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

合集下载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专章阐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专章阐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专章阐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核心提示:新华社3月16日授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共分为十六篇、六十二章,在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第十章和第十三章分别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行了阐述。

《纲要》指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国脉电子政务网整理新华社3月16日授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共分为十六篇、六十二章,在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第十章和第十三章分别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行了阐述。

《纲要》指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十章和第十三章具体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8.11•【字号】浙政办发[2000]141号•【施行日期】2000.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0]1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0年八月十一日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委[2000]38号),组建浙江省信息产业厅。

省信息产业厅是主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出和转移的职能1.将原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频率资源专项收费事务交给厅属事业单位。

2.将原省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的事务性、服务性职能和原省电子工业局质量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交给厅属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

(二)划入的职能1.将原省电子工业局、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行政职能,并入省信息产业厅。

2.将原省广播电视厅的广播电视传输网(含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行业管理职能划入省信息产业厅。

二、主要职责根据以上职能调整,省信息产业厅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党和国家有关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研究制订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针政策,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通信业。

(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和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规章,根据本省实际,受委托研究起草有关信息产业(行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负责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

汽车电子行业十二五发展趋势及投资热点预测报告(2011-2015年)

汽车电子行业十二五发展趋势及投资热点预测报告(2011-2015年)

汽车电子行业十二五发展趋势及投资热点预测报告(2011-2015年)第一章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电子产品占汽车成本比例不断提高一、传统汽车市场中汽车电子成本变化趋势二、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汽车电子成本变化趋势第二节全球主要汽车产业大国汽车电子发展现状及经验总结第三节2010年全球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新动向第四节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现状(2009-2010年)一、当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二、2010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回顾总结三、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第二章2011-2015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前景及对汽车电子需求趋势预测第一节2011-2015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预测一、2011-2015年传统汽车产销量预测二、2011-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测第二节汽车电子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模式分析第三节消费者选择汽车对汽车电子产品需求特点调查第三章汽车电子子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按应用结构划分)第一节动力控制系统第二节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第三节车身电子第四节车载电子一、信息系统二、导航系统三、娱乐系统第四章新能源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2011-2015年)第一节汽车电子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新能源汽车结构及主要分类二、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解读三、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发展现状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基础与发展现状第二节国家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电子自主配套体系发展一、相关政策解读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第三节电池管理系统(BMS)一、电池管理系统(BMS)基本结构二、电池管理系统(BMS)基本功能三、2011-2015年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场供需预测第四节新能源汽车电子核心技术最新发展趋势一、电机驱动控制系统1、电机类型及其特点2、直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3、交流三相感应电机及其控制系统4、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5、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三、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1、电机永磁化趋势2、逆变器数字化趋势3、系统集成化趋势四、国内驱动电机系统差距与不足1、产品一致性、可靠性与汽车业使用要求尚有差距2、动力总成装置的集成度不高,机电一体化不够3、尚未形成完整的、满足汽车工业标准的供应商体系五、国内电机驱动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具有传统整车及其零部件生产经验的汽车企业2、具有其它领域电机生产经验的企业3、专门针对电动车成立的电机企业六、动力电池系统七、充电站系统1、充电站系统构成及充电模式分析2、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3、“十二五”相关规划要点第六节2011-2015年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市场规模分析预测第五章汽车电子“十二五”规划要点解读及投资机会分析第一节2007-2010年我国汽车电子相关政策解读第二节汽车电子行业“十二五”规划前瞻一、规划要点1、智能交通及车联网规划2、车用发动机“十二五”规划3、转向器行业“十二五”规划二、投资热点第六章2011-201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我国汽车电子整体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一、内外资企业构成分析二、汽车电子产业链企业构成分析三、区域竞争格局分析第二节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特点总结一、国内企业集中于车载汽车电子市场二、产业链配套关系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市场核心竞争点1、外资及合资汽车厂2、自主品牌汽车厂第三节创新性需求推升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第四节“十二五”时期我国汽车电子自主创新重点发展领域分析一、打破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国外技术垄断二、力推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开拓现代汽车信息服务业三、突破总线技术应用能力,用嵌入式软件成为汽车电子竞争的优势四、率先实现车身电子关键技术的全面提升和配套1、面向远程控制的中高端BCM(车身控制模块)2、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3、数字化汽车仪表组合系统五、形成新能源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的配套能力第七章我国车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第一节我国车载汽车电子行业“十二五”发展驱动因素一、急需与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相匹配二、电子化、智能化是汽车工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三、汽车电子引领汽车的性能、安全、节能和环保四、将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之一五、车联网作为智能交通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望成为“十二五”期间的投资热点1、车联网基本构成及发展情况2、车联网产业链分析3、我国“十二五”发展车联网趋势预测4、车联网对汽车电子行业影响分析六、新能源汽车“十二五”时期快速发展对汽车电子拉动作用明显第二节2011-2015年我国车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一、国产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二、车载汽车电子开发周期和普及周期短三、车载汽车电子易于在后装市场推广第三节车载汽车电子主要产品细分市场调研一、GPS 导航系统二、车载影音三、车载通信系统第四节2011-2015年我国车载电子市场发展驱动因素分析一、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是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二、新车车载电子载装配率的大幅提升第五节前装和准前装系统相对后装系统主要优势分析一、整车配套市场(前装市场)二、零售市场(后装市场)第八章2011-2015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第一节20011-2015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增速及市场容量预测第二节2011-2015年汽车电子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一、2011-2015车载汽车电子市场预测二、2011-2015车车身电子市场预测三、2011-2015车动力控制系统市场预测四、2011-2015车底盘控制及安全系统市场预测第三节2011-2015年我国汽车电子价格走势预测第四节2011-2015年我国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预测一、汽车导航技术二、多核处理器三、车用传感器四、汽车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第九章本报告主要观点及博思远略独家策略建议第一节本报告主要观点及结论第二节博思远略独家策略建议第一章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 电子产品占汽车成本比例不断提高国际汽车专家指出,近10 年来汽车产业70%的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应用,汽车电子技术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5.18•【字号】浙教高教[2012]70号•【施行日期】2012.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浙教高教〔2012〕70号)各本科院校:根据《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1〕1358号)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 2015年)》(浙教高科〔2011〕153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70号)等文件精神,我厅组织了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的推荐评审工作。

