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豪族研究概述_王者利

汉代豪族研究概述_王者利
汉代豪族研究概述_王者利

第29卷第10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29 No.10 2008年10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t.2008

汉代豪族研究概述

王者利

(大连大学 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豪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他们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对其或者拉拢或者打击。汉代是豪族形成、发展及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汉代豪族的研究可以说已到了无孔不入、细致入微的地步,从其构成到其政治、经济、土地制度等各方面都有学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本文拟对目前国内有关豪族社会构成、经学化、士族化、“忠孝”观等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豪族;经学化;士族化;“忠孝”观;仕进制度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8)10-0063-02

一豪族的社会构成

关于豪族的社会构成,学者的意见大致相同。徐杨杰先生认为强宗大族来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六国旧贵族;二是六国的地方暴富及恶势力;三是汉代新贵;四是地主阶级上层。[1]马彪先生在《秦汉豪族社会研究》中认为“爵邑之人”、“秩禄之奉”、“素封”等三种人可高度概括为秦汉时期豪族社会的三大成分。所谓“爵邑之人”主要指宗室、外戚及恩宠;“秩禄之奉”者是指秦汉的官僚;“素封”是指秦汉时期特有的富商大贾阶层。[2]崔向东先生则认为汉代豪族包括以下七种社会势力:1、六国宗室及其后裔。如齐诸田,楚昭、屈、景等及名族。2、高訾富人。包括的成分较广,主要是私人工商业者。3、豪民、兼并之家。即家族富有的豪民地主。4、豪杰。即豪侠、游侠。5、世吏二千石。即家世为高官的官僚之家。6、汉代军功阶层和食封贵族。7、地方强宗。即地方上宗族势力强大的家族。[3](p80)瞿同祖先生则把豪族分为六类:1、战国时期的旧家族;2、汉代居于统治地位的皇族;3、外戚家族;4、官僚家族;5、富商家族;6、游侠家族。[4]仝晰纲先生认为,豪族由六国贵族及其后裔、闾巷之侠、兼并之家、富商大贾四部分构成。[5]杨联陞先生把东汉豪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凭藉中央势力而突然得意的,即宗室、外戚、宦官;一类是自己渐渐发展起来的,即一般高官及地方豪族。[6]总的来说,学者们对豪族社会构成的意见差别不大,都大概包括了六国旧贵族及其后裔、皇族、官僚集团、外戚集团、富商大贾、游侠、地方强宗等。但是我们又要注意到豪族社会构成的成分之间的界限并不是严格的,而是变动的,相互转换的。

收稿日期:2008-08-01

作者简介:王者利(1979—),男,黑龙江鹤岗人,大连大学中国古代文化史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化史。

二汉代豪族经学化

豪族经学化亦可称为儒学化,经学化是汉代豪族的重要特征。豪族经学化很早就被人所关注,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的“东汉功臣多近儒”条中对西汉和东汉功臣做了比较,认为东汉诸将皆有儒者气象。[7](p79-80)崔向东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通经入仕是豪族经学化的重要因素,当然亦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地方官吏以儒治政有关。汉武帝尊儒以后无数豪族士子以经学干仕获禄,他们竞相以精通儒学为标榜,通过通经,或获得官位,或捞得名声,提高社会地位,豪族和儒学因权力而紧密联系起来。西汉时期豪族经学化并不普遍,到东汉时期,豪族与经学的联系才十分紧密。[3](p 168-179)豪族经学化是汉代豪族发展中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向士族化迈进的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经学化使得豪族告别汉初时粗鲁的武夫形象,而摇身变为儒雅文士。

三豪族官僚化、士族化

关于豪族的士族化过程,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豪族的经济势力、对经学的垄断和控制选举等方面说的。钱穆先生认为,由于豪族的经学化使得累世经学的出现,进而形成累世公卿,加之察举制度,形成门第。等到门第势力的形成,遂变成变相的贵族。[8](p184-186)毛汉光先生认为,两汉士大夫阶层之养成是经过长时期的,而扮演改变性质的养成所,首推太学与公私立教授。豪族在利禄与政治压力下,接受教育成为时尚,文化的培养使得他们走向了士族化。[9]马彪先生亦认为,儒宗地主属于士大夫豪族地主,通经取士的出现是儒宗地主得以成长的关键,累世经学的必然结果是累世做官,政治势力家族化。[10]崔向东先生更是指出,豪族与权力结合而官僚化,世代与权力结合而士族化。和政治权力相结合是豪族官僚化和士族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豪族获得权力的途径便是选举制。在文中,崔向东先生从任子制、赀选、察举制、举孝廉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选举制对豪族官僚化、士族化

