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PPT

成语意思: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腹背受敌: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兵贵神速: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突然袭击: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 神出鬼没: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 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所向无敌: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 量强大,无往不胜。
战争中也涌现出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比如,抗击 日本侵略者的杨靖宇、赵一曼,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方志敏、董存 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黄继光、邱少云…… 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 解更多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任务的事迹。
宽带网
想一想、说一说短文讲了些什么?
成语故事: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楚汉战争时,刘邦手下的张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精通 《太公兵法》,常为刘邦出谋划策,在和项羽争夺天下中发挥 了很大作用。后来,刘邦作了皇帝,在洛阳大摆酒席,宴请各 位大臣。酒席上,刘邦分析自己为什么能取胜,而项羽为什么 失败时,特别赞扬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 外,吾不如子房(张良)。”【意思是:在帷幕后面出谋划策, 就能够决定千里以外的战斗取得胜利,这一点我比不上张良。】 帷幄:古代军中帐幕。这个成语原来指在后方谋划军机决定作 战策略。后来引伸为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成语故事
有关军事战争的成语
所向披靡 调兵遣将 背水一战 偃旗息鼓
望风披靡 攻无不克 破釜沉舟 一鼓作气
旗开得胜 战无不胜 旗鼓相当 兵不厌诈
宽带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全世界都在提倡保护动物,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告诉你们,现在动物王国正在森林里聚会呢!要不,咱们一块儿去看看吧。
2、课件演示:动物在森林里聚会,蓝猫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蓝猫邀请大家参加“红孩儿看天下”新闻发布会。
3、同学们想不想去参加“红孩儿看天下”新闻发布会?小蓝猫也给我们发来了邮件,邀请我们四(2)班的全体同学去参加会议呢。
请大家把动物头饰戴上。
(师生戴头饰)现在,我们都是动物王国的一员。
为了在发布会上有出色的表现,蝴蝶姐姐我建议大家把收集到的新闻先自己练说一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初步互动:1、了解什么是新闻。
①刚才,我看到很多小动物都在认真地读新闻,积极地为参加新闻发布会做准备,你们积极的态度真让我感动,我要为你们喝彩。
说到新闻,蝴蝶姐姐我有一个小问题想考考大家:谁知道什么是新闻?(学生自由谈)②很多小动物都大胆地谈了自己对新闻的理解,真是勇气可嘉,可是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小动物是怎么说的?(课件演示小猴子、小鹿、小白兔说新闻的特点,屏幕上随机显示:真实、及时、简明。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新闻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评价新闻的依据,使他们知道该怎样去评说,为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奠定了基础。
】2、小组里练说。
请学生找戴同样头饰的同学组成一组,把自己收集到的新闻与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并说说收集的途径,谈谈对新闻的看法。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可以做适当记录。
3、组中评选:小组内根据新闻真实、及时、简明的特点评选出一则最佳新闻,选出小组的发言代表在全班做新闻发布。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会交际,能较好地实现生生互动,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主体性原则。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课件

语文园地四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
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 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 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 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有生客进来,鹅必 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不亚于狗的狂吠。
换—涣(涣散)—焕(焕发) 骏—俊(英俊)—峻(严峻)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四组字形近字,我们可以通过换偏旁的 方法记住这些字。
杆—肝(肝脏)—秆(麦秆) 消—俏(俏丽)—峭(陡峭) 捕—哺(哺育)—浦(黄浦江) 轮—沦(沦落)—抡(抡拳) 换—涣(涣散)—焕(焕发) 骏—俊(英俊)—峻(严峻)
两句话。
例:此时的小猫最可爱,却也最调皮。它们一到花 园里就放肆起来,常常弄得枝折花落,让人哭笑不 得。
识字加油站
ɡān
ɡǎn
qiào
qiào
杆—肝(肝脏)—秆(麦秆) 消—俏(俏丽)—峭(陡峭)
bǔ
pǔ
lún
lūn
捕—哺(哺育)—浦(黄浦江) 轮—沦(沦落)—抡(抡拳)
huàn
huàn
jùn
jùn
竿赶 哨悄 辅铺
当堂练
1.看一看,连一连
gān gǎn qiào pǔ bǔ
lūn lún
秆 杆 俏 哺浦沦抡
2.下列划线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栏杆 肝脏
B.俏丽 陡峭
C.捕捉 哺育
D.沦落 抡拳
词句段运用
