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学生姓名:xxx学号:xxx专业班级:xxx2017年 4月 11日实验背景:凯氏定氮法: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物质含氮量计算其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凯氏(Kjeldahl)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方法;2、学会使用凯式定氮仪。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
凯氏定氮法首先将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经一系列的分解、碳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复杂过程,最后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硫酸铵,这一过程称为有机物的消化。
消化完成后,将消化液转入凯氏定氮仪反应室,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将NH4+转变成NH3,通过蒸馏把NH3驱入过量的硼酸溶液接收瓶内,硼酸接收氨后,形成四硼酸铵,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直到硼酸溶液恢复原来的氢离子浓度。
滴定消耗的标准盐酸摩尔数即为NH3的摩尔数,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总氮量。
测定出的含氮量是样品的总氮量,其中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
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1)2NH3 +H2SO4→(NH4)2SO4(2)(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3)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实验器材:凯氏定氮蒸馏装置、50ml锥形瓶3个、酸式滴定管、酒精灯2、实验试剂:浓硫酸、30%氢氧化钠溶液、2%硼酸指示剂0.2M HCL四、实验步骤1、定氮仪的洗涤滴下时起,继续蒸馏5分钟,然后将锥形瓶放低,使导管离开液面再蒸2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洗导管外壁,蒸馏完毕,取下锥形瓶准备滴定。
(4)空白蒸馏:用移液管分别吸取2ml 蒸馏水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蒸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公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公式凯氏定氮法的测定原理是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消解,使其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氨气,并通过蒸发和漏斗等装置将产生的氨气收集起来。
然后通过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收集到的氨气中的氮含量。
最终根据氮元素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例关系,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按照要求进行制备和处理,通常需要将样品打碎并且充分混合均匀。
2.消解样品: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完全消解,一般使用硫酸和过氧化钾的混合液进行消解。
消解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样品中的蛋白质能够完全转化为氨气。
3.收集氨气:消解完成后,将产生的氨气通过蒸发和漏斗等装置进行收集。
蒸发装置通过热水浴等方式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使得氨气能够更容易收集。
收集装置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对氨气进行滴定,在氨气出现的过程中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判断样品中的氮含量。
4.酸碱滴定:使用酸碱指示剂对收集到的氨气进行滴定。
首先需要将氨气溶解在含有酸碱指示剂的溶液中,然后通过滴定的方式,逐渐加入含有酸或碱的溶液,直到颜色发生变化。
从溶液中滴下的酸碱溶液的体积可以表示样品中氮的含量。
根据凯氏定氮法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步骤,可以得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蛋白质含量(%)=(每毫升加入的酸碱滴定液(mL)-空白试验的酸碱滴定液(mL))*N*14.007/样品质量(g)其中,N为酸碱滴定液的标准浓度,单位为mol/L;14.007为氮元素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除了样品中的蛋白质外,还可能会存在其他含氮化合物,如核酸、氨基酸等。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修正,以准确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总结起来,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消解、氨气收集和酸碱滴定的步骤,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测定结果进行修正,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蛋白质含量测定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5 . 试样准备
