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_姜国华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作者:张珊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2期一、背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可以说是前赴后继,继莲花味精、江西纸业等大案后,近年亚星化学又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该现象表明,在过去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在本国上市公司中可谓司空见惯,而如今仍没能得到彻底根治。
所以,深入研究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亚星化学首次公布占款事项,也引起了交易价格和交易量的剧烈变动。
本文提出了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动机,并据其成因提出用于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止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治理对策。
二、亚星化学简介“濰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星化学”)于2001年3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600319。
亚星化学的注册资本为31559.4万元,经营范围隶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三、亚星化学的股权结构分析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股权属性,例如民营控股或者国有控股,大股东具有不同属性的上市公司,其所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
相比追求经济目标的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而言,作为大股东为国有属性的亚星化学,其追求的目标更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不同的股权属性在资金占用方面会带来不同影响,亚星化学的股权结构也具有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共同特点,其大股东为国有企业。
亚星化学自上市后,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其股东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股权结构比上市初期显得更为复杂,然而潍坊亚星集团却始终如一地保持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根据亚星化学历年年报,取2006年-2010年的数据,潍坊亚星集团一直是亚星化学的最大股东,嘉耀国际投资持股比例次之,大約为其一半,第一、第二大股东多年来没有变过,与此同时,尽管亚星化学的第三、第四、第五等大股东会有变化,但根据年报数据,亚星化学第3-5大股东持股比例却很低,基本上在1%左右,最大的也不超过5%。
其股权制衡度指标则远小于1,股权制衡度=第3-5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第1-2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具体如表1所示:上述股权结构表明,作为亚星化学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持股比例由上市初的60.1%变化为不到40%,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2006-2010年大股东对亚星化学有绝对控股权,且其他大股东由于持股太少,基本上都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去通过股东会等形式参与决策。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独有现象, 也是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
近年, 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情况相当惊人, 大股东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严重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资产质量, 直接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大股东占款与对外担保和委托理财被喻为上市公司三大隐患, 皆因它们随时有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危及到上市公司的健康肌体, 乃至于生存状况。
本文想通过对大股东占款现象的根源分析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方式。
一、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状况严重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由来已久,金额巨大。
2002 年底, 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 家上市公司,发现676 家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 占款总额为966169 亿元。
为此, 管理层在2003 年8 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从整治效果看, 有一定改观, 到了2003 年底, 关联方占款余额为577 亿元, 下降幅度为40 %。
但到了2004 年6 月份止, 统计显示关联方占款余额仍有535112 亿元, 下降速度则明显趋缓, 基本上没有明显改观,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变本加厉的迹象。
目前, 大股东占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 大股东新增占款现象仍在发生大股东占款有非经营性占款与经营性占款两种方式。
其中, “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项下,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所占比重较大, 在销售和采购过程中, 可能形成金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这为某些控股股东借助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非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下,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款、暂付款项, 主要包括与主业经营不直接相关的预付的备用金、应收的各项赔款、罚款、应收的租金、存出的保证金等, 正常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不应过高。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作者:李国华于永生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20期内容摘要: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新的划分视角,从企业发展的动态层面考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企业发展的成长期和成熟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效率均显著负相关,在企业发展的衰退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效率均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大股东控制投资效率引言大股东控制问题是经济学家和财务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大股东控制具有激励效应和隧道效应,既可以通过监督管理层或参与经济管理活动提高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也可以凭借其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权益,从而获取私有收益。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来自外部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何骏,2008),经理人具有强烈的动机侵害股东利益,以谋取自身利益,从这一角度来看,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具有激励效应,能够有效地制约经理人的私利行为,抵制道德风险,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作用。
然而,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所有制结构,当股权高度集中时,大股东控制对投资效率具有隧道效应,能够通过控制权有效地控制企业,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由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致使其面临的大股东控制问题也不尽相同,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也有差异。
具体来看,在企业发展的成长阶段,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大股东控制企业,小股东都比较少,代理问题刚刚出现还不很明显,对大股东来讲,企业价值的提升使得现金流量也增加,大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密不可分,因此大股东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激励效应,投资者会监督管理者或者自己承担管理公司的责任,他们希望公司越来越好。
在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大股东控股比例往往都很高,此时他们仍然会选择监督和激励管理层使公司不断发展,因为侵占公司财产带来的损失会远远高于收益,因此他们没有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依然表现为激励效应。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大股东占用资金对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率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增长。
1. 引言上市公司作为一种重要的法人实体,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大股东往往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由此引发的问题备受关注。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涉及公司治理、市场透明度和股东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的关系,了解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2.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
