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合集下载

皮亚杰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某个外星人,其实他是个儿童心理学的大家,专门研究小朋友是怎么想的,真是个有趣的家伙。

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几个阶段,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就是在说孩子们是怎么一步一步长大的。

想想看,咱们每个人小时候是不是都特别好奇,看到什么都想问“为什么”?皮亚杰就告诉我们,这种好奇心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和他们的发展阶段有关系。

第一个阶段叫做“感知运动阶段”。

这是小宝宝们的天下,零到两岁的小朋友们,就像是小探险家,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芒。

哦,妈妈,爸爸,你们看我抓到这个玩具了!他们的世界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

抓、碰、咬,简直就是个小霸王。

就连吃东西也是一场“美食探险”,咬一口之后,那个表情,简直能把人逗笑。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常常把东西放进嘴里,想要通过尝试了解这个世界。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可爱?他们在这个阶段学会了物体的存在性,也就是说,玩具藏起来了,他们也知道那玩具依然存在,不会突然消失,这可不简单呀!接下来是“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大概从两岁到七岁,小朋友的思维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讲故事,甚至自己编故事。

你知道吗,他们的想象力简直无穷无尽,常常能把一个简单的场景变成一场大冒险。

比如,吃个苹果也能讲成“我跟小兔子一起去摘苹果”的故事,哈哈,这可是很有创意的哦。

不过,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有时候逻辑不太好,容易受限于自己的视角,觉得别人也和自己一样。

你给他们讲道理的时候,可能还会问:“为什么这个蓝色的东西叫做红色?”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然后就是“具体运算阶段”,大约七岁到十一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逐渐开始理解逻辑和规则。

他们开始能把事情分门别类,数学题也不再是个噩梦,虽然有时候还会出错。

想想看,玩积木的时候,他们会思考:这个砖块放在这里,会不会倒?他们开始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不再只顾着自己,真是长大了不少。

有时候看到他们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搭出一座大楼,那种默契,哎呀,真让人感动。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之——前运算+具体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之——前运算+具体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之——前运算+具体运算阶段考情分析:这一知识点属于考试中的常考考点,一般考查形式: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都可考查。

所以在这一块的学习上,除了能按照顺序记住有哪几个阶段之外,也需要理解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

一、理论详解(一)前运算阶段(2-7岁)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这一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

自我中心主义在儿童的言语中也存在。

即使没有一个人听,年龄小的儿童也高兴地描述着他正在做什么。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儿童独处的时候,甚至更多的发生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皮亚杰称之为集体的独白。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掌握小技巧】本阶段经常考查特点或例子型反选,所以可以结合具体例子去理解各个特点。

1. 万物有灵论(泛灵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例如:不可以踩小草,因为小草怕疼。

2. 自我中心(三山实验):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例如:妈妈要过生日,女孩喜欢洋娃娃,决定把洋娃娃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认为妈妈也会喜欢。

3. 思维不可逆: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推,例如:小孩知道大毛是小毛的哥哥,但不知道小毛是大毛的弟弟。

4. 不守恒:不明白物体不论如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属性)是恒定不变的,例如:小孩不知道切成四瓣的苹果和原来的苹果是一样大。

5. 思维集中化:在做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

例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例如:小孩认为穿裙子的一定是女生。

6. 思维刻板性: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方面(二)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1、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举例说明:儿童通过瞧、抓与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2、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就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与儿童做游戏时,把玩具藏到遮蔽物的后面,儿童瞧不见了,但知道到遮蔽物后面寻找。

(二)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1、万物有灵论(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就是有生命的。

举例说明:3岁的小孩子会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与自己一样饿。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举例说明:4岁的小孩子给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洋娃娃玩具,但就是不会考虑妈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就是妈妈喜欢的。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举例说明:告诉这个阶段的孩子小红就是她的姐姐,她能够明白,但如果告诉她:“您就是小红的弟弟,您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她就答不出,思维不能转换。

4、思维具有刻板性,集中化,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举例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长发的就就是女生,短发的就就是男生,穿裙子的就一定就是女生。

5、没有守恒概念。

举例说明: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她们回答两排糖果的数量就是否一样多,儿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确。

但就是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观形态,然后再让儿童回答两排糖果就是否一样多,小于7岁的儿童往往回答错误。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1、这个阶段的标志就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举例说明: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等,该阶段的孩子可以辨别出它们就是相等的。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举例说明:她无法理解抽象的“1, 2, 3”,只能认识放在眼前的一个苹果,2个娃娃,3块饼干,儿童可能无法直接回答2+3=?但就是如果允许她数手指时,她却知道先伸出两个指头,再伸出三个指头,一共伸出了五个指头。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等特点。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个体思维能力已经成熟,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思维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现象,人们绝大多数都知道螃蟹有10只脚,但很少人知道虾有几只脚,因为关键在于生活中人们对复杂事物缺乏观察。

观察力提高的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形象记忆又称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直观形象性工作记忆 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属于有意识记忆,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直观形象性。

又称表象记忆。

20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1储双重功能。

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3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1、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2、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前两者有意识的参与,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3、程序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简述)(A 见下)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资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资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

他的理论主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认知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儿童在该阶段的认知能力。

