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

合集下载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与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与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与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14044012 孙胤邦14 级电子一班•输出电压幅值U/mV1 \j \J____ ■实验表格及图像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输入信号频率f/fHz 5.45.55.65.75.85.96 6.16.26.36.46.56.66.76.86.9输出电压幅值U/m V 1.61.7622.162.42.73.123.844.86.327.928.087.526.084.83.84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输入信号频率9 8 72 1如图所示(纵坐标为幅值mV ,横坐标为频率MHZ )单调谐的峰值为8.08mV , 下降到0.707倍时的值为5.71mv 。

输入 信号 频率 f/MHz 48 55 25 45 6 5 7 5 8 5 9 66 162 63 64 65 66 67 68 6 9 7 7 1 输出 电压 幅值 U/mV 0 61 1 4257 46 85 85 45 66 47 27 46 24 43 62 2 81 6 81 41 1 2双调谐回路幅频特性如图所示(纵坐标为幅值mV ,横坐标为频率MHZ )双调谐的峰值为7.40mV 和7.40mv 下降到0.707倍时的值为5.23mV 和5.23mV 。

这样看来,单调谐放大器优点是电路简单,缺点是通频带窄、选择性差、增益低。

双调谐放大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较宽的通频带。

而且由图可以看出双调谐的选 择性明显优于单调谐放大器。

值幅压电岀输2 3 4 5 输入信号频率6 7 88 7 6 54 3 2 1 0放大器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关系三、(纵坐标为输出电压V,横坐标为输入电压mV )。

当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输出的波形会失真,和输入波形不再一模一样。

二、实验结论及感想这是这一学期的第一次高频实验,通过低频放大的和高频所学内容,使我更真切地了解了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和双级单调谐放大电路的原理,更是巩固了通电理论课上学到的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验中测试了各组数据,验证了理论知识。

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2TP02
1
2C12
2K03 2Q01
2C10
2P02
输出
改变耦合电容数值
2TP01 2R05 2P01 IN 2C01 2R02
1
2R01
2C02
输入
三、实验任务 1.采用点测法测量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2.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动态范围。
表2-1
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f(Mhz) 放大器输出幅度U(mv) 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f(Mhz) 放大器输出幅度U(mv) 5.3 500 6.4 1400 5.4 700 6.5 1250 5.6 900 6.6 1150 5.7 1100 6.7 1100 5.8 1400 6.8 1100 5.9 1700 6.9 1050 6.0 1800 7.0 1000 6.1 1700 7.1 9500 6.2 1650 7.2 900 6.3 1600 7.3 800
耦合电容为2C05时扫频曲线
耦合电容为2C06时扫频曲线
2. 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 (1)2K02拨向上方,接通2C05。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幅度100mv, 2K03拨向下方,使高频信号源输出,送入放大器输入端,示波器CH1接2TP01, 示波器CH2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出(2TP02)端。反复调整2C04、2C11,使双调 谐放大器输出为最大值,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2)按照表2-2放大器输入幅度,改变高频信号源的输出幅度(由CH1监测)。 从示波器CH2读取出放大器输出幅度值,并把数据填入表2-2,且计算放大器电 压放大倍数值。可以发现,当放大器的输入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放大倍数开始 下降,输出波形开始畸变(失真)。

实验二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研究

实验二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研究

实验二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掌握用扫频仪测量谐振回路幅频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谐振回路谐振回路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CCTV—GPI实验箱、板1 。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 = lµh ,回路总电容 C 二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f 。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图2-1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
1.实验电路见图1-2
2.用扫频仪调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选C=3Pf将扫频仪射频输出送入放大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接至扫频仪检波器输入端。

观察回路谐振曲线(扫频仪输出衰减档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位置),观察双回路谐振曲线,反复调整
C T1、C T2使两回路谐振在f=10.7MH Z .。

调整注意事项:
(1).双峰曲线幅度尽可能大。

(2).双峰对称。

(3).顶部平坦。

(4).f的值以实测为准。

3.改变耦合电容C为10P、12Pf,重复上述测试,并描绘各曲线。

五、结论、讨论:
1.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不同耦合电容C时的幅频特性曲线。

2.双调谐回路耦合电容C对幅频特性,通频带的影响.
3.从实验结果找出双调谐回路的优缺点。

谐振放大回路实验报告

谐振放大回路实验报告

谐振放大回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谐振放大回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 功率放大器- 电容、电感和电阻器- 示波器- 直流电源实验原理谐振放大回路是指在特定频率下,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会被倍增放大的放大器。

它主要由电容、电感和电阻器组成。

当谐振频率控制在谐振回路的共振频率上时,电路的增益会达到最大值。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电容或电感的改变来调整回路的谐振频率。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理论,连接电容、电感和电阻器组成谐振放大回路。

电源连接到放大器的正负极,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示波器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