63

的影响。[3](p255-281)杨生民先生则给士族下定义为“以儒学传家的家族被称为士族”。[11]王彦辉先生认为,随着豪民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开始不断以自身的存在在影响国家政策、法令的调整,逐渐改善自己的地位,进而踏上仕途,上升为公卿士大夫,演变成门阀士族。[12]赵沛先生认为,豪强的士族化,是武帝朝以来打击豪强政策和以“经学入仕”为核心的汉武政治“开放”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武帝时期对地方豪族极端打击,另一方面,豪族中的大部分都能具备了文儒的气质。循着儒家经学的研习而变为“士大夫”。[13]黄留珠先生则通过列表的方式对两汉孝廉家世、资历、任用情况做出剖析,发现两汉孝廉中豪族子弟高达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并认为,大官们历年察举士人,于是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私人集团,发展为后来的门阀士族。[14]阎步克先生则把豪族士族化看作是“士”与“族”的结合,也就是知识分子官僚与家族关系的结合,他们是在选官中得到最大优遇的政治势力。[15]总的说来学者对豪族士族化的论述基本还是趋于一致的,即沿着经学化——官僚化——世官化——士族化的发展脉络一步一步发展的。当然亦有学者从宗族、权力、土地制度、人身依附关系等角度对豪族进行论述,如张鹤泉的《东汉宗族组织试探》;刘泽华等编的《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的《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傅玫的《豪族大土地所有制与士族门阀》;田余庆的《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等,但是不论从哪一方面论述,都没有违背豪族经学化——官僚化——世官化——士族化这一发展脉络。

四汉代豪族“忠孝”观

武帝“尊儒”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的“忠孝”观则更是被统治者利用。但是当我们认真分析两汉的“忠孝”观念时就会发现,西汉与东汉士人的“忠孝”观是不同的。对于这一现象,历来论述者不乏其人。顾炎武先生对这一现象在《日知录》卷十三,“两汉风俗”条中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而风俗为之一变。”[16]赵翼先生认为:“(东汉)当时荐举征辟,必采名誉,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之。”[7](p89)钱穆先生也认为:“(东汉尚名节)和当时的察举制度有关系”。[8](p187)王克奇先生则认为,两汉士风的不同是因为汉初任侠读经趋学守文,而东汉则崇尚名节这样不同的社会风尚造成的。[17]陈苏镇先生在其《东汉的“义学”与“名教”》中认为,两汉“忠孝”观念的不同是由于西汉经学与东汉经学不同造成的。与西汉相比,东汉经学更注重“义”的研究。[18]郝虹先生针对西汉忠君观念淡薄,而东汉忠君观念强化这一现象亦曾有过详细的论述,郝虹先生认为,东汉强化儒家忠君观念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实施的。理论方面,主要是扩展深化了天人感应学说并在史学中构筑刘姓正统的意识形态,树立扬忠抑逆的历史观。实践方面,除表彰忠节之臣外,东汉政权对儒学教育更为重视,选官时注重对气节的要求,完善了孝廉取士制度。[19]从以上各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两汉“忠孝”观念的转变和仕进制度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无论是由于朝廷提倡还是由于经学的转变,最终都要在仕进制度上表现出来。

豪族是处在社会等级的中间阶层,在汉代,尤其是武帝时期他是统治上层的打击对象,如何在打击中生存下来,已经成为豪族要思考的头等大事。他们最终选择了通经入仕,进入到官僚阶层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这条道路。这条道路无疑是正确的,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家族,更重要的是使得他们向士族的发展方向迈进。而在迈进的过程中,儒家的“忠孝”观念慢慢地渗透到他们的骨血里,因而,在东汉时期形成了比西汉强烈得多的忠于汉室的忠君观念。

参考文献:

[1]徐杨杰.中国家族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马彪.秦汉豪族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书店,2002.

[3]崔向东.汉代豪族研究[M].武汉:崇文书局,2003.

