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测定使用凯氏定氮法解说

合集下载

实验二_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1

实验二_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1

实验二_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1一、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因此测定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由于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含量较高,因此凯氏定氮法以氮元素计算蛋白质含量,具有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中。

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蛋白质水解后,将产生的氨基酸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以生成气态氨,利用碱性铜离子氧化氨生成蓝色化合物,蓝色化合物的浓度与样品中氮的含量成正比,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水浴器、移液器、分析天平。

2. 试剂:包括0.1mol/L NaOH、1% CuSO4、1% KNaC4H4O6、1% Na2SO4、 Na2CO3和测定氯离子的盐酸铵铁Ⅲ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首先将待测样品去除水分,将10mg的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到60℃,持续4h使其干燥。

取出后冷却,称取约10mg-20mg样品,转移到干净、干燥的燃烧器中。

2. 水解:加入3ml的6mol/L HCl,进行加热水解。

将燃烧器放到水浴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或燃气灯加热至沸腾。

持续水解1h,注意不要使燃烧器干燥,需要时加入适量的水。

3. 去除氨:过滤水解液,将滤液倒入容量瓶中,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pH值达到9-10。

再加入10ml的Na2SO4溶液,混匀。

然后将瓶口拔开,将瓶口放在水浴器中并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瓶内的氨气完全挥发,待液面稳定后用盖子盖好。

4. 确定还原态铜离子的数量:取一定量的0.1mol/L NaOH溶液,加入CuSO4和KNaC4H4O6,混匀后加入约1g的Na2CO3,加水定容,制成标准CuSO4溶液。

5. 滴定:取出约5ml水解液,放入锥形瓶中加清水至刻度线,加入50μl的盐酸铵铁Ⅲ溶液,混匀。

用标准CuSO4溶液滴定至液体颜色由黄变蓝。

简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步骤

简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步骤

简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步骤
凯氏定氮法(Kjeldahl法)指的是用硫酸和氨水解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原料中蛋白质氮转化为氨,并把氨催化时形成的氢气反应吸收后,再以酸-碱滴定法滴定
氨气含量,从而计算出蛋白质氮含量,这种方法就是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步骤。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步骤如下:
一、样品制备:将取得的样品(乳品、肉品或是其他类型的食物)分割、切碎成
相对细小的粉末,并确保碎片充足或浸入,然后将样品制成稀疏的悬浮液。

二、催化:将处理后的悬浮液放入定氮瓶中,使用有机催化剂,如甲酸钠、钠
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三甲酸等,催化后的悬浮液中的蛋白质被氧化,形成氨气和水溶性的有机化合物。

三、氨气吸收:将催化后的悬浮液加入硫酸,使悬浮液放入高温循环气流,温
度由110℃升高至200℃,然后将催化后的悬浮液中的氨气吸收到硫酸中,使样品
中的氨气进入硫酸中,形成硫酸氨溶液。

四、滴定:将硫酸氨溶液滴定,可以使用酸性和碱性滴定,将硫酸氨溶液与
0.1mol/L的NaOH或HCl滴定,当滴定结束时,酸性滴定液变蓝色,而碱性滴定液
变红色,可以通过比较颜色的深度计算出氨气的浓度
五、计算:根据计量表可以计算出每升催化液中氨气含量,从而得出样品中蛋
白质的氮量。