2. 调节信号发生器: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预期的谐振频率,设置输出电压的幅度。

3. 调整电容或电感: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的数值,调整谐振频率并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4. 调整放大器增益:调整功率放大器的增益,使输出信号达到最大。

5. 观察输出信号:使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记录幅度和相位。

6. 绘制增益-频率曲线:固定电容或电感的数值,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并记录放大器的输出幅度。

通过绘制增益-频率曲线,可以确定谐振频率和增益。

7.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谐振放大回路的性能。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从频率特性曲线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频率接近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输出幅度急剧增大。

当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输出幅度减小,损耗被放大器抵消。

结论与讨论谐振放大回路是一种可通过频率调整来实现放大的电路。

它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音频放大和振荡器等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谐振放大器的性能,并研究了其频率特性曲线。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索谐振放大器的其他性能,如可靠性、噪声和功耗等。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谐振放大回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性能。

我们通过调整电容和电感来调整谐振频率,并观察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

通过绘制增益-频率曲线,我们了解了谐振放大回路的增益特性。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器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器摘要:以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的回路为负载,增益和负载阻抗随频率⽽变的放⼤电路。

这种回路通常被调谐到待放⼤信号的中⼼频率上。

由于调谐回路的并联谐振阻抗在谐振频率附近的数值很⼤,所以放⼤器可得到很⼤的电压增益;⽽在偏离谐振点较远的频率上,回路阻抗下降很快,使放⼤器增益迅速减⼩。

因⽽调谐放⼤器通常是⼀种增益⾼和频率选择性好的窄带放⼤器。

调谐放⼤器⼴泛应⽤于各类⽆线电发射机的⾼频放⼤级和接收机的⾼频与中频放⼤级。

在接收机中,主要⽤来对⼩信号进⾏电压放⼤;在发射机中主要⽤来放⼤射频功率。

调谐放⼤器的调谐回路可以是单调谐回路,也可以是由两个回路相耦合的双调谐回路。

可以通过互感与下⼀级耦合,也可以通过电容与下⼀级耦合。

⼀般说,采⽤双调谐回路的放⼤器,其频率响应在通频带内可以做得较为平坦,在频带边缘上有更陡峭的截⽌。

超外差接收机中的中频放⼤器常采⽤双回路的调谐放⼤器。

本⽂主要介绍的是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器,分析其主要技术指标。

有:静态⼯作点、电压增益、通频带、矩形系数,将其与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器进⾏⽐较,得到对同⼀输⼊信号⽽⾔,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器⽐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器的电压增益有所增⼤、通频带显著加宽、矩形系数明显改善,⾼频⼩信号放⼤器主要应⽤于接收机的⾼频放⼤器和中频放⼤器中,⽬的是对⾼频⼩信号进⾏线性放⼤,关键词:静态⼯作点、电压增益、通频带、矩形系数正⽂:⼀、任务要求1、三极管输⼊、输出特性的测试,作为设置静态⼯作点的依据;2、调整合适的静态⼯作点,测出各级静态⼯作点,并尝试将R1改为可变电阻,观察其波形的变化并描述相关失真情况; 3、进⾏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器的特性分析:电压增益(放⼤倍数)、通频带分析;4、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器的RF (射频电流)特性如何?并与单调谐回路放⼤器相⽐较;5、测量谐振频率0f ,并将电源频率改变为00f f f f <>、时,并观察其输出波形的变化,其输出特性;6、通过测量通频带及与给定相对输⼊损耗的通频带⽐值,是确定其矩形系数,并与单调谐回路相⽐较;7、测量双调谐回路放⼤器的幅频特性,并将其与特性曲线与单调谐回路放⼤器作⽐较,试分析其原因;8、输⼊同⼀信号,观察单调谐回路放⼤器与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器的输出波形,结合上述测量值,对其进⾏总体⽐较,试总结出其相关结论⼆、设计电路原理分析:双调谐回路放⼤器原理图VCC双调谐回路放⼤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较宽的通频带,并能较好地解决增益与通频带之间的⽭盾,因⽽它被⼴泛地⽤于⾼增益、宽频带、选择性要求⾼的场合。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实验报告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实验报告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一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一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练习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

3.熟悉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4.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电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5.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高频信号发生器3.万用表4.实验板G1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实验电路见图1-1L1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使用接线要尽可能短(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注意接地)(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静态测量实验电路中选Re=1K,测量各静态工作点,并计算完成表1-1表1-1*Vb,Ve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动态研究(1)测量放大器的动态范围Vi ~ V o (在谐振点上)a.选R=10K ,Re=1K 。

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示波器。

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调节频率f使其为,调节Ct,使回路“谐振”,此时调节Vi由变到,逐点记录V o 电压,完成表1-2的第二行。

(Vi的各点测量值也可根据情况自己选定)b.当Re分别为500Ω,2KΩ 时,重复上述过程,完成表1-2的第三、四行。

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Ic 不同时的动态范围曲线V o—Vi,并进行比较与分析。

