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生严重腹腔感染的外科干预(2010-12)
复杂腹腔感染cIAI的疾病概述和抗感染治疗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B.E.S.T ➢ 抗菌谱广 (Broad) ➢ 疗效可靠 (Efficacy) ➢ 不良反应少 (Safety) ➢ 组织浓度高 (Tissue concentration) ➢ 无需皮试 (No skin test ),更适合急症患者
• I/II期患者通常不会出现严重脓 毒症/感染性休克,且可以安全 进行肠内治疗、抗生素静脉输 注和经皮引流治疗较大脓肿
Moore FA,et al.World J Emerg Surg.2013 Dec 26;8(1):55.
• III/IV期患者可能存在感染性休克, 若在手术时仍存在,应在有限条件 下接受DCL(损伤控制剖腹手术)
*莫西沙星在中国批准的适应症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
Mazuski JE, et al. Surg Infect (Larchmt). 2017 Jan;18(1):1-76.
莫西沙星可全面覆盖cIAI常见病原菌 抗菌谱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常见病原体
log10 cfu/mL
对照组 左氧氟沙星750mg 左氧氟沙星500mg 莫西沙星400mg
0
3
6
9
12 15 18 21
注:log10CFU/ml:每毫升血清中细菌存活数量
24 小时
一项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对比研究
Odenholt I,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6; 58(5):960-965.
未早期引流 抗菌药物选择不当 用药不及时
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指导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

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指导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
李宁朱维铭左芦根
【摘要】损伤控制外科理
念已经深入人心.被广泛用以 指导复杂外科病人的治疗。需 要外科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往 往病情严重,手术风险大,但损 伤控制外科理念还没有受到足 够的重视。克罗恩病手术治疗 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在全 身状况不允许时不需要进行较 大的手术,采用损伤控制外科 理念指导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风险,提高 临床疗效。本文重点讨论克罗恩病外科治疗中损伤控制的 必要性与合理性.以及损伤控制的目标及方法。
李宁
【关键词】克罗恩病;损伤控制外科;微创外科
Damage
Crohn control disease directed
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当前CD病因不明的情况下,CD手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gen.
术的目的仅限于解除内科治疗无效的临床症状,无法做到 根治CD。即便如此,由于手术是治疗CD的最后手段,需要 手术治疗的CD患者均已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病程长、病 情重、药物疗效不佳甚至无效。因此,患者不但存在需要外 科处理的CD并发症(如肠梗阻或腹腔感染),还存在由于长 期消化吸收不良所造成的营养不良和药物不良反应所造成
in
patients with CD to
not
control symptoms,therefore
major
surgery should
be performed when the general health
of the patients is not satisfactory.Use of DCS to guide surgery
正确理解与运用损伤控制性外科

正确理解与合理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李幼生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近二十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新理论。
它雏形始于19世纪末肝损伤的堵塞止血,1993年Rotondo正式提出损伤控制外科的理念 [1]。
DCS从理论的提出到目前的临床广泛实践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发展之快超出人们的想像,其应用范围已覆盖至战伤、创伤及非创伤疾病的救治,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澄清。
1.DCS这一新理念是突然出现的吗?传统观念认为首次手术治疗是进行确定性修复或重建的最佳时机,但严重创伤病人惊人的死亡率,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死亡的原因并非手术失败,而是继创伤及手术后的内环境紊乱、生理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的致死三联症---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2]。
DCS它改变了严重创伤病人一定要在首次手术进行确定性手术的概念,更注重创伤后的临时生命救护和控制病理生理性改变。
在DCS 理论提出以前, 早已有该方面的临床实践。
如1894年Kusnetzoff 和Pensky 首先使用纱布填塞肝脏止血。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越南战争期间, 分期手术、分期救治的概念在战伤救治中得到充分应用, 这些都是现代DCS的早期实践。