总之,凯氏定氮法能够有效地测定蛋白质的氮量,是国际上最为普遍使用的蛋
白质分析方法。

岁的定氮法的步骤一般都是相同的,但是根据具体实验的不同,可能会有部分小的差别,而且我们在催化剂的选择上也需要多加慎重、针对性的考虑,以达到理想的测试效果。

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一.目标与请求1.进修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道理.2.控制凯氏定氮法的操纵技巧,包含样品的消化处理.蒸馏.滴定及蛋白质含量盘算等.二.试验道理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食物与浓硫酸和催化剂配合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化,产生的氨与硫酸联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接收后,再用盐酸尺度溶液滴定,依据酸的消费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因为食物中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其它含氮物资,所以此蛋白质称为粗蛋白.三.仪器与试剂硫酸铜(CuSO4·5H20)硫酸钾硫酸(密度为 1.8419g/L)硼酸溶液(20g/L)氢氧化钠溶液(400g/L) 0.01mol/L盐酸尺度滴定溶液.混杂指导试剂:0.1%甲基红乙溶液液1份,与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临用时混杂.微量定氮蒸馏装配:如图3- 所示.图3- 微量凯氏定氮装配1.电炉;2.水蒸气产生器(2L平底烧瓶);3.螺旋夹a;4.小漏斗及棒状玻璃塞(样品进口处);5.反响室;6.反响室外层;7.橡皮管及螺旋夹b;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四.试验步调1.样品消化称取样品约2.00g(±0.001g),移入湿润的100mL凯氏烧瓶中,参加0.2g硫酸铜和6g硫酸钾,稍摇匀后瓶口放一小漏斗,参加20mL浓硫酸,将瓶以450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应用万用电炉,在通风橱中加热消化,开端时用低温加热,待内容物全体炭化,泡沫停滞后,再升高温度保持微沸,消化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持续加热0.5h,取下放冷,当心加20mL水,放冷后,无损地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即为消化液.试剂空白试验:取与样品消化雷同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按以上同样办法进行消化,冷却,加水定容至100mL,得试剂空白消化液.2.定氮装配的检讨与洗涤检讨微量定氮装配是否装好.在蒸气产生瓶内装水约三分之二,加甲基红指导剂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参加数粒玻璃珠(或沸石)以防止暴沸.测定前定氮装配如下法洗涤2~3次:从样品进口入加水适量(约占反响管三分之一体积)通入蒸汽煮沸,产生的蒸汽冲洗冷凝管,数分钟后封闭夹子a,使反响管中的废液倒吸流到反响室外层,打开夹子b由橡皮管排出,如斯数次,即可应用.3.碱化蒸馏量取硼酸试剂20mL于三角瓶中,参加混杂指导剂2~3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拔出硼酸液面下,在螺旋夹a封闭,螺旋夹b开启的状况下,精确汲取10.0mL样品消化液,由小漏斗流入反响室,并以10mL蒸馏水洗涤进样口流入反响室,棒状玻塞塞紧.使10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徐徐流入反响室,用少量水冲洗立刻将玻塞盖坚,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开启螺旋夹a,封闭螺旋夹b,开端蒸馏.通入蒸汽蒸腾10min后,移动接收瓶,液面分开凝管下端,再蒸馏2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三角瓶,预备滴定.同时汲取10.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上法蒸馏操纵.4.样品滴定以0.01mol/L盐酸尺度溶液滴定至灰色为终点.5.数据记载五.成果盘算式中 X——样品蛋白质含量(g/100g);V1——样品滴定消费盐酸尺度溶液体积(mL);V2——空白滴定消费盐酸尺度溶液体积(mL);c——盐酸尺度滴定溶液浓度(mol/L);0.0140 ——][Lmolc 尺度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HCl()000/.1量(g);m——样品的质量(g);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一般食物为 6.25;乳成品为6.38;面粉为5.70;高梁为 6.24;花生为 5.46;米为5.95;大豆及其成品为5.71;肉与肉成品为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 5.83;芝麻.向日葵5.30.盘算成果保存三位有用数字.六.留意事项及解释1.本法也实用于半固体试样以及液体样品检测.半固体试样一般取样规模为2.00g~5.00g;液体样品取样10.0mL~25.0mL(约相当氮30mg~40mg).若检测液体样品,成果以g/100mL暗示.2.消化时,若样品含糖高或含脂及较多时,留意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大量泡沫喷出凯氏烧瓶,造成样品损掉.可参加少量辛醇或液体白腊,或硅消泡剂削减泡沫产生.3.消化时应留意扭转凯氏烧瓶,将附在瓶壁上的碳粒冲下,对样品完整消化.若样品不轻易消化至澄清透明,可将凯氏烧瓶中溶液冷却,参加数滴过氧化氢后,再持续加热消化至完整.4.硼酸接收液的温度不该超出40℃,不然氨接收削弱,造成检测成果偏低.可把接收瓶置于冷水浴中.5.在反复性前提下获得两次自力测定成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出算术平均值的10%。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简介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它通过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将氨转化为氨基氮,再由氨基氮计算得出蛋白质的含量。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

实验原理凯氏定氮法的实验原理如下:1.样品预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去除样品中的非氮有机物。

这样可以确保凯氏定氮方法只测定到蛋白质中的氮。

2.消化反应:将预处理后的样品与硫酸相结合,加热至沸腾。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氮将被转化为氨。

