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作文审题分析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范文展示 正视尴尬析原因,加强传播齐努力
吃着粽子长大的年轻人竟然会误认为屈原是歌手、厨子、医生、运动员。 这尴尬的一幕无异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漫画 内容虽然夸张,但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的现状 堪忧。
是什么导致了这尴尬的现状? 是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因其年 度久远而和现代生活有了一定的隔阂。在当前的年轻人中,不知道寒食节、 上元节的大有人在,不知道“天干、地支”的大有人在,说不全12属相的 大有人在。甚至有人在清明节放假时还会给亲友发“节日快乐”的祝福短信。 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如此贫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数典忘祖”之历史闹 剧将会重演。
(2)“摔跤”后不能怨天怨地,而应多找自身原 因;从“摔跤”中汲取教训,才能在人生之路上 一路走好,顺利抵达目的地。
三、从双方的角度看:
孩子易“摔跤”,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家 庭的溺爱、学校的封闭式教育、社会的过度呵 护,剥夺了孩子经受锻炼的机会;而有些年轻 人,则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
(这幅漫画讽刺 某些官吏贪污受贿的丑恶行径
偏题立意: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因为立场不 同或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漫画中的四 个年轻人却是胡乱猜测,错误荒诞) 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建立在一定的 知识储备和认知思辨上的,此立意脱离漫画寓意) 3.年轻人应该如何实现自身发展。(题目太大,没有扣“传统文化” 的主题)
达成共识二
漫画作文如何立意? 想寓意:
1、由物及人 2、联系现实
合作探究三 漫画作文如何立意?
阅读下面图画材料,然后立意
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
漫画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漫画作文,如何审题立意漫画作文通常是根据给出的一幅或几幅漫画或图片写出的作文。
漫画类作文题,其实也是材料作文题。
写作时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画面特征与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从特征中找到画面的“主题”,从关系中找到“内在关联”,从而准确画面的显性主题或内在寓意。
漫画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须耐心指导,要求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先确定中心,再围绕中心把图片的内容详细地记述下来。
所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1、看漫画构成一幅漫画,一般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漫画的标题,字数往往不多,但却能或凝练地概括漫画的主题思想,或提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
当然,有些漫画没有标题,所以要领会漫画的意思,就必须仔细分析漫画主体部分的内容。
漫画的主体,便是组成漫画的各个要素,包括漫画中由线条、颜色等构成的人物、动物或某种情景,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对话语言等。
把握这些内容,都有助于我们理解漫画的含义。
漫画的注释,是对漫画的内容与主体作提示或注解用的,非必有。
有些漫画并没有注释。
2、分析要素以这幅漫画为例,来分析一下其各个要素。
①标题这幅漫画没有标题。
②主体这幅漫画可分为两个部分,可把一棵树分为一个部分,把一个大人在训斥一个小孩分为另一个部分。
漫画左边,是一棵树,树上写着XX倒比一游。
漫画右边,一个大人在训斥一个小孩子,并在大人和小孩的头上方分别给出他们说的话,你知道错在哪了吗?和我…我又写错别字了。
3、注释这幅漫画没有注释分析完这幅漫画后,可以从中快速把握漫画的表面含义——一个小孩在树上写了XX倒比一游的字样,一位大人看到后训斥了小孩,并询问到小孩知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小孩说自己写错了两个两个错别字。
但是观察完一幅漫画后,不能只停留在画面本身,而应该就此向外拓展,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去思考漫画后面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所寄托的情感寓意。
1、看画面对应何种生活现象小孩为什么会说,我又写了两个错别字,是因为他以为是自己写错了字而受到训斥,并不是因为在树上写字破坏了植物而被训斥,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已错在哪。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件

三、思维的策略: 逆向思维:尝试从与漫画寓意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可能 会让你发现一些新的、独特的观点。 联想思维:将漫画中的元素或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 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或联系。 批判性思维:对漫画中的现象或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它 们的成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总之,高考的漫画作文审题立意需要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并选 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论述。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你可以逐渐提 高你的审题立意能力。
第1幅图“撇”书写说明是“逆风起笔,藏而不露”,结合“起”字, “藏”可理解为贮藏、隐藏之意,可意指:人生之始应敢于因难而上,适时积 累并隐藏自己能力、实力,不外露张扬虚浮。
图2的书写说明是“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蕴含的道理是人生应该在有 为的过程中不偏不倚,不偏私,不取巧,踏实勤恳,做事为人适宜得体,端方 正直。
这些年考过的漫画作文
2010年卷Ⅰ 2016年卷Ⅰ
2019年卷Ⅲ
2021年新Ⅱ
一例详解:(2021新高考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 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①写“人”,学做人。 ②写好“人”字的“撇捺”,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③在最美的年纪,书写最精彩的人生。
【范文】 一撇一捺,书写青春的精彩
