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得文化

合集下载

酒文化基础知识

酒文化基础知识
酒文化基础知识
目录
• 酒的起源与发展 • 酒的种类与特点 • 酒的酿造与品鉴 • 酒与文化 • 酒的礼仪与健康
01 酒的起源与发展
酒的发明与传说
酒的发明
据传最早被人类发明的酒是果酒,起源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 ,当时人类已经开始种植果树,并学会了采集野生水果。后 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酿造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渐发明了粮 食酒。
艺术家与酒
许多艺术家都与酒有着密 切的联系,他们通过艺术 作品来表达对酒的独特理 解和感受。
酒与艺术的关联
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 常被艺术家用来表达对生 活、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 感悟。
05 酒的礼仪与健康
酒的礼仪
酒的品尝
了解如何正确地倒酒、举 杯、品尝酒的味道,以及 如何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品 酒心得。
02 酒的种类与特点
白酒
总结词
中国特有蒸馏酒,以曲、麸、水为主要配料,风味独特。
详细描述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蒸馏酒,酿造工艺复杂,历史悠久。根据酿造方法和产地的 不同,白酒有多个品种,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白酒具有独特的口感 和风味,通常比较浓烈,是中国的代表性酒类之一。
红酒
总结词
以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色泽红润,口感丰富。
04 酒与文化
酒与诗歌
诗歌中的酒
酒经常作为诗歌中的元素出现,用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或描绘场 景。
诗人与酒
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的诗歌 作品中有大量关于酒的描写。
酒与诗歌的关联
酒能够激发创作灵感,让诗人更深入地表达情感,同时,酒也经常作 为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着欢聚、离别、豪放等情感。
酒的场合
了解在什么场合下应该喝 酒,以及在什么场合下应 该避免饮酒,以保持礼貌 和尊重。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配制酒:主要是用蒸馏酒 与其他原料配制而成, 如药酒。酒度适中,在 22度左右,成本低,周 期短。
(三)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酒精度在40度以上,如茅台、五粮液等。
中度酒:酒精度在20-40度之间,如五加皮、竹叶 青酒等。
低度酒:酒精度在20度以下,如啤酒、黄酒等。
(四)按商业销售习惯分
白酒 黄酒 啤酒
代表酒2---广东豉香肉冰
烧酒,以大米为原料,
代表酒1---桂林三花酒, 以小曲(酒饼)为糖化发
以大米为原料,以小 酵剂,采用半固态边糖
曲(酒药)为糖化发酵 化边发酵工艺,经蒸馏
剂,采用半固态先培 而成30度(V)泡入肥膘
菌糖化、后发酵生产 肉生产而成的白酒。
工艺发酵,经蒸馏而
成,于山洞陈酿生产
而成的白酒。全国优
甜黄酒:总糖含量高于100g/L,酒精度不低于8.0%, 如香雪酒。
主要品种(三种)
(1)绍兴酒 主要品种有: ①元红酒:状元红(女儿红)。 ②加饭酒:花雕酒 ③善酿酒,用摊饭法酿造,用贮存1~3年的元红酒代水 酿制而成。酒色深黄,香气芬芳浓郁,味醇和甜美,是 绍兴酒中的珍品。 ④香雪酒,以加饭酒糟制成烧酒代水,再加工酿造,
用葡萄以外水果酿造的酒 称果酒。
发展历史
世界史上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发源于小亚细亚里 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希腊人创始,古罗 马人推广,现在世界上以法国葡萄酒生产最为发 达。
我国公元前118年,张骞带回葡萄种子,并引入酿造 技术。
1892年,清代爱国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 葡萄酿酒公司。
2.1酒的命名和分类
2.1.1酒的命名
(1)以原料命名:五粮液、双粮酒
(高粱、小麦、大米、 糯米、玉米) (高粱、小麦)

中国酒与酒文化

中国酒与酒文化

明代

大学问家高启在《明皇秦烛夜游图》中描写 了皇家酒宴的奢华繁盛
ruo(点燃的意思)
"大家今夕宴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
A 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实在不行就耍赖; B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敬领导一杯酒,领导随意我一口, 领导不喝我不走; C 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D 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你不醉,我不醉,谁在马路睡, 你也醉,我也醉,才算喝到位(胃); E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薄,喝不着,感情 厚,喝个够,感情铁,喝出血;
唐朝-酒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可见其英雄相惜,相互吹捧之态!杜甫《春日忆李白》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酒邀知已的寂寞心情!白居易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酒好,还要酒具 好!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好惜别!王维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以解忧!罗隐