[4]瞿同祖.汉代社会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仝晰纲.秦汉时期的豪族[J].清华学报,1936,11(4).

[6]杨联陞.东汉的豪族[J].清华学报,1936,11(4).

[7][清]赵翼.廿二史札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8]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版.

[9]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

社,2002.

[10]马彪.试论汉代的儒宗地主[J].中国史研究,1988,(4).

[11]杨生民.汉代社会性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

社,1993.

[12]王彦辉.汉代豪民研究论纲[J].史学月刊,2001,(4).

[13]赵沛.汉武帝的豪强政策与地方豪族的士族化[J].廊坊师

范学院学报,2002,(2).

[14]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

[15]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

社,1997.

[16]顾炎武,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5.

[17]王克奇.试论汉代士风的变迁[J].江汉论坛,1992,(4).

[18]陈苏镇.东汉的“义学”与“名教”[J].中国历史博物馆

馆刊.1996,(2).

[19]郝虹.东汉儒家忠君观念的强化[J].孔子研究,2000,(3).

(责任编校:张京华)

64

文学欣赏大纲(新)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各专业,参考学时:16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13级各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周学时 2 ,总学时16学时。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加对外国民族名著了解,熟悉外国民风民俗,拓宽知识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名篇名著精华,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现代人整体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主要介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及其作用,多角度地分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欣赏其中的艺术特色。教学注重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民族的不同个性、鉴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增强吸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胃功能”。 三、教学要求 面向层次为各专业专科学生。 1、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倾向性;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中外文学史常识,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2、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3、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古代、外国文化和文学常识为讲授内容。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二、文学欣赏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文学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中外文学欣赏的规律和方法 重点: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诗歌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诗经》、屈原《九歌》、陶渊明、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诗选。 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余光中、海子、席慕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舒婷等的诗选 三、外国诗歌欣赏:叶芝、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聂鲁达等的诗选。 教学要求:了解古今中外诗歌的演变与发展 重点:了解诗歌欣赏要从意境、意象、意蕴切入,代表作品欣赏。难点:中外诗歌欣赏比较 第三章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代散文欣赏:《左传》、《战国策》、《孔孟语录》、明清散文小品欣赏、李斯、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的作品。 二、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巴金、钱钟书、余光中、贾平凹、林清玄、吴伯萧等。 教学要求:了解散文文体“四分法”及其他分类 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品的欣赏 难点:散文艺术感应力的把握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6章非语言交际 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 (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已经发出的信息。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答:(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

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没有办法”。把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把手伸出来,微微展开手指,表示等一等,别着急等等。招呼人走过来时,我们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移动;而美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前后移动。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类似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 3.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答:非语言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在我国,历代朝廷都对于官服的颜色、花纹、式样有极严格的规定。黄色是帝王服装的颜色,文武官员不论职位多高都不得使用。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服饰的文化功能就发生了变化,黄色不再是帝皇家的专属颜色。而服装的颜色和花纹不再受到严格的规定。如今,服装的要求与场合的关系更密切些。场合正式,对于服装要求比较正式。在非正式场合,衣着可以比较随便。 4.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否很大?请举例说明。

管理会计实验报告本量利分析实验三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本量利分析 实验时间:2013年5月 实验班组:11级会计四班 实验地点:启智楼80808 姓名:陈敏 学号:2011051443 实验成绩指导教师裴宏波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理解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程序,掌握盈亏平衡分析的一般方法,为企业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 实验基本原理及基本步骤 基本原理:它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 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 基本步骤: (1)在EXCEL中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2)根据相关实验资料,计算各种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额,各项销售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 (3)计算各种产品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4)计算全厂综合保本额; (5)根据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和全厂综合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计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额。 实验记录(实验条件记录,如实验地点、实验材料和环境等;实验数据记录,如结果数据记录;实验过程意外情况记录等) 备注:纸张不够请自备纸张贴在后面。 实验地点:启智楼80808 实验材料:电脑,教材,实验指导书 实验结果数据: A产品的贡献毛益是150000元,贡献毛益率是0.15,B产品的贡献毛益是100000元,贡献毛益率是0.2,C产品的贡献毛益是 250000元,贡献毛益率是0.5。A产品的销售比重是0.5,B产品的销售比重是0.25,C产品的销售比重是0.25,综合贡献毛益率是0.25,综合保本额是1200000元。A产品的保本量是60000,B 产品的保本量是15000,C产品的保本量是6000. 实验结果的分析 A产品的贡献毛益比B产品的多,比C产品的少,但是A 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却比B产品的少,说明A产品的销售收入比B产品的多,由于A产品的销售比重也是最多的占了0.5,A产品的保本量也是这三个产品中最多的有60000,说明了生产A产品企业所走的路线是多产低销,有价格优势,但是变动成本太高了,如果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变动成本就好了,而C产品的路线则刚好相反,贡献毛益率很高,很有优势,也是企业赚钱的地方,如果在加大生产并且可以销售出去的话,应该加大生产C产品,企业就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跨文化交际 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关于量本利分析法的小结及其习题