3.碱化反应:将消化后的样品中的硫酸中和,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样品呈碱性。

4.蒸馏捕收:将碱化后的样品进行蒸馏,捕集捕集样品中的氨。

5.滴定:将捕集到的氨溶液与酸反应,使用盐酸或硫酸等强酸进行滴定,直至中和反应结束,测定出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酸的体积。

6.计算:根据滴定所消耗的酸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的氨的量,再根据氨和蛋白质含氮的摩尔比例,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步骤以下是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待测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的特性进行。

2.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经过细碎、研磨等处理,去除样品中的非氮有机物。

3.消化反应:将预处理后的样品与浓硫酸相结合,加热至沸腾。

消化时间一般为2小时。

4.碱化反应:将消化后的样品中的硫酸中和,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样品呈碱性。

5.蒸馏捕收:将碱化后的样品进行蒸馏,捕集捕集样品中的氨。

6.滴定:将捕集到的氨溶液与酸反应,使用盐酸或硫酸等强酸进行滴定,直至中和反应结束。

7.计算:根据滴定所消耗的酸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的氨的量,再根据氨和蛋白质含氮的摩尔比例,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样品消化时,必须控制好加热温度,避免样品的溢出和烧焦。

2.在进行滴定时,应注意控制滴液的速度,避免过量的酸滴入。

3.实验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触及强酸和强碱。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原理及操作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原理及操作

一、概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含量的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和食品加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经典且常用的测定方法,本文将就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操作进行详细介绍。

二、凯氏定氮法原理1. 基本原理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定样品中氨基氮的含量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而氨基酸中含有氮元素,故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来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2. 操作步骤(1)样品的预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通常是将样品中的有机物燃烧成气体,从而将其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

(2)氮气的收集:收集样品燃烧产生的氮气,通常是通过化学吸收剂的吸收来将氮气纯化。

(3)氮气的测定:将纯化后的氮气进行定量测定,得出氮气的含量。

(4)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根据氮气的含量,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来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凯氏定氮法操作注意事项1. 样品的选择选择代表性好的样品进行测定,避免样品中含有其他干扰物质,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的使用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保证测定过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 数据的处理对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计算过程中不应出现错误,以确保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四、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优缺点1. 优点(1)测定范围广:凯氏定氮法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包括食品、饲料、生物组织等。

(2)测定结果可靠:经过严格的样品预处理和操作步骤,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 缺点(1)操作繁琐: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

(2)不适用于含氮杂质的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氮元素化合物的干扰物质,则可能影响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

五、结语凯氏定氮法作为一种经典且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和操作步骤相对简单明了,但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

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实验原理
•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 二氧化碳和水逸出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加碱蒸馏, 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 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仪器
500ml凯 氏烧瓶
定氮蒸馏 装置
凯氏定氮法测食品中蛋白质的注意事项
(9)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C,如高于40°C可置于冷 水浴中。
(10)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 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课后思考
• 凯氏定氮法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还 有哪些需要注意?
常量蒸馏按下式计算: 微量蒸馏按下式计算:
W c(V2 V1 ) 0.014 F 100 m
W c(V2 V1 ) 0.0 1 4 F 1 0 0 m 10 10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实验步骤——计算 • 式中W—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 c—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 V1—空白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 V2—试剂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 m—样品质量,g; •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 F—蛋白质系数。
• 凯氏定氮步骤包括消化、蒸馏、 吸收、滴定、计算。
凯氏定氮法测食品中蛋白质的注意事项
(1)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为粗蛋白
(2)所有试剂应用无氨蒸馏水配制
(3)消化过程应注意转动凯氏烧瓶,促进消化完全 (4)若样品含脂肪或糖较多时,易产生大量泡沫可采用小火或者可加入 少量辛醇、液体石蜡或硅油等消泡剂 (5)控制消化时间 ,一般消化至透明后,继续消化30min即可,但当含 有特别难以氨化的氮化合物的样品,消化时间需适当延长;