1983年, Stone等[3]报道严重腹部创伤病人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处理,包括临时剖腹填塞止血、纠正凝血障碍后进一步手术处理,与经常规确定性手术病人比较,病死率明显降低。
1993年Rotondo等[1]提出了DCS的理念,并逐步建立了DCS三个阶段的处理原则:即快速控制伤情、复苏和确定性手术。
DCS的核心是尽快地控制出血,减轻污染,以病人的生存为目标,以术后的生活质量为前提,根据病人全身情况、病损范围、术者的技术、后续治疗条件等,为病人设计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不追求“理想和完美的手术操作” [4]。
2.DCS适合于非创伤病人吗?DCS最早起源于腹部创伤,随后从腹部创伤逐渐发展到骨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颅脑外科、妇科等,特别是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
创伤合并严重腹腔感染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

创伤合并严重腹腔感染35例诊治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交通、生活事故日益增多,创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亦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外伤可致腹部一个或多个脏器损伤,常表现为腹腔出血、腹膜刺激症状、休克。
如果止血不充分、术后引流不畅、易合并严重的腹腔感染,感染灶多为局限性,即腹腔单发或多发脓肿,若感染继续发展,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
严重腹腔感染是指合并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的腹腔感染。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多发伤术后出现严重腹腔感染患者35例,现将其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例35例,男21例,女14例。
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8.5岁。
车祸15例,高空坠落伤8例,塌伤5例,刀刺伤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25例,其中胰腺闭合性损伤10例,肝破裂8例,脾脏合并胰腺破裂7例,腹部开放性损伤10例,其中肝破裂5例,胰腺破裂3例,多脏器损伤2例。
35例患者在它院进行不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均出现严重腹腔感染,其中吻合口瘘10例,胰瘘10例,十二指肠瘘10例,胆瘘5例,合并腹腔脓肿患者15例,合并腹腔出血患者10例,遂转至我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一、严重腹腔感染的早期诊断1.血清学诊断⑴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正常值<0.5ng/ml,轻度感染0.5—2ng/ml,中度感染2—5ng/ml,严重感染>5 ng/ml。
(2)C反应蛋白和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和细胞因子如TNF-α、IL—6等,严重感染时多升高。
(3)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严重感染时两者水平大幅度升高。
(4)肾上腺髓质素前体(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in,MR-proADM)。
通过增加和调节补体活性具有杀菌能力,严重感染患者血清水平升高。
(5)心房利钠肽原:(midregional 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MR-proANP)。
腹外科---新理念与我们的实践(会议资[1]...
![腹外科---新理念与我们的实践(会议资[1]...](https://img.taocdn.com/s3/m/de4fcec8a1c7aa00b52acb3d.png)
增加术中 术后补液
新理念
术前1天晚上进食清流质,术前2小时给予口 服或静注10%糖类液体200~400ml
不增加术中反流、误吸及术后并发症 减轻术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减轻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
术前肠道准备已有百年的历史
p=0.07
结论
机械性肠道准备并不能降低结直肠择期吻 合口瘘发生率,但也不增吻合口瘘和腹部 并发症发生率 不常规推荐术前肠道准备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静脉应用抗生素应在皮肤切开前30min给予 保证手术时组织中药物浓度保持在高峰 多数手术单次剂量,手术较长(>3h)时补 加一个剂量 术后应用二个剂量的抗生素
并发症(恶心呕吐除外)
死亡率
吻合口裂开
NG再插入
结论
GI手术后早期肠内管饲是安全的,应 成为标准的临床营养支持管理一部分
GI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与早期静脉化疗 ---我们的实践
目标量 实际量 术后24h:自肠造口滴NS或GS,20ml/h 200ml 术后48h:自肠造口滴肠内营养,20ml/h 200ml 术后72h:自肠造口滴肠内营养 500ml POD4以后 1500ml POD7:静脉化疗
低温病人
需要手术处理比例增加 损伤控制性剖腹术比例增加 血液制品、VIIa 因子使用量增加 死亡率增加
预防低温能够提高手术病人生存率
‘致死三角’
创伤病人数 = 382
Low pH <7.2
45
High INR >1.5
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提取与测定

!"#$ !+ %"$ $ ,$ - ,.
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酸的提取与测定
! 谭 0 力$, , 0 鞠熀先 $ , 0 黎介寿 !
