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质分离过程 课件

合集下载

传质分离过程

传质分离过程

传质分离过程1.分离过程可以定义为借助于物理、化学、电学推动力实现从混合物中选择性的分离某些成分的过程。

2.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的对象是两相以上的混合物。

传质分离过程用于各种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特点是有能量传递现象发生。

3.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4.相平衡的准则为各相的温度、压力相同,各组分的逸度也相等。

5.相平衡的表示方法有相图、相平衡常数、分离因子。

6.维里方程用来计算气相逸度系数。

7.闪蒸是连续单级蒸馏过程。

8.指定浓度的组分成为关键组分,其中易挥发的成为轻关键组分,难挥发的成为重关键组分。

9.若溜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重组分,而釜液重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轻组分,这种情况称为清晰分割。

10.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浓度分布上的区别可以归纳为:在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的浓度分布有极大值;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即重组分通常仅出现在釜液中,轻组分仅出现在溜出液中;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形成接近恒浓的区域;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浓度不等于进料浓度。

塔内各组分的浓度分布曲线在进料板处是不连续的。

11.最小回流比是在无穷多塔板数的条件下达到关键组分预期分离所需要的回流比。

12.特殊精馏分为萃取精馏(加入的组分称为溶剂)、共沸精馏、加盐精馏。

13.气体吸收是气体混合物一种或多种溶质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过程。

解吸为吸收的逆过程,即溶质从液相中分离出来转移到气相的过程。

14.吸收过程按溶质数可以分为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按溶质与液体之间的作用性质可以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吸收温度状况可以分为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15.吸收的推动力是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与溶液中溶质的平衡蒸气压力之差。

16.难溶组分即轻组分一般只在靠近塔顶的几级被吸收,而在其余级上变化很小。

易溶组分即重组分主要在塔底附近的若干级上被吸收,而关键组分才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分离工程ppt课件共52页PPT

分离工程ppt课件共52页PPT

将过程所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回收和
循环使用。
产品


1
1
1

物 2

物 2
排除
2
1—单元过程;2—处理
实现分离与再循环系统使废物最小化的方法: ●废物直接再循环
例:废水
●进料提纯
例:氧化反应采用纯氧
●除去分离过程中加入的附加物质
例:共沸剂、萃取剂
●附加分离与再循环系统
例:分离废物中的有效物,循环使用
●加氢重整后得到:轻油 非芳烃 苯 甲苯 二甲苯 高级芳烃
目的产物为 对二甲苯
● 特点: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沸点℃ 熔点72
138.351 13.263
● 涉及到分离过程:精馏:4、7、8 萃取:5、6 结晶:10
目的产 物
总 结:
●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有效利用率、 回收利用率、循环利用率;
●开发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善生产操作条 件,以控制和消除污染;
●采用生产装置的闭路循环技术;
●处理生产中的副产物和废物,使之减少和消除 对环境的危害;
●研究、开发和采用低物耗、低能耗、高效率的 “三废”治理技术。
闭路循环系统:
ESA)
改变原溶 液的相对 挥发度
以苯酚作溶 剂由沸点相 近的非芳烃 中分离芳烃 ;以醋酸丁 酯作共沸剂 从稀溶液中 分离醋酸。
返回
1.2.2 速率分离过程
膜分离 场分离
速率分离:
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 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 温度差、电位差等)作用下, 经过某种介质(半透膜)时 的传质速率(透过率、迁移 率、扩速率)差异而实现分 离。

相态 介: 理: 用:

化工原理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化工原理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反渗透
渗 析
点渗析
三、传质分离方法
(2)场分离 场分离是指在外场(电场、磁场等)作用下, 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分离 的单元操作过程。
电 泳
场分离
热扩散 高梯度磁场分离
三、传质分离方法
钕铁硼永磁场
磁化精馏实验装置
三、传质分离方法
3.分离方法的选择 分离方法选择的考虑因素

被分离物系的相态 被分离物系的特性 产品的质量要求 经济程度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7.1 概述 7.1.1 传质分离过程 7.1.2 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1.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定义式
A
mA
V
N
kg /m3
密度
混合物的总质量浓度



i 1
i
一、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二、相际传质过程与分离
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 均相物系 某种过程 两相物系
根据不同 组分在各 相中物性 的差异, 使某组分 从一相向 另一相转 移:相际 传质过程
实现均相物系的分离 相际传质过程
均相物系分离
二、相际传质过程与分离
示例:空气和氨分离 空气

吸 收 塔
空气+氨 氨水
三、传质分离方法
1.平衡分离过程 (1)气液传质过程 气液传质过程是指物 质在气、液两相间的转移, 它主要包括气体的吸收 (或脱吸)、气体的增湿 (或减湿)等单元操作过 程。
ij Ki / K j
通常将 K 值大的当作分子,故一般大于 1 。当 偏离 1 时,便可采用平衡分离过程使均相混合物得 以分离,越大越容易分离。
三、传质分离方法

化工基础 第四章 传质过程.