你知道下面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 吗?选一两个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完美版)

声东击西:声,声张,宣布出来。 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 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 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唐· 杜 佑《通典· 兵典六》:“声言击东, 其实击西。”
四面楚歌:《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 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 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 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②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受了惊的 小鸟一样逃跑了。
③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 望;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 凉爽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别是那些无 辜的孩子。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了难民。 由于食物短缺,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使用某些违禁武 器所产生的辐射,使许多战后出生的儿童,得了白血病 或其他怪病。 战争中也涌现出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 物。比如,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杨靖宇、赵一曼,为建立 新中国英勇献身的方志敏、董存瑞,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的黄继光、邱少云…… 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 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 和英雄任务的事迹。
兵贵神速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 在行动特别迅速。 突然袭击: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 神出鬼没 :出:出现;没:消失。象 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 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所向无敌: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 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 无往不胜。
1比赛场上如果能做到 ,就容易取胜。 2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法西斯现在是 的时候,因为所有 正义的人们都对他们深恶痛绝。 3狂风暴雨之夜,小玲感觉 ,卷缩在被窝里直发抖。 4我们班“虎跃队”和“龙腾队”在进行篮球比赛时,篮球名将 志杰 ,猛投了一个高分球。 5被猛虎逼上悬崖的羚羊可谓 ,命悬一线。 6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在奥运会比赛场上 ,包揽所有金牌。 7中国抗日战争马上要胜利了,敌人 ,到处抱头鼠窜。 8正是 ,警察叔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贩毒分子的 老巢,一举抓捕了所有贩毒分子。 9诸葛亮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他 ,有 的大智慧。 10尽管日本鬼子 ,但还是逃不出八路军战士布下的天罗 地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 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它板正的姿势,步态,和别的公鹅攀谈时 的腔调,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去掉加点的词语后,说话的语气变得很 生硬,不能表达说话人的感情。我们在平时 的说话和写作中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语气词来 传达自己的感情。
小组练习说一说,注意用上语气词 表达自己的感情。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 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 什么理由,讨厌!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看看那些花呀·, 草呀·,树呀·,顿时神清气爽。
创作背景: 罗隐到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
考上,史称“十上不第”。于是,他对当时 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有一次,他看见 人民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而想到部分朝廷 官员却不劳而获,于是产生愤懑的情绪。这 大概就是罗隐作出这首嘲讽不劳而获者的 《蜂》的原因。
你读懂了什么?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尖,凡是鲜花盛
艳艳:我还能在课文中找到其他的例子。 《白鹅》 中,“我们不胜其烦,以 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 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林林:生活中,我发现妈妈也经常这样说话。 妈妈在向别人讲到我时,常说“我们 家那个傻孩子”“我们家那个淘气包”
“我们家那大少爷真是让人头疼”……
东东:是的,我妈妈有时也这样。我们说话 和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和运用这 种方法。
读文中的几个句子,看看不同的作家是怎样描写 自己喜爱的动物的?读完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 不同想法,这样收获更大。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读下面的句子。
