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游戏
上海弄堂9个幼儿游戏

上海弄堂9个幼儿游戏传统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儿时的回忆,“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盯核子、造房子、拉铃子、刮片子、掼结子、抽陀子”称为上海弄堂九子游戏。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上海弄堂游戏,欢迎阅读。
1、掼结子规则玩法:台子1张,麻将牌4只,米结子1只。
持4只麻将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4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黑色(反面)等多种方式。
结子、骨牌落地为失败。
按抛结子次数多少分输赢。
2、扯铃子规则玩法: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
玩时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
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
得分多者获胜。
3、抽陀子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
规则玩法: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
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比赛时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4、套圈子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
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
比赛时每人持10个圈,投10次。
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
未投中计0分。
玩时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
根据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5、顶核子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
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幼儿手持。
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
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
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
顶核子时,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
“九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九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者:王勇华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20年第11期王勇华(上海市虹口区东余杭路第一小学,上海 200080)摘要:流传于上海60、70年代老弄堂里的民俗体育“九子”游戏,是很多人儿时的美好记忆,打弹子、套圈子、掼结子……这些老弄堂温暖记忆中的“九子”游戏[1],已经成为海派文化的名片之一。
如今,为了传承和发展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传统体育民俗文化,上海市虹口区东余杭路第一小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了“九子”游戏进校园的活动,2019年与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开展了“校园文化建构下上海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的项目研究[2],目的是为了传承“九子”游戏,传播“九子”乐趣,传递“九子”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创建、学校课程的设置、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学练,多方位、多元化、多角度的开展和推广“九子”游戏,形成有活力、有情趣、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关键词:“九子”文化;民俗体育;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1-0042-021 背景描述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要“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
”“九子”游戏是上海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民俗体育活动。
如何把“九子”游戏引进校园[3],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九子”活动,满足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传承和发展好上海民俗体育项目,真正把民俗体育成为校园文化,真正呈现上海的一张新名片。
2 实践过程2.1 选择“九子”游戏内容流传于上海弄堂里的游戏有很多,我们选择了易开展、有代表性、有健身价值、有传承意义的“抽陀子、踢毽子(踢扣子)、滚轮子、套圈子、顶核子、跳房子、扯铃子、抛结子、跳筋子”这九个项目[4],作为学生主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2.2 开发“九子”游戏校本课程制定课程目标以及各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制定课程学习评价指标,安排课程实施方式、课时安排、人员配置等。
《弄堂记忆》舞蹈作品分析

《弄堂记忆》舞蹈作品分析
舞蹈《弄堂记忆》表达的是孩子们对欢乐童年的回忆,以前上海最为热闹的就是弄堂,弄堂里承载着孩子们对几时的记忆,孩子们挤在弄堂里,熙熙攘攘,没事搬个小凳子晒晒太阳玩耍嬉戏。
以“奏响上海弄堂里那些泛黄记忆的回旋曲式”的舞蹈创造达到了青少年舞蹈教育所指向的”舞中润心,舞中育情“的最终目标。
以突出表现孩子们在弄堂里玩耍嬉闹的生活场景的《弄堂记忆》为首部和弦,奏响的是五六十年代老上海天真烂漫、童真童趣的孩童记忆。
运用了老上海市井街头的叫卖声、“跳房子”、“跳皮筋”、“滚铁圈儿”等弄堂游戏这些弄堂里形形色色的人文景象,以及老老少少都耳熟能详的老上海童谣“落雨了”来作为音乐主题旋律,从视、听两个角度瞬间将观者拉入老上海弄堂的空间中去。
在这样一个穿越时间空间的画面中,再以从真实生活中提炼出的躲雨、戏雨、接雨、踩水等一系列刻画下雨时弄堂孩童心理特点的舞蹈主题动作,将其作为表现手法,呈现出有景儿、有趣儿、有味儿的老上海弄堂景象。
其中,舞蹈运用油纸伞为道具,通过灯光渲染、音乐烘托,更是交织出老上海所特有的舞蹈意象。
【课题】《猜冬猜》