化工基础 第四章 传质过程.

注意!传质速率方程式有多种形式(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 种 传质推动力和相应的传质系数)。传质比传热更复杂。
• 作业 • 1.2.3.4
kL

DL
L
c csm
N A p A1 p A 2
1

推动力 阻力
kG
N A cA1 cA 2
1

推动力 阻力
kL
过 程 进 行 的 速 率
推动力 阻力
显然,若流体气体中的湍流愈激烈Re,则δ ,传质阻力也 愈小,即1/k。
传质速率方程式能否用于计算? (cA1-cA2)可求,但k=?(同传热的,k取决于流体物性、流动 状况等因素)实验测定经验公式(下一章)。
RT p p dl A
利用边界条件积分后
因整体流动而产生的传递速率分别为 :
N

D
ln
p p Ai

Dp ln Bi
N
N cA 和N
N
c B
A,M
Mc
B,M
Mc
A RTl p p RTl p
A1
B1
由于 p pA1 pB1 pA2 pB2 pA1 pA2 pB2 pB1
对流扩散
N D D dcA
AB
E dz
层流:D占主要地位; 湍流:DE占主要地位。
DE——涡流扩散系数。非物性常数,与湍动程度有关,且与流体 质点所处位置有关,很难测定。 D——扩散系数。在温度压力不变时为Const.
对流传质
膜模型
c cA1 F
层流底层 (DE ≈ 0,分子扩散)
作用物
流体分子
流体质点
作用方式

3.传质分离过程

3.传质分离过程

精馏
气-液相通过一块塔板, 同时发生一次部分气 化和部分冷凝过程。当它们经过 多块塔板后, 即同时进行了多次部分气化和 部分冷凝的过程, 最后在塔顶气相中获得较 纯的易挥发组分, 在塔底液相中可获得较纯 的难挥发组分, 使混合液达到所要求的分离 程度
(二) 精馏装置及流程
原料液经预热到指定 温度后, 加入精馏塔内 某一块塔板上, 该塔板 称为加料板。加料板 将塔分成两部分: 上部 进行着蒸气中易挥发 组分的增浓, 称为精馏 段; 下部( 包括加料板) 进行着液体中难挥发 组分的提浓, 称为提馏 段。操作时, 连续地从 再沸器取出部分液体 作为塔底产品( 见釜残 液) , 部分液体气化, 产 生上升蒸气, 依次通过 各层塔板。塔顶蒸气 进入冷凝器中后被全 部冷凝, 并将部分冷凝 液送回塔顶作为回流 液, 其余部分经冷却器 后被送出作为塔顶产 品(馏出液) 。
传质分离过程
Mass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process
Dr.潘传艺
Mass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process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几乎都是多组分混合物, 这些物 料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处理过程进行分离和纯化。 (1 ) 分离过程的种类 均相homogeneous phase物系的分离, 必须使某种组分形成新相或迁移到 另一相。根据涉及的相态主要可分为气-液相的如吸收和蒸馏, 液-液相的如萃 取, 气-固相的如吸附, 固-液相的如结晶等等。蒸馏过程又可分为简单蒸馏和 精馏等。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主要包括沉降、过滤和固体的干燥等单元操作。 随着生产的发展, 对分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出现了一些新型特殊分离方法, 如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ique 、超临界萃取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technique等, 分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 (2 ) 传质分离过程 物质以扩散的方式迁移叫做物质传递过程或称传质过程。所有均相物系分离 过程和一些非均相物系分离(如干燥) 都涉及到相间传质, 因此又称为传质分 离过程。除此之外, 反应器中的混合和非均相反应过程中都存在传质问题, 因 此传质过程也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

