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
中印经济发展方式对比 哪种模式造就强国?

中印经济发展方式对比——哪种模式造就强国?引言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备受世界关注。
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却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中印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对比,并分析哪种模式更有可能造就强国。
1. 中印经济发展背景中国和印度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两国的经济发展背景存在一些差异。
1.1 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如市场化改革、开放政策和产业升级等。
这些措施使中国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1.2 印度经济发展背景印度经济改革开始较晚,但在过去几十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印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如减税、放宽外资限制和推动数字化转型等。
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并使印度成为全球服务业的重要中心。
2.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中国和印度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面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2.1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出口导向和制造业为主导,这使中国能够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大国。
中国政府通过鼓励外国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打造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企业。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动了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消费升级,推动了内需的增长。
2.2 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不同,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服务业的发展。
印度政府推动了数字化转型、外资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并促进了印度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此外,印度政府还推动了农村和农业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哪种模式造就强国?无论是中国的制造业模式还是印度的服务业模式,都为两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对比。
3.1 经济增长中国的制造业模式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大国,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1. 简介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印两国作为亚洲重要的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 FDI)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对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并对其中的一些趋势和影响进行讨论。
2.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2.1 中方对外直接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1万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采矿业、金融业等领域。
在海外投资中,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2.2 印方对外直接投资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相对较慢。
根据印度工业和内部贸易部(Department for Promotion of Industry and Internal Trade)的数据,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2019年底达到了2680亿美元。
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和矿产资源等领域。
然而,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相对较低,印度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存在感有限。
3.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3.1 投资方向的差异中方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中国企业通过对海外工厂的建设和并购,将制造业产能向海外转移,以拓展市场份额和获得资源。
而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更多地集中在信息技术和服务行业。
印度企业通过向海外市场提供软件开发、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获得盈利和扩大业务。
3.2 投资方式的差异在投资方式上,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参与下,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外国企业来获取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
相比之下,印度企业更多地采取绿地投资和合资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3.3 投资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差距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存量远远超过印度。
中国和印度吸收FDI比较研究

进入 2 纪 以来 , 1世 以产 品和 资本跨 国流动 为 主要特 征的经 济全 球化对 世 界经济 产生 了巨大影响 。在
经济 全球化 的过 程 中 , 国公 司对外 直接 投资 (oeg i c iv sme t即 F I 给 资本 接 受 国带来 了 巨 跨 frin dr t n et n e D)
的发展 越 来越 受到世 人 的 关注 。本文从 中国和 印度 吸收 F I D 的现 状 比较 着手 , 析 两 国吸 引外 资的 比较 分
优势, 并提 出两 国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资 的新思路 。 关键 词 : 中国; 印度 ; DI比较优 势 F ; 中图分类 号 : 8 1 6 F 3.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6 2 5 9 2 0 )3 0 6 -0 1 7 —3 8 ( 0 6 0 - 0 5 5
中国 和 印度 吸收 F I D 比较研 究
李 卫 , 葛秋颖。
(. 1 蚌埠 市 国家税 务 局 , 安徽 蚌埠 2 30 ;. 3 0 0 2 安徽财 经 大学 商学 院 , 安徽 蚌埠 234 ) 3 0 1
摘 要 : 国公 司对外 直接投 资给 资本接 受 国带 来 巨大活 力。 中国和 印度 被称 为“ 洲双子 星” 两国经 济 跨 亚 ,
维普资讯
安 徽 科 技学 院 学 报 ,0 6 2 ( )6 46 2 0 ,0 3 :5 9
J u n lo h i ce c n c n lg iest o r a fAn u in ea d Te h oo y Unv ri S y
收稿 日期 :0 6 2 2 2 0 —0 — 6
作者 简 介 : 卫 (9 o , , 徽 省 怀 远 县人 , 读 硕 士 , 要 从 事 涉 外税 务 管理 工 作 李 1 7 一) 男 安 在 主
中印吸引FDI影响因素比较

05
中印吸引fdi前景展望
中印吸引fdi的优势
01
02
市场规模和潜力
低成本劳动力
03
经济增长前景
中国和印度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和 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这为外国投资 者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机会 。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 式,对中印两国吸引FDI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首 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影响两国吸引FDI的主 要因素。然后,对中印两国的外资政策、市场规模、劳 动力成本、基础设施、政治稳定性等影响FDI的因素进 行比较分析。最后,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印两国吸 引FDI的流量和存量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前文提出的 假设。