5.1 样液:lg卵清蛋白溶于9mg mL-1的NaCl液 并稀释至l00mL 如有不溶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心取上清液
备用 5.2 硫酸钾 硫酸铜 3 1 w w 混匀研成粉末 5.3 30mg mL-1氢氧化钠溶液 3OgNaOH溶于蒸馏水 释至l00mL 5.4 20mg mL-1硼酸溶液 2g硼酸溶于蒸馏水 释至1O0mL 混合指示剂 1mg mL-1的甲基红酒精溶液和1mg mL-1的甲烯蓝酒精溶液按4 l比例 v v 混合 本指示剂在pH5.2时为紫红色 pH4.5时为暗蓝 或灰色 色 pH5.6时为绿色 变色点 pI为5.4 5.6 0.01mol L-1标准盐酸溶液:用恒沸盐酸准确稀释
2.2.2 直接法 用硼酸作为氨的吸收溶液 结果使溶液中[H ]降低 混合指示剂 PH4.3 5. 0 由黑紫色变为绿色 再用标准酸来滴定 使硼酸恢复到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 指示剂 出现淡紫色为终点 此时所耗的盐酸量即为氨的量
NH2 H3B04 NH4H2B04 NH4H2B04 HCl NH4Cl H3B04
NH40H NH H O
NH3 HCl NH4Cl
中和程度用滴定法来判断 分回滴法和直接法两种
2.2.1 回滴法 用过量的标准酸吸收氨 其剩余的酸可用标准NaOH滴定 由盐酸量减去滴定 所耗NaOH的量即为被吸收的氨之量 此法采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YYSWDB0092蛋白质含量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YY-SW-DB-0092
蛋白质 含量测定 微量凯氏( K j e l d a h l ) 定氮法
1. 范围
本方法采用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蛋白质 测定范围0.2毫克 2.0毫克的氮
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一.目标与请求1.进修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道理.2.控制凯氏定氮法的操纵技巧,包含样品的消化处理.蒸馏.滴定及蛋白质含量盘算等.二.试验道理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食物与浓硫酸和催化剂配合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化,产生的氨与硫酸联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接收后,再用盐酸尺度溶液滴定,依据酸的消费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因为食物中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其它含氮物资,所以此蛋白质称为粗蛋白.三.仪器与试剂硫酸铜(CuSO4·5H20)硫酸钾硫酸(密度为 1.8419g/L)硼酸溶液(20g/L)氢氧化钠溶液(400g/L) 0.01mol/L盐酸尺度滴定溶液.混杂指导试剂:0.1%甲基红乙溶液液1份,与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临用时混杂.微量定氮蒸馏装配:如图3- 所示.图3- 微量凯氏定氮装配1.电炉;2.水蒸气产生器(2L平底烧瓶);3.螺旋夹a;4.小漏斗及棒状玻璃塞(样品进口处);5.反响室;6.反响室外层;7.橡皮管及螺旋夹b;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四.试验步调1.样品消化称取样品约2.00g(±0.001g),移入湿润的100mL凯氏烧瓶中,参加0.2g硫酸铜和6g硫酸钾,稍摇匀后瓶口放一小漏斗,参加20mL浓硫酸,将瓶以450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应用万用电炉,在通风橱中加热消化,开端时用低温加热,待内容物全体炭化,泡沫停滞后,再升高温度保持微沸,消化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持续加热0.5h,取下放冷,当心加20mL水,放冷后,无损地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即为消化液.试剂空白试验:取与样品消化雷同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按以上同样办法进行消化,冷却,加水定容至100mL,得试剂空白消化液.2.定氮装配的检讨与洗涤检讨微量定氮装配是否装好.在蒸气产生瓶内装水约三分之二,加甲基红指导剂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参加数粒玻璃珠(或沸石)以防止暴沸.测定前定氮装配如下法洗涤2~3次:从样品进口入加水适量(约占反响管三分之一体积)通入蒸汽煮沸,产生的蒸汽冲洗冷凝管,数分钟后封闭夹子a,使反响管中的废液倒吸流到反响室外层,打开夹子b由橡皮管排出,如斯数次,即可应用.3.碱化蒸馏量取硼酸试剂20mL于三角瓶中,参加混杂指导剂2~3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拔出硼酸液面下,在螺旋夹a封闭,螺旋夹b开启的状况下,精确汲取10.0mL样品消化液,由小漏斗流入反响室,并以10mL蒸馏水洗涤进样口流入反响室,棒状玻塞塞紧.使10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徐徐流入反响室,用少量水冲洗立刻将玻塞盖坚,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开启螺旋夹a,封闭螺旋夹b,开端蒸馏.通入蒸汽蒸腾10min后,移动接收瓶,液面分开凝管下端,再蒸馏2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三角瓶,预备滴定.同时汲取10.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上法蒸馏操纵.4.样品滴定以0.01mol/L盐酸尺度溶液滴定至灰色为终点.5.数据记载五.