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公开课课堂实录(3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公开课课堂实录独坐敬亭山一、课前谈话:教师: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教师: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李太白)学生:青莲居士。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教师: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
教师:回顾李白的诗。
谁来背几首?谁来!(S都比较紧张)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学生齐背)T: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
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学生:思念家乡。
教师:是啊,那是一个乡愁(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学生:望庐山瀑布。
(紧张)S齐背。
教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学生:潇洒的李白。
学生:很爱游玩。
教师: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
(板书:寄情山水)教师: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S:恋恋不舍(板书:有情有意)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二、初读。
1、读题。
解题。
(1)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
——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由。
)(2)再读题。
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S读(读得很慢)教师:你为什么这么读?T:再请个小朋友读。
(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S:李白很孤独。
2、读诗歌。
(1)自由练读。
老师提示:读文章,先练习。
按自己的节奏读两边。
(好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叫学生读2遍,目标不是很明确。
)(2)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
教师: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教师: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
(学生比较紧张)S1:他读得孤独一些S2:他读的比较漫长,说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
(3)齐读。
(4)质疑:教师: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啊!学生:为什么相看两不厌?T: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为什么只有径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啊!学生:为什么只有一多云飘来飘去?学生:为什么这里的鸟都飞走了?教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教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全册)

1古诗词三首名师教学片段实录◆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重点)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幅图。
(课件出示第一句诗的画面)师述: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这就是“篱落疏疏一径深”。
(课件出示诗句,生读。
)师:老师还没感觉到这条路的深远,教给你们一个办法,读得慢一些。
生读:篱落/疏疏//一——径——深——师:好,这次我听出来了,好安静,路好长好长!(指名朗读。
女生齐读。
) 师:“树头新绿未成阴”,读着读着,我感觉到春天正悄悄地离开我们,看(课件切换)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荫。
谁读读这一句?生:树头新绿未成阴。
(男生齐读。
)师:我好像看到了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有形成树荫。
老师也想读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起再来把这美丽的画面读读。
(生齐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师:读得真好,老师很佩服你们,再看画面(课件配乐播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随后出示这两句诗。
师:描写得美吗?谁读读这两句诗?(生读。
)师:老师问问你们,捉蝴蝶时,你是怎样追的?生:奔跑。
师:对,诗句中的“急走”就是“奔跑”的意思。
这句该怎样读?生:速度快一些。
师:好,那你读读看。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追蝴蝶的快乐。
(生读,语调很欢快。
)师:可惜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中看不见了?生:因为蝴蝶是黄的,菜花也是黄的,所以蝴蝶飞到菜花中,就看不见了。
师:那你认为小朋友没捉到蝴蝶,会是什么心情?生:有些失望、失落。
师:哦,那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受?(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幅美妙的追蝶图正好被诗人看到了,杨万里看到这金黄的油菜花,看到这天真可爱的追蝶的孩子,看到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奈,诗人有感而发:齐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篇一:四年级语文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写场字,组词牧场,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眼前出现了马、牛、羊,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师:你的想像力很丰富,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荷兰!师(介绍)这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有200多种,每年3----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