其中一些大股东滥用自己的控股优势,将上市公司资金用于非法往来、关联交易或个人经营等。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3.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3.1 财务风险增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往往将重要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导致上市公司资金链断裂,进而增加财务风险。
一旦发生经营困难或资金紧张的情况,上市公司可能无法及时归还债务或应付股东利益分配,从而导致股票回报率下降。
3.2 市场信任度降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会降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
当市场投资者发现大股东存在资源占用行为时,会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和透明度产生质疑,进而导致市场失去对该公司的信心,从而拖低股票回报率。
4.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监管问题分析4.1 法律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和执行不力的问题。
这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空间,从而造成了破坏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研究案例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研究案例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备受关注。
大股东以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力,占用公司资金进行个人或其他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活动,给公司带来了重大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案例分析、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背景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一直存在,但近年来却愈发突出。
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关联交易、资本运作等,将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或其他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导致公司利益受损,股东权益受到侵害。
在监管不力、法规松散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 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公司A的大股东B为例,B利用其在A公司的地位,通过虚增交易、转移资产等手段,占用了大量公司资金进行个人融资和投资,严重损害了A公司的利益和股东权益。
监管部门介入后,揭露了B对A公司资金占用的问题。
该案例说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也暴露了监管的薄弱和法规的不完善。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规范,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强化股东权益保护。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查处力度,严惩违规行为,确保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公司内部也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增强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监督能力。
4.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和严重性。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保护股东利益,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加大惩治力度,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本文中,我详细阐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的背景和案例,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所启发,并引起更多关注和讨论。
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吗?

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吗?周泽将;高雅【摘要】依据地理经济学的观点,任职地点对独立董事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异常重要.基于此,笔者手工搜集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数据,以2008-2016年间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实证考察独立董事本地任职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政治关联以及女性参与独立董事团队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显著抑制了大股东掏空;政治关联弱化了本地任职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而女性参与独立董事团队则强化了本地任职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减少大股东掏空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鼓励企业聘任本地任职独立董事,与此同时需要注意政治关联可能的负面影响以及促进女性积极地参与独立董事团队.本研究从任职地点视角丰富了独立董事公司治理功能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如何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提供了新思路.【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12页(P103-114)【关键词】本地任职;大股东掏空;政治关联;女性参与;独立董事【作者】周泽将;高雅【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1一、引言在资本市场中,独立董事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关联交易等关键事项进行审议并发表专业判断意见,进而发挥监督职能。
然而,起源于欧美发达资本市场的独立董事能否在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中切实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能历来备受争议,其焦点之一即是多数上市公司聘任的独立董事仅是基于满足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之刚性需求,而非保护投资者利益,通常的证据是大多公司独立董事人数与董事会人数之比均为法律法规要求的1/3。
上述争议的诱因可能在于忽略了独立董事群体内部的异质性。
统计数据[注]参见本文中表2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显示,2008至2016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中本地任职的独立董事比例达到42.85%。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3侯晓红 李 琦 罗 炜(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221116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00871)【摘要】大股东占款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上年盈利能力水平不同,大股东的占款行为不同。
当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利润率(CROA )小于-3114%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 介于-3114%~42176%区间内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支持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 高于42176%时,大股东占款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
【关键词】大股东占款 盈利能力 掏空 支持一、引言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中,由于大股东拥有控制权优势,往往诱生出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
大股东常常为追求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而转移公司资源,从而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侵害。
大股东通过隐蔽渠道侵占公司资源的行为被称为掏空行为(tunneling )。
现有文献证明了大股东掏空行为存在和掏空行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Bae et al .2002;Bertrand et al .2002;Claessens et al .2002)。
从理论上讲,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必然损害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最终使上市公司走向衰败,并使控制权收益难以为继。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大股东谋取控制权收益的掏空行为并未导致这类公司大量走向衰败。
如“五粮液”和“青岛海尔”的大股东侵占了上市公司大量资源①,但上市公司业绩依然维持较好水平。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大股东并不总是掏空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控制权的长期收益,有时也向上市公司输送资源(Fried man et al .2003;Bai etal .2004),这种反向的资源输送被称为支持行为(p r opp ing )。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毕业论文

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