成果盘算式中 X——样品蛋白质含量(g/100g);V1——样品滴定消费盐酸尺度溶液体积(mL);V2——空白滴定消费盐酸尺度溶液体积(mL);c——盐酸尺度滴定溶液浓度(mol/L);0.0140 ——][Lmolc 尺度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HCl()000/.1量(g);m——样品的质量(g);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一般食物为 6.25;乳成品为6.38;面粉为5.70;高梁为 6.24;花生为 5.46;米为5.95;大豆及其成品为5.71;肉与肉成品为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 5.83;芝麻.向日葵5.30.盘算成果保存三位有用数字.六.留意事项及解释1.本法也实用于半固体试样以及液体样品检测.半固体试样一般取样规模为2.00g~5.00g;液体样品取样10.0mL~25.0mL(约相当氮30mg~40mg).若检测液体样品,成果以g/100mL暗示.2.消化时,若样品含糖高或含脂及较多时,留意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大量泡沫喷出凯氏烧瓶,造成样品损掉.可参加少量辛醇或液体白腊,或硅消泡剂削减泡沫产生.3.消化时应留意扭转凯氏烧瓶,将附在瓶壁上的碳粒冲下,对样品完整消化.若样品不轻易消化至澄清透明,可将凯氏烧瓶中溶液冷却,参加数滴过氧化氢后,再持续加热消化至完整.4.硼酸接收液的温度不该超出40℃,不然氨接收削弱,造成检测成果偏低.可把接收瓶置于冷水浴中.5.在反复性前提下获得两次自力测定成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出算术平均值的10%。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简介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它通过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将氨转化为氨基氮,再由氨基氮计算得出蛋白质的含量。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
实验原理凯氏定氮法的实验原理如下:1.样品预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去除样品中的非氮有机物。
这样可以确保凯氏定氮方法只测定到蛋白质中的氮。
2.消化反应:将预处理后的样品与硫酸相结合,加热至沸腾。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氮将被转化为氨。
3.碱化反应:将消化后的样品中的硫酸中和,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样品呈碱性。
4.蒸馏捕收:将碱化后的样品进行蒸馏,捕集捕集样品中的氨。
5.滴定:将捕集到的氨溶液与酸反应,使用盐酸或硫酸等强酸进行滴定,直至中和反应结束,测定出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酸的体积。
6.计算:根据滴定所消耗的酸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的氨的量,再根据氨和蛋白质含氮的摩尔比例,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步骤以下是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待测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的特性进行。
2.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经过细碎、研磨等处理,去除样品中的非氮有机物。
3.消化反应:将预处理后的样品与浓硫酸相结合,加热至沸腾。
消化时间一般为2小时。
4.碱化反应:将消化后的样品中的硫酸中和,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样品呈碱性。
5.蒸馏捕收:将碱化后的样品进行蒸馏,捕集捕集样品中的氨。
6.滴定:将捕集到的氨溶液与酸反应,使用盐酸或硫酸等强酸进行滴定,直至中和反应结束。
7.计算:根据滴定所消耗的酸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的氨的量,再根据氨和蛋白质含氮的摩尔比例,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样品消化时,必须控制好加热温度,避免样品的溢出和烧焦。
2.在进行滴定时,应注意控制滴液的速度,避免过量的酸滴入。
3.实验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触及强酸和强碱。
01 生物化学实验--凯氏(Kjeldahl)微量定氮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

凯氏( Kjeldahl )微量定氮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目的】1 .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2 .熟悉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
【原理】凯氏定氮法是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它是根据蛋白质分子中含氮量来测定的,各种蛋白质含氮量比较近似,平均约为 16 %,即 1g 氮相当于 6.25g 蛋白质。
由测定出的氮量即可换算出蛋白质含量。
血清蛋白质或其它有机含氮物与浓硫酸加热进行消化 ( 氧化 ) 时,其中碳、氢、氧元素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原子则转变成氨,后者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溶液中,为了加速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在消化时加入硫酸铜做为催化剂,加入硫酸钾以提高消化液的沸点。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作用,放出氨,通过水蒸气蒸馏将氨带入接收瓶中被硼酸溶液吸收,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盐酸滴定,直至原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恢复,即指示剂变为原来的颜色。