经学校申报、专家评议、我厅审核,确定中国美术学院的绘画等150个专业为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现予公布(详见附件)。

实施“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希望各高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注重内涵发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推进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建设。

希望各优势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切实担负起建设责任,积极探索,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建设成效。

浙江省教育厅二○一二年五月十八日附件:。

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信息化十二五规划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奋斗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全力构筑苏北信息产业第一高地(二)强力推进“智慧”建设(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四)着力推进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五)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六)努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七)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四、重点工程(一)信息产业千亿元工程(二)“智慧”建设工程(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531”示范工程(四)电子政务平台升级改造工程(五)信息惠农兴农工程(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工程五、政策措施(一)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构建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三)建立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四)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五)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市按照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加以全面推进,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在探索符合市情的电子政务道路上取得明显成效,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数字”初具雏形,为“十二五”时期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信息产业加速崛起。

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

2010年,实现增加值62.01亿元,销售309.21亿元,为2005年底的10倍。

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48.03亿元,初步形成了计算机及其配套件、绿色能源、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引进培育了富士康、达方电子等大集团、大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41.96亿元,初步形成“一核”(软件园)、“四特”(软件科技产业园、网新科技园、软件产业园、动漫科技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区格局, 4家软件企业通过CMMI3认证,11户企业、35项产品通过“双软”认定,网络游戏、动漫、呼叫中心、互联网与无线信息服务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节选)