蛋白质测定-凯氏定氮法

蛋白质测定-凯氏定氮法
蛋白氮=总氮-非蛋白氮
精品课件
准确称取某乳粉样品0.800克,经凯氏法消化定容至100ml, 移 取 5ml 消 化 液 进 行 蒸 馏 , 用 20ml 硼 酸 吸 收 , 再 用 0.05000mol/lHCl滴定,结果消耗5.00ml,试计算该乳粉的 蛋白质含量?
试述蛋白质测定中,样品消化过程所必须注意的事项,消 化过程中内容物颜色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精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凯氏定氮蒸馏装置
传统装置
1:电炉 2:水蒸气发生器 3:螺旋夹 4:小玻杯及棒状玻塞 5:反应室 6:反应室外层 7:橡皮管及螺旋夹 8:冷凝管 9:蒸馏液接收瓶
精品课件
水蒸气发生器: 装水至2/3处,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红乙醇
指示剂数滴及硫酸数ml,使水呈微红色(保持酸性 以防水中氨的逸出)→按上图所示搭好装置
精品课件
凯氏定氮法用于所有动物、植物类食品的蛋白质含量的 测定,但因样品中含有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 以及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所以测定结果为 粗蛋白质含量。
若要测定样品的蛋白氮,则需要向样品中加入三氯乙酸溶 液,使其最终浓度为5%,然后测定未加入三氯乙酸的样品
及加入三氯乙酸溶液后样品中的含氮量,进一步计算出蛋 白质含量:
实验 奶粉中蛋白质的测定
——凯氏定氮法
精品课件
【基础知识】
蛋白质概述
蛋白质是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含N是蛋白质区 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大多数蛋白质含氮量 接近,一般来说,pro的平均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 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称为蛋白质系数。
注意: 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 青豆、鸡蛋等为6.25,花生为5.46,大米为5.95,大 豆及其制品为5.71,小麦粉为5.70、全小麦、大麦、 燕麦、裸麦和小米是5.83;硬果类为5.30;牛乳及其 制品为6.38。

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凯氏定氮法

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凯氏定氮法

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凯氏定氮法一:实验目的: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学会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蛋白质的含氮量较恒定,一般为16%,上下略有浮动◆N/16%=N*6.25=蛋白质的含量◆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测出释放的氨含量,并计算氮素含量,再乘以6.25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整个过程分三步:消化、蒸馏和吸收、滴定1:消化:蛋白质+ H2SO4 →(NH4)2SO4 + SO2↑+ CO2↑+ H2O瓶颈45度角倾斜2:蒸馏:消化液+ 氢氧化钠加热蒸馏,放出氨气2NaOH+(NH4)2SO4=2NH3 ↑+Na2SO4 +2H2O3:吸收与滴定(1)用4%硼酸吸收(2)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3)混合指示剂(甲基红—溴甲基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剂:红色———→绿色———→红色(酸)吸收(碱)滴定(酸)3NH3 + H3BO3→(NH4)3BO3(NH4)3BO3+ 3HCl →3NH4Cl + H3BO3三:实验步骤1、消化:准确量取牛奶0.5mL,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勿粘附在瓶壁上),加入0.2g硫酸铜、0.3g硫酸钾、10mL浓硫酸,小心摇匀,于通风橱内消化(先小火,待炭化完全后,加大火力至溶液呈蓝绿色),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5mL。

同时消化一份空白试剂为对照。

2、蒸馏、吸收◆取40mL硼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加2d混合指示剂,置于冷凝管下端,为接受瓶。

