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一、交流平台。

1. 交流内容。

- 回顾了不同文章中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份等。

- 外貌描写不是简单地罗列人物的长相特征,而是要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部分进行描写。

二、词句段运用。

1. 第一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 词语积累。

- 容光焕发:形容人精神饱满,光彩照人。

可以用来描写一个人充满活力、心情愉悦时的样子,如“那位老人容光焕发,看起来身体很硬朗。

”- 垂头丧气:低着头,神情沮丧。

表示人情绪低落,如“他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比赛输了。

”- 眉清目秀: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气。

常用来描写长相俊俏的人,例如“这个小伙子眉清目秀,很是招人喜欢。

”-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

多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舞台上的女演员明眸皓齿,非常迷人。

”- 词语运用。

- 在描写人物时,根据人物的不同状态选择合适的词语。

如果要写一个成功后的人物,可以用“容光焕发”;如果写一个遭遇挫折的人物,“垂头丧气”就很合适。

2. 第二部分:仿写句子。

- 例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在阳光下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脸”比作“鲜花”,生动地写出了人物幸福的神态。

- 仿写示例。

- 她的眼睛像两颗星星,在黑暗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 奶奶的手像干枯的树枝,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三、日积月累。

- 原文。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诗句理解。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到年老才回来,虽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变白了。

这里通过“少小”与“老大”、“乡音无改”与“鬓毛衰”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家乡的小孩子见到诗人都不认识,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久别回乡后的一种陌生感,同时也从儿童的天真无邪中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习题及答案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古诗,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选自郑燮的《竹石》,赋予了竹百折不挠、坚忍顽强的高贵品质。

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选自王冕的《墨梅》,赋予了梅花不向世俗献媚、高风亮节的品格。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的《赠刘景文》赞美了菊花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在古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还有很多。

春蚕:如唐朝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了春蚕无私奉献的精神。

蜜蜂:如唐朝钱起《蜜脾咏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美了蜜蜂勤劳的品质。

2.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李大钊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折磨,脸“平静”“慈祥”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顽强,对亲人充满爱。

如果删去,就不能很好地突显人物坚强、慈祥的形象。

②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扁鼻子”、目光“凶恶可怕”、双手“像鹰的爪子”,这些描写极力地表现出日本军官从内而外的丑陋,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憎恶。

如果删去这些描写,就不能突显人物的鲜明形象。

③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段外貌描写揭示了祥子相貌普通、可爱淳朴、身体健壮、出身平凡等特点。

如果删去,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本名为《语文园地四》的教材,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拓展语文视野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对《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第一单元:古代文化名著赏析《语文园地四》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解了古代文化名著,通过对《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读取《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英雄豪杰的形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读取《红楼梦》中的描写文字,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单元:古代诗词欣赏《语文园地四》的第二单元主要讲解了古代诗词欣赏,通过学习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使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将学习到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通过读取这些古代名篇,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体验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第三单元:名篇段落背诵《语文园地四》的第三单元主要讲解了一些名篇段落的背诵,通过背诵这些名篇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学生将背诵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经典作品,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名篇段落,学生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增强对语文修辞的敏感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四单元:传统文化花样《语文园地四》的第四单元主要讲解了传统文化的花样,通过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学生将学习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相关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培养对历史的尊重和喜爱。

第五单元:古代故事讲述《语文园地四》的第五单元主要讲解了一些古代故事,通过讲述这些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刻寓意和背后的道理。

六下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有意栽花花不发的意思及比喻

六下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有意栽花花不发的意思及比喻

六下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有意栽花花不发的意思及比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是:人们刻意用心的栽花,施肥、灌溉栽培的花朵不一定能成活,而无心间插在土里的柳树苗却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片绿荫。

其中比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自已努力追求却没办法达到目的,而有些事情并没有刻意去做,却很好地完成了。

说明未来的不可知性;人活一世,很多事情不能如意,要努力,但也要做好失败的打算。

解析:“有意栽花”,有意,不等于走心,可能是头脑的把戏。

由于太在乎结果了,希望花开得鲜艳动人,养得战战兢兢,生怕一阵狂日或暴雨把树枝给摧残了。

患得患失的状态,把原来种花的乐趣给丢了,忘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所以会有心而无果。

“无心插柳”,插柳人的无心,并非真的不用心。

他在插柳的当下瞬间,认真地弯下腰,温柔地将手里嫩绿的柳枝,注视了又注视,恭敬地深深插到土里,并给予这株小植物大大的信任和祝福。

过了几年,这里却“万条垂下绿丝绦”,插柳人只是做了他此时此刻能做的事情,柳树也就顺其天性长
大了。

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单句成文,原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译文:用心栽花的时候花儿反而不开,无心栽插柳树的时候,柳树却茁壮成长。