1. 感知期感知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大约出现在出生后的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以下是感知期的主要特征:•感知和行动是儿童学习和认知的主要来源。

儿童通过感知周围的事物,例如触摸、听觉和视觉,来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感性为基础的。

他们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只能凭直觉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儿童的注意力短暂且容易分散。

他们对新颖的刺激更感兴趣,容易分心。

•儿童的行为是以需求为导向的。

他们通过操作物体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拿起玩具来玩耍。

在感知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触摸和操作来与周围的事物进行互动和认知。

这时的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是基于感性经验的,还没有形成抽象和逻辑的思维能力。

2.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大约出现在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展示出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和符号运算能力。

以下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儿童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分类和序列。

他们能够将一些相似的物体进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表达思维,例如通过绘画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儿童的思维仍然是以直觉为主要特征的,他们还没有形成具体的逻辑推理能力。

•儿童的记忆能力有限,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东西。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一些逻辑思维和符号运算的能力。

他们能够简单地将事物分类和排序,但仍然缺乏具体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约出现在7-11岁。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精析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1.儿童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举例说明:儿童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

2.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和儿童做游戏时,把玩具藏到遮蔽物的后面,儿童看不见了,但知道到遮蔽物后面寻找。

(二)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1.万物有灵论(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举例说明:3岁的小孩子会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喂洋娃娃吃饭,认为洋娃娃不吃饭就会和自己一样饿。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举例说明:4岁的小孩子给妈妈送礼物,会送自己喜欢的洋娃娃玩具,但是不会考虑妈妈的喜好,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妈妈喜欢的。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举例说明:告诉这个阶段的孩子小红是他的姐姐,他能够明白,但如果告诉他:“你是小红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小红?”这时候他就答不出,思维不能转换。

4.思维具有刻板性,集中化,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举例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长发的就是女生,短发的就是男生,穿裙子的就一定是女生。

5.没有守恒概念。

举例说明: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他们回答两排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儿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确。

但是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观形态,然后再让儿童回答两排糖果是否一样多,小于7岁的儿童往往回答错误。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举例说明: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等,该阶段的孩子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

2.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举例说明:他无法理解抽象的“1, 2,3”,只能认识放在眼前的一个苹果,2个娃娃,3块饼干,儿童可能无法直接回答2+3=?但是如果允许他数手指时,他却知道先伸出两个指头,再伸出三个指头,一共伸出了五个指头。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戴维斯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戴维斯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戴维斯戴维斯(Jean Piaget)是一位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戴维斯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特点。

1. 感知期(出生至2岁)在感知期,婴儿主要通过感官感知和运动反应来认知世界。

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主要靠感觉和行为反应,例如吮吸、抓握和舔咬等。

婴儿处于感知期的初期,对物体的认知是非常直接和片面的,无法理解物体的存在与消失。

2. 感知运动期(2岁至7岁)感知运动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通过活动和操作来认知世界,并逐渐形成物体的永久性概念和空间概念。

他们能够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关系,开始逐渐具备反身及逆操作的能力。

3. 具体运算期(7岁至11岁)具体运算期是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逐渐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具体的数学运算,例如加减乘除、排列组合等。

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有关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4. 形式运算期(11岁至成年)形式运算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思考。

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抽象概念,如代数等。

总的来说,戴维斯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导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父母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需求,提供合适的研究环境和教育方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Piaget, J.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皮亚杰(Jean Piaget)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对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主要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简要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感知运动阶段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是指出生到约2岁的婴幼儿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表现出以感觉和动作为中心的认知特征。

婴幼儿的行为主要是由周围环境的刺激所引发的,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感觉印象和运动活动的水平上。

婴幼儿的思维也是非逻辑的,缺乏反思和记忆的能力,对物体的关系和数量的概念都不够清晰明了。

二、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2岁到7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能够使用符号和象征性思维来认识和处理周围的事物。

儿童可以通过模仿、记忆和语言的使用来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仍然是缺乏逻辑推理和反思的,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抽象和内在关系的思考。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容易受到成见和偏见的影响,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三、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7岁到11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思考和判断,开始具备了对抽象和内在关系的认识能力。

儿童在这个阶段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理解数量的加减乘除等运算过程,能够理解分类和排序的原则。

但是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仍然是片面和具体的,儿童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复杂和抽象的问题还存在难以理解和处理的困难。

四、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11岁左右到成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抽象和符号性思维来进行思考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8岁~11、12岁)
皮亚杰认为,7、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算性质。换言之,面对问题时,他们能够遵循逻辑法则进行某种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或推理,但此推理思维能力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限于可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
(1)思维已具有守恒性
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介绍几种典型守恒试验:
数守恒;
长度守恒;
液体质量守恒;
面积守恒;
体积守恒;
重量守恒。
儿童掌握守恒概念的顺序:
数目守恒(6-7岁)
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
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
体积守恒(12岁)。
(2)思维已具有可逆性
(3)序列化(seriation):按物体某种属性为标准排成序列,从而进行比较的心理运作,皮亚杰称之为序列化。
(4)分类(classification)和类包含
分类的心理运作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放置在一起。这种能力也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类包含(class inclusion)是指分类思维时能区别主类(大类)与次类(主类中所包含的各次类)间之关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