行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为解放战 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共产党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 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假和平、真内战”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间
第一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14日 第二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0日 第三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3日
第三次电报内容
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探究问题2
阅读“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 开展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呢? ①土改的进行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为解放战 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共产党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2张PPT)

• 2.“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 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 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 史史实应该是( )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 C.政协会议召开 D.抗战胜利
3.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 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 指( ) • 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大反攻 • 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 • 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 • 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2、胜利原因:“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共工”。日本:侵略的 非正义的 法西斯战争; ②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确立,全民族的抗战; 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3、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一对矛盾:中日矛盾
中 共——全面抗战路线 两条路线: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中 共:敌后战场 三个战场: 国外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国民党政府 三个政权: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 汪伪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 4.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 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 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 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 是 • 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 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8.围绕本专题的话题,通过组织讨论 ,要求 学生把 人生积 累和经 验带入 文本, 演绎自 己的认 识,与 文本化 为一体 ,在大 师的思 想沐浴 下真正 得到一 次精神 的洗礼 。最后 ,还可 要求学 生在鉴 赏文章 观点表 达充满 诗意的 基础上 ,也动 手用形 象隽永 的语言 来概括 对本板 块话题 的理性 认识, 并在交 流的过 程中升 华自己 的思想 。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结果
失败
失败 成功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PPT(29张)优质课件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重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点
武汉
南京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

• 【正确解答】根据所学,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经过谈判, 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 协定》。本题选B项。联系本则材料,A项说 法错误,当时抗战已胜利;C项说法错误,蒋 介石当时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D 项说法错误,我党在军事上不占优势。
• 【借题发挥】如何看待重庆谈判 • 原因: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居 心叵测的。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蒙骗舆论, 宣称共产党拒绝和谈,把内战的责任嫁祸于中 国共产党;如果毛泽东去了,也可以借机赢得 部署内战的时间。毛泽东此行正是为了尽一切 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 意义: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扩大了影响,赢 得了人民信任,使国民党政治上处于被动。
•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 提示:(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 (2)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降到次要地位,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表述为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同中国 共产役 •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 、邓小平率 刘伯承 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2.战略决战 • (1)背景:到1948年秋, 敌我力量 发生重大变化。 • (2)概况: 东北 • ①辽沈战役:攻占锦州、长春、沈阳,解放 全境。
• 【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 关系及影响因素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再 到对抗,两党之间矛盾与斗争始终存在。这主 要是因为: •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阶级性质不同是国 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 ②淮海战役:以徐州 为中心,先后歼灭黄百韬 兵团、黄维兵团以及杜聿明兵团。 • ③平津战役: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 傅作义 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 和平解放。 • (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 基本上被消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共28张PPT)