作者签名:日期:摘要恰当的股利政策既能树立上市公司良好的市场形象,也能激发投资者的热情,因此成为财务管理者普遍关心的焦点。
而股权结构问题是股票市场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影响股利政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着重研究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首先,对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分别从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案例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其次,选取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长虹和美的电器,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本文的主要观点。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处于绝对控股状态,外加股权集中度较高会导致股利分配政策波动多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相反,第一大股东较低的持股比例、处于相对控股状态和股权集中度较为分散会导致相对平稳的股利政策,并吸引现有的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提升公司股票的价格。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就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行为做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利政策AbstractAppropriate dividend policy of listed companies can not only establish a good market image, but also can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investors; the dividend polic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mmon concern. The equity structure is not only the basic problem the stock market, but also affect the dividend policy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This artic le focuses o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dividend policy. First of all, on the dividend policy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property and equity shar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wo aspect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case studies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Next, select the appliance industry's two giants - Sichuan Chang Hong and Electric beauty, through case studies to further validate the main po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s in absolute control of the state, plus higher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would lead to volatile fluctuations in the dividend distribution policy, the lack of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the contrary,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the lower stake, in a relatively controlled state and the more disperse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will lead to a relatively stable dividend policy, and attract the existing shareholders and potential investors and enhance stock prices. Lastly,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perfect companies' dividend behavior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above.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Ownership Structure; Dividend Policy目录引言 (1)一、股利政策概述 (3)(一)相关概念的诠释 (3)1.股权结构 (3)2.股利政策 (3)(二)股利政策相关理论 (4)1.传统股利政策理论 (4)2.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5)二、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6)(一)我国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特点 (6)1.股权结构特点 (6)2.股利政策特点 (7)(二)不同股权结构下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 (7)1.股权属性对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 (7)2.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 (9)三、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案例分析 (10)(一) 研究方向 (10)(二) 案例分析 (10)(三) 研究结论 (10)四、相关政策建议与研究的不足之处 (12)(一)相关政策与建议 (12)(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13)参考文献 (14)致 (15)引言(一)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本文研究的背景我国的股份制改革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推动型变迁,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定位于国有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将国有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来源,并把保持国有股的较高份额看作是控制的唯一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世界》(月刊)2005年第9期摘要:本文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公司股票回报的影响。
通过考察1996 ̄2002年期间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据,本文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最多的公司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超额投资回报为平均每月-0.26%(每年-3.12%);而资金占用最低的公司投资组合为0.54%(每年6.48%)。
一个卖空资金占用最多组合、买入资金占用最低组合的对冲策略在未来1年中的超额回报为每月0.80%(每年9.60%)。
分年度的研究表明,对冲策略的超额回报率主要集中在1999年之后。
1999 ̄2002年期间,对冲策略产生的超额回报率达到每月1.31%(每年15.7%)。
我们的结论不受对正常回报率的不同衡量方法的影响,也不受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票回报率的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上市公司未来年度的盈利能力呈显著的反比关系、负相关,表明其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股东资金占用投资组合超额回报公司治理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股东的存在是增加上市公司的价值,还是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或者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帮助之手(helpinghand)”,还是“攫取之手(grabbinghand)”,这个问题近年来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使用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研究了大股东直接侵害上市子公司利益的手段之一:大股东其对上市公司资金的直接占用,并分析了这个手段对中、小投资者投资回报的影响,以及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本文的结论表明对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至少有“攫取之手”的一面。
至少有两点原因造成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的出现。
第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改革的一部分,其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国有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契机。
因此,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原国有企业改制后分离上市的,原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第二,国有大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为地划定为“非流通股”,不能在市场上交易。
“非流通股”一方面导致了大股东不能够正常地享受企业增值带来的股票价格上涨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大股东不介意从事造成公司股票价格损失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就成为一种大股东从上市公司取得投资回报的手段。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后果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资金短缺、利润下降,占用情况严重的上市公司甚至可能被特别处理或被退市。