所以便有了花之国的美誉。
荷兰境内的运河纵横交错。
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的雅称。
荷兰的牧场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
(板书、读题)二、初步阅读,感知牧场之美师:打开22课,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1、先读阅读提示,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3、读完书后坐好。
)生:学生自由朗读师: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生:牛马羊多、美丽(板书)师:(评价同学们体会的真好)师:哪段写牛呢?生:第二自然段。
师:哪段写马呢?生:第三自然段。
师:哪段写羊呢?生:第四自然段。
师:那第五自然段写什么呢?生:荷兰牧场的宁静师:大家一起读第一自然段,这句话在文中叫总起句,有开篇点题的作用。
接着写牛、马、羊、牧场的夜晚,这是一种什么结构?(总分)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选段。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学生间交流师:喜欢牛的同学请举手。
为什么喜欢?生:牛多师: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
(你读出了牛不同的样子)生: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师:谁能专注地读出牛吃草的样子、神态和家长的尊严?生:师:这几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老牛是家长,那这草原就是老牛的家)生:(拟人)师:牛儿在辽阔的草原上吃草,草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美呀!用了一个什么词?生:(丝绒般地)师:这是什么句?生:(比喻句)师:谁能读出丝绒般的柔软生:(读)师:再看得远些,再读生:(读)师:选牛的所有同学都读,其他同学闭眼想像,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生回答师:老师也想到一幅画面,请欣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堂实录4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学习了《乡下人家》这篇文章,讲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和风土人情,我在实际教学中,也通过一次有趣的互动课堂,使得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一主题。
一、师生互动在课程开始时,我首先跟学生们进行互动。
我问学生们,你们都是城里人吧?那么,我们知道什么叫做乡下人家吗?同学们积极举手,他们表示乡下人家的房子比城里老房子旧,有些是用泥土和木头搭建的,他们不用吃饭馆的东西,会自己做菜,有时会去田地里干活等等。
二、课文朗读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
在朗读课文过程中,我指出一些关键词汇,如:1、老房子:乡下人家房子普遍比较简陋,可能是用土建造的,因而又叫老房子。
2、柴火:在农村生活,柴火是必需品。
乡下人家用柴火做饭、取暖。
3、辣椒:乡下人家做菜以辣味为主,辣椒是必备佐料。
4、红薯干:乡下人家可以趁着大丰收的时候将薯类食物晾晒成干,方便保存,可以冬天食用。
通过这样的词汇解释,让学生们感受到乡下人家不同于城市家庭的生活方式。
三、生动的图片展示在课堂中,我用PPT呈现出一些乡下人家的图片,让同学们通过视觉方式更好地体验乡下人家的生活。
如图中的老房子、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大篷车、赶着牛车的乡下人家等。
四、角色扮演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我组织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真正地体验到乡下人家的生活。
我们把角色名单提前告知给学生,按照角色分配每个人的任务。
村长:代表乡下人民的领袖。
爷爷婆婆:描述乡下人家的家庭生活。
小学生:描述乡下人家的孩子教育。
农民:讲述自己在田地里种植庄稼的生活。
我扮演主持人,按照一定的节奏让学生们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我们分配给他们的角色任务。
在表演过程中,我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乡下人家的生活如何”、“乡下人家为什么要这样生活”等深度问题。
五、学生感悟与总结在课堂的末尾,我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这个主题的感受。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乡村风光,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增强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藤”、“蔓延”等,这些词汇在课文描述乡下人家环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词汇描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二、核心素养目标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1.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描述性语言表达对乡村生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以及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一、教学内容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乡下人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藤”、“蔓延”等;2.理解课文描述的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生活情景及生活情趣;3.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5.学习通过观察描绘生活中的细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提10分钟)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由衷地热爱之情。
