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3《我的老师》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我的老师》(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

我的老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的方法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解题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三、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反复读黑痣褪色焚烧纠纷磕头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四、深入文本,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1、蔡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2、蔡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3、课文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热爱孩子。
)4、品读课文,选择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从那些词句能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热爱。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朗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老师》导学案苏教版

第三课我的老师一、学习目标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二、学习重点:目标1、2、3三、学法指导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四、学习过程预习导学:㈠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㈡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既()弧()券()密()念()⒊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⒋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5.记录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学习研讨:㈠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一定也不少。
回想一下,哪位老师的哪一件事、哪个举动让你从中感受到了关爱,产生爱戴之情,说出来,让同学听听。
㈡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作者简介:⒉本文一共写了哪七件小事?㈢整体感知:找一找。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七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详写:略写:作用:⒉讨论:这七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㈣部分探索:品一品。
⒈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⒉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⒊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⒊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⒋当“我”遭到其他孩子的奚落时,蔡老师给“我”写了一封“劝慰信”。
七年级语文下册 3《我的老师》精品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我的老师》一、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设计理念突出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勇于表达自己。
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针对这一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词句的揣摩。
学习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难点为:理解、揣摩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朗读、概括、品析语言,仿写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想办法让单调枯燥的讲授,变得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究性,使学生愿意积极的参与教学。
所以教学中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通过学习文本,达到从生活走向语文,,从而从语文走向社会的目的。
2、教材分析《我的老师》是市义务教育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
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在它的后面有X志公的《韩老师教我敢说话》、有都X绍棠的《如是我人》,有王月清的《科学家的师生情谊》。
这个单元所选四篇课文都以学校生活为题材抒发作者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生活的眷恋之情。
整个单元融为一体。
第一单元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第二单元则由家庭走向学校,从国内到国外,从私塾到大学,学生的眼界在逐渐地开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初一第一册的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讲过阅读,中学应注意训练学生把口头随意的表述变成规X的答题语言。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我的老师》学案1(2课时)

《我的老师》学案导入语有人说:“老师是塑造的工程师。
”“老师像,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老师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同学们,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导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课文P33上的“读一读,写一写”。
2.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真挚的师生感情。
知识链接1.课题解说:“我的老师”是文中的叙事对象。
题目中“我的”修饰“”,表达了对老师的之情,同时也醒目地揭示了所写的。
2.走近作者: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先生。
3.关于记叙的要素: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
这六要素便是:、、、事情的、、。
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第1课时自主学习1.学习“课文导读”和“课文注释中词语”,并作好圈点勾画的笔记。
(班级交流)2.用心用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读后用1——2句话交流其最大..的感受。
3.在文中圈出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其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做写话练习。
(班级交流)4.在文中勾画出你喜欢的美词佳句,并简要赏析。
(班级交流)我的疑点:5.学始于疑,请你探讨:(1)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的?“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2)蔡老师是温柔而美丽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6.自学达标检测:(1)读准下面划线字的读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我的老师第2课时学案 (新版)苏教版

三 我的老师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和质朴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感情;2.学习作者质朴的语言。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熟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2.作者描述的几件事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
3.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默读全文,思考:
①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②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2.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写一X明信片。你能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蔡老师的思念、尊重、热爱之情吗?
学习反思:
2.品读语句,体会深情。(方法指导: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抓住关键词;要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二)小组交流讨论(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具体语句)
(三)展示交流
三、达标检测:
1.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3《我的老师》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

3《我的老师》学案(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课前预习:1、预习的内容与时间:(P12--17 ,大约 25 分钟)2、预习目标: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文意。
3、温故知新:(与旧知识的联系)4、预习检测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黑痣()卜()模()仿焚()香B、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曾用名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
三、预习了解:1、小组活动:(检查、对答案、纠错、质疑)2、学况点评答疑四、开始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
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
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板书课文标题)(二)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教师范读课文。
(有条件的,可放录音。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我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