1.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2.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3.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丽丽:我发现这些句子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不喜 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却表达了深深的喜 爱之情。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句 子富有幽默感,还能很恰当地表达出对事 物的喜爱之情,更有亲昵的味道。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优秀课件

语文园地四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学会用这种方法说话或作文。
2.学会用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生字,了解形声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
3.了解一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表示了哪一类人。
4.掌握冒号的用法,学会用所给短语写一个片段。
5.了解语气助词的作用。
6.学会把片段写美观,大方。
7.积累和理解古诗《蜂》。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动物的词语,用所给短语写一个片段,了解语气助词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古诗《蜂》。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学会用这种方法说话或作文。
2.学会用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生字,了解形声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
3.了解一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表示了哪一类人。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分钟一、交流平台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如何体会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呢?很多时候看似讨厌,实则喜欢,比如:【出示课件3】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读读上面的句子,体会作者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出示交流内容,交流讨论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片段。
这是在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1)第一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对猫不喜欢,但是恰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第二句话看起来对鹅的傲慢很不以为然,其实表达的是对鹅的“高傲”的喜爱之情。
(3)看似不喜欢这场“乱子”,但是其实很喜欢。
2.正像以下同学讨论的一样:【出示课件4】小刚: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小丽: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就想起妈妈经常跟别人说:“我们家那傻孩子……”小豪:我们说话和习作的时候,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
3.从妈妈的“我们家那傻孩子……”你发现了什么?(表面上看是不喜欢我,责怪我的调皮,实际上也表达了妈妈对我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表示举例
表示想象
4、看着河中的小鱼嬉戏着河水,仿佛 我们又回到了从前,回到故乡潺潺的 小河旁。
用(1上)比雨来喻像的小修鸭辞子一手样法抖,着能头上够的突水出,事用手物抹的 特一下点眼,睛把和鼻事子物,刻嘴画里得吹着入气木,三望分着妈,妈更笑重。要 的是还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 章 朵(,生2向)动两那形边双拉象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
比例 喻,以 吗你“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能 写; 老 师 关关关爱爱爱是是是一一缕场青春,风 雨给,,学给给生学学生生身心心田的 的舒滋。畅润出 恰;; 的 关 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当。 爱
的” 为
千淘万漉虽辛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吹尽黄沙始到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
通常说的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 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构成比喻的基本要求是本体和喻体之间 一定要是异类事物,且有相似点。两者之 间没有相似点,或两者是同性质事物都不 能构成比喻。
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 2、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小结:是呀,这个可怜的孩子怎么会在铁轨上?他的父母呢?他的将来的命运又如何呢?相信这些问题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这幅图片让我们了解了想起了曾经发生在我们祖国这块土地上的悲惨的历史。可是世界并不太平,类似的悲剧还在重演,同学们,是不是有很多话憋在心中,如果让你呐喊,此刻,面对着图画,你会对谁呐喊?呐喊什么?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四、宽带网
1.指名读宽带网的内容,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介绍搜集的资料。
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你了解到战争还给
人类造成哪些灾难?这其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
3.激发学生从小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反思:
问题2.图片内容描述不具体。