◆量取5mL样品消化液由加料口加入反应室,用5mL蒸馏水冲洗加料口,再加入40%NaOH10mL(溶液呈蓝褐色),不要摇动,立即封口。

◆夹紧缓冲管下口,开始蒸馏,当接收瓶溶液颜色变化时,继续蒸馏3-5min,下降接收瓶,使硼酸液面离开冷凝管口,继续蒸馏1min,用蒸馏水淋洗浸入硼酸的管外壁,移出接收瓶,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基红和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绿色 灰色 甲基红和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绿色→灰色 甲基红和亚甲基蓝混合液:绿色→蓝紫色 甲基红和亚甲基蓝混合液:绿色 蓝紫色
(g/100g) )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蛋白质含量≥1 三位有效数字 蛋白质含量 g/100 g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时 结果保留三位 蛋白质含量< 两位有效数字 蛋白质含量<1 g/100 g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时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精密度: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 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大火加热 保持瓶中液体微沸
冷却 加20mL水 水 冷却
同时做试剂 空白试验
至蓝绿色澄清透明 继续加热0.5~ 继续加热 ~1h
思考
1、玻璃珠的作用? 玻璃珠的作用? 小漏斗的作用? 2、小漏斗的作用? 消化过程为什么要不断转动凯氏瓶? 3、消化过程为什么要不断转动凯氏瓶? 开始消化时为什么用小火? 4、开始消化时为什么用小火? 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采用的措施? 5、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采用的措施? 消化完成时的产物? 6、消化完成时的产物? 20mL水的作用 水的作用? 7、加20mL水的作用? 空白试验的目的? 8、空白试验的目的?
注意: 注意: 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 ①含N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 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 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青豆、 ②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青豆、鸡蛋等 为6.25,花生为 ,花生为5.46,大米为 ,大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 ,大豆及其制品为5.71,小麦粉为 , 5.70、全小麦、大麦、燕麦、裸麦和小米是 、全小麦、大麦、燕麦、裸麦和小米是5.83;硬果类为 ;硬果类为5.30;牛乳 ; 及其制品为6.38。 及其制品为 。
任务二:碱法蒸馏、 任务二:碱法蒸馏、硼酸吸收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仪器: 仪器:
10mL
100mL 3只 只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水蒸气发生器: 水蒸气发生器: 装水至2/3处 加入数粒玻璃珠, 装水至2/3处,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橙指示剂 2/3 玻璃珠 数滴及硫酸 ml,使水呈微红色→ 硫酸数 数滴及硫酸数ml,使水呈微红色→按上图所示搭好 装置
②样液中的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氨,为防止样液 样液中的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氨 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 中氨气逸出。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 中氨气逸出。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二是要水 封,三要夹紧废液蝴蝶夹后再通蒸汽,四要在蒸馏过程 三要夹紧废液蝴蝶夹后再通蒸汽, 中要注意接头处有无松漏现象 ③加热蒸馏出来的氨可以用硼酸进行吸收,因为硼酸只 加热蒸馏出来的氨可以用硼酸进行吸收, 硼酸进行吸收 呈微弱酸性,不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反应, 呈微弱酸性,不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反应,但是具有吸收 氨的作用,与氨形成强碱弱酸盐 氨的作用,与氨形成强碱弱酸盐 。 ④冷凝管下端先插入硼酸吸收液液面以下才能蒸馏。吸 冷凝管下端先插入硼酸吸收液液面以下才能蒸馏。 收液温度不应超过40℃,避免氨气逸出,若超过时可置 收液温度不应超过40℃,避免氨气逸出, 40℃ 于冷水浴中使用。 于冷水浴中使用。
试剂 硫酸铜 作用
a催化作用: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催化作用: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催化作用 b消化完全的指示剂:蓝绿色,澄清,透明; 消化完全的指示剂: 消化完全的指示剂 蓝绿色,澄清,透明; c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变深蓝色或产生黑 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色沉淀 提高溶液沸点, 提高溶液沸点,从而加快有机物分解 氧化作用: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 氧化作用: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H2O和CO2 和
2、原理 、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硫酸铜、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硫酸铜、硫酸钾 硫酸 一同加热消化 使蛋白质分解, 加热消化, 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 碱化蒸馏使氨游离 后以硫酸或盐酸 酸胺。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 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 酸胺。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 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 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 滴定 的含量。 的含量。
