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抑郁症疗效系统评价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研究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研究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人群的身心健康。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并结合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学中的“气滞则痛”、“痰浊则聒”等病理理论。

认为抑郁症是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部功能紊乱所致,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草药、推拿按摩、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

一项系统评价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相对较好。

研究称,针灸可以有效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相对于药物治疗更少出现不良反应。

然而,该项研究也指出,由于相关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中草药治疗抑郁症在中国久享盛誉。

很多中草药具有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和缓解抑郁症状的功效。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中草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更高。

该研究还指出,中草药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可能与其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有关。

然而,该研究也指出,目前关于中草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仍然不足,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疗效。

推拿按摩和艾灸等中医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这些技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的自然疗愈能力,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有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舒缓肌肉紧张和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

艾灸疗法则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燃烧艾草来温热经络,调整气血运行。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艾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抑郁症状和改善睡眠质量。

尽管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目前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结果不够可靠。

其次,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解释其治疗作用。

此外,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有3亿余人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抑郁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1.情绪调节抑郁症患者常常情绪低落,情绪调节是心理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采用情绪调节技巧,如认知重构、思维导向、情绪调整等,帮助患者调整负面情绪,提升正面情绪。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情绪和心理状态。

2.自我认知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自我否定和自我放弃的消极认知,这对康复产生了负面影响。

心理护理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自我认知错误,并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认知起到了显著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提升抑郁症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心。

3.社交支持抑郁症患者往往在社交上存在困难,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心理护理通过提供社交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

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交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个性化治疗抑郁症患者存在差异性,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应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应与其他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长期低落的情绪、丧失兴趣和喜悦感,以及对日常活动的巨大厌倦感。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并且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以及如何评估治疗的疗效。

一、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1.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最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等。

这些药物具有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患者情绪的作用,但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2. 辅助用药除了抗抑郁药之外,有时医生还会为患者开具一些辅助用药,以增强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这些辅助用药包括抗焦虑药物、安眠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等。

辅助用药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来决定。

二、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判断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 临床评定临床评定是一种常见的疗效评估方式,医生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

常用的临床评定工具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等。

这些评定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量化,提供了客观的评估指标。

2. 心理评估除了临床评定外,心理评估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心理评估可以通过各种心理测试来揭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以及治疗后的改变。

例如,通过测量患者的心理压力水平、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等,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疗的疗效。

3. 生物指标评估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生物指标评估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血清素、皮质醇和脑电图等生物指标,来了解治疗的效果。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变化,从而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

抑郁症的心理疗法效果评估方法

抑郁症的心理疗法效果评估方法

抑郁症的心理疗法效果评估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心理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而评估心理疗法的效果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抑郁症心理疗法效果评估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一、症状评估量表症状评估量表是衡量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也是评估心理疗法效果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症状评估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这两个量表在抑郁症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心理疗法前后使用症状评估量表,可以通过量表分数的变化评估心理疗法的效果。

二、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症患者的日常功能丧失常常是疾病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功能评估量表也是评估抑郁症心理疗法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

常用的功能评估量表包括哈维达斯功能评估量表(HADS)、蒙脱疲劳问卷(MFIS)等。

通过这些量表,可以对患者在心理疗法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三、自评量表自评量表是患者自己对心理疗法效果进行评估的工具,也是心理疗法效果评估中的重要参考。

常见的自评量表有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S)、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S)等。

患者可以通过这些量表对自己在心理疗法中的变化进行评估,从而了解疗效情况。

四、脑电图评估近年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被应用于评估抑郁症和心理疗法效果的研究中。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心理疗法前后的脑电波特征有所变化。

通过对脑电图的分析,可以定量评估心理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

五、认知评估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负性思维和认知偏差,因此认知评估也是衡量心理疗法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认知评估工具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认知变化情况,常用的认知评估工具包括贝克焦虑与抑郁问卷(BAI、BDI)等。

总结:抑郁症的心理疗法效果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症状评估量表、功能评估量表、自评量表、脑电图评估和认知评估是常用的评估方式。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的启示与疗效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的启示与疗效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的启示与疗效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动力学理论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特别是心理动力学的启示以及疗效。

一、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能够更全面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心理动力学等。