( $ $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3 ; ! $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江苏 南京 !$"""! ) 摘要: 综述了生物样品 ( 主要为粪便、 尿液、 血液和培养液) 中 短 链 脂 肪 酸 的 提 取 与 测 定 方 法, 讨论了各种样品提取 方法的优缺点, 并比较了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引用文献 #3 篇。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生物样品; 提取方法;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毛细管电泳; 综述 中图分类号: 7#2,0 0 文献标识码: 8 0 0 文章编号: $""" &,.$3 ( !""# ) "$ &"",$ &".0 0 栏目类别: 专论与综述
・ %!・
色
谱
第 !" 卷
异性不强, 准确度差。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 气相色 谱 ( !" ) 、 高效液相色谱 ( #$%" ) 以及毛细管电泳 已广泛用于 ’"() 的测定。但极性大、 挥发性 ( "& ) 强和水溶性大 的 特 点 使 ’"() 难 以 定 量, 生物基质 ’"() 的复杂性也更增加了定量工作的难度。同 时, 的测定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提取纯化, 因此, 提取纯 化方式的选择也一直是研究热点。
!"#$%&#’() %)* +,#,$-’)%#’() (. /0($#120%’) 3%##4 5&’*6 ’) 7’(8(9’&%8 /%-:8,6
腹腔感染-PPT课件

年龄:<50岁病死率17% >50岁病死率45%
血培养:阳性病死率70% 阴性病死率12%
John CM.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4
腔内感染灶治疗失败的原因
初始干预延迟(>24 h) 病情严重(APACHEⅡ评分≥15分) 高龄 存在合并症及器官功能不全 低白蛋白水平 营养状况差 累及腹膜或弥漫性腹膜炎 无法充分清创或引流 恶性肿瘤
腹腔感染的分类(感染获得地点区分)
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
感染发生于社区,如化脓性阑尾炎,结肠憩室穿孔 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较少耐药 多为轻中度腹腔感染 如有脏器功能不全、免疫抑制的病人则归为重度腹腔感染
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
多为术后感染,如肠吻合口瘘并腹腔感染 可合并休克、脏器功能损害,多为重度腹腔感染 可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球菌或条件致病菌,多为耐药菌。
病例
中期:全身严重感染
严重腹腔感染:消化道瘘(胆瘘)、腹膜后 脓肿、腹壁脓肿、伤口感染
菌血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ODS(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肝功能不全,
消化道出血)
反复多次寒战、发热,血象及C反应蛋白 较前明显回升,腹腔引流液明显增多
腹腔引流液、伤口分泌物培养:铜绿假 单胞菌及粪肠球菌;血培养(5次)提示: 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 胞菌及鲍曼氏不动杆菌
腹膜炎
□不一定有感染
腹腔感染腹膜炎
腹膜炎
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的分类(治疗方式区分)
单纯腹腔感染
□只需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复杂腹腔感染(CIAI)
□手术清除感染源后仍需要抗感染治疗
持续状态的腹腔感染(SIAI)
李幼生--《外科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

Page 25
肠内营养的不足
早期肠功能恢复不全 输入的营养量常感不足 早期病人不容易耐受 初期的管理较繁
如何克服肠内营养的缺点?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联合
Page 26
主要内容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PN or EN?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可否? 如何避免肠内营养的不足? 危重病人特例---腹腔开放的营养支持
Page 35
腹腔开放对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 1.摄入不足
腹腔开放前,ACS 导致病人禁食,经 口摄入不足 暂时性腹腔开放后 ,机械通气或气管 切开后无法经口提 供营养
Page 36
腹腔开放对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 2.消耗增加
膈肌抬高 胸腔顺应性 肺血管阻力 下肺萎缩、肺不张 V/Q 失调 气道峰压升高
Page 5
TPN导致肝损害
短肠:小肠10cm TPN 4m 胆红素>200 转氮酶>600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ge 6
肠内营养的优点
营养因子(trophic factors)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营养素较全面
促进肠蠕动
增进门静脉系统的血流 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 改进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能自控营养的吸收?
