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妈妈睡了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妈妈睡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观察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懂得感恩。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母爱主题,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感受母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母爱主题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母爱主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描写,感受母爱。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母亲的爱。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观察身边的母亲,记录下她们的辛勤付出,学会感恩。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表现积极,但对生字词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妈妈睡了》(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7课《妈妈睡了》1课时教学设计2.有一个小朋友用笔写下了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演示第4张幻灯片)家长。
读课题《妈妈睡了》。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5-8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hǒnɡ xiān bì liǎn哄先闭脸shì chén fà chuānɡ事沉发窗(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闭”的偏旁是“门”“哄”的偏旁是“口”“脸”的偏旁是“月”“窗”的偏旁是“穴”(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窗”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二、精读领悟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眉毛也会睡觉吗?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拟人:就是把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3)我会说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我还会说:一(双)眼睛一(条)眉毛一(张)脸蛋(4)同学们,人睡着时眼睛会怎样呢?这里是怎样写妈妈的眼睛的呢?“紧紧”说明了什么?(5)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妈妈美丽吗?5.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小作者又怎样描写睡梦中的妈妈的?(演示第19-23张幻灯片)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妈妈微微地笑着。
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1)这段话中的中心句是哪句话?温柔:温顺体贴。
(2)这里怎样描写妈妈的温柔?不会。
拟人。
闭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
妈妈睡得熟,睡得香。
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
练习扩词。
练习量词的使用。
感受妈妈睡梦中的样子。
找中心句,知道词语意思。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6、37张幻灯片)1.我会扩词。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睡了》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妈妈睡了》的基本内容,学习了生字词和句子结构,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教师可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停顿等技巧,并进行小组内或全班性的朗读分享。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妈妈睡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妈妈睡觉的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描绘的妈妈的样子。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妈妈睡了》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大家都能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生字词学习和句子结构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还不够细致,或者举例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
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睡、脸、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肩膀、手臂、手指、脚丫”等。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以便在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1)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执教者:西充县张澜罗晶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局部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1.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
2.感情朗读,体会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大家想听吗?〔会唱的可以一起唱〕1.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歌中唱到了谁?你们的妈妈好吗?2.学生自由发言。
当学生还在兴高采烈地谈笑时,教师神秘地说:“嘘————妈妈睡了,别出声!〞随即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引出课题。
3.师板书课题《妈妈睡啦》4.齐读题目。
平日里我们看到的都是妈妈忙碌的身影,那么妈妈睡了有事什么样的呢?请随老师一起走进18课《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一〕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要求:1、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读通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3、准备生字大闯关。
〔二〕同学们的课文读得真认真,老师相信你们对生字朋友也一定很熟悉了,谁能试着读一读这些词语。
1.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词,认识哪个读哪个。
2.介绍自己好的识字方法。
3.开火车读。
抢读。
三、听读感悟,体会深情。
听读要求: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把你找到的关键词句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一〕师: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睡梦中的妈妈————————〕1.很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那谁来说读读这位美丽的妈妈?从哪看出来的?从“明亮的〞“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多好的妈妈呀,我们再一起读读吧。
除了弯弯的眉毛,还可说弯弯的什么?2.好温柔。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睡了》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睡了》教案及反思教案:课题:《妈妈睡了》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与关怀,并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通过课文了解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通过阅读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准备:1.课文《妈妈睡了》的复印件。
2.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引发学生的思考。
Step 2:课文阅读(15分钟)1.师生一起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
2.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教师问学生自己家里的情况,是否也有类似的情节发生。
Step 3:分组活动(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来表演课文内容,其余学生观看并评价表演。
3.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Step 4: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并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反思:通过对《妈妈睡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
分组活动中,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了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评价和改进意见提高了表演水平。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于部分生词和短语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针对生词和短语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理解。
此外,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更多学生的家庭情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妈妈的关怀和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妈妈睡了》精选教案

《妈妈睡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妈妈睡了》是一篇写人的短文。
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妈妈午休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细腻的文字描述了睡梦中的妈妈是美丽、温柔、劳累的,表达了母子之爱。
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了解多音字“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部分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感受母爱伟大,懂得关心父母。
学习重点:1、识字、写字。
2、熟练地朗读课文,感受母爱。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丰富语言积累,懂得关心父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板块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1、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吧。
(师播放歌曲视频《妈妈的爱在身边》)(1)请生谈一谈观后感。
师:隔着画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妈妈对宝宝的爱。
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和妈妈有关的课文——妈妈睡了。
(2)请生来读一读课题,师强调读准课题中的两个轻声,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文的趣味性。