在这个过程中,中、小股东将承担沉重的投资损失#"。
当投资者意识到自己投入的资金大部分被大股东盘剥占用,就会对股市缺乏信心,不愿意再投资股票,而整个股票市场将会由于投资者的退出而丧失其融资的功能。
*ST丰华的经历反映了大股东资金占用给上市公司造成的巨大损失。
汉骐集团有限公司在2002年12月31日所持的非流通国有法人股占*ST丰华股权的29%,是第一大股东;2003年12月31日占20.61%,成为第二大股东;2004年4月6日其所持*ST丰华股权被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姜国华岳衡*作者感谢本文审稿人和参加北京大学会计研究论坛的学者们的建议。
119--部拍卖。
据2004年8月5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汉骐集团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暂借款名义向*ST丰华公司分别调动了6000万元和6077.61万元资金。
这两笔资金即使在汉骐集团不再作为大股东以后一直未归还。
*ST丰华2003年年报还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除了汉骐集团直接占用1.22亿元以外,其关联公司北京汉骐投资有限公司占用5717万元,北京汉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占用3170万元。
总体上,汉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共占用*ST丰华资金2.11亿元。
占用资金数额之巨大,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数字中看出来。
2002年12月31日,*ST丰华股东权益为400732284元,按汉骐集团所持有29%来算,其在公司中权益为116212362元,但其直接占用*ST丰华的资金即达到116445888元。
表1列示了*ST丰华历年来被汉骐集团有限公司占用资金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ST丰华的其他应收款2002年以后一直占总资产的40%左右,其中汉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所占款占其他应收款的55%以上。
2003年5月13日丰华被特殊处理(ST)。
2004年6月4日起,*ST丰华由于连续3年亏损而暂停上市。
2004年8月24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ST丰华向原控股股东汉骐集团追讨巨额欠款案。
但是此时,汉骐集团的注册地址和原办公地址均已人去楼空,汉骐集团不见了踪影。
汉骐集团占款不还是不是反映了*ST丰华追缴欠款的能力差呢?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是这样,非大股东或非大股东关联公司的欠款很快就被收回了,所以汉骐集团之所以能长期占用大量资金是和其大股东身份分不开的。
*ST丰华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并不特殊。
证监会、国资委有关负责人2004年7月27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已经成为影响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疾。
根据上市公司2003年年度报告统计,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余额大约为577亿元。
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导致一些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
据统计,在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控股股东侵占资金行为;在已退市的15家中,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
2003年8月,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纠正和防止侵占行为发生的具体监管措施。
但是,迄今为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大样本的研究,分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投资者回报的影响。
大样本研究更能够反映出大股东资金占用后果的普遍性,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参考作用更大。
从1996 ̄2002年,根据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据,我们按年度把所有上市公司分成10个投资组合。
结果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最多的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size-adjustedreturn)为-0.26个百分点(每年-3.12%);而资金占用最低的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为0.54个百分点(每年6.48%)。
一个卖空资金占用最多组合,买入资金占用最低组合的对冲策略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为每月0.80个百分点(每年9.60%)。
分年度的研究表明,超额报酬率主要集中在1999年之后。
1999 ̄2002年期间,对冲策略产生的超额报酬率达到每月1.32%(每年15.8%)。
我们的结论不受对正常回报(normalreturn)的不同衡量方法的影响,也不受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票回报的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上市公司未来年度的盈利能力表1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案例:*ST丰华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网站,单位百万元。
注:1汉骐集团有限公司暂借款;2收购北京汉骐投资有限公司股权预付款需收回部分;3参建北京汉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款需收回部分;4北京嘉恒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款;5沿海物业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款。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研究120--《管理世界》(月刊)2005年第9期呈显著反比关系,表明其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大股东的存在对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传统的公司理论主要集中于研究(分散的)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即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提出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对经理层的监督机制,减轻了因为分散的小股东缺乏监督经理层的动机而产生的代理问题(ShleiferandVishny,1986)。
另一方面,如果大股东也是一家公司,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是大股东控制的或所在的企业集团中的一部分,大股东也可以为上市公司增加价值。
Khanna和Palepu(1997,2000)认为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国家,大股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更有效的融资渠道,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本身起到了一个小的资本市场的作用。
我们这里把大股东增加上市公司价值的观点作为关于大股东的“增值假说”(value-addedview;Bae,KangandKim,2002)。
但是,大股东的出现在减轻了一个代理问题的同时,产生了另一个代理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企业中的代理问题的研究重点有了重大的转变,从研究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转向研究大股东和其他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在英美法系中的发达国家以外,研究者们发现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的问题是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LaPorta,Lopez-de-SilanesandShleifer,1999)。
大股东固然可以发挥监管经理层的作用,但是,当大股东可以控制公司的经理层和经营活动以后,大股东的私人利益开始和其他股东在公司中的利益发生冲突。
大股东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意味着他们可能从事盘剥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
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利益的方法有很多。
Johnson等(2000)列举了以下几种方式:把上市公司的发展机会转移给自己或自己控制的其他子公司;在集团内部交易中从上市公司向自己或自己控制的其他子公司转移利润;占用上市公司的资产、资金,或使用上市公司的资产为自己的融资活动做抵押、担保等;进行资本运作稀释其他股东的权益。
除此以外,大股东还可能赤裸裸地转移或偷窃上市公司的资产。
因为在法律的完善程度、执法力度、社会监督等方面落后,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出现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的现象。
我们把大股东降低上市公司价值的观点作为关于大股东的“盘剥假说”(tunnelingview;Bae,KangandKim,2002)。
如前所述,大股东的存在是我国股票市场上一个普遍现象;大股东持有的股票不能流通,又使大股东不能够从股票升值上实现其作为股东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增值假说”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就值得怀疑,而“盘剥假说”更有可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
本文因此选取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行为来研究“盘剥假说”是否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成立。
因为大量资金占用会损害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所以,如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大股东盘剥上市公司的行为,那么大股东将不会通过其他方式为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而提供补偿。
也就是说,以盘剥为目的的资金占用行为将造成上市公司的净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