酒的起源
杜康造酒说 上天造酒说 猿猴造酒说 仪狄造酒说

杜康造酒说

这个说法流传比较广泛,在白水县有一条杜康沟。 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 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此泉 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 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 河"。

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酒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多种酿造技艺而闻名于世界。

一、历史渊源中国酒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据考证,在距今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了采摘、加工并饮用野生水果发酵酒。

在商周时期,酒已成为封建贵族追求高雅生活和交际的必备品,著名的《诗经》中就有大量描写饮酒的诗篇。

到了唐宋时期,酒文化和制酒业达到了巅峰,此时中国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酒文化和酿造技艺。

二、文化内涵中国酒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礼仪文化、审美文化、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

首先,酒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酒是交际场合的必需品,人们以饮酒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友好,也以饮酒作为庆祝团圆、婚礼等重大场合的方式。

其次,中国酒文化倡导审美主义,强调酒的颜色、香味、滋味、口感等方面的美感,将品鉴酒与品味人生相联系。

最后,酒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传统的“仁者爱人,爱酒者更要谨慎”、“饮酒经过三思——福祸在一念之间”的观念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情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考。

三、酿造技艺中国酿酒技艺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酿造方法和工艺流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黄酒、白酒和啤酒。

黄酒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浅发酵酒类,千年来一直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散发着独特的芳香和风味;白酒是中国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的烈性酒,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酒类市场的主流;啤酒则是随着近代工业化生产而出现的一种酒类,迅速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饮品。

四、酒文化在中国社会和生活中的地位中国酒文化在中国社会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饮食文化之一,酒被视为家宴、朋友聚会、政务交际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的陪伴。

此外,中国酒文化也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的名酒和酒文化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美酒、了解当地酿酒工艺和历史文化。

五、中国酒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传统酒文化

中国传统酒文化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国传统酒文化中国酿酒、饮酒的历史十分久远。

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豪放气质的流露、体现出道家不拘于物、心随意造的浪漫气息。

一些儒者将酒与茶比,认为茶是“始于礼”、“终于礼”的理想修养方法,而酒则是“始于礼”而“终于乱”的祸根所在。

传说酒的发明者是杜康(一说仪狄),时间大约在四、五千年前。

最早的酒是果酒,由野生水果自然发酵而成。

春秋战国时期,多种祭祀、会盟、庆典、外交活动盛行,大量的酒类需求更刺激了造酒业的发展。

西汉时期酒类主要是谷物压榨或酿造酒。

晋代出现了药酒,不仅风味独特,且具有医疗保健效果。

唐代出现了烈性烧酒,即蒸馏酒,酒精含量可高达65°,而同期他国无一超过11°,到元时,中国现存的酒类大都已经出现。

酒之分类向无定规。

习惯上分为黄酒、白酒、葡萄酒、果露酒、啤酒,再加疗疾健身的药酒:黄酒——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

色泽黄亮,香气浓郁、富含氨基酸、舒筋活血、促脾补胃。

名品如绍兴酒,即墨老酒,沉缸酒等。

白酒——高度酒,大多在40°--65°,最高可达67°,一般以香型分类:酱香型以茅台为代表,浓香型以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米香型以桂林三花酒代表。

董酒、西凤酒属特殊香型。

葡萄酒——果酒类。

按酿造方法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按口味分甜型、半甜型、干型、半干型四类。

现以法国产最为著名,我国的长城、张裕葡萄酒也颇有影响。

将葡萄酒蒸馏后的酒液放入橡木桶中存放一定时间就是白兰地,我国在唐代已开始酿制,它酒精度适中(40°左右),有独特的脂香、清香,后味绵长。

烟台生产的金奖白兰地为我国名品。

果酒、露酒——前者以各种水果酿造,后者以植物的花、茎、叶入酒酿造。

四川红桔酒、广柑酒,辽宁苹果酒,黑龙江“三梅酒”都是果酒中的杰出者,长白山五味子酒,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广州五加皮酒都是露酒中的精品。