两种命运的较量
思抗考战: 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在建国方针上有什么 不两同种?命运的较量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号召全党为废止国 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 “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1945年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 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 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 题。国民党“六大”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解放区农民为何有如此高的积极性?
经济上: 土地改革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影响: 激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的反攻拉开了序幕
陈赓兵团
刘邓 大军
陈粟大军
三 军 挺
进
中
原
大 别 山
★ 战略反攻的意义: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 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 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 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 生,就必然的走向全国的胜利。”
国中民党进原攻
中原解放区
放军是处于战略进 攻还是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是什么? 战果如何?
②全面进攻失败
后,国民党重点进
攻什么地方?结果
如何?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 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 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 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 农民。
(3)追歼残敌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在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中 美关系白皮书》中,将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昏 庸、专制、无能一一历数, 以说明国民党的失 败是咎由自取,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保安
共歼敌52万人 解放华北全境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围北平 瓮中捉鳖
北平
天津 塘沽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找 到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3.五次反围剿斗争;长征;遵义会议;由幼稚走向成熟。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时间:1946年6月; 标志: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和重点进攻(地区)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几个月又被粉碎。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 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何为内线战争?何为外 线战争?
任务:反攻,到国民党统治区。
外线——主力部队转向国民党统治区, 属战略进攻性质。 内线——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 属战略防御性质。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军事上: 标志性事件: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间、意义)
战争
经济上:土地改革(时间、意义)
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三大战役(时间,意义)
胜利阶段:1949、1-1949、10
渡江战役(时间),革命胜利标志、原因、启示、意义
全面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粉碎全面和 重点进攻)(1946、6——1947、6)
B 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4、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C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不包括
? 斗力已大为下降。与此同时,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人民根民本主的运变动不化断,发决展,战国民时党的机反动成统治熟,已。摇摇欲坠。
从前页图表和本页材料反映的信息,你有何认识? 你要是当时的中共领导人,你会怎样?
辽沈战役歼敌47万
意义:
(中共军队开始超过
辽沈、淮海、
国民党军队)
平津三大战
役,共歼灭
——毛泽东于1947年底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79页(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
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 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C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4、(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0)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 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探 索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纲《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民族、最高纲领:共产主义
领《资政新篇》 民权、民生) 最低纲领:反帝反封
思 小农平均主 想 义思想
西方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思想
马列主义
结 被中外反动势力 被袁世凯窃取
果 联合镇压
革命果实
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
(1)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意义
(1)结束了…,迎来了…。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 政治格局,壮大了…力量,鼓舞了…士气。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本节小结:
争取和平民主时期(政治):1945、8—1946、6
5.解放战争时期,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2008年广东文基,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 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 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 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 标志是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D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C、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D、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作业:
1、把本节课知识点记牢。 2、记牢后,做优化学习一直做到到77页,
(73页第6题不做。)下周五大班空交。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 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 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430万 正规军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 备,有飞机、坦克等
先进武器,有美国 援助建立的空军和 271艘舰艇
3 美国 亿 8亿 多 美元
剩余 物资
120万 正规军
基本上是“小米加 1 无 步枪”,没有飞机 亿 和坦克,大炮很少。多
敌 众 我 寡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6、百团大战的时间、人物、意义?(赴缅作战) 7、抗战胜利时间、胜利原因、启示、意义?
1945、8—1949、10
本节基本结构:
政治上:争取和平民主解放时期 1945、8—1946、6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和平死了)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内战爆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作 是中国几千年农 推翻清王朝, 推翻帝国主义、
用 民战争的最高峰;结束几千年的 封建主义、官僚
与 沉重打击中外反 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三座大
地 动势力;是中国 建立资产阶级 山;结束半殖民
位 人向西方学习资 的共和国,沉 地半封建社会;
本主义的最早探 重打击帝国主
索。
义。
渡江战役(时间),革命胜利标志、原因、启示、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胜利(中共领导革命成功的历程)
五1四91运9年动
1921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大革命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分
解放战争
(分 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裂
抗日战争
土地革命时期
1946—1949
1937—1945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军事上) (1947、6——1948、9) 1)标志: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主攻方向:中原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 共产党
军队数量
武器装备
拥 外援 有 人 口
技术;不仅能打运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解放区土地 改革的基本完成,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后方更加巩固,
参军以支刘前邓更大踊军跃过。大各主别要山解的放区战相略继反连攻成一有片成,效可作;战
略上的直接支援。
解国民放党区军土队地能用改于革第基一本线的完只成有。170万人,虽然在数 量上经、过装两备年上还时有间一,定敌的我优双势方,但力士量气对极比为发低生落了,战
4.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 伟大胜利。(在敌后战场的斗争)
5.解放战争时期,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二:蒋介石兵败台湾后对军事失败的检讨
●军队内部的腐败,是国民党战败的重要原因。蒋介石承认军民关 系“可以说恶劣到了极点”……“人民对我们发生反感,而不愿意 帮助我们。”
●蒋介石最终得出结论:“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军打倒的,实 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
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52万
或改编国民 党军队150
多万人,国
民党军队的
淮海战役歼敌55万
主力基本被 消灭,解放
战争的胜利
在望。
胜利阶段:
渡江战役(时间、意义),革命胜利标志、原因、意义
(1)北平和平谈判(80页倒数第3段)
背景、结果、实质(蒋介石的缓兵之计)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战争时期 标志性事件: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间、意义)
(军事)
经济上:土地改革(时间,意义)
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三大战役(时间,意义,辽沈战役)
胜利阶段:1949、1-1949、10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D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解放战争时期,进行三大战役时机成熟的表现有: ①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变化②战略
C 反攻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为决战创造了条件③解
放区的土改基本完成④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材料一: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的支援情况
战役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