根据所消耗的标准盐酸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总氮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1 .消化含氮化合物 +H 2 SO 4 —→CO 2 ↑+H 2 O +(NH 4 ) 2 SO 4 +SO 2 ↑2 .蒸馏(NH 4 ) 2 SO 4 + 2NaOH—→2NH 4 OH+Na 2 SO 4NH 4 OH—→NH 3 ↑+ H 2 O3NH 3 +H 3 BO 3 —→(NH 4 ) 3 BO 33 .滴定(NH 4 ) 3 BO 3 +3HCl—→3NH 4 Cl+H 3 BO 3以上测定为样品中的总氮量,由总氮量减去非蛋白氮,即为蛋白质含氮量,再乘以 6 . 25 即为血清蛋白质含量。
【器材】1 .电炉2 .铁三角架3 .酒精灯4 .锥形瓶5 .消化管(凯氏烧瓶)6 .滴定管7 .微量凯氏定氮器8 .刻度吸量管9 .玻璃珠10 .漏斗11 .血清【试剂】1 .硫酸钾粉末2 . 12 . 5 %硫酸铜水溶液3 .浓硫酸4 . 2 %硼酸水溶液5 .混合指示剂取 0 . 1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10ml 与 0 . 1 %甲基红乙醇溶液 4ml 混合6 . 30 %氢氧化钠溶液7 . 0 . 0lmol / L 盐酸标准溶液【操作】一、消化取消化管二支,标明测定管与空白管,按下表进行操作:混匀,置于电炉上加热消化(图 3-1 ),开始有水蒸气逸出,继而溶液呈现棕色并冒出白烟 (SO 3 ) ,此时火力应减小,并在管口上盖一小漏斗,以免硫酸损失过多,再继续消化至溶液变为澄清的蓝绿色,即消化完毕 ( 此过程约需 25 分钟左右 ) ,冷却后加水 3 . 8ml ,使总量成为 5ml( 内有 1 . 2ml 硫酸 ) ,混匀,准备蒸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按图装好凯氏定氮装置。向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中 加数滴甲基红指示剂、几滴H2SO4及数粒沸石
2、移取10.0ml样品消化液,经进样口注入反应室内,用 少量水冲洗进样口,然后加入10ml 50% NaOH溶液于反 应室内,塞好玻璃塞,防止氨的逸出。从开始回流记时, 蒸馏4min,移动冷凝管下口使其离开接收液面。再蒸馏, 用纯水洗冷凝管下口,洗液流入吸收液内。 三、NH3的标定 用0.05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 四、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蛋白质(%)=总氮量(%)×6.25
反应式为: H2SO4==SO2+H2O+[O]
R. CH.COOH+[O]==R.CO.COOH+NH3 NH3 R.CO.COOH+[O]==nCO2+mH2O
3 2 4 4 2 ,收集于 4 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 NH H3BO3 溶液 3 中。
2NH +H SO ==(NH ) SO
2008年当奥运圣火熄灭以后,我国各地的新闻版 面相继都在大篇幅的报道关于“大头娃娃”的新 闻。 根据医院的诊断,这些婴儿所患的都是营养不良 综合征,而扼杀这些幼小生命的“元凶”,正是 蛋白质等营养元素指标严重低于国家标准的劣质 婴儿奶粉。
导致“大头娃娃”出现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 在食品蛋白质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常 我们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氮含量, 再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四.解决凯氏定氮法弊端
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直接测试食品中的真蛋白
质含量。因为,如果能够一次直接测定食品中真蛋白质含 量,以真蛋白质含量为标准,那么就堵住了市场监管上的 漏洞,使伪劣产品无所遁形。因此添加假蛋白质物质,如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原理及操作

一、概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含量的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和食品加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经典且常用的测定方法,本文将就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操作进行详细介绍。
二、凯氏定氮法原理1. 基本原理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定样品中氨基氮的含量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而氨基酸中含有氮元素,故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来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2. 操作步骤(1)样品的预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通常是将样品中的有机物燃烧成气体,从而将其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
(2)氮气的收集:收集样品燃烧产生的氮气,通常是通过化学吸收剂的吸收来将氮气纯化。
(3)氮气的测定:将纯化后的氮气进行定量测定,得出氮气的含量。