关于量本利分析法的小结及其习题 一、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保本分析法) 销售收入S=产量Q×单价P 生产成本C =变动费用V+固定费用F =产量Q×单位变动费用Cv+固定费用F ∴利润=S-C=S-V-F=PQ-CvQ-F=(P-Cv)Q-F 当盈亏平衡时,即利润为零 ∴利润=S-C=S-V-F=PQ-CvQ-F=(P-Cv)Q-F=0 得出: (1)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Qo=F/(P-Cv) So=F/(1-Cv/P) (2)销售收入扣除变动费用后的余额: (P-Cv)Q——边际贡献M(这个与教材上有所区别)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后的余额: (P-Cv)——单位边际贡献m(教材上的边际贡献) (3)、单位销售收入可以帮助企业吸收固定费用或实现企业利润的系数: (1-Cv/P)——边际贡献率U=M/S (4)、盈亏平衡点的判定: M-F =0 盈亏平衡 M-F>0 盈利 M-F<0 亏损 (5)、目标利润Pz下的销售量与销售额: Q=(F+Pz)/(P-Cv) S=(F+Pz)/(1-Cv/p) 二、相关的例题 例1、某种产品的单价为8元,单位变动费用5元,年销售额为8000元,问该企业的固定费用不能多于多少? 解:已知S = 8000,C V = 5,P = 8 由So=F/(1-Cv/P )得 F = S〃(1 – C V / P) = 8000 ×(1 – 5 / 8) = 3000元 即企业的固定费用不能多于3000元。 例2、某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额为800万时,亏损100万,当销售额达到1200万时,盈利100万。试计算该产品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额。 解:由U=M/S 得M=S〃U ,由M-F=利润 得:S〃U-F=利润 ∴ 800U-F=-100 1200U-F=100 求得U=50% F=500 当盈亏平衡时:So〃U-F=0 ∴So=F/U=500/50%=1000 例3、某企业年销售量为10万件,固定费用为120万,单价为1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试判断企业的经营安全状态。 注:用经营安全率L=(实际产量Q-Qo)/实际产量Q来判断 解:已知F=120万 P=120元 Cv=100元 Q=10万件 ∴Qo= F/(P-Cv)=120万/(120-100)=6万 ∴L=(Q-Qo)/Q=(10-6)/10=40%

中英文-珍贵-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件资料全

I. Cultur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ulture may be defined as what a society does and thinks. (Sapir, 1921) ●Culture refers to the total way of life of particular groups of people. It includes everything that a group of people thinks, says, does, and makes. (R. Kohls, 1979) ●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1.Culture is not innate; it is learned; 2.Culture is transmissible from person to person, group to group, and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Culture is a dynamic system that changes continuously over time; 4. Culture is selective; (every culture represents a limited choice of behavior patterns) 5. Culture is composed of interrelated facets; 6.Culture is ethnocentric (centeredness on one’s own group). The American sociolinguist D. Hymes pointed out that people wit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hould know when, where and what to speak to whom and how. Models of communication Theoretically, the model of communication is always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way: Communication is exchanging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messages, symbols, thoughts, signs and opinions. The Ingredients of Culture