在这些方法中,心理动力学理论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具备独特的优势。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启示心理动力学是心理学的重要派别之一,其理论框架为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心理动力学强调个体内心的冲突与潜意识动机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心理动力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潜意识的解析:心理动力学认为潜意识对个体的思维与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借助心理动力学理论,治疗师能够帮助患者揭示潜意识中的矛盾与冲突,加深对自身的认识,进而减轻抑郁症的症状。

2. 童年经历的重要性:心理动力学强调童年经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心理动力学理论能够帮助患者追溯与童年经历有关的心理创伤,理解这些经历与当前抑郁症状的关联,从而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3. 转移焦点:心理动力学认为抑郁症患者中存在着情感上的负性转移。

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且稳定的治疗关系,帮助患者转移焦点,减轻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疗效心理动力学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心理动力学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缓解:心理动力学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与矛盾,并通过情感宣泄、认知重建等方法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2. 个体认识的提升:心理动力学治疗注重患者对自身的认识。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患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面对这一严重问题,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治疗方案。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其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该疗法分为认知重建和行为改变两个主要阶段。

在认知重建阶段,治疗师通过与患者交流,并借助一些认知技巧,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其不合理的自我观念和思维方式。

例如,当患者抱持着“我一无是处”的想法时,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寻找事实证据,评估是否存在认知偏差,同时提供一些更积极的观念来取代消极的自我评价。

在行为改变阶段,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探索和改变与抑郁相关的消极行为。

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会逃避社交场合,治疗师会鼓励他们逐渐参与社交活动,以增加积极的体验和改善人际关系。

此外,治疗师还会指导患者建立日常规律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以提升情绪稳定性。

二、心理动力治疗心理动力治疗(Psychodynamic Therapy)是一种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

该疗法认为抑郁症是患者潜意识中深层问题的表现,因此将注意力放在探索患者内心冲突和情感经历上。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运用心理分析技术来揭示和理解患者的无意识冲突。

例如,治疗师可能通过解析患者梦境的含义、探讨童年经历以及分析情感转移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内心深处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心理动力治疗的疗效主要在于患者通过深度自我探索和情感解决,可以释放压抑的情感,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三、人际治疗人际治疗(Interpersonal Therapy)是一种注重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与评价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与评价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与评价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药物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篇文章将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行研究与评价。

一、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分类药物治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抗抑郁药物,用于直接治疗抑郁症的症状;另一类是辅助治疗药物,用于降低抑郁症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包括镇静剂、安眠药等。

抗抑郁药物可以分为三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抗抑郁药(TCAs)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SSRIs是当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其特点是不易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对临床患者的安全性比较高,而TCAs和MAOIs则存在明显的副作用,临床应用越来越少。

二、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主要有临床疗效评分量表、患者自描述等。

临床疗效评分量表是指根据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的量表。

其中,患者抑郁程度最常用的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它包括17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数是0~2或0~4分,总分0~52分。

通常,总分下降50%以上或低于8分都被认为是有效治疗的标准。

此外,疗效评价还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反馈来进行,例如,患者的睡眠质量、食欲等是否改善。

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价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严重副作用、耐受性、交互作用等因素。

药物的严重副作用主要包括自杀意念、性功能障碍、出血、心脏损害等。

耐受性则指患者在长期使用药物后会出现的耐药现象,通常表现为治疗效果逐渐降低。

而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则通常指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这些药物可能相互干扰,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为了维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医生需要定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减少用药过量以及错误的用药方式。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应当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例如不要同时饮酒以及避免过度依赖药物等。

四、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比较药物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它并不能解决抑郁症的根本问题。

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

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

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心理疗效的评价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抑郁症心理疗效的定义、评价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抑郁症心理疗效的定义抑郁症心理疗效是指通过心理治疗手段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症状,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

心理疗效的评价可以从患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两个方面进行。

二、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方法1. 自评量表自评量表是常用的评价抑郁症心理疗效的方法之一,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等。

患者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来自评其抑郁程度,从而评估心理疗效的效果。

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主观感受,但也存在主观因素的干扰。

2. 客观指标检测除了自评量表,还可以通过客观指标来评价抑郁症心理疗效。

例如,可以利用电生理方法,如脑电图(EEG)、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来观察抑郁症患者大脑的变化。