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节选)
产 品 三 个 重 点 . 施 工 业 能 效 提 升 计 划 . 动 重 点 节 能 技 实 推
术 、 备 和产 品 的推 广 和应用 , 设 提高 企业 能 源利用 效 率 , 鼓 励工 业企 业建 立能 源管理 体 系 完善 主要耗 能产 品能 耗 限 额和 产品 能效 标准 , 严格 能耗 、 物耗等 准入 门槛 。 深入 开展 重点 用 能企 业 对 标达 标 、能 源 审计 和能 源 清 洁度 检测 活 动 健 全 节能 市场化 机制 . 加快 推行 合 同能 源管 理和 电力 需求 侧 管 理 健 全 高 耗 水行 业 用 水 限定 指 标 和新 建企 业 ( 目) 水准 人 条件 ; 织实 施 重 点行 业 节 水技 术 改 造 , 项 用 组 加快 节水 技术 和产 品 的推 广使用 .推 进 污废 水再 生利 用 ,
本 要 求 。 是 进一 步 调 整 和优 化 经 济结 构 、 进工 业 转 型 也 促
升 级 的 重 要 举 措 . 于 实 现 我 国 工 业 由 大 到 强 转 变 具 有 重 对
要 意 义 “ 十二 五 ” 期推 动 工业 转型 升级 , 以科 学发 展 时 要
为 主 题 .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主 线 . 力 提 升 自主 以 着
产业 . 育壮 大战 略性 新兴 产 业 , 快发 展生 产性 服 务业 , 培 加 调 整 和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 工 业 发 展 建 立 在 创 新 驱 动 、 约 把 集
高效 、 环境 友 好 、 及 民生 、 惠 内生 增 长 的基 础 上 , 断增 强 不 我 国工业核 心竞 争 力和 可持续 发 展能 力
第八 节 第 四章
优 化 工业 空 间布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09•【字号】浙政发[2011]97号•【施行日期】2011.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1〕9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九日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人才大发展的五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等重大人才规划,人才强省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党管人才工作格局逐步完善。

出台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大学生“村官”选聘等政策意见,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健全,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组织实施省特级专家制度、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151人才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育引进人才科技创新载体,不断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培养凝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平台。

2009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55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22.8万人,高技能人才100万人。

“十一五”期间引进各类人才15.8万人。

人才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但是,当前我省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仍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与一些先进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尤其紧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较少,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才国际化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等等。

聚焦“十二五”愿景2011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力促产业升级——2011中国消费电子流行趋势论坛暨2011年

聚焦“十二五”愿景2011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力促产业升级——2011中国消费电子流行趋势论坛暨2011年

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副总经理、中电会 展与信 息传播有 限公司董事长陈雯海主持 本 次发 布会
中国 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 秘书长 白为民发言
分 析 认为 , 消费 电子 行业 在 2 1 0 1年必 将 大 幅 增 长 ,并 非 仅 仅 是原 有 需求 的 简 单 修 复 ,更 受 到 了新技 术 、新产 品、新 应用 的拉 动 。 以智 能 3 D电视 、智 能手机 、平板 电脑 为 代 表 的消 费 电子 产 品成 为 行 业 发 展 的 重 要推 动 力 。 动通 信 的 发展和 宽 带设 施 的建 移 设 ,使 电子行 业 的 “ 移动 、内容 、融合 ”等 面 发 展趋 势得 到 了体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沦坛 暨发布 会 上 ,L 国 电子视 像 行业 协 } 』 会 常 务 副会 长旅 秘 书长 山为 民 对 2 1 0 1年 卜 半年 电视 发展趋 势 ,即 电视 智 能化 、 D化 上 3 流J 向进 行 了剖 析 ; iu p i咨询 机构 资深 止 Sp ] 分析 师也 就 2 1 智 能手 机流 行应 J 、 P d 01 } ia J 引发 的 、板 电脑触 控趋 势 进行 了翔 实、专业 r 的分 析 。
深圳 市科 技工 贸和信 息化 委员会 副主 任邱宣致辞
讨 、板 电脑 产业 市 场和 技术 趋势 。而 “ 0 l 2 1 移动 t= 圳峰 会 ” 更 是云集 二 人运营 商 、 廿界深 , 墒基 于机 ( I I o g e于机 )、瑞 图万方 Q J ,G o l ( 动 地 )、移 动 梦 网 、 莓 ( I 移 R M)、 O E A Y A T C A V L 、戴尔 ( e 1 P R 、S M N E 、M R E L D l )、 酷派 、金立 等 企 业 , 于 手机 、M D I 、智 能 小r 三大产 、 进 行 研 讨 和 发 布 ,推 进 移 动 支 I 付 、移 动 电视 、移动 测 试行 业应 州产 业 的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来源:浙发改规划〔2012〕82号发布日期:2012年2月18日关键词:经济管理电子规划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现将《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科学规划与引导未来一段时期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我省“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现状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高、产业关联度强等基本特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战略性支柱产业。

