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规划时间轴
巴黎规划

利用主动脉式的铁路系统调 整地区密集程度和促使不同 种族人群共生。带状公园、 新城乡道路、城市新技术 (能量、垃圾、回收、综合 物流)、新设备和加强的交 通系统让巴黎都市的人们拥 有一个资源合理的未来。
21世纪的巴黎——大 巴黎城市发展计划
巴黎各处可见 绿色屋顶
私人驾车出行。林荫道将拥有更多绿 地、更宽的行人道和自行车道。为了让市 民更好地使用林荫道,政府将投入使用小 型环保汽车。这样不仅能减少林荫道上步 行的人,也能减少常规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以及影响林荫道上的行人。
1965年大巴黎规划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市区内主要改建了5个区,在 其中接近市区边缘的弗 隆· 塞纳区和意大利-戈贝 德· 兰区建了一些高层建筑。 1969年以后,又在市中心进 行了一些改建尝试,如整顿马 海区,重新进行圣· 马丹运河区 和中央商场区的规划设计, 建设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等。城市外围部分,除完成高 速环行公路(1961~1972)外, 70年代起,开始在香榭丽舍 主轴延长线上建设新的城市 副中心──德方斯(见巴黎德 方斯区规划)。 德方斯大门
1851——1870年的巴黎规划
这个阶段主要完成了贯穿全城的“大十 字”干道和两条环路,城市有了基本骨 架。“大十字”干道的东西向主轴线以 卢佛尔宫为中心,西至星形广场,东至 巴士底广场和民族广场;南北向轴线由 斯特拉斯堡大街、赛巴斯托波尔大街和 圣米歇尔大街构成。两条环路是:内环, 在塞纳河右岸,大体沿原路易十三和查 理五世时期的城墙遗址,在左岸为圣· 日耳 曼大街;外环,为拆除1785年城墙后建成 的大街。同时建成一批新的广场和纪念 性建筑(如民族广场、共和广场和卢佛 尔宫北翼等)。主要的纪念性建筑大都 布置在广场或街道的对景位置上。以卢 佛尔宫和雄师凯旋门为重点的市中心, 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 大型纪念建筑物组成完整的统一体,成 为当时乃至现今世界上最壮丽的市中心 之一。
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

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巴黎,一座爱情之城、浪漫之都,是塞纳河畔的艺术与历史之都。
巴黎的城市规划而是极其经典也是各地城市规划效仿的典范。
谈起巴黎的城市规划,溢美之词已泛滥至陈腔。
巴黎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
其中拿破仑三世时代的第一次改造由奥斯曼主持,这次改造以大规模的规划极大地改变了巴黎的风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使巴黎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小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但是对巴黎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造成了破坏;第二次改造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这次改造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的保护,通过建设新城区,减缓老城区的压力,使旧城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延续。
十九世纪,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向城市,人们在巴黎市区加盖房屋,城市中出现了密度过高的现象。
拿破仑三世时期,奥斯曼男爵在1858年到1871年之间的18年间进行了对巴黎的改造工程,这次改造使巴黎脱胎换骨,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奥斯曼在任塞纳省省长之前,巴黎已经“病了”。
巴黎面临着严重的交通的问题,水的供应不足,建筑破旧,而巴黎的市中心西堤岛已经成为娼妓、犯罪的中心。
所以奥斯曼的任务就是“净化巴黎”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毫不迟疑地开辟道路、大街和公共空间,在原有的建筑和区域中完成了160公里的大街与道路。
他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
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
奥斯曼在新建的道路两旁建造了新的建筑,严格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
巴黎城市规划

巴黎城市规划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繁荣的城市,巴黎的城市规划一直以来都是极具特色和独特魅力的。
巴黎的城市规划始于公元前52年,当时罗马人建立了一个名为“Lutetia”的小型定居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并在19世纪经历了巴黎改造运动的重大变革。
这场改造运动由拿破仑三世发起,旨在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交通系统和公共设施。
巴黎的城市规划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而闻名。
城市的核心是塞纳河,河流将城市分为左岸和右岸。
在左岸,有著名的拉丁区,以其古老的大学和学院而闻名。
右岸则是商业和政府区域,包括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
巴黎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遗迹和建筑物的完整性。
城市中有许多古老的教堂、宫殿和博物馆,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
这些建筑物都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修复,成为巴黎独特的文化景观。
此外,巴黎的城市规划还注重提供良好的交通和公共设施。
巴黎拥有发达的地铁系统,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城市中还有许多公园、广场和娱乐场所,如卡地亚广场和卢浮宫花园,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近年来,巴黎的城市规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巴黎正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
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空间和环保设施,如自行车道、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
总的来说,巴黎的城市规划在保护历史遗产、提供良好交通和公共设施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使得巴黎成为一个宜居和宜游的城市,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们前来探索和享受其独特的魅力。
巴黎规划史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
笔者认为,以1965年为分界线,巴黎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权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
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1947年法国青年地理学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Jaen Franfois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
