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次教学设计,教师充分考虑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阅读。
本课有很多重要片段以及诗句和名言,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只有通过读才能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2.查找利用资料帮助学习。
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有许多古诗及古文名言,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那么,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来了解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交流平台
仔细品读本单元的课文,感受开头、结尾描写的好处;学习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4.词句段运用
积累相关诗句,体会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及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
5.日积月累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理解并积累寓意深刻、含有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形式,明白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一篇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明确所咏之物和作者所抒之志的相关点。
3.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4.积累俗语。
[教学重难点]1.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用。
2.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摘录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先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
2.“凤头豹尾”是人们对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赞誉,也是大家作文时想要达到的一种高度。
好的开头犹如美丽的凤头,能给人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结尾则像豹子的尾巴,强劲有力,收束得当。
刚才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这几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写好在哪里?二、交流平台1.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文中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遇难的经过。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藏戏》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3)《草原》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热爱,让读者未到草原也已深深被吸引,使读者一读为快。
(4)《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照应开头,表明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5)《匆匆》的结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6)《那个星期天》的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者第一次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最后落空的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精美课件

语文园地四
六年级下册
交流平台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 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句写出了父亲遭受了重刑,在经历了残 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依然爱着“我们”;第二 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的凶恶可怕,突出了雨 来的坚强不屈,表现了雨来的爱国精神;第三句 写出了祥子相貌普通,纯朴可爱,充满生气。像 这样的外貌描写是不能删掉的,它不仅揭示了人 物的思想和性格,还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加 深了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交流平台
③直抒胸臆式
《草原》一文,开头直抒胸襟,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 次,我看到了草原"就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草原的美丽景 色而感到自豪的心情。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草原明朗宽广的特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交流平台
①首尾呼应式
结尾的写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就运用了首尾呼应式的写法,结 尾再次强调了4月28日即父亲的被难日。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 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 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 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我发现: 这些外貌描写能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
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精神品质,反映人物在特 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 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对塑造 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 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是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本文主要以“牡丹”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牡丹的传说和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
本文分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牡丹的由来、花朵的特点、牡丹的品种及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牡丹的由来牡丹,原产于中国,被誉为“花中之王”。
关于牡丹的由来,最有名的传说就是《牡丹亭》。
传说中,唐代文学家元稹和美貌的武则天有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两人在牡丹花下结缘,最终妒忌者的阴谋导致了两人的分离,元稹因思念武则天而身患重病。
武则天用牡丹含泪敷在元稹身上,才使得元稹病愈。
故事传说着牡丹的与爱情缠绵,已成为人们传颂不衰的美丽传说。
第二部分:牡丹的花朵特点牡丹花形状美丽,花瓣丰满,颜色丰富多彩,芬芳扑鼻。
牡丹花有着深邃的花心,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与美好。
而且牡丹的开花期很长,从春天一直开到夏天,是花中的佼佼者。
第三部分:牡丹的品种牡丹的品种繁多,有双瓣牡丹、单瓣牡丹、九重牡丹等各种品种。
不同品种的牡丹有着不同的花型、颜色和花香,给人们欣赏和品味的乐趣。
在中国的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牡丹在绽放,让人如痴如醉。
第四部分: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牡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国花”。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牡丹的吟唱。
牡丹花代表着繁荣、富贵和美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用牡丹为题材进行创作,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牡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方式,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牡丹的故事,感受到美好事物带给人们的愉悦和向往,激发起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牡丹花的特点和品种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品味美丽的事物。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中对牡丹的介绍,不仅仅是一篇阅读文章,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的教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交流平台。
1.根据对交流平台的理解填空。
(1)一个好的________,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一个好的________,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2.总结已学过课文中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2)《藏戏》用反问和排比的手法开头,不但先声夺人,还概括出藏戏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习题。
(1)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描写的事物是____,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借这一事物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从“已无”和“犹有”可以看出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向读者展示出________(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1)句中描写扁鼻子军官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弓着、伸出、扭着、拉”,这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扁鼻子军官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是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扁鼻子军官的_______________。
(2)外貌描写也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请你仿写一段外貌描写的句子。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1.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点题式。
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
(学生读)3.描写式。
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次教学设计,教师充分考虑到了以下两点:
一、注重学生的阅读。
本课有很多重要片段以及诗句和名言,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只有通过读才能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二、查找利用资料帮助学习。
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有许多古诗及古文名言,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那么,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来了解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读《那个星期天》一文的开头和结尾,然后回答问题。
开头: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结尾: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这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以“我的心愿”为题作文,我也会这样开头和结尾。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面的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按要求写一写。
1.比喻保持高尚节操,清白无污。
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历经磨难,依然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比喻作者高尚的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