策略: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修改。谁能帮帮忙,这张图片,哪儿还应进一步强调,怎样写才能写具体?(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展开联想。)
问题3.想象不丰富。
策略:可以借用多媒体,复原当时场景。
问题4.没写出自己的感受。
策略:让学生谈谈,看到这幅图画,哪些地方让你触动很大?你把这些感受写下了吗?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1.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1)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2)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位母亲抱着孩子飞快地跑,可还是难逃一劫,孩子的母亲被钢铁绊倒了, 一颗炸弹向她飞来,她“啊”的一声惨叫,倒下了。 孩子惊慌失措地看着四周,到处都是尸体,便嚎啕大哭……
佳作导航
一张老照片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快 乐的情景。然而,今天展现在我面前的这张旧照片, 让我想起的却是70多年前那场惨无人道的战争。它不 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宗滔天罪行的铁证。它真 实地记录了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 南站时惨无人道的大屠杀。①
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哪儿?他们被埋在了废墟下。 这个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是生?是死?我不敢想。
但我真想大声地对人们说:“救救这个孩子吧!为了
父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
子不再失去父母,让我们行动起来,制止战争,保卫
和平!让明天的世界充满阳光!”④
④展开联想,升华主题。 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我会写比喻句
1.他身手敏捷,像( )爬上了树。 2.他在课堂上没有片刻安宁,总像( )动来 动去。 3.解放军像( )下山,一下子把敌人全歼灭了。 4.歹徒像( )一样扑向孤独无援的孩子。
日积月累
知己知彼 决胜千里 围魏救赵 百战百胜 出其不意 声东击西 运筹帷幄 攻其不备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兵贵神速
( 断裂的 ) 天桥 ( 扭曲的 ) 铁路
(残破的 ) 房屋 ( 满地的) 碎砖碎片
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 号啕大哭 )
繁华的景象在( 狂轰滥炸 )中化作(一片废墟 )
照片上,只见一片本来繁华的景象在一
(狂轰滥炸 )中化作废墟。只留下( 断裂的 )天桥 ,( 扭曲的 )铁路,( 残破的 )房屋,满地的 ( 砖瓦碎片 )……还有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
小明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顿时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硝 烟,没人搭理小明,小明拼命地喊:“爸爸——妈妈——”可爸爸妈妈再也不能 答应他了…… 他被一位好心的大妈收留了,渐渐成长,成了一位小八路,为他的父母报仇。 他憎恨战争,渴望着和平,企盼着和平!他希望,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 战争,只有欢乐,只有和平!
具体想象当时的情景。
空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再也看不到天空的蔚蓝 色;空气中,带着一股呛人的烟味,再也呼吸不到新鲜 的空气。③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略
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是已经
证明了他们在中国所谓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③调动各种感官,描写 战争场景,真实再现。
①简要交代照片内容。
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火车南站,来了一群又一 群的逃难人,就在这时,一枚从天而降的炸弹把整个 火车南站轰炸成一片废墟。就在这一片废墟旁,坐着 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正在号啕大哭。“妈妈,爸爸, 你们在哪儿?我害怕……”这个可怜的小孩子眼睛哭 得又红又肿,声音也哭得越来越哑,泪水布满了他的 脸,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理他。因为在他的周围,已经 空无一人了,他是唯一的幸存者。②
例文二:战争中的孩子
平时的上海火车南站人山人海,1937年8月28日也照常一样。火车站里,有 的人拿着包袱,有的人背着老人,还有的人抱着孩子,人们都焦急地等待着火 车快点到站,把他们带到远离战争的地方。 随着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曾经高高耸立的月台楼也只剩下了小半截。人 们惊慌失措地奔跑着,其中一对夫妇和其他几个人挤来挤去,终于逃了出去, 摆脱了炸弹的袭击。没等他们跑出去多远,一颗炸弹又飞了过来,炸死了不计 其数的人,上海火车南站的人几乎无一幸存。孩子的妈妈倒下了,她用最后的 声音喊道:“带好孩子。”孩子的爸爸扔下所有的东西,抱起孩子,在烟雾中 奋力奔跑,要找一个让孩子安全藏身的地方。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铁架上, 他把孩子藏进了铁架的空隙处。一声巨响,孩子的爸爸也倒下了。
仔细读这两组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两 组有何异同。
第一组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 . . . . .
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 . . . .
第二组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 . . . . 向两边拉。
可选择的题目
• • • • 一张旧照片 沉痛的教训 废墟中的孩子 战争中的孩子
选材: 以图画中坐在一 片废墟上哭泣的孩子为重 点,结合他身边的景物, 展开想象:他的年龄、身 份、父母去向等,补充画 面外内容,把事情的前因 后果、具体的经过写清楚。
一、描述图片
请你仔细观察图 片,看看照片有 什么人物?有那 被毁坏的建筑物? 是怎样的景象?
废墟里号啕大哭。
二、编写故事
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 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 么事情?