【课题】《猜冬猜》【教材版本】选自于上音版音乐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伴随着我们几代人一起成长,充满了童趣的上海弄堂游戏歌曲,学生们会因为这是一首游戏歌曲,而且又是用上海方言演唱的,而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抓住了这一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为主线,通过多媒体的渠道,让学生看看说说,这样能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以老师的范唱与表演,以及与学生们一起玩游戏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
通过拓展内容的教学环节中,让孩子们在游戏表演中尽情地表现音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上海弄堂游戏带给他们的愉悦感,使他们的音乐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
怎么激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成为整堂课的首要问题,我就针对游戏律动是学生们最喜欢表演方式的特点,通过律动《开火车》、上海弄堂游戏等环节的导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学习的欲望。
用模仿上海话这一环节,引入弄堂游戏猜冬猜,接着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等各种表演形式活动中展开歌曲的新授教学。
歌曲的最后一句,我采用了对比教学法,通过学生与老师的说法进行对比,感受出附点节奏的韵味,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趣味性,思维一下子进入了歌曲的节奏变化中。
歌曲的中间两句歌词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我设计了由游戏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表情作为思维的导入,让孩子们一边听一边想想自己玩游戏时的规则,然后再说说歌曲中的游戏规则,这样一来就很快记忆住了混淆的歌词部分。
在拓展教学内容中,我用听赏上海童谣,做做上海小达人的游戏表演形式。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上海童谣音乐的无穷魅力,体验上海音乐文化的美与韵味。
最后,孩子们在上海童谣的音乐中带着愉悦的心情边表演边走出教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学上海童谣《猜冬猜》,体会上海方言的语言韵律,掌握附点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游戏律动、情景创设、唱唱、玩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老上海弄堂文化特色。
上海传统弄堂游戏抖空竹

❖ 第二种:
❖ 2.将空竹放在地上,双方各握一根抖杆。右手持杆 ,将杆线以逆时针方向在空竹凹沟处绕两圈。然后 右手轻提,使空竹离地产生旋转,转一圈后,凹沟 处仍有一圈线,便可以双手上下不停地抖动了。空 竹会越转越快,转到一定程度,鸣响装置就会发生 嗡嗡的声响。
❖ 空竹的基本玩法简单易学,但要玩好却不容易。
❖1.空竹的玩法 ❖2.空根短竹棍的竿头,就成 了抖空竹的工具。抖时,把线绳置于空竹轴 中凹处,再绕上几圈,提起空竹,靠两臂交 替协调抖动,空竹逐渐加速地旋转起来,抖 转之后,可以倒放在地上,即旋转不停,更 嗡嗡作响,如钟声余韵,也可以变换成其他 多种花样。天晴时来公园,雨雪天在家里, 不用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
记忆中的弄堂游戏-弄堂记忆

记忆中的弄堂游戏|弄堂记忆◎《老底子的事体》“我们小时候,买不起玩具,只能在弄堂里打陀螺、捣菱角、滚铁箍、踢毽子,这些玩具还是自己动手做的。
”“那时候我们还玩过盯橄榄核,翻香烟牌子。
”“没有什么可玩时,就在弄堂里掼摔跤,也觉得蛮开心。
”这是我们几个已经进入“奔五”、“奔六”年龄的朋友在一次聚会时,不知不觉地将话题扯到了儿时的弄堂生活,大家谈得很兴奋,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是啊,这些古老而简朴的游戏伴随我们度过了平淡而欢乐的少儿时代,四十多年了,弄堂游戏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陀螺,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有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愫。
在玩具世界中,陀螺属于最普通的玩具,正因为普通,才得以为普通人家的孩子所享受。
那时候,商店里还没有陀螺卖,我们玩的陀螺都是自己用木头削出来的。
为了减少陀螺旋转时的磨损,我还在圆锥顶头嵌上了一颗钢珠,周身还画上了彩色线条,就算是一只完美的陀螺了。
抽打陀螺用的鞭子,是由一段细竹,顶端系上一截纱绳组成的。
打陀螺时,让其置地,以鞭缠绕,猛力抽拉,随即旋转,反复以鞭抽击,伴随着鞭子的响声,陀螺会旋转不休。
要是在陀螺的顶部涂上各种颜色,不同颜色的陀螺同时在地上旋转,如同五彩缤纷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
当年,村里有几处面积较大的水门汀场地,是我们打陀螺的理想场所。
午后放了学,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兴高采烈地抽打着陀螺,还兴致勃勃地比谁的陀螺旋转的时间长、转得稳,还有意去撞击别人的陀螺,看谁的陀螺经得起碰撞。
高速旋转的陀螺如同一支神笔,在地上划出了一道道曲线,也在我的心中激起一阵阵欢乐。
年岁稍长,得知古人也玩陀螺。
明・刘侗等《帝京物略景・春场》:“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
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击其鞭。
一击,陀螺则转,无声也。
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往。
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旋,影不动也。
”陀螺是靠鞭子抽打而旋转,抽打得越有力,陀螺转得越稳健,所以上海方言称陀螺为“贱骨头”。
说起滚铁箍,让现在的孩子见了定会发笑。
弄堂游戏课程设计方案

