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暑假培优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题25

合集下载

2020-2021【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

2020-2021【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

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

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纠里中壮士为守御________ ②没葬而岁祀之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责C.使……折服D.证明②全活甚众()A. 全、都B.保全C.成全D.整个(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 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翻译以下句子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培优(含解析)之⽂⾔⽂及详细答案⼀、中考语⽂⽂⾔⽂1.阅读下⾯⽂段,完成下⾯⼩题。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 (4)宜.乎众矣(_________)283.翻译下⾯的句⼦。

(1)予独爱莲之出於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

3.阅读下⾯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回答问题。

(链接)⽵似贤,何哉?⽵本固,固以树德,君⼦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性直,直以⽴⾝君⼦见其性,则思中⽴不倚者。

⽵⼼空,空似体道;君⼦见其⼼,则思应⽤虚受者。

⽵节贞,贞以⽴志;君⼦见其节,则思砥砺名⾏,夷险⼀致者。

夫如是,故君⼦⼈多树为庭实焉。

——⽩居易《养⽵记》为何周敦颐以“莲”为君⼦,⽽⽩居易以“⽵”为君⼦,请简要概括原因,并说说这两段⽂字都运⽤了什么表现⼿法。

4.花,是⼈们精神的寄托和象征,⼀个国家或⼀个城市往往以某种花作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重庆市推荐⼀种市花(莲花除外),并说明两点理由。

【答案】1.(1)多(2)竖⽴(3)少(4)应当2.(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长枝,⾹⽓远播更加清⾹。

3.莲,喻⾼洁正直,清新淡泊的君⼦;⽵,喻坚贞不拔,刚直公正、谦虚处世的君⼦。

两段⽂字都运⽤了借物喻⼈(或托物⾔志)的表现⼿法。

4.⽰例:我推荐三⾓梅。

花⾊艳丽,扮靓城市,让城市光彩迷⼈;花叶繁茂,充满⽣机给⼈希望;花期长,⽣命⼒强,象征顽强拼搏的精神⼒量。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回答小题。

(一)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二)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

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三)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①!” 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注释)①唯在诸君:意思是将老母托付给山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术令人出橘食.之(2)术奇.之(3)伯瑜有过.(4)同行者皆弃老弱走.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之”字,与“此孝子也,杀之不义”的“之”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B.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富贵不能淫》)C.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D.善哉,善哉,子之.听夫!(《伯牙善鼓琴》)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2)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4.三则选文中,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1.(1)给……吃;(2)认为……奇特;(3)过错;(4)跑,逃跑2.D3.(1)这个橘子味道甜美,我想要装在怀里带给母亲(尝尝)。

(2)以往的日子我挨母亲杖打经常感到疼痛,现在母亲老了,没有力气了,不能打疼我,因此我(伤心地)哭泣。

4.第一则故事中,陆绩的孝表现在幼年就懂得有好东西要给母亲分享;第二则故事中,伯瑜的孝表现在为母亲的年老体衰担心;第三则故事中,司马芝的孝表现在为照顾母亲而临危不惧、宁死不舍弃母亲。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过五千,移文②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③两炬三头热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救兵至,大惊,待旦将退。

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故事: 按旧例。

②移文:发文书。

③交缚:交叉捆绑。

④热火:点火。

⑤褥食:在睡垫上吃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俄顷..斩首数百级(______)②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结合文章,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答案】1.随即、不久再、又2.小吏想要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范廉不肯,亲自率领将士抵抗。

3.结合文章。

足智多谋,勇敢自信。

【解析】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如“俄顷”作为生僻词的意思,要认真读懂语境大意。

而“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再、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檄”:公文。

“自”:亲自。

“拒”:抵抗。

385.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是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2)晓雾将歇.(__________)(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加点的“书”在这里是名词,“书信”的意思;“歇”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消散”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辉”“颓”“竞”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2)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36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污其行.乎(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累寸不已.(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37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37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3分)(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分)372.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道理:影响:【答案】369.(1)品行、德行(2)特殊原因(3)停止(4)被……感动370.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371.(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372.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解析】369.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行”为“品行”,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感”作动词,意为“被……感动”,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语文暑期练习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语文暑期练习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语文暑期练习【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将近(2)方磨铁杵正在(3)始一反焉通返,往返(4)媪自言姓武说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B.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C.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示例:匡衡凿壁偷光__孙康映雪照读__车胤囊萤读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暑假九年级语文培优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题25
顾况
【百科探秘】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居茅山。