我们的青春有如书法描红里的“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但若想写得 强韧有力,顶天立地,也需得掌握其中的“玄机”逆笔藏锋,中锋顺势,末笔 迂回,这何尝不是我们拼搏的青春中不同境遇下的心态与追求?细研这其中的 笔法,我明白了精彩青春的奋斗真谛:逆境中善藏锋,顺境中重持守,至境中 懂沉淀。
漫画作文审题

• 比较好的构思立意有三种:坚守职责,远离私欲, 远离诱惑;职责大于诱惑、私欲;不能为私欲诱 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 • 考生可批评吃鱼的三只猫:猫的职责是抓老鼠, 但因为一盘鱼摆在面前,就对该抓的老鼠视而不 见,只盯住了鱼。其中一只猫安逸地享受,吃得 脑满肠肥,神态怡然,另外两只猫对捉鼠的猫面 露不屑之态,他们在议论、讽刺捉鼠的猫——“都 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 考生也可赞扬不贪鱼而勇于捉鼠的猫:猫的职责 是捕捉老鼠,尽最大努力去打击“耗子”,这是 不容置疑的,也是好猫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素质。 鱼可以比喻安逸的环境,利益或诱惑等。
目 的 看 懂 主 旨
:
目 的 看 懂 主 旨
:
如果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 代化,不仅仅是工具的更新,更 有对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的要求。
讽刺现实生活 中没有原则立场、 缺乏是非标准的人; 尤其对那些长于逢 迎、弄虚作假、把 工作中的失误巧饰 为成绩的人和事提 出了深刻的批评。
阅读上面一组漫画,写200字的说明文。 要求: 注意说明顺序和说明层次。 2、揭示各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不可写成描写性、议论性的短文。
பைடு நூலகம்
重要提示:漫画也是材料,漫画 作文时一定要联系漫画,切不能 完全不涉及漫画
• 由图画到生 活: • 漫画讽刺了 现实中普遍 存在的那种 搞形式主义, 走过场的不 正之风。
讽刺了 那种封闭性 的教育。这 种封闭性不 仅表现在家 庭里,而且 还表现在学 校与社会上, 甚至表现在 几代人之中。
批评了因 为过重的学业 负担而封闭了 学生的做法。 尽管儿童希望 看到外面的世 界,但因为超 量的课外作业 无法如愿。
•
抓住机遇,实实在在地干,而不要做无 谓的争吵和空谈”这一含义深刻的主题
漫画作文审题

角度一:从挖井深度的角度联想。五个深浅不一的井,其中有个就 要到水面,可惜未能再挖下去。可见不可浅尝辄止,贵在坚持深入。 联想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①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发现人才; ②要想成就事业,就得咬定目标,不懈努力。 ③如果再做深究:挖井人为什么不坚持挖下去?缺少韧性与毅力是 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立志者多,而成功者少,原因之一不正是缺 少韧性和毅力吗?可见,韧性与毅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不可缺少的
这是一则名为《无题》的漫画, 但从标题上根本无法揭示其寓意, 然而画面非常清晰。从画面入手, 这是我们欣赏漫画最常用最直接的 方法。这幅画反映的是在商品经济 的冲击下,学龄儿竡备受“读书无 用”等思想的影响,为了挣钱,放 弃读书求学的大好机会,盲目“下 海”,当起“小文盲个体户”来。 在读图时,要特别注意图中的一个 细节:“小文盲”在书写招牌中的 “茶叶蛋”三个字时,竟然写错了 两个。
漫画作文审图立意的步骤、方法
•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 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 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 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进而得出观点。
• 第一步: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
1、看漫画标题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漫画的标题就是漫画的眼睛。 所以说看漫画,标题是我们理解漫画寓意的一个 窗口。 • • • • • •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 根据漫画的寓意,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丌限, 写一篇丌少于800字的作文。
2、看画面细节
• 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 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戒时事。由此,我 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作文要仔细观察漫画中的人、物、景、 情,把握其性质,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 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高考《漫画作文》审题立意解析(含优秀范文)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当然文体的形式可以多样。 如记叙文可以采用书信体、回忆录、访谈式等形式,议论文可以直接发表对漫画的看法。 这些都为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参考立意
正确立意 1.只有高分,输掉未来。 2.莫让“高分”遮望眼。 3.不唯分数论英雄。 4.分数与素养齐升。 5.不要在高分中迷失自我。 6.失衡的教育,残缺的人生。 7.教育不能舍本逐末。 8.是爱还是碍? 9.不能以“分”概全。 10.“分数至上”论当休矣。 错误立意 1.厚分薄德不可取。 2.没有高分,你会失去当下。 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4.静待花开。 5.教育应当循序渐进。 6.捍卫童年。
写作提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十九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引导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增长知识 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本次命题依照上述会议的指示精神,采用漫画 作文的形式,关注家庭和学校教育,高考和中考改革,人才培养、选拔和社会评价机制 等热点问题,同时也贴近学生实际。
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一位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曾泣血告诫老师们:“你们的 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宽屏巨幕的娱乐浪潮下,你是要随波逐流,裸游其中,还是立足理性思考的冲浪板,借势助力,独立潮头? 一切在你。
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分析

写立意 正面立意
不能为一己私欲放弃自己的本 职。
职责大于私欲
真题再练
1、明画意:有哪些构图要素;它们之间 的关系如何;有哪些细节 2、联系现实:画面让你想到了现实生活 的哪些人、哪些事
明画意
找对象: 四人划龙舟、旗帜、鱼、鱼网
最后一个人没有划船,他用的桨是抓鱼的网。 抓细节: 四个人本应团结奋进划龙舟,但最后这个人假借 理关系: 划龙舟在为自己捞鱼。
语言问题
• 1、存在病句、错别字 • 2、标题应该简洁 • 3、开头提出观点,结尾总结观点应该简要 有力