后来此句被佛家演变为劝世之语,告诫人们不要有执念,放下功利性,只要认真,不要“有心”,会有不一
样的收获。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语文园地四基础巩固(附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语文园地四基础巩固(附参考答案)
匪徒
xuē zi
靴子
kěn shí
啃食
hán hu
含糊
பைடு நூலகம்jū liú
拘留
为人民服务
生字注音
chè qiān tài

pī biāo xī chuī zàng
彻迁泰迫批标牺炊葬
看拼音写词语
chè dǐ
qiān yí
tài shān
彻底 迁移 泰山
dǐnɡ lì
biāo zhì
xī shēnɡ
鼎力 标志 牺牲
jiǎo huá kěn qiè
àn bǎo zhàn háo
pèi hé jiāo zhī jiān yì
yuè jìn yǐn bì tiào wànɡ
fēnɡ kuánɡ
pú fú
sǎo shè
hé chuánɡ
liáo liànɡ
ánɡ shǒu
kāi pì
jīnɡ tiān dònɡ dì
jiān jìn
坚劲
十六年前的回忆
生字注音
zhì

稚避
fén shāo
焚烧
děnɡ xián
等闲
qīnɡ bái
清白
qiān chuí wàn záo
千锤万凿
fěn ɡǔ suì shēn
粉骨碎身
pā dèng pì chǒu xuē
啪瞪僻瞅靴
qīnɡ qiū
清秋
mó xíng
魔刑
jùn bǎng kěn páo zhí heng
qīnɡ qiū
jiān jìn
qiān chuí wàn záo
fěn ɡǔ suì shēn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是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本文主要以“牡丹”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牡丹的传说和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

本文分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牡丹的由来、花朵的特点、牡丹的品种及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牡丹的由来牡丹,原产于中国,被誉为“花中之王”。

关于牡丹的由来,最有名的传说就是《牡丹亭》。

传说中,唐代文学家元稹和美貌的武则天有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两人在牡丹花下结缘,最终妒忌者的阴谋导致了两人的分离,元稹因思念武则天而身患重病。

武则天用牡丹含泪敷在元稹身上,才使得元稹病愈。

故事传说着牡丹的与爱情缠绵,已成为人们传颂不衰的美丽传说。

第二部分:牡丹的花朵特点牡丹花形状美丽,花瓣丰满,颜色丰富多彩,芬芳扑鼻。

牡丹花有着深邃的花心,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与美好。

而且牡丹的开花期很长,从春天一直开到夏天,是花中的佼佼者。

第三部分:牡丹的品种牡丹的品种繁多,有双瓣牡丹、单瓣牡丹、九重牡丹等各种品种。

不同品种的牡丹有着不同的花型、颜色和花香,给人们欣赏和品味的乐趣。

在中国的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牡丹在绽放,让人如痴如醉。

第四部分: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牡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国花”。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牡丹的吟唱。

牡丹花代表着繁荣、富贵和美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用牡丹为题材进行创作,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牡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方式,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牡丹的故事,感受到美好事物带给人们的愉悦和向往,激发起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牡丹花的特点和品种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品味美丽的事物。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中对牡丹的介绍,不仅仅是一篇阅读文章,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的教育。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策略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策略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策略第四单元园地四是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最后一单元,是一个汇总和复习语文知识的单元。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语文能力。

一、复习知识点第四单元园地四内容较为杂乱,涵盖了六年级下册的各个知识点。

在教学这个单元之前,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包括课文理解、词语积累、古诗词欣赏等。

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梳理和回顾相关知识。

二、拓展学习主题在复习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拓展的学习主题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文学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作家和作品,学习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剧本创作、读者体验等活动,从不同角度感受语文的魅力。

三、开展口语表达六年级是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比较关键的年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口语表达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对话,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话题演讲,提高他们的演讲能力和自信心。

四、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如写一篇游记、写一封家书等,让学生练习写作,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评述、互评互辅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和审美能力。

五、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同时,可以组织读书角的建设,提供各类图书供学生阅读,定期组织书评活动,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六、与生活实践结合语文学习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我们可以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语文园地四(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一、 看拼音写词语。

kāi záo zhì nèn bì miǎn qiān chuí bǎi liànyán jùn piān pì pí xuē cóng róng bú pòkǔ xíng bǎng jià dǐ yā luò yì bù juéguàn chè tài shān qiǎng pò xīn jí rú fén二、用“ ”画出每组中的错误读音,并改正在横线上。