6.课后拓展,延伸学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搜集有关老师的名言、故事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和学习。
1.对于理解并领会课文中三位老师的形象特点及其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文中对三位老师的具体描述,分析他们的性格、教育方法等特点。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培养情感共鸣。
(3)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以作文、绘画、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入新课,询问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老师这个角色的兴趣。
2.展示一组有关老师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老师的形象特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我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三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并领会作者对蔡老师、盖老师、沙老师的深情描绘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对比鲜明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分析文章结构、领会作者意图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领会课文中三位老师的形象特点及其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寓情于景等,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3.深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3《我的老师》(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⑴①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纠纷⑦我梦中寻师。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重难点
重点:真挚的师生感情。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难点: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教
学过Biblioteka 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背诵诵师诗句导入,出示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3《我的老师》(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课题
我的老师
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学习细节描写及抒情方法。
⑵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平日—假期。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怀念蔡老师。
⑶全文分三部分,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
感激和怀念之情。
⑷温柔善良、多才多艺、教学有方、公平公正
⑸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的老师》学案(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课前预习:
1、预习的内容与时间:(P12--17 ,大约 25 分钟)
2、预习目标: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文意。
3、温故知新:(与旧知识的联系)
4、预习检测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黑痣()卜()模()仿焚()香
B、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曾用名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
三、预习了解:
1、小组活动:(检查、对答案、纠错、质疑)
2、学况点评答疑
四、开始新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
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
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教师范读课文。
(有条件的,可放录音。
)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
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研习课文。
1.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
你的看法呢?
2.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3.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
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
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4.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都认为蔡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当堂训练:
1、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她”有着__________的性格。
2、“温柔”一词揭示了“她”的_____美,_____一词则指出了“她”的外表美。
3、“大伙笑了”,笑“她”__________,“她也笑了”,是笑“大伙”____________。
4、“仅仅”、“好像”、“落”、“迎”、“敲”、“边上”等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狡猾”一词常形容人很不老实,作者却用它来形容“我”的目光,应该如何理解它的含义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察觉”改成“观察”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小结:
本文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
(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
(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写。
(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五、课后作业:
(一)、语段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
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节选文字所写的事件是。
表达了“我”对老师的、之情。
2.指出本段文字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
3.文中加点的“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答:
4.文中“默默地”、“漫长”似乎都与孩子的天性不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答:
5.本文对蔡老师的称谓都用第三人称“她”,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为什么改用第二称“你”?答:
6.上文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B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抒情
D.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抒情
(二).拓展延伸
7.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的一副对联。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诗中的有关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8.下面是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仔细阅读后请说出它的含义。
并模仿它的表现手法,为保护学校的草坪拟写一则告示。
(只要在表现手法上模仿,不必拘于原来的句式)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4题。
一天,我在玩一只新洋娃娃时,老师给我拿来旧洋娃娃,以此表明“洋娃娃”这个字是一样的。
莎利文小姐很耐心教我,可是我自己发了脾气,把一只新洋娃娃摔得粉碎。
我整天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
我的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
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
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 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会凝聚在她的手指上。
突然,我似乎重新记忆起了被遗忘的往事而引起欢乐的激情。
语言的奥秘打开了我的,我懂得了“水”是清凉的。
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每一个名称在我的脑海中都产生新的概念,回到家我摸到每一样东西似乎都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我用这种新奇的观点观察事物。
进了家门后,我就想起了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我摸着洋娃娃的碎片,想把它拼凑起来。
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我意识到自己干了错事,我第一次为此而感到遗憾。
就在那一天我学会了很多新词,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
那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9.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1)(A随手 B.顺手 C.随便)把一只新洋娃娃摔得粉碎。
(2)语言的奥秘打开了我的。
(A心灵 B.心扉 C.心胸)
(3)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
(A心胸 B心扉 C心灵)
10.“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答:
11.为什么说“水”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答: _
12.“我用这种新奇的观点观察事物”,句中提到的这种观点是指什么观点?
答
13.“我第一次为此而感到遗憾”,这句话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
答:
14.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用文中语句回答)并讲讲什么原因使我“我”发生这么大的转变的?
答:转变前
转变后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