第7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第7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pBm
pB 2 pB1 p ln B 2 pB1
D p NA ( )( p A1 p A2 ) RT pBm
p Bm
─扩散初、终截面处组分B分压的对数平均值,kPa; ─漂流因子,无因次。
p p Bm
例题
如图所示,氨气(A)与氮气(B)在长0.1m的直
径均匀的联接管中相互扩散。总压p=101.3kPa,温 度T=298K,点1处pA1=10.13kPa、点2处
如图7-2所示的分子扩散现象,在任一截面,处于动 态平衡中的物质A、B的净扩散通量为零,即:
J JA JB 0
3.费克定律(Fick’s law)
7-18
在恒温恒压下,A在混合物中沿Z方向作稳定分 子扩散时,其扩散通量与扩散系数及在扩散方向的 浓度梯度成正比。
dc A J A D AB dz
物质以扩散方式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的过程,称为质
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在一相中发生的物质传递是单
相传质,通过相界面的物质传递为相际传质。 质量传递的起因是系统内存在化学势的差异,这种 化学势的差异可以由浓度、温度、压力或外加电磁场等 引起。 传质过程广泛运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它常与化 学反应共存,影响着化学反应过程,甚至成为化学反 应的控制因素。掌握传质过程的规律,了解传质分离
的工业实施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1 概述
7.2 质量传递的方式与描述
7.3传质设备简介
7.1概述
7.1.1传质分离方法
我们依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可以将传质分离过程 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两大类: 一、平衡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指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 剂等)使均相混合物变为两相体系,再以混合物中 各组分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而 实现分离的过程。 不难看出,平衡分离属于相际传质过程。相际传 质是我们后面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II型 和 IV型 等温线
nad
II
B p/p0
IV
B p/p0
多层吸附 (从点 B开始) 对无孔材料比较适用
在低压下类似于 II 型 在高压下发生孔内冷凝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nad
III型 和 V型 等温线
nad
III p/p0
V p/p0
吸附质之间具有强相互 作用, 比如当水分子吸附 到疏水性活性炭上时
(2) Langmuir-Freundlich方程的扩展式
Langmuir方程扩展式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 的扩展式缺乏热力学一致性,故理论依据不充分, 只具有半经验性质,但应用起来比较简便。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吸附过程的传质
一、 吸附机理
吸附质在吸附剂的多孔表面上的吸附过程分四步:
第六章 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主要内容及要求:
1.学习并掌握吸附的基本原理、吸附平衡、吸 附动力学、吸附过程及设备。
2.结晶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吸附、结 晶设备及流程。
3.了解膜分离的基本原理、过程分类、膜和膜 组件的类型以及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6.1 吸附分离过程 6.1.1 吸附过程基础 6.1.2 吸附分离过程与技术
(3)物理吸附的吸附质分子可通过降低压力的方法 解吸,而化学吸附的吸附质分子的解吸要困难得多, 往往是不可逆的;
(4)物理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分子 层吸附,而化学吸附通常只是单分子层吸附,某些情 况下,化学吸附单分子层上还可能发生物理吸附;
(5)物理吸附瞬时发生,而化学吸附一般需要达到 一定的活化能后才发生。
吸附平衡关系通常用等温下吸附剂上吸 附质的含量与流体相中吸附质的浓度或分压 间的关系表示(吸附等温线)。

化工原理 第六章 蒸馏(传质过程)