)板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第1自然段。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妈妈,去看看她的故事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36面,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第一自然段)(2)师:谁想来展示你的朗读,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生读)(3)师:读着读着,在第1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呢?(生交流自己的朗读体会)(4)师出示生字卡片,请生认读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两个生字“哄”和“先”。
○1“哄”字认读:教师可以请学生自由地来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呢?从而理解并记住口字旁。
为加深识字的趣味性,也可以请学生来演一演妈妈哄孩子睡觉时的言行。
○2“先”字认读:可以结合反义词识记,强调前鼻音,偏旁“儿”。
(5)朗读指导,生齐读第1自然段。
2、朗读2—4自然段,整体感知。
(1)师:接下去就让我们走进这位睡得好熟,好香的妈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2—4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位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把关键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睡了》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妈妈睡了》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剖析: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休时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
孩子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表达了*之爱。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 会写本课八个生字,会读文中十六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诵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中的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怎样的。
3. 引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表达对妈妈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深心得*之爱,心得亲情。
重难点剖析:●本课生词较多,应该根据在不同条理的浏览中适时加以理解。
方法上要注意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交流或老师点拨。
●中小学生的浏览兴趣往往容易激发而难以保持,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深入到读文、识字。
课前准备:课件、收集有关于母爱的故事。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由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2. 老师过渡:有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睡着的时候,也认真地看着他的妈妈,你们想不想听我讲讲?今天我们一起走入《妈妈睡了》,去了解这个孩子和他的妈妈之间的故事。
课件展示3. 提醒课习题,板书《妈妈睡了》。
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标题呢?齐读课习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
1. 老师范读。
出示图片,提出要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自读课文,教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 同桌互读。
4. 指名接段读文。
5. 学生评价方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评价优点,并提出建议。
6. 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此处需要教师具体提供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7. 开火车识字,并给这些字组词。
妈妈睡了-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妈妈睡了-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读懂并背诵课文《妈妈睡了》;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含义,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睡眠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的睡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含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知、理解和探究睡眠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每天晚上应该多长时间睡觉,并询问他们是否会在睡觉前做一些有助于睡眠的事情。
2. 学习课文(25分钟)
1.朗读课文《妈妈睡了》;
2.讲述课文的大意,介绍睡眠的一些基本常识;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他们领会课文的含义;
4.情境演练,小组合作完成课文分析任务。
3. 拓展(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睡眠的好处和对身体的重要性;
2.发放绘本《回归甜蜜的梦乡》,让学生借鉴绘本中的内容,分享自己的良好的睡眠习惯。
4. 总结(5分钟)
请一名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适当点拨,强调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1.家庭作业: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和家人一起讨论如何能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课堂作业:朗读课文《妈妈睡了》并背诵生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妈妈睡了
教学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
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妈妈的爱。
)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之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非常明显是唱到了妈妈,于是又创设了“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
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的结合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
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眉、呼吸、累、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哄、粘、沙。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汗。
3.检查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词句。
)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2)指导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重点指导: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哄”、“脸”、“沉”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其中“沉”字的三点水第二点应写的靠左一些,右边起笔要靠近第二点;
(3)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三、朗读课文,体验感情。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说明: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的指导。
)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睡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去感受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写自己的妈妈在睡着了以后的故事的。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出示中心问题: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同学讨论。
(a)很美丽。
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读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温柔。
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
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温柔”?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温柔?(板书:温柔)
师:究竟什么是温柔,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
(出示这一段)设计意图:“温柔”一词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是一个难点。
通过分析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微微的笑着、好像睡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指导学生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来理解“温柔”。
师:妈妈这样温柔,这样关心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c)好累。
从“呼吸那么沉”“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呼吸那么沉”;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
生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
(2)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
(课件:音乐《摇篮曲》。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a)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b)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c)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
作者一样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篇关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设计意图: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语文空间。
5.课外阅读:歌词《疼爱妈妈》。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泪水肚里咽,零钱省着花,一把情一把爱把儿女拉扯大。
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家里操点心,帮妈妈干点啥。
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一颗心紧围着春秋冬夏,一双手风里雨里遮挡着家,香的给婆婆,甜的给娃娃,一把情一把爱把日子过成画。
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妈妈操点心,陪妈妈说说话。
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板书设计:
弯弯的眉红润的脸→美丽
妈妈睡了{微微的笑着→温柔}
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