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
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1950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1巴黎历史沿革回顾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4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公元4世纪至12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
自从13世纪卡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巴黎城市规划

巴黎城市规划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巴黎进行了全面的城市规划。
以下是巴黎城市规划的标准格式文本:一、背景介绍巴黎城市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规划是基于对城市现状的全面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合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而成。
二、城市发展目标1. 提高交通便利性:改善交通网络,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和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2. 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商业区域布局,吸引投资和创业机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历史建造、古迹和文化景观,传承巴黎独特的文化魅力。
4. 提高居住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
5. 保护自然环境: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具体措施1. 交通规划:a. 扩大地铁和轻轨网络,增加车辆数量和频率,提高运输效率。
b. 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交通方式。
c. 优化交通信号灯系统,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
d. 提供更多的停车位,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 城市建设:a. 更新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下水道等。
b. 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提供更好的服务。
c. 保护历史建造和古迹,修复和翻新破旧的建造物。
d. 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3. 经济发展:a.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企业投资巴黎。
b. 建设商业区和科技园区,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
c. 支持本地企业和创新项目,促进经济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4. 文化保护:a. 制定保护计划,保护历史建造和文化遗产。
b. 支持文化艺术活动和节日庆典,增加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c. 加强文化教育,传承巴黎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5. 居住环境:a. 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巴黎的城市规划

具体规划内容
带状公园、公共设施和铁路系统紧密 多元化中心——新的北轴线 减少高楼,给市民带来更宽阔的视野 联系在一起 1000个项目,大量分布在巴黎郊区 交通网络规划——加强郊区交通 运输 巴黎随处可见的绿色屋顶 林荫道拥有更多绿地、更宽的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主要内容:
1.巴黎简介 2.巴黎的历史规划和现代规划 3.巴黎代表建筑 4.巴黎城市规划总结
巴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6.9平方公里。城市面积 2,723平方公里(1999年)。巴黎大区面积14,518.3平方公 里(1999年)。
人口
216.80万(2006年1月,法国城市第1名),人口密度 24,948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64.45万(1999年)。巴黎 大区人口1,206.70万(2007年),人口密度816人/平方公 里(大都会)。
绝对君权改造时期
这一个时期的改造,确立了明确的城市中轴线,巴黎 出现了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的广场系列的规划。纪念性 的公共广场有很大发展,并且开始把绿化布置喷泉雕塑, 建造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注重处理好广场 大小和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
旺多姆广场
协和广场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规 划在许多情况下今天仍然适 用。巴黎一直遵守严格的城 市规划,特别是限制建筑物 的高度。今天,对于高度超 过37米的新建楼宇只在特殊 的例外情形下才被允许,而 在许多地区,对于高度的限 制甚至更低。
1.绝对君权时期 2.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 3.奥斯曼改造时期
绝对君权时期
破烂的房屋
十七世纪初亨利四 世在位期间,把巴 黎昔日破烂的房屋 改成整齐一色的砖 石联排建筑,并且 做了一些道路、桥 梁、供水等城市建 设工程。这些改建 工组多在广场或大 街旁,形成完整的 广场和街道景观。
巴黎城市规划分析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并称为国际四大都市。
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艺术之都。
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
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
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等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从巴黎的历史规划讲起。
巴黎在历史时期主要有三次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其城市规划起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要介绍一下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整个欧洲都如出一辙的肮脏,而巴黎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最脏的城市。
在中世纪,街道没有铺路石,满地都是垃圾粪便堆积成的泥浆,下雨天更是肮脏不堪。
巴黎的所有下水道都直接通向塞纳河,而市民又直接从塞纳河取水饮用。
当时居住在凡尔赛宫中的贵族都直接在房间内排泄,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房间居住,弄脏的房间就有人来清洁。
这样一个肮脏的时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基督教对人们精神的黑暗统治,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疾病常发的社会现象促使城市改革发生。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统治地位被强烈动摇。