化工原理 第六章 蒸馏(传质过程)
X=0.894 78.15℃
t
121.9℃
X=0.383
负偏差
x y
x y
y
y
x
x
19
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
挥发度:表示某种溶液易挥发的程度。 若为纯组分液体时,通常用其当时温度下饱和蒸 气压PA°来表示。 若为混合溶液时,各组分的挥发度,则用它在一 定温度下蒸气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该组 分的 摩尔分数之比来表示, vA = pA / xA vB = pB / xB
演示
37
xn
xn 1 yn 1 yn
第四节 双组分连续精馏计算
38
物料衡算
F—原料(液)摩尔流量,kmol/h; D—馏出液摩尔流量,kmol/h; W—釜残液摩尔流量,kmol/h; 总物料衡算 易挥发组分的物料衡算
D xD F xF
F D W
D F ( xF xW ) xD xW
xn 1
n 1
yn xn yn 1
n
n 1
T-x(y) 图
t 假设蒸汽和液体充分接触,并在离 n 1 开第 n 层板时达到相平衡,则 yn 与 xn t n t n 1 平衡,且yn>yn+1,xn<xn-1。
这说明塔板主要起到了传质作用, 使蒸汽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增加, 同时也使液体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 减少。
t5 t4 t3 t2 t1
E D
C
B A
x(y)
温度-组成图( t-x-y 图)
12
上述的两条曲线将tx-y图分成三个区域。
液相线以下的区域 代表未沸腾的液体, 称为液相区 气相线上方的区域 代表过热蒸气,称为 过热蒸气区; 二曲线包围的区域 表示气液同时存在, 称为气液共存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质分离过程》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传质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第3章 气液传质分离过程 •第4章 液液传质分离过程 •第5章 传质分离过程的严格模拟计算 •第6章 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第7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优化与集成
教学目标---Objective
利用已学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等课程中有 关相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传 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 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 纯技术。
References---Journal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Elsevier Science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Elsevier Science
Course Description
Fundamentals of various separation processes and the tools necessary for selecting the most suitable separation sequence for a required task. Equilibrium-based processes such a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absorption and stripping, adsorp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as well as rate-governed processes such as membrane separation. Discussion of comparative energy requirements, economic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proposed separation tasks.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Calculations
Chemical Separation Principles
Contents
• Chapter 1 SeparationProcesses • Chapter 2 Thermodynamics of Separation Operations • Chapter 3 Mass Transfer and Diffusion • Chapter 4 Singer Equilibrium Stages and Flash Calculations • Chapter 5 Cascades • Chapter 6 Absorption and Stripping of Dilute Mixtures • Chapter 7 Distillation of Binary Mixtures • Chapter 8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with Ternary Systems
着重基本概论的理解,为分离过 程的选择、特性分析和计算奠定基 础。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发,讨论 各种分离方法的特征。强调将工程 和工艺相结合的观点及设计和分析 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Requirements
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 本原理,操作特点,简捷和 严格计算方法,强化改进分 离过程操作的途径,并了解 一些新型分离技术。
1998
2006
J. D. Seader
2002
J. D. Seader
1. Development of new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solving large sets of nonlinear equations to obtain multiple solutions. 2. Mathematical studies of computer- aided process synthesis and design.
2004
References---Books
■ Phillip C. Wankat Separation Process Engineering (2006) ■ J.L.Humphrey, G.E. Keller Separ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1997) ■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4th ed, New York, Wiley. ■ Cary Judson King Separation processes (1980) ■ Ernest J. Henley, J. D. Seader Equilibrium-stage separation operation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1981)
化工分离过程 Chemical Separation Processes
class hours : 48 credits: 3.0
中文教材
刘家祺 主编,李韡、吴洪、姜忠义 参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12月.
曾用教材
2002
1995
Textbook
J.D.Seader, E.J.Henley. Separation Process Principles
Why Separate?
In Human Body
Separation processes: Our life depends on these
静脉 动脉 肾小球
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
Kidney: the perfect ultrafilter
Critical separations in human body
What is Separation?
借助一定的分离剂,实现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级 (Fractionalization)、浓缩 (Concentration)、富集(Enrichment)、 纯化(Purification)、精制(Refining)与 隔离(Isolation)等的过程称为分离过程。
• 主要内容及要求: 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分离过程的分类。 了解化工分离过程的研发现状和发展 趋势。
What is Separation?
Basic Description of Operations
Operations are classified as key operation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 Key Operation: involves reaction or separations Examples: distillation, leaching, reactor • Auxiliary Operation: involves no change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Examples: pumps, heaters, compressors
Separation of oxygen from air and of CO2 from blood in the lungs Selective removal of water and waste products of metabolism from blood in the kidneys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intestines.
Contents (contd)
• Chapter 9 Approximate Methods for Multicomponent, Multistage Separations • Chapter 10 Equilibrium-based Methods for Multicomponent Absorption, Stripping, Distillation, and Extration • Chapter 11 Enhanced pproximate Methods for Multicomponent, Multistage Separations • Chapter 12 Rate-based Models for Distillation • Chapter 13 Batch Distillation • Chapter 14 Membrane Separations • Chapter 15 Adsorption, Ion Exchange, and Chromatography
References---Journals
AIChE Journal, AC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Elsevier Science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ACS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iley
讲授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传质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 两组分平衡计算,已知一相中的浓度,求另一相的浓度。 泡点温度、露点温度、闪蒸计算。 第3章 气液传质分离过程 过程分析:e.g.精馏中温度分布、组成分布、流量分布。 简捷计算(short-cut):确定关键组分、最少理论板、 最小回流比、实际板数、实际回流比。 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特殊精馏。 气体吸收:过程分析;吸收的简捷计算。
In Industry
Why Separate?
• 工程应用需要纯物质(如半导体材料);Need for pure material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emiconductors) • 原料提纯;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s into their components • 材料加工需要纯物质;Need for pure material for materials processing • 有毒有害物质或非活性物质的去除(如药物);Need to remove toxins or inactive components from solution (drugs) • 测试或检测用超纯标准品; Need for ultrapure samples for testing • 混合物组成检测(如DNA检测);Need for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mixture (DNA testing)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