管理会计——本量利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会计——本量利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基本情况 酒吧经营分析 酒吧最初源于欧洲大陆,经美洲进一步的变异和拓展,于大约十年前进入我国,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更是得到了淋漓的显现,仅北京来说就有400多家酒吧。由于八十年代外资与合资的酒店在大陆大规模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富有开拓精神的人们对酒店内的酒吧发生了兴趣;追求发展和变化的心态促使一部分原来开餐厅和酒馆的人们做起了酒吧生意。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酒吧和咖啡产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国家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酒吧数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就目前来看,咖啡酒吧业全年的消费额为亿元,占全国餐饮服务业消费额5000亿元的%,发展速度比同业高出个百分点。按这个速度,在未来的五年内,中国的咖啡酒吧服务业市场份额将达到500亿元。咖啡酒吧产业市场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在我们选择酒吧经营的案例是紧跟时代潮流的脚步,即可了解现代都市生活的前沿风情,也可熟悉课本知识,将知识紧密的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以后可能从事的行业积累一定的经验。 在如此强大的市场潜力的催生下,许多小酒吧应运而生,许多明星也投入到酒吧经营的浪潮中,他们说开酒吧仅是为了为自己归隐后找一个栖身之所,可更多的是为了以此“敛金盈利”,其实所有的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也无可厚非,但如何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做到保本不亏继而稳赚盈利确实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小酒吧投资少,通常20万至60万加元不等;利润高,啤酒毛利在50%以上,白酒毛利更可能高达100%;回本快,小酒吧的投资回本普遍快于杂货店和餐馆;经营易操作,1或2人就可以打理好小酒吧的生意。然而经营好小酒吧并不容易,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我们将在下面展示如何用“本量利分析法”的原理来定量分析酒吧经营的案例。 某演艺界明星因手上有一笔闲钱,打算进行酒吧投资,赚取利润,因平日不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关于量本利分析法的小结及其习题

40%>30% ∴该企业经营很安全 例4、某企业产品固定费用10万元,销售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80元,据市场预测,年度销售量为8000件时,企业可获利润多少?解:由Q=(F+Pz )/(P -Cv ) 得Pz=Q (P -Cv )-F=8000×(100-80)-10万=6万 或解:利润= S -C=S -V -F=PQ -CvQ -F=(P -Cv)Q -F 例5、某产品的固定费用为100万元,单位变动费用为3万元,单价为5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利润率为20%时的销售额。(提示:利润率=利润 / 销售额)解:已知F = 100,C V = 3,P = 5, 由提示得利润=利润率×销售额 即P Z = 20 %·S :∴S = F + P Z / (1 – C V /P )→ 2 / 5·S = 100 + 20 %·S →(2 / 5 – 20%·S ) = 100→ 20 %·S = 2500 → S = 2500 × 20 %=5000 或解:由提示知:利润率=利润 / 销售额 即: 20%= (S -V -F )/S=(5Q -3Q -100)/5Q 得: Q=1000 所以S= PQ=5000  (二)量本利分析法决策 量本利分析法也称盈亏转折分析法。是从分析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相互关系中,掌握企业盈亏的变化规律,从而选出最能减少亏损增加盈利的方案为较优方案。 1.销售成本分析 按成本和销售量的关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K):固定成本是指它的发生额一般不直接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动的那部分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管理费、员工基本工资)。 (2)变动成本(C1Q):变动成本是指在经营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它的发生额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费用。如购进商品总价、进出货费、商品保管费、运输费等。这部分成本(费用)是随着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增减的,所以称为变动成本。变动成本(C1Q)中的C1为单位商品的变动成本,Q 表示销售量。 (3)销售总成本(W=K+C1Q) 【例题?多选题】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行量本利分析决策时,一般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其中,变动成本包括( )等。(2007年考题) A.企业管理费 B.购进商品总价 C.进出货费 D.商品运输费 E.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 【答案】BCD 2.销售收入(P=C2Q)(C2为销售单价) 3.盈亏转折点分析 盈亏转折点即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等时的销售量(保本销售量Q0),此时P=C2Q0=W=K+C1Q0 即Q0=K/(C2-C1)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