【古文观止】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①。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却嗟赏曰:“道得个语②,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幽闲鼓吹》
【说文解字】
①著作顾况:顾况当时官任著作佐郎。

②个语:这样的诗句。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米价方贵()②居即易矣()
2、翻译句子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3、读了这则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1、①正②容易 2、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仔细看着白居易说3、例:(1)作为前辈,应该多发现人才,推荐人才(2)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就不会被埋没,就会得到成功
参考译文: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

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
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巨商蓄鹦鹉
【百科探秘】
《玉壶清话》又称《玉壶野史》,在南宋时已有《玉壶野史》的别称,在宋元时均著录为十卷。

文莹,北宋著名僧人,生卒年不详,钱塘僧人,字道温,又字如晦,尝居西湖菩提寺。

还著有《湘山野录》、《湘山续录》。

【古文观止】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①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②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③。

宋•文莹《玉壶清话》
【说文解字】
①有一天②答应③按:后终飞走。

它将巢筑于官道陇树之末,凡吴商驱车入秦者,这只鹦鹉必鸣叫着到巢外问:客还见我段二郎否?然后悲哀地祝说:若见到时,请代我说:鹦哥甚忆二郎……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半年方得释()②就笼与语曰()2.翻译句子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1、①才②说话 2、 (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3、①能诵古诗文②在客来时能问好③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
④离别时有情有义(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自由是最宝贵的。

) 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有一姓段的大商人,养一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还能在客人来时,寒暄问安。

主人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

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

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这话感动得段生泣不成声,于是答应它说:“我要亲自送你回去。

”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一边哭,一边祈祝:“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

”然而,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像不忍离去。

句章野人
【百科探秘】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

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古文观止】
句章之野人,翳①其藩②以草,闻唶唶③之声,发之而得雉④,则又翳之,冀其重获也。

明日往聆焉,唶唶之声如初,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⑤。

郁离子曰:“是事之小,而可以为大戒者也。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⑥以为常。

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刘基《郁离子》
【说文解字】
①句章野人:句章,古县名,在今浙江余姚东南。

野人,旧时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平民的贱称,即农夫。

②翳:遮蔽。

③藩:篱笆。

④唶唶:鸟鸣声。

⑤雉:野山鸡。

⑥毙:死。

⑦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冀其重获也()②是事之小()
2、翻译句子
发之而得蛇,伤其手以毙。

3、“翳其藩以草”的“草”在故事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答案:1、①希望②这 2、打开草丛却得到一条蛇,蛇咬伤了他的手,他就死了 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参考译文:
句章有一个农夫,用草遮挡着他的篱笆。

一天,他听到草里发出唶唶叫声,便扒开那草,居然得到一只山鸡,他喜出望外,就又用草遮挡起篱笆,希望能再从那里获得。

第二天他去那里细听,觉得里面又出现先前那样的唶唶声,打开草一看,却抓
到一条毒蛇,他的手被蛇咬伤,接着就中毒而死去了。

郁离子说:“这件事虽小,但可以作为人们的重要警戒。

天下有意外的福分,也有意外的灾祸。

小人不知道祸福是互相倚伏的啊,就把偶尔的侥幸当作是常事。

所以失意的事,常常发生在那些得意事之中,这是由于他只见利而不见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啊。


窃糟
【百科探秘】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

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古文观止】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④。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郁离子》
【说文解字】
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千日之酒:传说中山国人狄希会造千日酒,喝了它能醉一千天不醒。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②昔者鲁人不能为酒()
③闻有酒,索而饮之()
④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2、翻译句子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3、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
4、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①心得,见解②酿造③索取④偷 2、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3、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

4、我们学习时要真正掌握知识的精华,不可像鲁人那样落入末流,仅得糟粕。

参考译文: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们谈论道理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刘基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擅于制千日之酒。

鲁国人向他们请教方法,但无法获得。

有一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在酿酒人的家里寄宿,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

’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

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要来喝喝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