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
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
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
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豪斯曼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前文提到的绝对君权时期,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开始有了些发展,巴黎昔日破破烂烂的房屋被整改成了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
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绝对君权时期最伟大的产物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图示布局分析

巴黎改建及巴黎总体规划的图示布局分析说明一、巴黎改建巴黎改建时间为18世纪初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雅各宾时期;2.拿破仑时期;3.拿破仑第三时期。
改建内容如下:雅各宾时期:最下层的贫苦人民的专政,城市建设重点是第三等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的聚居区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道,特别是为劳动人民居住区铺设街道和路面,增加供水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②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拿破仑时期: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权,城市建设活动主要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服务。
①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②改建贵族,市中心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与街道,以控制帝都风貌③改善城市面貌,对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及坡度做了明确规定④修建协和广场,并以其为控制城市的中心⑤修建凯旋门和明星广场拿破仑第三时期:背景:法国国内国际铁路建成,成为欧洲的最大交通枢纽之一。
城市迅速发展,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城市现状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目的:城市的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要求、还有政治目的:从市中心迁出无产阶级,改善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交通功能,消灭狭窄街巷,以便镇压起义者。
功能要求、艺术要求、政治目的内容:1)完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2)在市中心开辟95公里顺直宽阔的道路3)为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的宽度与两旁建筑高度,屋顶坡度都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限制4)改建市中心大型公共建筑5)为适应城市结构变化带来的分区要求,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6)建造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和其它市政设施,促进城市近代化7)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
1.不足:1)未能解决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2)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3)以巴洛克的风格对城市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的原有面貌;2.意义:1)基本上达到了改建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宣传帝国、军事防御2)使得巴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现代化的城市3)对后世城市改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提供了实践奥斯曼改造的经验、教训及启示19世纪中叶,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巴黎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产生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编辑]巴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考古学家认为巴黎地区在公元前4200年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在此[30]。
凯尔特人当中的高卢人分支巴黎西人在公元前250年就已经居住在塞纳河沿岸[31][32],所以巴黎市的核心就位于塞纳河上的西提岛(又译为“西岱岛”或“城岛”,Île de la Cité)。
公元前52年,罗马人征服了巴黎地区[30]。
在此之前,巴黎地区只是一个名为巴黎西(Parisii)的凯尔特高卢人部落的聚居地。
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开始。
罗马人起初将该这座城市命名为吕得斯(Lutetia),但是后来在四世纪时改名为巴黎。
但是罗马时期高卢行省的中心是在巴黎南方的里昂,巴黎当时只是一个小规模的人类居住地,而且人口都集中在塞纳河左岸。
巴黎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持续扩张,成为一个拥有宫殿、竞技场、浴场与花园的繁华城市[33]。
中古时期公元508年,法兰克人占领了巴黎,国王克洛维一世将巴黎定为墨洛温王朝的首都,法兰克人利用木板在这里建立教堂和宫殿。
但是此时的法兰克人统治的国家不过是一个部落的聚合体,并无严谨的组织。
克洛维一世死后,法兰克王国遭到他的儿子们瓜分,巴黎很快又沦为地方性城市。
在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并不在巴黎,而是在亚琛等城市之间移动,巴黎地区当时是由“强者”罗贝尔来统治。
公元9世纪,维京人入侵法国,并于公元845年进攻巴黎,于是巴黎人在城市周围建起了城墙抵御维京人侵略。
因为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胖子查理软弱无能,于是在抵抗维京人进攻中享有盛誉的巴黎伯爵奥多(Odo),同时也是罗贝尔之子,在公元888年由大领主们推选为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奥多的曾孙雨果·卡佩于987年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开创了卡佩王朝,同时巴黎也首次成为西法兰克王国的首都。
从公元11世纪开始,巴黎开始向塞纳河右岸发展。
路易六世在右岸地区建立了市场和道路。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建设了首座环绕巴黎的城墙,还拓宽了城市道路,建设公共喷泉,同时修建了卢浮宫。
巴黎于公元1348年遭到黑死病袭击,当时巴黎约有200,000人居住[34],而这次黑死病曾经在一天之内就造成800人死亡,并在1466年再度造成40,000人死亡[35]。