根据研究结果,中印两国应继续 关注政治稳定、法律制度和税收 政策等关键因素,以进一步吸引 FDI。同时,两国还应根据不同 行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
研究展望
深入探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印两国在吸引FDI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背后的原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国在吸引外 资方面的策略和效果。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研究中发现,对于中印两国来说 ,政治稳定、法律制度和税收政 策是影响FDI流入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为投资者提供了必要的 保障和激励。
行业差异
不同行业在吸引FDI时受到不同 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制造业 ,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是关键 因素;而对于服务业,则是商业 环境和专业劳动力。
政策建议
02
中印fdi概况
中国fdi概况
01 02
引资规模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积极吸引外资,投资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一带一路”倡议等,进一步吸引 了大量外资。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印度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宏大的潜力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瓶颈和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彪炳史册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探究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异同。
一、政治和制度政治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的对比上,中国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初期采用了一系列基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植根于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多语种的国家。
印度独立后采用西方式的自由市场和议会民主体制,但随着印度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官僚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张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它着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在政策上大力吸纳外资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中国单一的经济政策成果斐然,迅速深入发展了国内的企业,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劳工工资、技术标准、政治干VS.私营企业的政策。
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则更重视的是发展服务业和知识产业。
这样一来,印度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成长的步伐也不是那样平稳,容易出现错位发展和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
随着印度经济的稳步发展,印度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也成为了印度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多,针对技术竞争的压力,在国内外资企业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加强该领域的自主发展。
中国政府资助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产生了一批在信息技术、通讯、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产业和新型职业。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之和占全球人口的1/3,而且两国经济的发展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印度的服务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
从两国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来看,中印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空间很大。
中国在经过多年的大量引进外资发展之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也已经开始提速,而与此相比,印度仍处于大力吸引外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
因此,中国已具备了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实条件和可行性。
而对于中印双方来说,目前要明确的是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具有哪些动因,以利于中印双方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对策。
一、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市场寻求型动因分析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以稳定和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为战略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
[1] 据UNCTAD(2006)调查显示,有51%的受调查公司将寻求扩展海外市场作为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动因。
在中国企业中,有85%的企业认为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极为重要的。
[2]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市场寻求型动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1.中国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而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要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这就迫使中国企业必须走向国际市场,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世界市场一体化的条件下,中国企业想占有更大的份额,必须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在国外直接投资并按当地市场需求提供生产和服务。
目前,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已经饱和。
例如,国内的纺织业,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一,但国内需求仅占其生产的1/3到1/2。
但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发挥其优势,建立新的市场,并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从而可以为国内产业发展留出空间。
而印度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
2006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亿,并且其GDP已超过9万亿美元。
中印贸易模式比较分析

GP D
19 18
12 3 5
1 5 44
进出} _
)
60 0 亿美元 , 印度 的 1 倍 。自从经 济改 是 2 革 以来 , 中 国 总 计 吸 引 了 6 0 亿 美 元 的 50
外资 。
中国外贸的快速发展与本国采用有利
【 内容 摘 要】
本 文试 图通 过 比 较 分析 中 国和 印度
贸 易 强 国之 路 。
于本国比较优势发挥并符合国内经济特点 且 与世 界经 济 环境 相 适 应 的 贸易 模 式 是分
一
析 , 出结论 :中国贸易模 式的特点是 得 是 由 中印两 国的比较优 势、国内经济特 点、世 界经济环境 共 同决 定的;中国可
以通 过 持 续 发 展 对 外 贸 易 ,大 力 发展 服
务产业 ,恰 当处理 内需 与外 需、内资与
外 资 的 关 系等 方 式 来取 得 更 大 的 比较 优
不开的 。
贸易模 式的异 同,力求发掘 我 国对外 贸
易模 式 的 可提 升 空间 ,深 入探 索 我 国的 国 际 贸 易 强 国 之 路 。 本 文 通 过 对 比 分
二 、中印贸易模式特点 的比较 分析
( )中国贸易模式的特点 一
第 , 今 中 国经 济 是 一 种 出 口导 向 当
、
引言