习惯问题
• 不能使用涂改液 • 不要太多涂抹
【范文1】吻痕掌印,莫唯分数论
给我一个吻,只因考百分;给我一掌 印,只因差几分。考得好,家长、学生喜 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绽开芳华 ;考得不好,学生、家长愁眉苦脸,“掌 印”如火,在心头煎熬焦灼。对当下教育 评价唯分数论给予极大的讽刺。 (引: 对比鲜明)
更可怕的是,面对教育的“王道”,整个社会集体失 语了。在教育的词典里只有分数,只要孩子分数不及格, 就被打入冷宫;只要分数为满分,鲜花掌声扑面而来。我 们早已习惯于这种“弱肉强食”的生存模式,从不质疑奖 罚本身的合理性,只是做一个规矩的强暴者。在这样的教 育生态下,发红包防逃课、奖励高考状元一套房子等等现 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当前整条教育战线都集体患上奖罚依赖症, 难道对教育没有更好更长远的评价路径吗?简单地依赖奖 罚,正折射出教育之殇,教育的短视正剿灭着孩子的天性 ,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 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二)奖罚问题。 • 4.“奖励就亲吻”:这样的做法要慎重。 • 立意⑪:爱的方式有很多,不能过于简 单化。 • 立意⑫:欣赏不能变得太功利。 • 立意⑬:赞赏也要看情况。 • 5.“惩罚就掌嘴”: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 立意⑭:惩罚不能简单粗暴。 • 立意⑮:暴力教育要不得。
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漫画类作文有别于其他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以图形而非文字的形式呈现,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能不能全面仔细的理解画面,把握画面的核心内涵与深刻寓意,将直接决定考生的审题与立意。
★常见误区★一、观察漫画不仔细,不能准确抓住画面的主体。
没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把握看仔细,特别是没有将漫画下面的标题联系起来审察。
二、不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把握好漫画作者的作意。
三、要以画面为根据,要“从画面的实际出发”。
要有一定的广度浓度,又切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
四、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审题,不停留在漫画本身,不能就漫画写漫画,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现象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或社会的规则或哲理。
★技法点拨★第一步:钻进去——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内容。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进而得出观点。
2、看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画中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画中字——寓意——观点——现实4、看夸张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
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夸张处——寓意——观点——弦外之音——现实第二步:站起来——分析关系,把握漫画含义。
看清画面内容的构成后,就要居高临下分析作者作画的目的,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 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 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 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 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 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 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 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 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 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 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 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 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 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 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 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 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 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 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 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 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 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 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 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 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 成至彼岸。
如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当邮差激动地告诉他他已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依旧坐在芒果树下为孩子们 讲故事,那份面对荣誉时的淡泊,让他创造了《芒果 树下的天堂》。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文学与荣誉无关, 与金钱无关,它只关乎人性关乎真情!面对人们的疑 惑,泰戈尔平静而语:“对于人们送上的荣誉之杯, 我只会轻轻地亲吻她一下,但绝不会畅饮其中的烈 酒。” 这是一种坚守,这是一种智慧,这更是一种精神。 是各行各业都应坚守的精神! 学者就要诚心为学,以激扬笔墨书写时间真情、 人世善恶;商者就要诚信为商,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 任;官者就要清正为民,“公生明,廉生威”,这样 国才可以大治! 无论为人为学为事,皆要坚守自我之本色,坚守 道义,坚守最初的那份执着与坚毅。这样,我们才可 以取得成功之上的成功,这样,我们民族的事业才能 繁荣昌盛,永不止步!