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人文素质课课程代码:W30242 总学时:32学时学分:2 适用专业:任何非英语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素质课。其任务是:1. 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文化比较意识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 向学生介绍语篇分析法、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具体的语篇系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高知识共享和如何处理交际失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 1.了解、掌握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掌握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 3.了解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 4.掌握交际失误的处理方法。 这是一门新学科,它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仍在不断丰富,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人们也仍在探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Introduction and course requirements(2学时) 2、Discourse approach(2学时) The topic; The limits of language; Successful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to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3、Doing things with words(2学时) Sentence meaning and speaker meaning; Speech acts, speech events, speech situation; Grammar of context. 4、Interpersonal politeness and power(4学时) Communicative style or register; Face; the “self” as a communicative identity; The paradox of face: Involvement and independence; Politeness strategies; Politeness system; Miscommunication. 5、Conversational inference: interpretation in spoken discourse(2学时) How do we understand discourse; Cohesive devices: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Cognitive schemata; Prosodic patterning; Metacommunicati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ce. 6、Topic and fac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patterns in discourse(4学时) Definition; Topic, turn taking, and timing; Deductive monologue; The inductive pattern;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pic and face systems; Face relationships in written discourse; Limiting ambiguity. 7、Ideologies of discourse(2学时) Three concepts of discourse; The utilitarian discourse system; Multiple discourse systems. 8、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tereotyping(4学时) Definition of culture; Culture and discourse systems; Cultural ideology and stereotypes; Negative stereotypes; Positive stereotypes. 9、Corporate discourse(2学时) Discourse systems; The corporate discourse system (corporate culture). 10、Professional discourse(2学时)

本量利分析实验报告

广西民族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实验项目:《本量利分析模拟实验》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年级班级:2013级(一班)学号:

学生姓名:谭长远指导教师:郭亮

《管理会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基本概况 实验项目:本量利分析模拟实验 实验方法:设计性实验 实验地点:逸夫楼303 实验年度: 指导教师:郭亮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实验目的:本量利分析概述;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创建;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1)掌握日记账的登记规则、登记方法和错账的更正方法;(2)掌握各种明细分类账的登记规则、登记方法和错账的更正方法;(3)掌握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进一步理解各种账户的性质,明确不同账户借贷方记载的内容,理解总账和明细分类账平行登记的概念。 三、实验的流程 1、ABC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某名牌衬衫的公司。其2001年度公布的会计报表如下: 表损益表(简表) 2001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

其它财务信息及统计信息如下: (1)2001年销售明细表中记录该年销售数量为100万件,据销售部门预测,2002年的销售数量可达120万件。 (2)由于销售增加,需增加固定资产支出220万元,并因此使公司年折旧额达30万元。 (3)经营和管理费用的固定部分增加20万元。 (4)销售成本及经营和管理费用中的变动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变。 四、实验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用本·量·利模型对该公司2002年度息税前利润进行预测。 (2)运用本·量·利模型预测该公司2002年的保本点的销售量、销售收入。(3)分析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变动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 (4)制作敏感分析图 2、实验原理 本·量·利分析是利润预测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在成本性态研究和盈亏平衡分析基础上,根据成本、产销量与利润的关系确定计划期间目标利润总额的一种方法。 本·量·利基本模型:

文学欣赏(13)应用文写作 (概述)

应用文写作概述 ——明确概念、认清特点、把握语体特点 1、概念: 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具有实用价值和固定格式的文体。 对应用文的认识,应从两方面考察, 一是从文章的功用来看,应用文从产生到发展都是以应用为目的的,或用于处理公务,或用于个人事务,这一点,使它鲜明的区别于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文学作品; 二是从文章的表现形式上看,应用文较之于其他文体,有着更为严格的写作格式,语言文字也较简明通俗,这一点是与它功能上的实用性相适应的。 [辅助材料:应用文写作] 应用写作是写作学的一个庞大的家族,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说,应用写作是写作学的鼻祖,其他类型的写作比起应用写作是晚之又晚了。 文章起源于应用,最早的文章是为实用而写的。以我国商周和秦汉时期为例,文章的实用性非常明显。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商周时代的钟鼎、铭文,可算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这些刻在龟甲和钟鼎上的文字,是国家的治国之道、行政纲领、信仰教条,是国家管理的大典。这正如我国早期的古籍《周易.系辞下》所言:“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书契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说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法规,也便是应用文)。所以说,从有了文字开始也便有了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的实用性的特点也便伴之而生。一直到两汉时代,除了诗和赋以外,还没有专门供欣赏的文学作品,那时人们的审美意识都反映在实用上,有用就是美。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晁错的《论贵粟书》、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是给皇帝的奏折,都是应用文。这些应用文,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李斯的《谏逐客书》,才使秦王重用客卿,完成了秦的统一大业;正是晁错的《论贵粟书》,才使汉文帝重农抑商,达到了“文景之治”;正是诸葛亮的《出师表》,才促使后主刘禅决心北伐,振兴书函,以图中原。这些历史功绩,都是通过应用文而实现。可以说,在某些关键时刻,一篇应用文可以扭转一个时代的方向,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 2、特点: 第一,功能上的实用性。 应用文的产生源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实际需要。国家出现,需要政事管理,出现公文,有了商品交换,契约文书应运而生;社会进入法制阶段,便产生了诉讼文书…… 实用性是应用文最为根本的特征和生命之所在。应用文是据以办事的工具,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 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 洋。 ●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 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Marshall Singer认为: 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 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 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 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 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