1.匍.匐(pú) 悼.念(diào) 铭.记(míng) 2.凹.凸(āo) 短暂.(zàn) 宪.法(xiān) 3.阀.门(fá) 鸿.运(hóng) 侦.查(zhēng)三、给加点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yān yàn】 燕.山( ) 燕.国( ) 莺歌燕.舞( ) 【jìn jìng】 费劲.( ) 使劲.( ) 疾风劲.草( ) 【xuē xiāo】 削.弱( ) 剥削.( ) 削.苹果( ) 【xīng xìng】兴.旺( ) 高兴.( ) 兴.高采烈( )四、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何当..金络脑( ) A.当然。

B.为何。

C.什么时候。

2.烈火焚烧若等闲..( ) A.清闲。

B.平常。

C.等待。

3.粉骨碎身浑.不怕( ) A.浑浊。

B.糊涂。

C.全,全然。

4.任.尔东西南北风( ) A.任凭。

B.任意。

C.担当,承受。

五、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

这里的灾情( ),受灾群众亟须安置。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 )考验,人民子弟兵迎难而上,毫不退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巍《我的老师》
(3)凸显人物性格和情感。
透过人物的外貌要能看出人物的 性格特征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 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 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 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4)巧用修辞。
巧用准确的形容词和相关的 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 等来写人物,会使人物形象更鲜 明生动、更传神。
——《那个星期天》
凤头豹尾
交流 评议
这几篇文章的开头 和结尾好在哪里?
《十六年前的回忆》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 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 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 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 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藏戏》
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 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 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 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 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第2课时
词句段运用——外貌写
读一读,从这三段描写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
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
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遭受酷 刑后依然坚强。
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李大钊在狱 中受尽折磨。
正面描写扁鼻子军官可 憎、穷凶极恶的面目。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 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向两边拉。
劝诫人们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 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应注意 节约,不要浪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知识等到要用的时候才觉得掌握得 太少了,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不会明白 其中的艰难。
劝勉大家要勤学善行,知行合一。
课后作业
1.查找资料,积累在古诗中被赋 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
语文园地四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文章的开头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 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 有结束的呢?
——《藏戏》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草原》
文章的结尾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 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竹石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生长着一棵梅树,朵朵 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 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 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 充满在天地之间。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 萎了,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秋风中 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 景将尽,你一定要记住,最美的景是 在秋末冬初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在这类咏物诗中,诗人将物与自我形象 融合在一起,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 情。作者寄情于物,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 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1)松柏——刚劲不阿、矢志不渝。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2)小草——顽强、坚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 诗中借菊花和荷花的高洁, 赞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 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 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 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课堂小结
这几首诗和我们本单元所学的《马诗》 《石灰吟》,一样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的诗,作者通过所咏之物自喻,借事物的形 态特征抒写自己的情怀。
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 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 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得到好结果。用 道家的话说就是指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 让病痊愈;而教人从善的话虽然让人有点 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缺点。
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 意见和批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不摆,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 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 的。多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 却已经亡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常常在富有的日子里就要想到贫困日 子的艰难,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 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赠刘景文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
谈 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

过描写立根破岩中的劲竹, 赞美了竹子的刚毅坚劲,含
现 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
流的高尚情操。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 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 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 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 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运用比喻,逼真地写出了敌人 下手之重和心肠之狠毒。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 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 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 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寥寥数语,精准而细致地将一个憨厚、朴实、 勤劳的旧时代车夫形象立于读者面前。去掉了外貌 描写则达不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课堂练习
仿照其中的 一两种开头、结 尾的写法,自己 动手写一写。
总结拓展
01 开门见山式
01 画龙点睛法
开 02 情景导入式 结 02 抒情议论法 头 03 欲扬先抑式 尾 03 含蓄暗示法
04 波澜起伏式
04 首尾呼应法
词句段运用——古诗
背说 古诗 诗意
竹石【清】郑燮 墨梅【元】王冕 赠刘景文【宋】苏轼
1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3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竹子紧紧地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 是由于竹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之中。经历 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 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
2.阅读课外书,积累你认为写得 好的文章,把开头和结尾列出来,读 一读,或者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凤头
豹尾
咏物诗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为的是
外貌描写
以形传神
感谢观看
什么是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 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 括人物的长相、穿着、身材、姿态等)进行 描写。外貌描写往往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1)外貌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合理安排好描
写的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 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从“时尚”发屋走出来一个 青年女子,她的卷发宛如一朵朵 从木头上旋下来的刨花。
日积月累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 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 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 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草原》
开头作者直抒胸臆, 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 热爱,使读者未到草原也 已被深深吸引,使读者想 要一读为快。
《匆匆》 以问结尾,耐人寻味,深化主题,更突出 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惋惜,不甘虚度光 阴的内心,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同时,首 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那个星期天》
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 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 者第一次盼望到最后落空的 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 味无穷,发人深思。
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 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2)抓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在描写 人物时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外貌、年 龄、身份、职业与性格的特征,捕捉 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 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 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 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 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 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