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上)第8课《苏州赋》课件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代诗词四首 (共47张PPT)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代诗词四首 (共47张PPT)
又含有平复战乱、家人团聚的“期望”。 《泊秦淮》“秦淮”即秦淮河,在金陵城(今南京市) 中,这里在当时是歌楼舞榭、灯红酒绿的场所。“泊” 指停船靠岸。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乘船停泊在秦淮河的所 见所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 “北固亭”点明地点,“登京口北固亭”点明事件, “有怀”点明这首词重在抒怀。 《过零丁洋》“过”是经过的意思,“零丁洋”点明
的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④万兜鍪⑤,坐断⑥东南战未休⑦。
翻译: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 战,不曾停止。 精析:这两句实写史事,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诗人在这 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有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
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
南宋政权相似。显然,诗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 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懦 怯苟安。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与陆
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 《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春望》公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
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
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 囚禁。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 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 诵千古的名作。
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 情怀,述说了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表现了诗人宁 死不屈的气节和慷慨激昂的浩然正气。《春望》诗人
目睹眼前京城破碎衰败的景象后,触景伤怀,抒发了
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冀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苏州赋》学教案

冀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苏州赋》学教案

《苏州赋》学教案学习目标:1、适当介绍“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使学生对十年浩劫的情况有所了解。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使用。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雷霆.万钧老趼.强.颜拙.政园时髦.佳肴.美点惊涛骇.浪把你认为还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整理下来:2、知识储备“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

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

苏州在江苏的南部,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园林著称,据说圆明园就是从这里的园林设计中精选建成的。

3 、文化大革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时间是1966-1976整整十年。

苏州在此期间遭到毁坏。

4、请你找几幅苏州的风景图5、请你熟读课文理清线索本文是按照(引出)苏州------(介绍)苏州------对苏州的(礼赞)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试着划分好文章的结构。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写景散文,重点不在描写上,而在(议论和抒发感情)上。

二、交流研讨(一)导入:(1分钟)民间早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

能和天堂对举的人间城市苏州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作家王蒙把我们带到了经历十年浩劫之后重又焕发青春光彩的苏州。

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交流预习导学(4分钟)字词由小组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挑重点检查;2、3部分可先找同学读一读,然后由课下搜集资料的小组进行补充;4、5由各小组展示交流。

)(三)朗读(10分钟)可以每小组选派一名朗读不错的同学进行接力朗读,朗读前教师从语速、语调、重读、感情、抑扬顿挫等方面加以指导,朗读后师生进行点评。

)(四)研讨重点,理解课文(20分钟)1、默读课文1---3段看文章是通过写什么引出苏州的?突出苏州什么特点?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苏州以园林著称,园林是苏州的特色,通过写园林引出苏州。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ppt课件1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ppt课件1
乱人造触成景伤的怀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读春后望让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 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 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 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 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 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讨论
•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 •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
“犹”,不该有而仍有,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 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 治者的愤慨。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 曲笔,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 实际上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 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意识。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合作探究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2、赏析首联中的两个“笼”字。
3、如何理解“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画面描述: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 罩在秦淮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 上。
春望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国思家,愁思之深)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泊 秦 淮
杜牧(803~852),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 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 任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对政 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 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 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 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 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 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 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 杜”。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代诗词四首 (共47张PPT)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代诗词四首 (共47张PPT)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与陆
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 《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春望》公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
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
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 囚禁。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 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 诵千古的名作。
泊 秦 淮 烟笼⑧寒水⑨月笼沙, 夜泊⑩秦淮近酒家。 翻译: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船 只)夜晚在秦淮河边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家靠得很近。
精析:第一层:写景点题,暗露哀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隔着河还在唱着 《玉树后庭花》。 精析:叙事议论,讽喻听曲人,也表现了诗人对世道人心
等。著有《樊川文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妩媚,兼而 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
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
寄托。作品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地点。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以诗明志,表现了他的决心。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 生于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 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描写深刻,细腻感人,

冀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苏州赋》

冀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苏州赋》

冀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苏州赋》同学们感觉功课学起来有难度呢 ?查词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编写了初二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帮助大家轻松快乐地学习功课,请同学们参照下文 !物产、语言、刺绣、饮食以致风气为纬线,横向睁开。

在语言的使用上,既有中国古典辞赋擒文铺采的一面,也有王蒙自己特有风格的一面,如词语的超凡组合和句式的变化无常,用爽利的短句和成心拖拉的长句相照顾等,显得别有情味。