过去30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始终以高于大多数产业的速度持续增长。

信息产业占全球GDP的份额平均每10年上升1个百分点,2009年全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4.7%。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相关指标比重分别达9.1%和9.7%;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4.1%。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以年均27%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重要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5亿元、软件业务收入701亿元、利税总额781亿元、增加值1614亿元、出口交货值212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9倍、2.7倍、4.94倍、3.41倍和2.76倍,各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一是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93%,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1%,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2.53个和3.33个百分点。

二是科研投入不断加大,成果日益显现。

R&D 比重逐步提高,达到2%,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年均增长2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行业先后有20余项技术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

三是产业集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更加明显。

全省已拥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园区)30家,形成通信和计算机、电子机电、电子元器件及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4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和7个超百亿元的基地(园区)。

四是大公司战略初见成效,大企业大集团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我省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和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数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10%左右,全省已拥有188家超亿元、50家超10亿元、8家超50亿元、1家超百亿元电子信息企业,国内外上市企业51家。

五是“两化”融合不断深化,倍增效应日益显现。

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不断深入,“数字浙江”建设成效显著,全省信息化水平居全国第四、各省区第一。

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层次、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依然明显。

一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5位,但与前4位的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差距不断拉大,与紧随其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不断缩小,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总体上仍然偏弱,自主、核心技术产品较少,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很大。

三是我省缺少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系统整机研发和生产能力较弱,产业协作配套体系还不够完善,“低、小、散”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调整。

四是信息技术服务于“两化”融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不够强,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升级转型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限,高端与复合型的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发展趋势产业核心技术面临重大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进入后摩尔时代,微电子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加快向网络化、体系化、服务化、高可信方向发展;计算体系结构面临深刻变革,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通信网络技术向宽带、无线、智能以及超高速系统、超大容量方向发展;显示进入平板时代,超薄设计、触摸屏、3D(三维)显示、超高解析度、超大尺寸、低功耗、个性化、更强用户体验等需求渐成主流;感知技术向智能化突破等。

产业价值链得到整合和延伸,融合创新和应用需求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信息网络、软件和信息服务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催生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转移、企业并购、国际化分工和区域集聚趋势更加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链分工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全球性采购、生产、销售的特征日益明显,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

跨国IT企业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并购,将业务领域从专业化向集成化发展,不断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抢占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的区域聚集化发展已成为当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制造第一大国,但仍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数字音视频等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产业结构“软化”、技术融合和渗透作用进一步增强。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18.6%提高到2010年的43.7%。

我国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8%。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融合、泛在、智能、集成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方式创新、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提升作用日益显现,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对增强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为“智慧浙江”建设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以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服务全省“两化”深度融合能力为目标,加快创新发展,坚持特色发展,突出集聚发展,深化开放发展,强化融合发展,注重绿色发展,全面实现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政府推动、市场主导。

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优化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措施和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力量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自主创新、集聚发展。

突出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逐步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突出龙头企业示范和重大项目带动,以点带面,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

应用驱动、开放发展。

围绕国家和省市各类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推广应用,支持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将需求潜力转化为拉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推进信息技术转让,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两化”融合、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的巨大促进作用,加大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加快“智慧浙江”建设,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将我省打造成国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创业引领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信息技术深化应用与创新服务的示范区;培育万亿产业、建设千亿园区、打造百亿企业群体,全国行业地位和全省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具体目标:——产业规模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17%左右,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0亿元,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亿元,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全省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提高其所占比重。

初步建立自主可控、附加值高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相协作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行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全省省级及以上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工程)中心达到100家以上,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主持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达到100家,超百亿元的大企业达到10家,进入行业百强企业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超千亿元产业集群,环杭州湾信息产业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更加明显。

——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不断增强。

大力推进“智慧浙江”建设和“两化”深度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大力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交通电子、海洋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高装备数字化程度,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