弄堂游戏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弄堂游戏的历史背景、玩法规则及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弄堂游戏特点及其反映的社会变迁。
3. 学生能够结合课本内容,阐述弄堂游戏在我国民间体育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组织一场具有创意的弄堂游戏活动。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特长,提高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弄堂游戏的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在参与弄堂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的乐趣,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变迁,理解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培养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弄堂游戏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在体验民间体育文化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弄堂游戏概述:介绍课本中涉及的弄堂游戏,如跳房子、踢毽子、捉迷藏等,让学生了解各类游戏的历史背景、玩法规则及文化内涵。
2. 弄堂游戏的发展与变迁:分析弄堂游戏在我国民间体育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其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的过程。
3. 弄堂游戏与地域文化:对比不同地区弄堂游戏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弄堂游戏的影响。
4. 弄堂游戏的技巧与策略:教授课本中所提及的弄堂游戏技巧,如跳房子时的步伐、踢毽子的动作要领等,并引导学生探讨游戏中的策略。
5. 弄堂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并组织一场弄堂游戏活动,包括游戏规则、场地布置、人员分工等。
弄堂游戏

一种男孩子玩的游 戏。玩者把自己的 一只脚翘起来,用 手掰住,单腿与对 方进行格斗,谁翘 着的那只脚掉下来 了,或者谁先倒下 了,就输了。
就是玩玻璃球,北 方人叫打弹珠。将 弹子放在画好一定 线条的水泥地上, 用手指相互弹射对 方的弹子,比输赢。
哼着童谣,和着节 奏,人多的时候总 会由两个高手分别 率领两队比赛;人 少的时候一跟橡皮 筋加两个小板凳, 是女孩子的最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将家里箍桶用下的 铁圈为道具,用一 铁丝做成的钩子作 推进工具,使铁圈 翻滚,谁滚得时间 长、或者最先滚到 目的地者为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法是弹子拿在手上的位置基 本上都是相同姿势,就是将食指和 中指弯曲,中指朝里,食指向外, 然后用食指、中指第一节指弯和拇 指中间的指节骨夹住弹珠,然后用 拇指中间的指节骨用力向外拨,弹 珠就会直射而出了!
掼结子
玩法是:几个麻将牌, 一个小沙包,利用沙包掷 高的瞬间,翻、立、摆麻 将牌,玩出多种花样,难 度逐级升高。
上海传统游戏
滚铁环 打弹珠 掼结子
扯铃子 造房子
滚铁环
滚铁环,一种中国 传统民间儿童游戏,流 行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 代。 玩法是用铁勾推动 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 控制其方向,可直走、 拐弯。铁环的动作有一 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 技巧。
打弹珠
打弹珠的游戏历史悠久,据说 起源于16世纪,当时两名年轻人, 同时喜欢上一名女孩子,便决定用 弹珠比赛分胜负,打弹珠的游戏便 因此产生。
扯铃子
玩法是:铃子雅称空 竹,样式很多,玩出的花 样也很多。两根木棒做把 手,中间系根细绳,人扯 住把手,让铃子在细绳上 飞速旋转起来,有时还会 发出嗡嗡的响声。公园内 有几位老年人,非常娴熟 地玩起扯铃子。
造房子
玩法是:找块空 地,用粉笔在地上画 好格子,提起一只脚。 落地的脚踢着格子中 有一定重量的物体 (如:螺栓等),一 级一级的玩起造房子 的游戏……
还有很多弄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戏:男孩 有 打陀螺 手枪 斗鸡 打 弹弓 拍香烟纸 拍画片 等等 。 女孩有 跳皮筋 丢豆包 跳绳 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