练习: 1.第五自然段中“它已经老气横秋。

无怪乎七年前首次拜访的时候它是那样疲惫,那样悲伤,那样强颜欢笑。

”笔者为何在文中说起七年前对苏州的印象?(4 分)2.第六自然段中,笔者说“苏州又回来了! 苏州更为苏州了 !”你对这句话作何理解?(4 分 )3.以下对第八自然段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或许会所以不再喜爱不再见讲已经法定了推行了很多年的一般话——国语。

”旨在突出苏州弹词、苏昆、苏剧、吴语吴歌的肌理丰盈、动听动听。

B.“那迷人的庭院神化里” 在于表现苏州人的生活远离现实,不够实质,过于空中楼阁了。

C.“她太小巧,太娇贵,太优雅,她会使见过严酷的世界,亲密她。

”表达了笔者对苏州的那种关爱、疼惜之情,不忍损害,专心珍爱之意。

D.第八自然段没有对苏州的景致风光进行仔细的描绘而是大笔墨的发泄着自己对苏州的那种深深地沉迷而不可以自抑之情,进而隐射出了苏州之美。

4.“苏州是一种迷惑,一种挑战,是一种增补。

”联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觉和领会,或许引用原文回答也可。

(5 分)小编为大家供给的初二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冀教初中语文八上《 苏州赋》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冀教初中语文八上《 苏州赋》

《苏州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有关字词。

2、适当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题。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4、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赋”的特点。

2、通过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的主题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民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这里的“苏”就是苏州,一个能与天堂相媲美的地方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王蒙到那里去欣赏一番。

(板书题目)“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

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

苏州在江苏的南部,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园林著称,据说圆明园就是从这里的园林设计中精选建成的。

2、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引出苏州介绍苏州赞美苏州3、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小组交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这就是苏州。

2苏州,还是苏州吗?3苏州更加苏州!4苏州是永远的。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这些句子的内涵和在文中的作用。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这几句很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章的感情线,把文章紧凑地串联在一起。

它包含了作者对苏州辉煌腾飞的喜悦与自豪,对苏州遭到毁灭与伤害的忧伤与愤慨。

齐读课文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补充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苏州遭到破坏的原因。

同时也明白遭到破坏和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还有人们的心灵。

5、文章写了苏州哪些方面,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回答。

教师归结:苏州的历史苏州的腾飞苏州的文化苏州的园林艺术苏州的刺绣和佳肴反问与排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探讨文章的主题。

第8课《苏州赋》同步测试(冀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8课《苏州赋》同步测试(冀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8课《苏州赋》同步测试(冀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给带点字注上拼音。

佳肴〔〕亵渎〔〕惊涛骇浪〔〕时髦〔〕移山倒海〔〕2、讲明以下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滔滔不绝:惊涛骇浪:3、本文的作者,1953年他创作的长篇小讲是。

4、指出以下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⑵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

〔〕⑶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

〔〕5、〝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

〞这句话中的〝是诗是画〞能不能放在最后?什么缘故?6、〝她太小巧,太柔嫩,太文雅,她会使见过严酷的世界,手掌和心上都长着茧的人不忍去摸她碰她靠近她。

〞〝她〞指谁?如此写有什么作用?二、课内阅读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制造。

苏州的菜肴,明亮的欢乐。

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

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

苏州的街道,宁静的梦幻。

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充满的聪慧动气,这一切差不多上如何发如何留存的?也如何样经历了那大起大落大嗡多灾多难的时代。

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在我们的生活里,苏州式的古老、沉静、温柔差不多变得越来越生疏。

而大言欺世、大闹盗名、大轰趋时的〝反苏州〞却又太多了。

苏州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现实以后的混合体。

苏州是一种珍爱,是一种爱护,关于一切美善,关于一切建设制造和生活本身的珍爱与爱护。

也是一种抵抗,是对一切恶的破坏的无声的抵抗。

尽管,恶也是一种时髦,而破坏又常常披上革命的或忽而又披上现代意识的虎皮。

我真快乐,七年以后,我有缘再访苏州。

我们终于能够安静下来,爱护苏州,复原苏州,观赏苏州,爱恋苏州了。

我们终于能珍重苏州的美,开始明白得不应该去做那些亵渎美毁灭美的情况。

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偏狂的争闹之中,在不断时髦转眼更替的巨轮与浪头之中,苏州保留下来了,苏州复原了,苏州在进展。