巴黎在百年战争中被英国和勃艮第公国的军队占领,但是后来瓦卢瓦王朝国王查理七世收复巴黎,在1453年结束了百年战争。
1356年巴黎修建了第二道城墙。
1356年,王太子查理召开三级会议,筹备军资和赎金,却无意应答巴黎市民代表要求扩大三级会议权限、限制王权。
1358年2月,巴黎市民艾蒂安·马赛(Étienne Marcel)领导下起义,冲入王宫,查理出逃。
后起义者联合扎克雷起义未果,查理调军围困巴黎,起义者遭镇压。
1436年,查理七世收复了巴黎。
虽然巴黎恢复首都的地位,但是法国真正的权力中心仍然在卢瓦尔河流域[36]。
到了16世纪初(1528年),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周边建造了众多的城堡,法国的权力中心才回到巴黎。
1564年,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太后下令在城市中央修建杜伊勒里宫和花园,并将它与卢浮宫连接起来。
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巴黎发生了天主教势力对基督新教雨格诺派的大屠杀,屠杀从巴黎扩散到其他一些城市,持续了几个月之久[37][38]。
波旁王朝时期,巴黎继续向四周发展,直到后来路易十四兴建凡尔赛宫,并将宫廷和行政机构迁往凡尔赛宫。
此时的巴黎环境肮脏,道路曲折,街道狭窄,房屋稠密,且多为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城市,拥有近50万人口和25,000间房屋。
鼠疫在16及17世纪又多次侵袭巴黎,夺走许多人的生命[39]。
18至19世纪[编辑]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民攻占巴斯第监狱[40]。
革命的其中一项措施是,更改了不少巴黎原有的地名:路易十五广场被更名为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被更名为“理性堂”,杰出的哥特式建筑圣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广场的路易十四铜像、新桥的亨利四世铜像和巴黎其他各处的国王铜像被推翻。
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对巴黎进行了新的扩建工作,兴建了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的南北两翼,整修了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修建了大批古典主义[41]的宫殿、大厦、公寓。
拿破仑在1814年3月13日遭到击败后,巴黎遭到俄罗斯及联军势力占领,这是巴黎四百年来首次遭到外国势力占领[42]。
此后的巴黎历经反法同盟占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
到了拿破仑三世时期,巴黎自中世纪沿革而成的市街风貌及古老狭隘的城市动线已不符合十九世纪西方对于一国之都的期待及需求。
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负责巴黎的大规模城市改造。
奥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了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还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供水及排水系统。
但是他也拆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物,对巴黎旧城的破坏一直存在历史争议。
奥斯曼男爵在没有提供暂时住所的情况下拆除巴黎市区所有贫民区,将贫民全赶到城外,另外为避免革命再起,将许多运河地下化,让军方的瞭望塔没有死角,使反抗人士无法躲在河堤开枪与政府军对抗。
在这段期间,霍乱在1832年与1849年两度侵袭巴黎,造成巴黎人口严重下降。
单单1832年这次霍乱大流行就造成20,000人死亡,当时巴黎的人口也只有650,000人[43]。
1870年普法战争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巴黎再一次遭到战争的破坏。
巴黎公社在面临失败时,于1871年5月24日放火烧毁了巴黎的众多主要建筑[44]。
此后巴黎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发展时期。
作为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同时为了迎接1889年世界博览会,巴黎政府于1889年修建了埃菲尔铁塔,这次世界博览会也让巴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观光与贸易中心[45]。
埃菲尔铁塔直到1930年帝国大厦落成之前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巴黎政府为迎接1900年世界博览会修建了巴黎地铁,同时建造了大皇宫和小皇宫。
20世纪[编辑]1944年巴黎解放时,群众游行越过凯旋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都没有遭到严重破坏。
巴黎在战间期文化及艺术迅速发展,并吸引许多著名艺术家、音乐家与文学家聚集,例如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萨尔瓦多·达利、海明威与巴勃罗·毕加索等人[45]。
1940年6月14日,巴黎在法国战役开始5个礼拜后遭到德军占领。
当时德军从凯旋门通过,纪念拿破仑于1800年马伦哥战役胜利140周年[46]。
1944年巴黎解放前夕,希特勒曾经下令彻底摧毁这座城市,但是指挥官冯·寇尔蒂茨(Dietrich von Choltitz,法语念作肖尔蒂茨)最后并没有执行这个命令[47]。
德军最后在1944年8月25日撤出巴黎,巴黎终于获得解放[48],法国人终于能越过凯旋门,庆祝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继续朝向四周发展,并于1970年代停止盲目扩张,改为发展郊区卫星城。
1970年代末开始,法国政府在巴黎西郊的上塞纳省(Hauts de Seine)建设了拉德芳斯中心商务区。
环城大道与区域快铁的完成让巴黎与邻近地区可以紧密连结,使得巴黎的大众运输系统更加完善[49][50][51]。
从1970年代开始,巴黎内部许多地区已经进行限制工业化程序,而许多外来移民也持续移入巴黎地区,失业者与外来移民造成许多社会问题[52][53]。
在此同时,巴黎与西方及南方的郊区已经从传统制造业成功转型为服务业与高科技制造业,居民的所得也晋升欧洲的顶尖行列[54][55][56]。
这种结果也导致区域之间产生社会鸿沟[57],特别是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例如2005年法国骚乱就是发生在巴黎东北郊区。
21世纪[编辑]为了去降低巴黎内部社会的紧张并促进经济发展,巴黎政府正在进行许多计划。
首都地区拓展事务国务秘书克里斯丁·布朗(Christian Blanc)于2008年就任,负责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的大巴黎计划(Grand Paris)。
在此同时,几栋摩天大楼于2006年获得政府批准,准备建造在拉德芳斯商业区,并预计于2010年代初完工。
这项计划也是巴黎自从蒙帕纳斯大楼在1973年完成后,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摩天大楼兴建计划。
如今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仍然发挥着无可取代的功能。