啤酒-----舶来的低度酒,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其特点是营养丰富、口味醇和、清爽。

酒文化知识大全

酒文化知识大全

酒文化知识大全一、酒的起源与发展酒是人类最早的饮品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据考古发现,中国早在距今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酿造酒。

最初的酒是由水果、粮食和野生植物经过自然发酵而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酿造工艺。

随着酿造技术的发展,酒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不仅具有社交、礼仪、药用等功能,还成为文学、艺术等领域的重要题材。

在中国历史上,酒文化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酒的种类与特点1.白酒:白酒是一种以高粱、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和蒸馏而成的烈性酒。

白酒酒精度高,口感烈,风味独特,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酒类。

2.啤酒:啤酒是以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为原料,经过发酵、过滤和瓶装等工艺制成的饮品。

啤酒泡沫丰富,口感爽口,适合在热天饮用。

3.红酒:红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过发酵和陈酿而成的酒类。

红酒色泽红润,口感醇厚,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4.黄酒:黄酒是以糯米、黍米等为原料,经过发酵、陈酿而成的传统酒类。

黄酒色泽黄亮,口感醇和,具有滋补身体的作用。

5.保健酒:保健酒是以中药材为原料,与酒类结合制成的具有药用价值的酒品。

保健酒具有滋补保健作用,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等。

三、酿造与品鉴1.酿造:酿造是将粮食、水果等原料经过发酵、陈酿等工艺制成酒的过程。

酿造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如酵母菌、细菌等。

不同的原料和工艺会酿造出不同种类的酒。

2.品鉴:品鉴是对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和余味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欣赏的过程。

品鉴时要观察酒的颜色、光泽度,闻其香气,品尝其口感和余味,以判断酒的品质和特点。

四、酒器与礼仪1.酒器:酒器是饮酒时使用的器具,包括酒杯、酒壶、醒酒器等。

不同的酒器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如红酒杯通常采用郁金香型设计,以保留酒的香气;白酒杯则采用小口设计,以保持酒的烈度和风味。

2.礼仪:饮酒礼仪是饮酒时应该遵循的规范和习俗。

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五粮液酒
中国饮食文化
产地: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
特点:无色透明,冰清玉洁。香、 纯、甜、净
酿造原料、方法:以高粱、糯米、大米、 小麦中国饮食文化
产地: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
特点:清澈透明、气味芳香、入口绵绵、 落口甘甜、回味生津,被推崇为“甘泉佳
酿”.
酿造原料、方法:采用产于汾阳一带晋 中原的“一把抓”高粱和甘露如醇的 “古井佳泉水”再加上传统的酿酒技术 酿造而成。
2、夏商周时期(形成中) 国饮食文化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夏人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 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
商 朝 由 于 农 业 发 展 , 当 时 已 能 出 不 同 品 种 的 酒 。 用 稻 、 麦 酿 成 的 酒 称 醴 (lì);用秬(jù)(黑黍)酿的酒称鬯(chàng),是一种气味氛芳的香酒,这种酒是 殷商时期最高级的酒,多用以祭神,也用于帝王赏赐臣僚。1987年河南信阳地
中国饮食文化 4、元明清时期(提高)
•元代出现了烧酒(阿剌吉酒),饮酒有豪爽之风。 •明清以后,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饮品,佳节配美酒,如元旦饮椒柏酒、正 月十五饮填仓酒、端午饮菖蒲酒、中秋饮桂花酒、重阳饮菊花酒。清代京城权贵尚黄酒, 中下层百姓则好烧酒。明清两代饮酒讲究“陈” ,以陈作酒之姓,“酒以陈者为上,愈陈
中国饮食文化
二、中国酒的种类及名酒
• 按照酒精含量的多少:高度酒、中度酒、低度酒 • 按酒的含糖浓度高低----甜型酒、半甜型酒、“干”型酒 • 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 • 按商品类型-----白酒、黄酒、啤酒、果露酒、药酒
中国名酒简介—中—国白饮酒食文化