Page 7
早期EN作用---GI
维持肠道完整性 减少炎症的肠肺轴 增加肠道运动/收缩功能 提高吸收功能 维持肠道相关淋巴体积 支持与维持肠道共生细菌 减少内源性致病菌毒力 促进sIgA产生 促进肠粘膜细胞营养作用
Page 8
早期EN作用---免疫功能
调节Treg细胞,增加免疫功能 促进Th-2为主的抗炎细胞超过Th-1为主的促炎细 胞 影响肠道(十二指肠、迷走神经、结肠丁酸盐) 抗炎营养素受体 维持粘膜(肺、肝、泪腺、泌尿生殖道)相关性 淋巴组织 减弱粘附分子对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跨内皮移 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感染的耐药
SMART(Monitor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ends ) 28 国家自5731 例病人分离出6156 GNB 肠道GNB 大肠杆菌 48.4% 克雷白氏杆菌属 16% 肠杆菌属 9% 已分离出MDR GNB(南美、亚洲)
非手术干预
微创外科干预
---诊断性腹腔镜技术
临床表现 影像学 实验室检查
多数IAI能够术彰诊断
诊断性腹腔灌洗 1L NS WBC>500/mm3 腹腔镜检查 5–10%IAI病人剖腹时没有找到感染
微创外科干预
---腹腔镜治疗
感染器官/组织切除 穿孔脏器修补 腔镜引流 适应征: 经皮引流难实施 复杂、多部位脓肿 穿剌引流途径危险
社区获得性IAI抗生素方案 ---IDSA GUIDELINES
高危病人 单药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联合用药 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 +甲硝唑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SIS及ISDA
休克 老年 APACHE评分增加 分离出肠球菌 意识损害 使用不适当抗生素 营养不良 免疫低下 心血管疾病 不能自理 免疫抑制 低蛋白血症 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腹膜炎 干预延迟24h以后 继发性院内感染 蛋白C<60%
IAI分类
按感染来源 社区获得性(community-acquired IAI ) 医源性(healthcare-acquired IAI) 按有无并症 无并发症(uncomplicated IAI) 有并发症(Complicated IAI)
无并发症IAI
只侵犯单一器官,没有解剖上的中断,没有侵犯 腹膜, 治疗 外科切除+/-抗生素 病灶切除后,抗生素应用24h 有并发症IAI 不仅空腔脏器感染,而且侵犯腹腔及并发脓肿形 成或弥漫性腹膜炎
何为腹腔感染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IAI)
ICD-10 codes未见其分类 K65-K67为腹膜疾病
急性腹膜炎 腹腔脓肿
Peritonitis an inflammation of the peritoneal membrane alone caused by either microbial infections or nonmicrobial causes
抗生素应用的注意问题
开始时机 愈早愈好 社区获得性IAI不需要 用药时间 下列患者需要: 外科干预后,5-7天 有长时间应用头孢来抗生素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免疫抑制患者 胰腺炎感染例外 生物材料使用的患者 需要关注的念珠菌及金葡菌感染,2-3周 复发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 MRSA金葡菌在腹腔感染相对少见 哪些患者需要覆盖针对肠球菌感染的抗生素
常用的治疗IAI经验性抗生素
单药 β-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剂 类 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其他 替加环素
联合用药 头孢菌素为基础 头孢呋辛+甲硝唑 三/四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喹诺酮为基础 环丙沙星+甲硝唑 氨基糖苷类为基础 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 其他 氨曲南 +甲硝唑
经皮脓肿引流 经皮或内镜支撑 NOTES
外科治疗原则
仍遵循1926年Kirschner提出的原则 消灭感染源 清除腹腔或腹膜后的细菌与毒素 腹腔减压
细 化
Repair: Purge: Decompress: Control:
当前强调的外科治疗技术
微创外科干预(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 诊断性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治疗 经皮穿剌引流 传统理论的挑战(Challenging “old” surgical principles) 腹腔感染的肠造口术 首次手术后的再处理(Approach after initial surgery) 按需再剖腹 计划性再剖腹 持续腹腔灌洗 腹腔关闭技术(Abdominal closure) 腹腔间室综合征 临时腹腔关闭 确定性腹腔关闭
IAI病原学
Gram 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Enterobacter /Klebsiella Proteus Pseudomonas Gram positive 60% Streptococci 26% Enterococci Staphylococci 28% 17% 7% Anaerobic