3、能够边读边想象,研究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2、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偏远农村生活的孩子。
教学准备:幻灯片并链接音乐教学过程:课前沟通:同学们,其实昨天和你们见过面之后呢,你们说的那些话一直萦绕在XXX的耳边,一直到睡觉还在想,你们还记得吗?你们对XXX的表扬?你们说XXX是一个很亲切的老师,你们说XXX是一个很温柔的老师,你们说XXX是一个很漂亮的老师,但是最让XXX印象最深的是你们说我是一个阳光的老师,对吗?那么今天XXX就送你一米阳光,希望能在这节课上与你一起共享。
好了,那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一、板书课题,复导入,直入主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第21课,乡下人家。
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21乡下人家。
师:同学们,经由过程上节课的进修,这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生:乡下人家,他们这个地方的景色特别美!师:美!你说!生:乡下人家的景色很特别。
师:特别。
还有吗?生:乡下人家有很多竹笋,雨后都一个个探出头来,十分心爱。
师:是啊!这普通的乡下人家却处处洋溢着不普通,这在作者的笔下形成了一道──生:别有风趣的装饰师:实在作者对它也有一个概括。
翻开书看看最后一个天然段,自己读读,看看做者是怎么说的?一起读!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作者认为乡下人家是一道──生:独特,迷人。
师:对!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独特、迷人)那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去欣赏,去享受,去品味。
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优质课课堂实录(两课时)

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优质课课堂实录(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作品及作者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生1:什么是天窗?生2: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师:同学们的问题真多,老师也想知道更多。
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师: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师:茅盾先生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读的过程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给课文标出自然段;②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试读,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师:大家一起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猫头鹰生齐读。
打乱顺序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
生字“帐烁锐”为翘舌音;“滩、蝙”为前鼻音,“鹰”为后鼻音。
部编 四年级 语文 下册《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一、音乐情境体验导入老师: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一起来共同欣赏。
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用心感受歌词中的情景。
(放歌曲)歌曲好听吗?歌中所唱的景色美吗?我们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也很美,让我们一起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继续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乡下人家)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范读)老师: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生自由发言(美好、快活、诗情画意。
)老师: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齐读)老师: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那好吧,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三、品读语言,感受积累。
A走进“瓜藤攀檐图”老师:谁是我们班的朗读小明星啊?指名读第一段师正音(或种zhòng南瓜,或种丝瓜…)老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到底哪些景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生齐读老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哪些景物?生自由发言(瓜、藤、叶)老师:到底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他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生齐读老师:为什么说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构成的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生发言(特殊、不同、因为城里没有这样的装饰)老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下吗?城里是什么样的装饰呢?学生: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老师:那这样的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威严、冷漠)老师:那你们更喜欢那幅景色呢?学生:乡下的画面让我感觉更亲切、更独特迷人老师:对,正是因为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概括并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进而明白:真正的强大靠的是智慧。