当时,上海火车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 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 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 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 了半边。 “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 、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 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 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 墟。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 . . . . . .
来越短的蜡烛上。
题目中的两组句 子都采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都 是比喻句。
第一组的两个句子,用 “小鸭子”和“小泥鳅” 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来比 喻雨来,表现了雨来的 淘气,表达了作者对雨 来的喜爱之情。
第二组的两个句子, 日本鬼子和德军都 是侵略者,用“鹰” 和“饿狼”来形容, 表达了作者对侵略 者的痛恨和厌恶。
孩子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一边哭一边用较小的声音呼喊着:“爸爸——妈 妈——”他是多么可怜、孤单,因为他再也没有父母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给杀死?为什么有人要去欺负他们?为什么? 为什么?日本侵略者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例文三:一个真实的故事
1937年8月28日,天昏沉沉的,在上海火车站的人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包,明 显地加快了脚步,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一个坏消息:日本马上就要进攻上海了。在人 海茫茫的火车站,在众多人群中,有一对母子在火车站徘徊着:他们没有钱买车票, 但又不想放弃,只好来回走着。母亲怀中抱着不到两岁的男孩,他们旁边没有其他 亲人。显然易见,孩子的爸爸并不在上海,或是已经牺牲了。孩子不时哭着。 就在这时,从远处传来隆隆的爆炸声,人们知道,大事不妙,脚步从走改成了 跑。那位母亲更是急得满头大汗,只听“轰”,一颗炸弹从天而降,火车站里的人 来不及跑,人们呼喊着、呻吟着。
草木皆兵
突然袭击
风声鹤唳(lì)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救赵。田忌用军师孙 膑的计策,在魏国内部空虚的时候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 在桂陵打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表示类似的作战方法。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岁的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他的任务是一边放 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就立刻给村里人打信号。海 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海娃送一 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 以放羊为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被敌人抓走。他受尽折磨,最终凭着自己的机智, 勇敢地逃了出来,片后会怎么做?这 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 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 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 的孩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 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 说什么? • 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 感受? • 你的愿望是什么?
四、表达情感
要和平, 不要战争。
想到这些,我真恨日本侵略者。他 们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他们让多少孩 子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关爱,只能在街 头流浪?我看着这幅照片,想着想着, 觉得我们的生活比那些孩子幸福多了。 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硝烟的孩子, 我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 啊?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 福的日子了。
简单交代照片背景
人们停止了涌动,一个个尸体倒在了血泊 中,刚才还在喧哗的火车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 ,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的呻吟。就在这寂 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 声,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他坐 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 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 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 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 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 —— 高尔基
语文园地四
R·四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
小小新闻发布会
小小新闻发布会 要求:
1、内容可选择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 也可写身边发生的新鲜事。
2、表达要清楚、明白、简洁。
交际指导
新闻可以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搜集。 可以是时事、经济、文化、体育、军事等方面的, 只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搜集即可。
例文一:战争中的孩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妈妈抱着三岁的小明,和爸爸走在上海火车南站 的站台上,准备接小明的姥姥。天很蓝,能看见天上飞过的小鸟,偶尔还能听 到零星的枪声。
姥姥乘坐的火车终于到站了,爸爸妈妈让小明坐在长椅上,他们去接小明的姥姥。 突然,一声巨响,原来是日本侵略者从天上投下了炸弹……小明还没明白怎么回 事,长椅已经被气浪掀翻,小明摔倒在地上,急忙往前走找爸爸妈妈。可是,小 明眼前的景象完全变了样:原本繁华的火车站变成了一堆废墟,茫茫人海不见了 踪影,有的被炸弹炸死了;有的受了伤;还有的匆匆离开火车站,地上血流成河。
蒋云帆:我通过咱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得知: 学校后天下午两点将在运动场举行爱心捐助活动,号 召全体师生给五(2)班身患白血病的徐萍萍同学进 行捐款,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