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 传播学。 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 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 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 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 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Richard Brislin《跨文化交往》 ●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 ●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 第三章文化的定义和特性 一、文化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文化定义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 理的、不合理的以及太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的文化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 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 美国人喜欢耸肩,不习惯蹲,认为蹲的姿势不雅; 生理现象的外面也会裹着一层文化的外衣,如打喷嚏英美人认为是God bless you 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喜欢自由地谈论和抱怨他们的疼痛,毫无顾忌地呻吟、呜咽、哭叫文化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关联

量本利分析法的小结及其习题

关于量本利分析法的小结及其习题

————————————————————————————————作者:————————————————————————————————日期: ?

关于量本利分析法的小结及其习题 一、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保本分析法) 销售收入S=产量Q×单价P 生产成本C=变动费用V+固定费用F =产量Q×单位变动费用Cv+固定费用F ∴利润=S-C=S-V-F=PQ-CvQ-F=(P-Cv)Q-F 当盈亏平衡时,即利润为零 ∴利润=S-C=S-V-F=PQ-CvQ-F=(P-Cv)Q-F=0 得出: (1)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Qo=F/(P-Cv) So=F/(1-Cv/P) (2)销售收入扣除变动费用后的余额: (P-Cv)Q——边际贡献M(这个与教材上有所区别)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后的余额: (P-Cv)——单位边际贡献m(教材上的边际贡献) (3)、单位销售收入可以帮助企业吸收固定费用或实现企业利润的系数: (1-Cv/P)——边际贡献率U=M/ S (4)、盈亏平衡点的判定: M-F=0 盈亏平衡 M-F>0 盈利 M-F<0 亏损 (5)、目标利润Pz下的销售量与销售额: Q=(F+Pz)/(P-Cv) S=(F+Pz)/(1-Cv/p) 二、相关的例题 例1、某种产品的单价为8元,单位变动费用5元,年销售额为8000元,问该企业的固定费用不能多于多少? 解:已知S= 8000,CV= 5,P= 8 由So=F/(1-Cv/P )得 F =S·(1 –CV/P)= 8000 ×(1 –5/ 8)=3000元 即企业的固定费用不能多于3000元。 例2、某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额为800万时,亏损100万,当销售额达到1200万时,盈利100万。试计算该产品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额。 解:由U=M/S 得M=S·U, 由M-F=利润 得:S·U-F=利润 ∴800U-F=-100 1200U-F=100 求得U=50%F=500 当盈亏平衡时:So·U-F=0 ∴So=F/U=500/50%=1000 例3、某企业年销售量为10万件,固定费用为120万,单价为1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试判断企业的经营安全状态。 注:用经营安全率L=(实际产量Q-Qo)/实际产量Q来判断 解:已知F=120万P=120元Cv=100元Q=10万件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2008-10-03 18:28:30| 分类:财务资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揭示了营业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 利润=销售收入—营业成本—费用—税金即: 利润=销售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假定企业不盈不亏,即利润为零时,上式变为: 盈亏两平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因为: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所以: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盈亏两平销售量)*单位产品边际贡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为达此目的,企业经营必须明确保本经营业务量及目标利润。首先,把现有成本、费用项目转化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所谓“固定成本”,即不因为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即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 我们可以把现有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燃料、修理费、水电费、间接人工费、间接材料费划为变动成本;管理人员工资、修理费、折旧、保险费、财产税等划为固定成本。将销售收入换算出以某某品种产品为对象

的单位售价,并以同期的变动成本除以这一品种的数量,求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应用上述公式计算出保本销售量,以及目标利润。 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使得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A.按实物单位计算,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 固定成本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其中: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B.按金额综合计算,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金额单位)= 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 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