拓展阅读,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一、生活入手,游戏导入,解决生字障碍。
师:小朋友们,你一定还记得,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读故事,听故事的美好情景吧!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芝麻开门。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师: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生:阿拉丁的神灯。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接着刚才的游戏,我再说一句:我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生:渔夫的故事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同学们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拿起你的右手,在跟我写吗?很好,反文旁的这一撇要通到“口”字的下面,故事的“事”首横要长一些。
大家预习过课文了吗?生:预习了师:看这边,看这些生词,能不能读正确。
生:撒网师:“撒”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读──生:撒(sǎ)_师:撒什么生:撒米师:撒米喂鸡,还能撒什么?生:撒雨师:第二个谁来读?生:胆瓶师:像胆一样的瓶子,请大家看,(出示文中黄铜胆瓶图片)我们经常提到清代有清瓷胆瓶。
这里是一只──生:黄铜胆瓶师:谁接着读生:锡封,用锡封着。
师:什么是锡封生:用东西把它封住师:用什么把瓶子封住?生:盖子师:封住瓶子的锡作的盖子就叫锡封,那么用铅封着的叫什么?生:铅封师:用纸条封着叫什么生:纸封师:错了,叫封──条。
谁来接着读呀?生:无恶不作,恩将仇报,倒霉,起誓二、整体把握,简单讲述,明确学习目标。
师:很好,看来生字的障碍大家已经扫除了,下面,解老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倒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开始。
(生默读课文,老师纠正默读张嘴的同学,几分钟后,老师示意读完的同学举手)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一边举着手一边想一想,这是个什么故事呢?还有几位同学没读完,我们等一等。
(学生都举手了)手放下,谁来说一说,生:我觉得这个故事是讲渔夫在无意间把魔鬼住着的胆瓶捞了上来,而他救了魔鬼一命,魔鬼却恩将仇报,然后,最后还是渔夫以他的智慧压制住了魔鬼的妖气。
师:解老师觉得你的“我觉得”这三个字说得非常好,说话就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请你再说一遍,(老师走到黑板前,准备把学生所说简要地写在黑板上。
)生:我觉得,但是我自己觉得啊(全场笑)``````师:请大家看着黑板,我们一起说(师领着学生顺着板书简要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大概是这么个故事。
我看到大家把自然段都标了出来,那你说,从课文的开头,到哪儿讲的是渔夫捞胆瓶呢?快看,用浏览的方式看课文。
生:1-2自然段师:哪些段落讲的是渔夫把魔鬼放了出来?生:3-4自然段师:哪些段落讲的是魔鬼要杀掉渔夫呢?生:5-9自然段师:再往后看生:9-13自然段师:再往后看,我希望不要叫别的同学啦,呵,生:5-15自然段师:对吗?生:对师:最后的16自然段到课文结束,讲得是──生: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师:但是,课文的后面两个部分可以这样写(出示改写后的部分,只简要写了主要内容),谁来读一读?(生读)请大家再看看课文,解老师写的跟课文有什么不同?睁大你的慧眼,比较比较。
生:解老师你主要把它的大概写了出来。
师:言外之意是课文写得──生:详细师:谁还有发现?从语言形式上。
大家发现没有,从课文的15自然段到结束,全是什么形式?渔夫说,魔鬼说、、、、、、、生:详写师:这叫对话描写,实际上这个问题太简单啦,可能大家有点钻牛角。
我把它写下来。
(板书:对话描写)不信你再看看,从15自然段一直到课文结束,全是带引号的对话,是吗?生:是师:抬起头来,看着解老师,文章的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描写魔鬼和渔夫的对话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渔夫和魔鬼的两次对话。
三、问题切入,研读课文,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
师:其中有两个问题解老师不明白,在第一次对话的时候,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师:解老师不明白什么?生:他不明白渔夫把魔鬼从海里捞上来,为什么魔鬼要把他杀死?师:我不明白,你明白吗?(生有的说明白,有的说不明白。
)师:赶快拿起语文书,读读文章的5-15自然段,可以自由读,也可以与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读,开始,一定要有声音。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指着板书)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我对你恩重如山呐,你为什么要杀我?(在板书“杀”后加问号)生: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被所罗门战胜了,然后在第一个世纪里,师打断生:直接讲主要内容。
生:过了四百年,没有人来救魔鬼,后来魔鬼说,谁要是来救了我,就把他杀掉。
师:非常好,我观察这位小女孩,他一开始说话的时候看着语文书,说着说着,她就不看语文书了,非常棒。
是这样吗?生:是师:这渔夫可真够倒霉的,如果他是前四百年把胆瓶捞上来,那渔夫可就发大财了。
他可以拥有享受终身的荣华富贵,可以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宝库,可以轻易实现自己的三个愿望。
他怎么这样倒霉,四百年后才把它捞上来,同学们,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生:不想信。
师:请你说生:因为魔鬼是坏的,他不可能说真话师:因为文中就这样说吗生读: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师:这是个怎样的魔鬼?生:凶恶的魔鬼(师板书)师:还有别的理由吗?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魔鬼不是说真话?生:他跟所罗门作对,说明他是一个很坏的魔鬼。