酒文化与饮酒礼仪

酒文化与饮酒礼仪
酒与思想
酒激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社会和世界的思考,成为思想家们阐述观点和理念的 重要载体。
05
健康饮酒
适量饮酒的原则
适量饮酒是指男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 超过25克,女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 超过15克。
适量饮酒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 劳和放松身心,但过量饮酒会对身体 健康造成危害。
如何做到健康饮酒
01
其他酒类
• 其他酒类包括清酒、果酒、蜂03
饮酒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
酒水的选择
在餐桌上,应先询问在场宾 客的饮酒意愿和酒量,然后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酒水的选 择和倒酒。
酒杯的摆放
酒杯应放在宾客的右手边, 且距离宾客越近越好,方便 取用。
倒酒的量
在倒酒时,应将酒瓶倾斜45 度,缓缓倒入酒杯中,以避 免酒水溢出。
酒与音乐
音乐家在品酒的过程中寻找灵感,创作出独特的音乐作品。 同时,酒的酿造过程也蕴含着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
酒与艺术
酒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酒的包装、酿造过程以及品鉴体验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 对象。
酒与哲学、思想
酒与哲学
哲学家们通过思考酒的酿造、品鉴和酒文化的发展,探讨人类文明、道德和价 值观等深层次的问题。
酒桌上的规矩
不劝酒、不灌酒
在酒桌上,应尊重宾客的意愿,不强行劝酒或灌酒。如果 宾客已经表示不能再饮酒,应尊重其决定,不再继续劝酒 。
不大声喧哗
在饮酒过程中,应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或扰乱他人。同 时,在交流时,应注意言辞文明、得体,避免涉及敏感话 题或不当言论。
不随意离开座位
在餐桌上,应保持坐姿端正,不要随意离开座位。如果需 要暂时离开,应向主人或在场的长辈示意,并告知去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祖杜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

”杜康,作为中国的酒祖,历代受人敬仰。

杜康酒,作为历史名酒,历代文人骚客畅饮着它,写下了汗牛充栋的锦绣文章、不朽诗篇。

酒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它的发明者,共推仪狄、杜康。

晋人江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仪狄,大禹时代人;杜康,据说就是夏代国王少康。

而杜康之名又盛于仪狄,故仪狄之名则彰而不显。

拨开尘封于酒史上的重重迷雾,最早的酒产生于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则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古人的记载,酒的发明也相当偶然。

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并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

杜康受此启发,发明了酒。

所谓空桑,即树心被朽空的桑树。

据古代文献记载,洛阳伊水流域有一个地名叫空桑涧,可能与空桑有关。

杜康酿的酒称秫酒,即酿酒的原料以黑秫为主。

黑秫是高粱的一种,它野生于洛阳山区,上古先民把它培育成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杜康善于酿酒,其酿制工艺颇为讲究。

《杜康纪闻》记载的“五齐六法”据说就是杜康酿酒的秘方。

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时,浸煮要清洁,要取用山泉之水,酿酒器物要优良,火候要适当。

民间传唱的一首酒歌据称是杜康所传,歌词称:“三更装糟糟儿香,日出烧酒酒儿旺,午后投料味儿浓,日落拌粮酒味长。

”这就是说,在酿酒过程中,对何时投料,何时开火,都非常讲究。

酒在河洛地区产生后,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

周公在洛阳发布禁酒令,即《酒诰》,但并未完全禁止饮酒,而是把酒与周礼紧密相连,故周代的五礼均离不开酒。

现存的《诗经》据说是孔子删定的,但孔子删定之前的“诗”其实就是在洛阳收集保存的官方文献。

在这些诗篇中,与酒有关的占了大部分篇幅。

杜康故里即杜康酿酒的旧址在何处?这也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杜康故里,称杜康村,共有两处,均在洛阳。

一处在洛阳老城西。

民国时期李健人写的《洛阳古今谈》称,杜康村,在洛阳城西,又称杜村,即杜康故宅。

一处在汝阳县,此处杜康村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万历《直隶汝州全志》一书,该书称:“杜康村,(伊阳)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处。

”这里有杜康庙、杜康墓等遗迹。

杜康酒是中国酒宗,洛阳是中国酒文化的故乡,认真总结洛阳历代酿酒工艺,发掘洛阳酒文化的内涵,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编辑本段中国各时期的酒文化史前时期从最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采集的野果在经过长期的储存后发霉,然后形成酒的气味。