漫画类作文审 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漫 画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是针砭时弊的锐利 思想武器。 著名漫画理论家方成说:“漫画也是一种语 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漫画就是在简单的 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漫画多从生活现 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 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 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 深奥的道理(寓意)。
漫画的构成
注释(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 提示与注解。 主体:是画面各 “因素”构成的情 景;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 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高考试题回放
往年高考作文题
写作要求: (一)仔细观 察右面这幅漫画,写 一段说明性文字,字 数在300字以内。不 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 文。 (二)根据上面 这幅漫画的内容,自 拟题目,写一篇议论 文,字数在800字以 内。不要写成诗歌或 抒情散文。
【误区导诊】
一般漫画作文的审题的常见失误。 一、观察漫画不仔细,不能准确抓住画面的主体。 二、不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把握好漫画作者的作 意。 三、要以画面为根据,要“从画面的实际出发”。 要有一定的广度浓度,又切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 四、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审题,不停留在漫画本身, 不能就漫画写漫画,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 现象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或社会 的规则或哲理。
漫画描写议论类文章:宜虚,传其神,
抓主旨,可以有想像。但要把握一点: 分析画面,摸清绘画者的绘画意图,漫 画材料的论点是根据漫画原作精神主旨 来确立的,是从绘画原作中产生的,而 不是观察者外加的。
“唯分数论”之殇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 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 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 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 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 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 “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 长。
【漫画涵义】猫要吃鱼,但猫的本职
却是捉老鼠。猫有了鱼吃就不再捉老 鼠,漫画讽刺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当 下,很多公职人员职责观念淡薄,不 能恪守职责,并且恪守职责的反而受 到嘲讽。
作文角度参考 1 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诱惑再多,不管多么安 逸,决不能迷失自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干好自 己的本职工作。 2 贪图享受者,沉沦诱惑者必将被人唾弃,被社会 抛弃。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懒猫,主人把它们喂 得饱饱的,而它们却是尸位素餐,不去坚守自己的职 责,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比如富二代、八旗子弟、啃 老族等,他们不就是那三只猫的化身吗?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 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 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 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 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 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 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 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 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 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 惑。
如何安排漫画作文的结构?
起
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描述
承 转
(力求简明、清楚) 紧承叙述,引出观点、话题 (力求自然、准确) 提出问题 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 分析问题
(力求深度、力度)
解决问题
合 综合上文,再申主旨
( 力求完整、有力)
保持本色 舍鱼而抓鼠 当第一只猫已将盘中鱼席卷入肚,甚为得意时; 当第二第三只猫以惊奇的眼神嘲笑的口吻议论着: “有鱼吃为何还捉老鼠”时,第四只猫看到逃窜的老 鼠义无反顾地扑了上去,“舍鱼而捉老鼠”。我们为 第四只猫的本色出动而鼓掌!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的 本职。 捉老鼠本为猫的天职,可惜前三只猫忘掉了自己 的本职,坐享鱼肉,“有鱼吃”不是不去捉老鼠的理 由,它们抛却的不是那只鼠,而是责任与本色,它们 吃下去的也不是鱼肉,而是懒惰丧失本性的固疾!这 又何尝不是一些社会上的人、事的写照呢? 多少人功成名就后,忘却了曾经的艰辛与付出, 而沾沾自喜,满足而停滞不前,抛弃了曾经的信誓旦 旦的宣言“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坚守淡泊,不改 初衷”。
又有多少企业,只为追求利益,弃人民的生命、 健康于不顾,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有毒奶粉刚下架, 劣质奶糖又登场……企业的血液中应当流动道德的成 分,一个优秀的企业,当以承担社会责任为重,奈何 为利益所左右,危害人民大众!
更有多少贪官腐吏,一旦掌有人民赋予的 权力,便坐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这些人何异于那坐视不管甚至嘲笑坚守职责的 病猫?否则何至于出现“垃圾桥事件”,又何 至于煤矿事故频发,西南水利失修干旱严重? 这些都是忘却责任,丧失最初那份高贵的 气质,失去本色的人!一个有力量真正高贵的 人当是一如既往坚守本色承担责任的人,是真 正坚守不移的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 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 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 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 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 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 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 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 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 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 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 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 全面评价。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 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 “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 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 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 和思辨能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 言文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 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 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 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 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 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 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 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 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 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 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 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 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 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Nhomakorabea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五: 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 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 数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 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偏离了求知的本质,影响了孩子独立思 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辩证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 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考试分数,只是不能只看分 数,要多角度评价。 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 结果,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 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 五是语言简洁准确。全文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恰到好 处。用词准确,如“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不应苛 责”等,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 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 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 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 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 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 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 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 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 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 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 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 此当今之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