生:所罗门把他装在胆瓶里,还用锡封严,盖上印,说明他很坏。
师:这凶恶的魔鬼,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找这么多理由呢?生:因为他想让渔夫心甘情愿地死。
师:你可以看出这个魔鬼生:非常凶恶,非常爱欺骗人。
生:非常狡猾师:是呀,我这读到这里,就会想起大家二年级学过的那个故事,狼──生:和小羊师:那只可恶的狼不也找了好几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吗?看来,这真是一只狡猾的魔鬼。
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他的狡猾呢?请大家看文中的这两句话(出示: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一听所罗门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谁想说一说自己的体会?生:他一听所罗门死了,就对渔夫那么凶, 如果所罗门没死,他肯定不会对魔鬼凶,这说明他狡猾。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他的狡猾呢?生:立刻师:请大家读这两句话,体会魔鬼的狡猾。
四、角色体验,训练语感,感悟渔夫的智慧、果敢。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出示:“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呢?”)生读师:解老师要问什么问题,解老师不明白什么?生:渔夫问魔鬼他这么庞大的身体怎么会钻在这个胆瓶里呢?师:渔夫难道不相信魔鬼会钻进胆瓶里吗?生:不是的,因为渔夫想拯救自己的生命。
师:她把答案都说出来了,了不起。
既然渔夫知道胆瓶容得下魔鬼,为什么还要明知问呢,而且这样问──生读师:魔鬼一听,好像渔夫说得跟真的一样。
下面解老师跟大家合作,分角色读读这些对话,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渔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6──25自然段:师:渔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渔夫的几句话)生:渔夫想,哼,你只要一钻进胆瓶里,我就盖上胆瓶。
师:他这样想时,说哪句话,请你读出来。
生:读“我没有亲眼所见,绝对不相信。
”生:我说这一句,“告诉我吧,魔鬼,你计划怎样死?”渔夫想,你这样对我,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也这样对你。
师:究竟是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后面再说。
生:渔夫如果把这件事揭穿的话,他就不能活下去了,就说了这句话:“我没有亲眼看见,决不能相信。
”可见渔夫的智慧。
师:很好生:“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的吗?、、、、、、”他想魔鬼是个妖怪,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治他的妖气。
师:他是这样充满自信地说这番话的,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渔夫?生:聪明,生:有胆量,生:善于动脑筋,生:自信,生:遇到困难不慌张,生:有智慧,生:在危险前不低头,生:遇到危险非常冷静,生:充满救生欲,师:带着你的想法,让我们再来读读渔夫的话。
生读师:这是一个智慧的渔夫,(板书:智慧)这是一个果敢的渔夫,实际上“果敢”你体会最深了,(让刚才读提示语的同学回答)请你再读读这句话生: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盖上锡封。
师:立刻可以看到渔夫的生:果断五、体验对比,明确道理,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师:解老师又想到刚才编的故事,我这样编,行吗?(出示刚才缩写5-25段的文字)生:不行,因为那里面没有渔夫的勇敢。
师:从我的故事中他感受不到渔夫的勇敢。
生:渔夫的勇敢没有体现出来。
师:渔夫的勇敢怎样就体现出来了呢?生:要用细节描写才能表现出来。
师:真棒,细节描写。
实际上对话就是一种细节描写,有了对话描写,魔鬼和渔夫的形象才在我们的眼前鲜活起来,有了对话,才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了对话,才把魔鬼的本性和渔夫的智慧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渔夫看到魔鬼钻到胆瓶里,马上就把锡封生:盖上师: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生:魔鬼终究是战胜不了人的,因为人有智慧。
师:魔鬼是邪恶的代表,渔夫呢,是正义和的化身。
生: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的。
师:渔夫真的把胆瓶扔到海里去了吗?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生:扔到海里了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为什么?从文章中找答案。
生:“渔夫一边把胆瓶挪到岸边,一边说,我要把你投到海里、、、、、、”说明还没有把那只胆瓶投到海里。
师:渔夫会不会把胆瓶投入大海呢?生:会师:到底会不会呢?生:会师:你为什么老和别人想的一样呢?解老师把这个问题留作作业:渔夫到底把胆瓶扔没扔到海里呢?展开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接着写下去。
你在编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生:想象力丰富师:当然,这一点非常重要。
还有生:细节描写生:对话描写师:一定要把人物的对话描写清楚。
等你写完了,你再找来《一千零一夜》中《渔夫、魔鬼、四色鱼》的故事读一读,看你写的故事跟作者编的故事一样不一样。
当然,《一千零一夜》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同学去阅读。
语文课,我们教什么?──《渔夫的故事》说课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梅辉坡小学解曙昱《渔夫的故事》是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学生对它并不陌生。
作为入选教材的课文,这节课要教什么呢?这是我拿到这篇课文后,首先考虑的问题。
翻开第八单元导读,一段亲切的文字映入眼帘:你是不是还记得,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听故事、读故事的情景?故事曾经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呀!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