体 ,由此 ,人类历 史进入 了真正 的世界历 1%的世 界平 均水平 。 在世界市 场上 , wo lb n .r / 9 中 r a k o g 公布 的数据 或四合 五人 d 史 , 何 一 个 国 家 的 发 展 和 繁 荣 都 离 不开 国的商品贸易具 有较大 的竞争 力 , 务业 或计算得 出( 中括号 内数据表示 占G 任 服 表 DP 世界 。 自此 ,对 一 国 经 济 的 了解 也 离 不 开 领 域 竞 争 力 较 弱 。以 2 0 年 为 例 , 国 制 的 百 分 比 ) 05 中 。 对该国对外 贸易的研究 。 表 格 中数 据 根 据 ht p: t //w w w . 造业 的贸易竞争指 数 为0 1 3 1 而服务 .7 6 , 历 史上 ,中国和 印度 均 为 四大文 明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收集整理人:张子竹200925035 信管二班总述:本文收集了中国、印度两国一些基本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主要就中印经济差异的一个典型事实——外资的流入做了深入的比对分析。
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重要的影响。
一、两国概况中国:(来自百度百科)中国是亚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的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于1949年独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现耕地面积9497公顷。
中国现有人口13.70536875亿(2010年),人口密度138人/平方公里(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印度:(来自百度百科)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国之一。
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于1947年独立。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实权由总理掌握。
印度政府宣称的领土面积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而且山地、高原的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配以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击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的土壤,使得在印度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印度现有人口12.0310亿(新华网2011年数据),人口密度406人/平方公里(2009年),其中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之文献综述摘要:中国和印度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在基本国情上也极为相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成为最具吸引外资魅力的国家,但两者利用外资格局具有明显不同。
FDI在中国主要流入到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
比较两个国家引进外资的现状,中国在流入量上大于印度,但在流入的产业结构和侧重点,及对外资的利用效率上印度都是优于中国的。
因此,中国应当借鉴印度的经验,以便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中国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引言在发展国内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参与到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是本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的跨国流动性大大增强。
于是,各发展中国家对引进外资方面都采取积极态度,大力支持外商投资,提供优惠政策,改善国内投资环境。
中国与印度也开始把引进外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途径。
中印两国在历史、地域、社会发展水平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两国在吸引外资的方面却大有不同。
中国利用FDI的规模远大于印度,印度近几年在利用外资方面更具有自身特色。
中国和印度同位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两国在利用外格局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点,本文就两国引进外资作一个比较分析。
一、中国和印度吸引外资的原因及特点(一)中印吸引外资的原因引进外资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国外资本,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就中国引进外资的原因,张静在《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中指出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使外商看好中国市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持续快速地增长,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而一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能力,正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所能创造的国际直接投资激励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这种发展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客观上为外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除此之外,张静还指出熟练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因素,中国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为外商提供了更大的进入空间等因素。
张静同时分析了印度吸引外资的原因。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外国直接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经济以6%~7%的增速发展。
一些投资机构出版了关于印度的研究报告,研究证明印度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动力,并证实印度具有经济潜力。
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强大的经济基础,一方面为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投资环境改善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加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使印度成为跨国公司关注的对象。
另外,印度政府利用外资政策法规进一步自由化、规范化、简单化,改变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印度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奠定了人才基础;印度IT行业一支独秀,拉动了外国直接投资在印度的发展;印度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中印引进外资的特点王海燕在《引进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分析了中国近三年引进外资的基本特征:数量、总体规模由降转升,平均单个项目规模一路增大;独资企业占比逐年上升,投资区域逐渐扩大;投资领域呈扩大化趋势;外资流入稳步增长,2012年底创历史新高;外商直接投资撤资大幅增长。
而杨宏斌、杨志宁则在《印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特点及新发展》中阐述了印度引进外商投资的特点:始终立足本国需要,根据形势变化采取适度调整;注意本国经济安全;注重引导FDI流向知识和技术性产业;注重将FDI引向落后地区;注重将FDI引向国家优先和重点发展的行业。
(二)中印引进外资现状的比较(一)两者引进外资的背景及其利用外资的现状比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和印度都首先认识到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是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条件。
对于资金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外资流入的机会增大。
经济全球化也使得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性大大增强。
中国和印度地域相近,国情相似,两国在引进外资方面却有所不同。
张静在《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中指出了两国利用外资的背景。
中国从1978年最早开始改革开放,致力于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时,中国也最先认识到吸引外资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加以利用,大力引进外资和开展外贸。
而印度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了在“华盛顿共识”框架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积极引进外资。
但两者在利用外资的背景方面也有共同之处:一是两国独立建国以来的既有经济发展模式都走到了尽头,迫切需要寻求新出路。