Paris Urban Historyby Lisa MallnerParis began as a Celtic settlement on an island in the Seine. The earliest settlements were likely on various heights lining the river but away form the marshy banks. The Romans arrived with Cesar in 53 BC and occupied Paris. By the first century AD, the Roman settlement of Lutetia Parisiorum was a village with a few hundred inhabitants. The Romans built a wall surrounding the city, and made the town an important trade center. Roman architecture was consolidated organized -- there were planned temple and public districts built on a variation of a grid. Aqueducts brought water to imperial baths and public fountains. The city grew to include the Left Bank, and a road system was built to connect the city to the capital of Roman Gaul, Orleans./roman-paris.GIFBy the Carolingian age, the city had changed from being comprised primarily of Gallo-Romans to Christian Franks. By now the Roman city was in ruins and the building materials were recycled for new projects, especially the Frankish city developing on the right bank. Paris now included suburbs with massive plots of farmland worked by serfs. The relative quietude of the city was broken in 845,when Vikings began to repeatedly sack the city. The city shrank to only what could be contained within the old Roman walls, which were fortified for safety.Hugh Capet became the king of France in 987 and made Paris his capital. The city expanded during this period of relative stability, and building began in earnest. In 1108 Abbot Suger reconstructed the old Romanesque churches into Gothic cathedrals, especially Notre-Dame and the basilica of Saint-Denis. This architectural style dominated major buildings. However, it wasn't until Philip I that monarchs began to build grand palaces, pave streets, and encourage trade and education in the city./photos/2008/201/11420947_121658462748.jp gIn the late 12th century, Phillip II built the Louvre palace in the right bank and expanded the Roman wall around the city. He also built hospitals, aqueducts and fountains to provide fresh water, churches, and monasteries. Most importantly, he raised the streets, and refined the basic sewer system. As the high sulfur content of the local soil coupled with the Seine river and sewage was apparently nauseating for citizens and travelers alike, these changed helped simulate trade and commerce..By the 14th century, Paris was in turmoil because of the 100 YearsWar. Major building was stalled and Paris came under the English in 1420.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were wasted by war and a long cold snap that ruined crops and caused mass starvation. Paris was liberated from the English by Charles VII, and by 1461 the Renaissance had reached Paris under Louis XI. During the Renaissance architects began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shaping of urban space, and urban planning became a major consideration of rulers during building. Parts of old cities were rebuilt to create squares, straight roads, and symmetrical building arrangements. Thecity walls were again refurbished to accomodate advances in firearms and now contained large earthworks.Henry IV was a major figure in the renovation of Paris. He was a patron of the arts and took a personal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Under his rule, Paris became the focal point of the newly unified country of France. The Place Royale (Place des Vosges) is perhaps his most famous building and is representative of Henry IV's rennovations. It is the oldest planned square in the city and is a prototype for residential squares across Europe. The Place Royale embraced simplicity, and this innovation extended to house fronts and planned spaces across Paris. Another archetypal innovation planned by Henry IV was the Place Dauphine. This too was among the earliest city planning projects in Paris. The Place Dauphine combinessemi-detached units of buildings that have shops at the ground floor and living quarters above. Additionally, a public squar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otal design. Henry IV's promotion of domestic manufacturing is also embraced in his urban aesthetic, with many building materials and interior embellishments being produced locally./3165/3046294176_fdeb9f295f.jpgParis came into the Baroque style in the 1600s under Louis XIV andJean-Baptiste