*Vi , V o可视为峰峰值(2)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a.当回路电阻R=10k时,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将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至电路的输入端,调节频率f,使其为,调节C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的回路谐振频率f0=为中心频率,然后保持输入电压Vi不变,改变频率f由中心频率向两边逐点偏离(在谐振频率附近注意测量V o变化快的点),测得在不同频率f时对应的输出电压V o,完成表1-3的第一行(频率偏离范围自定,可以参照3dB带宽来确定,即信号的幅值为信号最大幅值的倍的两个频率之差为放大器的3dB带宽)。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为:带宽:8.0*0.7=5.6Bw1=6.6-6.1=0.5MHz2、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当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下,运用上步点测法测出接通与不接通1R3的幅频特性曲线。

既令2K1置“on”,重复测量并与上步图表中数据作比较。

f/MHz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U/mV 1.7 1.9 2.0 2.4 2.6 3.2 3.6 4.0 5.2 5.6 5.6 5.2 4.4 3.8 3.2 2.6 2.4 2.0幅频特性曲线为:5.6*0.7=3.92;Bw2=6.65-6.1=0.55MHz3、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保持输入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出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2K2往上拨,接通2C6(80P),2K1置off。

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6.3MHZ(用频率计测量),幅度300mv,然后用铆孔线接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IN)。

2K03往下拨,使高频信号送入放大器输入端。

示波器CH1接2TP01,示波器CH2接放大器的输出(2TP02)端。

反复调整2C04、2C11使双调谐放大器输出为最大值,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按照下表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3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双调谐放大器的幅度值,并把数据填入下表中。

f/MHz 4.8 5.0 5.2 5.4 5.7 5.8 5.9 6.0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U/mV 0.8 1.4 2.6 4.2 8.0 8.8 8.0 8.0 8.0 8.2 8.4 6.4 4.8 3.2 2.0 1.8 1.4 1.2 幅频特性曲线:8*0.7=5.6V;Bw3=6.55-5.5-1.05MHz4、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2K1置off,2K2置单调谐,接通2C6.高频信号源输出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IN),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幅度为100mV。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与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与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单调谐与双调谐放大器
实验报告
14044012 孙胤邦
14级电子一班
一、实验表格及图像
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
如图所示(纵坐标为幅值mV,横坐标为频率MHZ)单调谐的峰值为8.08mV,下降到0.707倍时的值为5.71mv。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电压幅值
如图所示(纵坐标为幅值mV,横坐标为频率MHZ)双调谐的峰值为7.40mV 和7.40mv,下降到0.707倍时的值为5.23mV和5.23mV。

这样看来,单调谐放大器优点是电路简单,缺点是通频带窄、选择性差、增益低。

双调谐放大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较宽的通频带。

而且由图可以看出双调谐的选择性明显优于单调谐放大器。

三、(纵坐标为输出电压V,横坐标为输入电压mV)。

当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输出的波形会失真,和输入波形不再一模一样。

二、实验结论及感想
这是这一学期的第一次高频实验,通过低频放大的和高频所学内容,使我更真切地了解了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和双级单调谐放大电路的原理,更是巩固了通电理论课上学到的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验中测试了各组数据,验证了理论知识。

当然了,通过在实验室调试各种高频仪器,我基本上学会了使用高频中的扫频仪、示波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和信号源,以及消除自激的方法。

总体说来,本次实验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让我对高频电路有了进一步了解,激发了学习通信电子电路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高频电路实验箱;
2. 熟悉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分析方法;
二、预习要求:
1. 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 了解实验电路中各元件作用;
3.了解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与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异同之处。

三、实验电路说明:
本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图2-1
W、R1、R2和Re1为直流偏置电路,调节W可改变直流工作点。

C2、C3、L1、C10、C9、L2构成双谐振回路,C7、C8为耦合电容。

RL为负载电阻。

四、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2. 数字频率计
3. 实验箱及单、双调谐放大模块
4、高频信号发生器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 测量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1)拨动开关K1,选中C7=8p;拨动开关K2至“RL”档;
2)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3)高频信号源输出端接到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电路的输入端TP1,示波器接电路输出端TP3;
4)使高频信号源的正弦信号输出幅度为300mV左右(峰峰值),输出频率在8MHz,反复调节C2、C10、W使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最大且波形不失真;
5)以此时回路的谐振频率8MHz为中心频率,保持高频信号源的信号
输出幅度不变,改变频率由中心频率向两边偏离,测得在不同频率时对应的输出电压
表2-1
6)选C8=12pF,重复第3)---5)步的过程。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2.整理各实验步骤所得的数据和图形,绘制出双调谐回路接不同耦合电容时的幅频特性和通频带,分析原因;
3.比较单、双调谐回路的优缺点。

4.谈谈实验的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