苏州是永久的。

比许多移山倒海的炮声更永久。

7、〝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制造。

【2019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2-8《苏州赋》教案冀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2-8《苏州赋》教案冀教版
××县第三中学导学案 编号:9
2/3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观蛇舞
Hale Waihona Puke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主备人: 刘桂芹
主审人: 陈淑云
知识技能目标
方法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 学法
1、.掌握字词 2、了解印第 3、赏析本文
学习他们和自
本文严谨的结 理解作者带有
点拨法 讨 自主学习、合
一、预习导航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作者劳伦斯(1885— 1930),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长篇小说,40多个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四 剧》上.此时作者已经离开英国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2.字词 ①垠(yín):界限,边际. ②广袤(mào):广阔,宽广. ③孑(jié)遗: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 ④攒(cuán)动:拥挤在一起晃动.⑤娴(xián)静:文雅安详. ⑥嘁嘁喳喳(qī qī chā chā):象声词,形 二、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在写观看蛇舞之前,作者先描写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 ? 批注: ①这是蛇舞表演的地方, ②也是印第安人生存的空 间,生活的环境. 用意在于表现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的恶劣,贫瘠,窘困. 2.在星期天的下午人们赶到霍比来,仅仅是为了观看那场规模实在太小的表 演吗 ? 批注:美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着原始味 是一座天然的游乐场,这里有趣 的东西太多了. 3、蛇舞表演是怎样? 没有鼓,没有壮丽的行列,但不失精彩 4、作者对蛇舞 的精彩描绘说明了什么? 批注:印第安人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流露出 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苏州
礼赞苏州
2. 默读课文,文章是怎样引出苏州的 ? 3.分析讨论课文赞颂了苏州的哪些特点?
历史.发展。成就。太平盛景。 文化积淀。园林艺术。佳肴美点。 刺绣等
四。课堂训练
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议论和抒情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找 出几段这样的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修辞方法
对比 初次造访:城市名胜失修、人心失去自信 疲劳忧伤、强颜欢笑 七年以后:恢复昔日光彩、各行迅速发展 万分感动、由衷喜悦 作用:强调苏州变化的巨大,为礼赞蓄势
什么叫“赋”?
陈述铺叙 多方面叙事
大肆渲染
使用多种修辞
极尽赞美
由衷喜悦
一。
预习检测
)老趼( )拙政园( )撕扯( )弹词( ) ) ) )
拆除( 强颜( 佳肴( 亵渎(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滔滔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涛骇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态龙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_______ ,1953年他创作的长篇小 说是 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 ) ⑵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 ) ⑶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 )
七。作业
同步。百分课内部分。 仿文写篇家乡赋
苏州 悠久的历史
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是 有效资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 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汉武帝时 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 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 (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 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 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 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 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 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体会修辞方法
反问 7段结尾两句 “是…吗?” “会… 吗?” 9段五个问句 “还能…吗” “会不 会…” 10段四个问句 “能不…吗?” “还有…吗?” “还能…吗” 作用:语势强烈,感情充沛
体会修辞方法
排比、对偶 作用:语句整齐、具有对称美和节奏 美
五。完全达标训练路清晰,语言新颖, 有创意,运用大量的修辞增强文章的 表现力 再次体会“赋”的特点。
二。导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使用
三。问题指导下的再学习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引出苏州 州的礼赞
介绍苏州
对苏
整体感知课文
引出苏州 ← 园林 ①悠久历史 ②飞速的发展 ③复古的成就 ④深厚的文化 ⑤园林、美食、刺绣 由衷的喜悦←苏州变化大
苏州赋
王蒙
作者简介
王蒙,当代作家、研究员。 1934年10月生于北平(现北京), 祖籍河北南皮龙堂村。文化 部长、中共中央委员,现任 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 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 委员会主任。 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自20 世纪50年代至今发表长篇小 说7部,中、短、微型小说 集10余部,古典文学研究3 部,旧诗集一卷,新诗集二 卷,并有英语、维吾尔语的 译作。 王蒙19岁创作的处女作《青 春万岁》至今一再再版,经 久不衰。《我的人生哲学》、 《青狐》轰动一时,深得好 评。

苏州古城
苏州美食
中国有“苏、鲁、粤、川”四大菜系,人称“南甜、北 咸、西辣、东酸”,苏菜属于“南甜”风味。乾隆帝南巡苏州 的时候,称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
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 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 苏州小吃: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子酱油, 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苏 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与上海城隍 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 大小吃)。 “得月楼”和“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 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 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 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嘉馀坊、 凤凰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市美食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