同时,还可以利用睡眠监测、血液生物标志物等客观指标来评估抑郁症心理疗效。

三、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的意义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的意义在于及时了解心理治疗的效果,指导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向,并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一方面,通过评价心理疗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康复情况,增强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高治疗的效果。

四、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的局限性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患者的主观感受可能受到个体差异、记忆偏差等因素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

其次,客观指标的检测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对患者来说可能不够便利。

此外,评价的时间点、评价者的经验等因素也可能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抑郁症心理疗效的评价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自评量表和客观指标等多种方法,可以评估抑郁症心理疗效的效果。

评价的意义在于指导治疗方向,评估康复情况。

然而,需要注意评价结果可能受到一定局限性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抑郁症心理疗效评价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准确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治疗抑郁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40-01
【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心理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6篇rcts,meta分析显示: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 i-74)和第6、1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1和i250%)时,先分析异质性来源,确定是否
能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按上述检索策略和资料收
集方法,共检出文献339篇。

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按纳入标准及数据完整性进行筛选,共纳入6篇rct[1-6]。

6篇rcts均提及随机分组,均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均无失访和退出。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治疗有效率、显效率 3篇rcts [1,4,6](246例)报告了有效率和显效率,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i2=90%)、(p<0.1,i2=8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有效率、显效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26,95%ci:0.85~1.86,p=0.25)、
(rr=1.28,95%ci:0.83~1.98,p=0.26)。

2.2.2 治疗后各时点hamd评分
2.2.2.1 第2、4、8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1,5](246例)报告了第2、4、8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p<0.1,i2=87%)、(p<0.1,i2=94%)、(p<0.1,i2=9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第2、4、8周末hamd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01, 95%ci:(-2.08,0.07), p=0.07]、[smd=-1.86, 95%ci:(-3.69,-0.04), p=0.05]、[smd=1.02,
95%ci:(-1.09,3.13), p=0.34]。

2.2.2.2 第6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 [1,6](246例)报告了第6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i2=7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第6周末hamd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04, 95%ci:(-1.67,-0.40),
p=0.001]。

2.2.2.3 第12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2,3](246例)报告了第12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第12周末hamd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8, 95%ci:(-0.79,-0.17),
p=0.003]。

2.2.3 治疗12周末gqol i-74评分
2.2.
3.1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2篇rcts [2,3](246
例)报告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
质性(p=0.96,i2=0)、(p=0.86,i2=0)、(p=0.75,i2=0),采用固定
效应模型。

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0, 95%ci:(0.29,0.92),
p=0.0002]、[smd=1.17, 95%ci:(0.84,1.51), p<0.001]、[smd=0.56, 95%ci:(0.25,0.88), p=0.0004]。

2.2.
3.2 物质生活 2篇rcts [2,3](246例)报告了物质生活,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显示,两组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
95%ci:(-0.18,0.44), p=0.41]。

3 讨论
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遗传因素和心理社
会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病人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人际关系,并促进人格成熟,
能以较有效且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及适应生活[7]。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心理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抗抑郁药组相比,心理治疗+抗抑郁
药组虽不能提高抑郁症治疗的有效率和显效率,但其在第6、12周末时hamd减分更为显著,说明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起效快。

gqol i-274评分两组除物质生活无差异外,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
会功能等三方面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均显著优于抗抑郁药组,说
明心理治疗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纳入的6篇rcts均有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各研究均对治疗前年龄、性别、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了基线一致性分析,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与单纯抗抑郁药组具有可比性。

纳入的10篇rcts无一描述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情况,无一报告结局指标(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等),因而存在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中度可能性。

但总体而言,纳入研究对结果有一定得论证强度,
提示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中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基金项目: 兰州大学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26)参考文献
[1]唐思源,严良卉,蒋淑红.老年抑郁症门诊心理治疗的疗效
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55-56
[2]刘玉珍,于发平,刘玉萍,等.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
质量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1):17-18
[3]胡雄,付慧鹏.药物与认知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
量的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08,(143):9-10
[4]孟繁荣,张宪玉,张冬瑞.抑郁症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治疗
[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57
[5]张春平,叶敏,陈志兴.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54-57
[6]尹宗莹.抑郁症心理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
学,2011,23(4):436
[7]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617-618
作者单位 730000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
院1
730000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