Colbert. The Versailles palace, which Louis made the seat of government because of his distaste for Paris is perhaps the best known example of this highly decorative style. For Louis XIV, architecture wasmeant to represent political power. Grand floor plans and ornate embellishment were well suited to this style. Versailles is considered the first moder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ouis XIV's superintendent of finance, Jean-Baptiste Colbert, who was left in charge of urban planning, understood that Paris had symbolic importance, and commissioned buildings in the classical style inspired by ancient Rome. Architecture was consciously used to define, and unify the nation (a strategy later used by Hitler, Mussolini, and Stalin). The biggest construction project during this time was the Canal du Midi, which linked the Atlantic and the Mediterranean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transport of goods. The signature contributions of this period were radiating road junctions, tree-lined boulevards, and major axes built onto the city grid starting in 1667. Building became more streamlined as first floors overhanging streets were also outlawed for fire safety. Streets were paved en masse with cobblestones, and sewers and street lamps were placed throughout Paris. By the 18th century the population of Paris expanded to more than half a million and the city was one of the wealthiest in the world. Rococo style brought decorative swirls and embellishments to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classicism in architecture./home/rwb/paris_1789.jpgThe next major movement in urban history came after the Revolution underLouis Napoleon III, who became emperor in 1852. Napoleon had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in developing Paris into a new modern city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e commissioned the Haussmann Plan, led by Baron Georges-Eugene Haussmann, to realize this vision. Between 1852 and 1870, major renovations were undertaken in Paris, although work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the century even after the fall of the Second Empire. These reforms are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second empire reforms”. Haussmann not only renovated streets and utilities, but dictated the specific facades of buildings. Railway stations, monuments, and green spaces were included in his reforms. Haussmann designed street blocks as homogeneous architectural segments. Haussmann molded the entire city into a geometric grid, which divided the city into arrondissements. The districts started at the center of Paris and then spiraled outward. The streets were widened for improved traffic flow and public health (disease epidemics actually decreased as a result). Buildings were meant to be created and seen together in order to create a unified urban landscape. The favored decorative mode of these new buildings facades was neoclassicism. Haussmann enacted a revolutionary sewer system that divided clean water from dirty water, meant to deal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bathrooms in upper class homes. These innovations effectively transformed Paris into a modern city./paris/magazine/diaporama/06/paris-vu-du-ciel/1 950/images/2.jpgIn 1960 a planning organization was founded (PADOG) to renovate theinner city. Growth of the city was limited as the plan included projections of pop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ousing conditions as part of urban planning. Decentralization was necessary, factories were moved outside the city, and the garden city movement from England came to Paris. Architects like Le Corbusier advocated for the building of skyscrapers in order to concentrate activity in a small ground space and encourage more open green space. More recent movements include “cleaning up” the city, historical restoration, and a revival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