经过最初的品尝后,他们认为,发霉后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文化。

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夏朝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体重要地位。

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六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

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由此诗充分展示了夏朝的酒文化。

商代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

当时的酒精饮料有酒、醴和鬯,饮酒风气很盛,特别是贵族饮酒极为盛行,酒的广泛饮用引起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纣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里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

周代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的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

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

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

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

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财富大为增加。

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对酒的记载很多:《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诗经·幽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醴,酒的一种,系甜酒。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

”酎,重酿之酒,配乐而饮,是说开盛会而饮之酒。

《礼记·玉藻》:“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木於士侧尊用禁。

”尚元酒,带怀古之意,系君专饮之酒。

春秋时分国人和野人,野人是指普通群众。

饷野人皆酒,意思是让他们一般的饭菜,喝普通的酒。

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级。

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铜制品为主。

酿酒技术已有了明显的提高,酒的质量随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饮酒的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盛于青铜垒壶之中,再用青铜勺挹取,置入青铜杯中饮用。

秦汉时期秦朝经济的繁荣,酿酒业自然也就兴旺起来。

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最终屡禁不止。

汉代时期对酒的认识进一步加宽,酒的用途广为扩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水平相当高。

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代基本酒文化功能,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

秦汉以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礼严格。

而东汉末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的转变。

两汉时期,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系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酒日,酒曲的种类也更多了。

汉代之酒道,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作为我国的酒文化的发展时期,不论是技术,原料,还是种类等都有很大进步,三国时期的酒风极“盛”,酒风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评价三国酒风时曾引用这样一段话:“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三国劝酒之风也颇盛,喝酒手段也比较激烈。

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年间提倡戒酒,到魏晋时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大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并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财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极盛,借助于酒,人们抒发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慨叹。

酒的作用潜入人们的内心深处,从而使酒的文化内涵也随之扩展了。

魏晋时期之酒道,此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此外,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步。

隋唐时期唐宋时期的酒文化是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

唐朝诗词的繁荣,对酒文化有着促进作用,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酒与诗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沸沸扬扬。

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唐代酒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辉煌璀璨。

“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酒文化在唐诗中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战风行,酒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唐人崇尚“美酒盛以贵器”。

其酒道,饮酒大多在饭(食)后,正所谓“食讫命酒”“食毕行酒”“烹鸡设食,食毕,贳酒欲饮”。

当时的饮酒之道,是在食毕进行,饱食徐饮、欢饮,既不易醉,又能借酒获得更多的欢聚尽兴的乐趣。

宋辽金元时期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丰富,更接近我们现今的酒文化。

酒业繁盛、酒店遍布,宋代酒店强调名牌的文化个性。

金代北方民族素有豪饮之风,有着浓厚的酒文化底蕴,金代有着烧锅酒文化。

而元代出现了烧酒(阿剌吉酒)。

此外,宋代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明清时期明代起义烽烟不断,清王朝不御外侵,百姓四处迁徙避患,地域文化的形成促进“酒域文化”的产生。

明清以后,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饮品,每逢佳节节令,“专用酒”十分流行,如元旦饮椒柏酒、正月十五饮填仓酒、端午饮菖蒲酒、中秋饮桂花酒、重阳饮菊花酒。

清代有“酒品之乡,京师为最”之说,当时京城的达官贵人们比较崇尚黄酒,中下层百姓则多喜欢价廉味浓的烧酒。

明清两代可以说是中国历代行酒道的又一个高峰,饮酒特别讲究“陈”之字,以陈作酒之姓,“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

此外,酒道推向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境界,酒令五花八门,所有世上的事物、人物、花草鱼虫、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时令风俗无不入令,且雅令很多,把中国的酒文化从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间,从名人雅士的所为普及为里巷市井的爱好。

把普通的饮酒提升到讲酒品、崇饮器、行酒令、懂饮道的高尚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当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

人的酒行为更为普遍,酒与人的命运更为密切,酒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贴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

如生日宴、婚庆宴、丧宴等等以及相关的酒俗、酒礼,成为生活内容。

编辑本段饮食文化酒文化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酒的故乡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