(4)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根据氮气的含量,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来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凯氏定氮法操作注意事项1. 样品的选择选择代表性好的样品进行测定,避免样品中含有其他干扰物质,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的使用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保证测定过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 数据的处理对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计算过程中不应出现错误,以确保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四、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优缺点1. 优点(1)测定范围广:凯氏定氮法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包括食品、饲料、生物组织等。
(2)测定结果可靠:经过严格的样品预处理和操作步骤,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 缺点(1)操作繁琐: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
(2)不适用于含氮杂质的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氮元素化合物的干扰物质,则可能影响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
五、结语凯氏定氮法作为一种经典且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和操作步骤相对简单明了,但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氏定氮法测定粗纤维素中蛋白质含量
1、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蛋白质含量。
2、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2.1 硫酸铜。
2.2 硫酸钾。
2.3 硫酸。
2.4 2%硼酸溶液。
2.5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2.6 30%氢氧化钠溶液。
2.7 0.025mol/L硫酸标准溶液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
3、仪器
安全管导管汽水分离管样品入口塞子冷凝管吸收瓶隔热液套反应管蒸汽发生瓶
如图1所示:
图1
3、操作步骤
3.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6g硫酸钾及20毫升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小时。
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但是此法比较危险,不易在实验室演示,现在大多数实验室有消煮仪一次可以进行多个(一次可以消煮16个样品)样品处理,并有通风橱进行通风,温度可以自己设定,更加安全和可操作性,因此逐步成为主要的凯氏定氮法的首选处理方法。
一般消解温度都设在240度及240度以上,如果想快速消解可以适当提高温度甚至可以用最大温度进行消解。
3.2、按图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约2/3处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调压器控制,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
3.3、向接收瓶内加入10ml 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剂1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0ml样品消化液由小玻璃杯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烧杯使流入反应室内,塞紧小玻璃杯的棒状玻璃塞。
将10ml 40%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璃杯,提起玻璃塞使其缓慢流入反应室,不能立即将玻璃盖塞紧,这样易使玻璃塞粘在进样口,应先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再盖,并加水于小玻璃杯以防漏气。
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蒸气通入反应室使氨通过冷凝管而进入接收瓶内,蒸馏5min。
移动接收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皿,再蒸馏1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
取下接收瓶,以0.05N硫酸或0.05N盐酸标准溶液定至灰色或蓝紫色为终点。
同时吸取10.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3操作。
4、计算
X =((V1-V2)*N*0.014)/( m*(10/100)) *F*100%
X: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g;
V1:样品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2: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0.014:1N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1ml相当于氮克数;
m:样品的质量(体积),g(ml);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蛋白质中的氮含量一般为15~17.6%,按16%计算乘以6.25即为蛋白质,乳制品为6.38,面粉为5.70,玉米、高粱为6.24,花生为5.46,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肉与肉制品为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5.83,芝麻、向日葵为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