多数腹膜炎由微生物所致
peritonitis=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sepsis) =intra-abdominal sepsis
腹膜炎
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 第三腹膜炎 peritonitis in a critically ill patient which persists or recurs at least 48 h after apparently adequate management of primary or secondary peritonitis 腹腔脓肿
Mortality/Morbidity
死亡率 腹腔感染:1%-60%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合理的诊断与治疗:<5% 合并有并发症(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 全及肝功能衰竭等):50-70%
IAI诊断
临床诊断 微生物学诊断 感染器官所在的另外部位 25%单一细菌感染 >50%为多种细菌感染 社区获得性IAI不推荐常规血培养及术中染色 但耐药在增加(10%–20% ),术中培养有价值
院内获得性IAI抗生素方案 ---IDSA GUIDELINES
碳青霉 哌拉西 头孢吡肟、 氨基糖 烯类 林/他唑 头孢他啶+甲 苷类 巴坦 硝唑 耐绿脓杆菌、ESBL肠 推荐 杆菌、不动杆菌或其他 MDR、GNB<20% ESBL肠杆菌 耐头孢他啶>20%铜绿 假单胞菌 MRSA 推荐 推荐 推荐 不推荐 不推荐 万古 霉素 不推 荐 不推 荐 不推 荐 推荐
何为腹腔感染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IAI)
IAI:Wittmann DH,1996 (Milwaukee ) an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the peritoneum in response to microorganisms, which results in a purulent exsudate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推荐 推荐
不推荐 不推荐
推荐 推荐
不推荐 不推荐
不推荐
不推荐
抗真菌治疗 ---IDSA GUIDELINES
白色念珠菌(12%) :氟康唑 耐氟康唑白念:棘白霉素 危重病人开始治疗以棘白霉素替代三唑类 二性霉素不推荐开始应用(毒性) 治疗时间2-3周
抗肠球菌治疗 ---IDSA GUIDELINES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 17:173-176
肠吻合口愈合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Bacteroides Eubacteria Clostridia
22% 8%
72% 24% 17% Peptostreptococci 14% Peptococci 11%
Fungi
Candida
2%
CA-IAI与HA-IAI病源学区别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严重IAI致病菌谱与耐药性
严重腹腔感染的外科治疗
南京大学医学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李幼生
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0-12-12
严重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IAI)对机体的影响
腹腔感染对腹腔压力的影响 腹腔高压对机体的影响 腹腔感染及ACS时肠屏障功能损伤 严重腹腔感染时的腔开放与关闭 腹腔开放患者的营养治疗
肺炎克雷伯杆菌:23株 鲍曼不动杆菌:18株 阴沟肠杆菌:17株 表达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 奇异变形杆菌:15株. 大肠埃希菌:102(77.9%) 摩氏摩根菌:15株 肺炎克雷伯杆菌:17( 73.9% )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球:60(96.7%) 粪肠球蓠:12株
226例,肠瘘并IAI 前10位菌株 菌株520株 大肠埃希菌:131株 革兰阴性菌:333株(64.9%)金葡萄菌:62株 革兰阳性菌:180株 肠球菌:59株, 铜绿假单胞菌:50株 真菌:7株
院内感染病恢复后需要开始抗肠球菌治疗 下列病人给予经验性肠球菌治疗: 长期应用头孢菌素或其他肠球菌抗生素 免疫功能低下 人工心脏瓣膜或血管内置入人工材料 抗肠球菌经验性治疗开始为粪肠球菌,氨苄青霉 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药敏结果出 来后再调整
不推荐耐万古霉素的经验治疗,除非高危病人
十二指肠溃疡: 开放 vs 腔镜 手术时间 术后疼痛 胸部并发症 住院时间 恢复正常活动
(Bustos B, et al:1997 Surg Laparosc Endosc)
微创外科干预
---经皮穿剌引流
单一脓肿 治愈率:30%-80% 复杂脓肿: 残留与复发的感染手术率>50% 引流技术尚需改善
何为严重IAA
(severe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IAI)
有并发症的IAI=SI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