蛋白质由两性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由两性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化合物, 它主要含的元素是C、 、 、 。 它主要含的元素是 、H、O、N。 一般来说,pro的平均含氮量为16/100,既一份氮相当于 一般来说, 的平均含氮量为 , 6.25份蛋白质,此数值称为蛋白质系数。 份蛋白质, 份蛋白质 此数值称为蛋白质系数。 所以在用凯氏定氮法定量pro时,将测得的总氮%乘上 时 将测得的总氮 乘上 乘上pro的 所以在用凯氏定氮法定量 的 换算系数K=6.25即为该物质的 即为该物质的pro含量。 含量。 换算系数 即为该物质的 含量
〖注意〗 ①加入NaOH一定要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方法,看反应 室内液体颜色
加碱足量的判断: 加碱足量的判断: 足量的判断
溶液会变成深蓝色或 溶液会变成深蓝色或产生黑色沉淀 会变成深蓝色 原理:过量的氢氧化钠会跟硫酸铜反应生成 的氢氧化钠会跟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 原理:过量的氢氧化钠会跟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 铜蓝色沉淀,蓝色沉淀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分解成黑 铜蓝色沉淀,蓝色沉淀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分解成黑 色的氧化铜沉淀。 色的氧化铜沉淀。 如果没有上述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加的量不足, 如果没有上述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加的量不足,需 要继续加入氢氧化纳,直到产生上述现象为止。 要继续加入氢氧化纳,直到产生上述现象为止。
任务三: 任务三:盐酸滴定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仪器: 仪器: 25mL酸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1 25mL酸式滴定管1套 试剂 HCL标准溶液 0.0500mol/L HCL标准溶液
子任务2: 子任务 :盐酸滴定
接收瓶 以HCL标准滴定液滴定 标准滴定液滴定 灰色终点 记录V 记录 Hcl
样品(2N) H 2SO 4 + 催化剂 NaOH H BO 2HCL (NH 4 ) 2 SO 4 2NH 3 ↑ 3 3 NH 4 ) 2 B 4 O 7 ( → 结果处理 消化 蒸馏 吸收 滴定
氨基酸~ 氨基酸~HCl~N ~ 注意〗 〖注意〗
此法测定得到的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 此法测定得到的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括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叶 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氮化合物,故称为粗 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氮化合物,故称为粗pro。 。
量筒取10.0mLNaOH溶液 量筒取10.0mLNaOH溶液 10.0mLNaOH 通蒸汽
提起玻塞使其缓慢流入反应室 加水于小玻杯防漏气 再蒸馏1min 再蒸馏1min 取下接收瓶
颜色变化时开始计时蒸馏5min 颜色变化时开始计时蒸馏5min 面离开冷凝管下端 冷凝管下端外部
移动接受瓶使液 用少量水冲洗
(1)硼酸吸收 液的颜色
(2)吸收氨气 (3)盐酸滴定 后的硼酸吸收液 终点的颜色 的颜色
〖注意〗 注意〗
①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 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 中性溶液中 碱性溶液中呈绿色 灰色, 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中呈红色 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②酸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子任务2:碱化蒸馏、 子任务 :碱化蒸馏、硼酸吸收
10.0mL硼酸溶液 100mL三角瓶 10.0mL硼酸溶液 100mL三角瓶 示剂 漏斗 10mL试样 10mL试样 入小玻杯 塞紧玻璃塞 由小玻杯流入反应室 加1~2滴混合指 准确吸取 倒 立即 少量水洗涤小 冷凝管下端插入三角瓶液面下 盖紧玻璃塞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试剂: 试剂: 40%氢氧化钠 40%氢氧化钠 20%硼酸溶液 20%硼酸溶液 混合指示剂
1、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g/L)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1g/L) 酒红色→ (1g/L)临用时混合 酒红色→绿色 2、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g/L)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 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亚甲基蓝乙醇溶液 1g/L) 紫红色→ (1g/L)临用时混合 紫红色→绿色
〖注意〗 注意〗 ①装置搭建好了之后要先进行捡漏,利用虹吸原理。 装置搭建好了之后要先进行捡漏,利用虹吸原理。 ②在蒸汽发生瓶中要加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数ml以使其 在蒸汽发生瓶中要加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数ml以使其 甲基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 始终保持酸性,以防水中氨蒸出。 始终保持酸性,以防水中氨蒸出。
任务四、 任务四、数据记录与计算
项目名称 样品名称 内容 样品质量m/g 样品质量m/g V初 V终 /mL / mL /mL 检测日期 检验依据 1 2 3 空白
消耗的体积V1 /mL 消耗的体积V 吸取消化液体积V 吸取消化液体积V3 平均值(g/100g) 平均值(g/100g) 两次测定之差/ 两次测定之差/平均值 精密度Cy 精密度Cy g/100g) (g/100g) F:牛乳及其制品的蛋白质换算系数 6.38 蛋白质含量(g/100g) 蛋白质含量(g/100g)
3、适用范围 、
国家标准第一法 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4、任务分解 、
任务一: 任务一:湿法消化 任务二: 任务二:碱法蒸馏 硼酸吸收 任务三: 任务三:盐酸滴定 任务四: 任务四:数据记录与计算
任务一: 任务一:湿法消化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仪器: 仪器:
子任务1: 子任务 :仪器及试剂的准备
项目七 食品中蛋白质及氨基 酸态氮的测定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食品中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换 、 算。 2、掌握凯氏定氮装置的搭建技术。 、掌握凯氏定氮装置的搭建技术。 3、掌握蛋白质的测定技术。 、掌握蛋白质的测定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