二是两国都看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并且积极把握这个机遇。
冯媛媛在《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比较探析》中和张静在《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中都分析了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现状:1)无论是从流量角度还是从存量角度,中国FDI流入量远远多于印度;2)从产业结构方面看,外资在中国更多流向硬件制造部门,FDI在印度更多流向软件部门和离岸服务业;3)中国和印度总体引资环境差距较大,中国的引资环境总体好于印度。
而鲍洋在《“金砖国家”引进FDI的环境效应比较研究》中则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方面探讨“金砖国家”引进FDI环境效应的传导路径。
印度引进FDI的环境效应是正向的,中国的是负向。
这说明中国应向印度学习,控制FDI的负向规模效应,加强环境管制,提高引资门槛,提升引进的FDI的质量。
陈涛涛、潘文卿、陈晓在《吸引外资对于对外投资能力的影响研究》中对中国和印度进行国家层面数据的尝试性检验,认为引进外资对中国的对外投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印度的外资流入对本国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造成两国引资差异的原因1.中国引进FDI规模和数量大于印度。
何济川在《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比较》中指出,印度在吸引外国私人投资的政策偏严,条件苛刻,使得外商直接投资远远落后于中国。
而冯媛媛则认为,印度经济体制改革比中国晚10年,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引资环境总体较好,使中国FDI流入量远高于印度。
2.印度资本市场化程度高于中国。
冯媛媛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购买力增大,对耐用消费品以及日常非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激增,对市场寻觅型FDI有巨大的吸引力。
而,印度的呼叫中心、共享服务中心、IT服务业和研究与发展项目等格外发达,因此,在印度,FDI更多流向软件部门,流向离岸服务业。
鲍洋在《“金砖国家”引进FDI潜力指数比较研究》指出印度与中国国情相似,优势因素相似,但印度高技术人才储备丰富,便于跨国公司实现人力资源本土化。
同时,印度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引进FDI的比重较大,其次是制造业,主要表现为资产寻求型;中国制造业引进FDI的比重较大,主要表现为效率寻求型。
3.印度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受外资流入影响比中国大。
陈涛涛、潘文卿、陈晓指出虽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多得益于政府的激励政策;而印度的对外投资更多是源于企业自身能力的积累。
他们同时还指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行业大都属于我国的战略性行业,也是限制外资进入的行业,溢出效应有限,所以这些行业中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能力的形成,与该行业中外资的流入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但在制造业中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而在印度的制药业和软件业中,跨国公司与印度当地公司合作,学习跨国公司的研发及管理经验并且在合作中跨国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因此,印度的的外资溢出效应在各行业是普遍存在的。
三、印度引进外资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与印度相比,中国要早十几年进行改革开放,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抓住经济全球化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加以利用,大力开展外贸和引进外资。
但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独具特色,在引进的外资水平和利用外资上都要先进于中国。
唐以今在《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之比较研究》中指出应利用外资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
外资应向服务业转移,进一步改善经济环境,以更好的引进离岸服务业,同时加强中印互补性经济合作。
张静在《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中指出为了继续保持我国吸引FDI的优势,在目标定位、加强对高新技术的产业投入力度及重视人才培养和重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方面应向印度借鉴经验。
聂平香、郝红梅在《当前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调整》指出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性。
利用外资是神话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有力支撑,是增强产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面对我国利用外资出现的问题,如:郑良芳在《引进外资的得与失问题研究》中指出:1)随着外资规模的扩大和渗透,外资企业已经控制了我国一些重要的产业领域,影响到我国经济安全。
2)跨国零售巨头挤占中国零售业。
3)“洋腐败”滋生新买办和洋垄断。
4)有的跨国公司为了追逐利润,在我国公开排污等问题。
聂平香、郝红梅认为:一是统一思想,坚持利用外商投资;二是转变观念,创新外资管理体制;三是规范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四是深化服务开放业,培育外商增长新优势;五是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中西部外资水平;六是创新外资方式,引导发达资本进入。
于增成在《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几点冷思考》中从国内角度出发,认为更好的利用外资需要:控制引进外资规模,积极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加强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和扶持,保护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重视发展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依赖和迷信国外技术;改善我国利用外资的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结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和印度想要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都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注重引资质量和引资水平,把国内引资政策和国外投资行情结合起来,加强对在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资指导,优化投资结构,以达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张静.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J].经济师.2011(12):66-67[2]王海燕.引进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管理观察.2013,9[3]杨宏斌,杨志宁则.印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特点及新发展.南亚研究季刊.2002(3):9-13[4]冯媛媛.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比较探析.北方经济.2007(1):141-142[5]鲍洋.“金砖国家”引进FDI的环境效应比较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8):128-136 [6]陈涛涛,潘文卿,陈晓.吸引外资对于对外投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1(5):4-13[7]何济川.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比较.亚太经济.1997(3):54-56[8]鲍洋.“金砖国家”引进FDI潜力指数比较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2):46-50 [9]唐以今.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之比较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5):35-38[10]聂平香,郝红梅.当前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调整.国际经济合作.2013(2):48-51 [11]郑良芳.引进外资的得与失问题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011(3):4-9[12]于增成.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几点冷思考.经营管理者.2014,6.上期: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