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PDCA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问题的PDCA解决方案

医院感染问题的PDCA解决方案

医院感染问题的PDCA解决方案引言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医院感染问题解决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阐述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计划(Plan)目标设定1.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3.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体系。

策略制定1.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2. 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3.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4. 建立多部门协同参与的感染防控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实施方案1. 制定感染防控培训计划,确保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感染控制知识。

2. 完善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3. 加强感染防控设施建设,提高消毒灭菌设备的配备水平。

4. 开展感染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感染事件的能力。

执行(Do)感染防控培训1. 组织定期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全员参与。

2.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感染监测与分析1. 开展感染监测工作,收集感染相关数据。

2. 定期分析感染数据,找出感染高风险环节。

3.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

感染防控设施建设1. 提高消毒灭菌设备的配备水平,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使用寿命。

感染防控演练1. 定期开展感染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

2.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演练方案,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检查(Check)感染发生率1. 统计一定时期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评估感染控制效果。

2. 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1. 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2. 针对考核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分析妇产科手术多是腹部手术,其术后感染多为切口感染,且因解剖部位特殊,若未给予及时处理,会增加患者宫腔感染、败血症、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几率,从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

而管理、控制妇产科感染是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妇产科腹部手术1400例,分析其切口感染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00例行妇产科腹部手术者,年龄范围为24~75岁,平均年龄为(45.1±8.5)岁;病程范围为5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7±0.5)年;手术类型:子宫切除术者141例,剖宫产手术者490例,异位妊娠病灶清除术者298例,卵巢囊肿切除者153例,子宫附件切除者318例。

术后切口感染者75例,切口感染者术后4~10d时切口处出现伴脓性分泌物溢出,有不同程度红肿热痛及不同程度发热。

根据术后有无切口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75例)及非感染组(1325例)。

1.2方法。

对已确诊感染者行手术切口分泌物细菌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出血量等。

1.3观察指标。

1)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2)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珔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进行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表明,年龄、体质量、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应用抗菌药物与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明显相关,P<0.05。

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_曹斌

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_曹斌

· 4578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第22卷第20期 Chin J Nosocomiol Vol.22No.20 2012
括 术 前 手 术 区 备 皮 、阴 道 检 查 ;医 师 的 剖 宫 产 手 术 操 作 过 程 、手 术 后 的 换 药 、围 手 术 期 的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等 资料,填写监测 记 录 和 现 场 观 察 记 录。 对 剖 宫 产 手 术 后 患 者 30d 逐 一 随 访 ,统 计 手 术 后 切 口 甲 级 愈 合 率 、感 染 率 。 1.2.3 检 查 (C) 专 职 人 员 及 病 区 的 质 控 医 师 每 天填写剖宫产患者的监测调查表。对照操作标准, 填 写 记 录 每 名 医 师 、护 士 的 操 作 ,围 术 期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及 切 口 的 愈 合 记 录 ,对 每 一 环 节 进 行 过 程 监 测 ,发 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干预。 1.2.4 干预对比查证效果(A) 每月、每季 度 将 记 录检查结果及剖宫 产 切 口 感 染 率 进 行 汇 总 分 析,找 出 感 染 率 增 高 的 因 素 ;将 成 功 的 经 验 、教 训 及 未 解 决 的问题进入 PDCA 的下一 循 环 管 理,持 续 质 量 改 进 (CQI)。形成“执行 计 划-监 测 检 查-干 预-反 馈-汇 总 分 析 -制 定 标 准 的 操 作 规 程 ”循 环 的 质 量 管 理 模 式 。
摘要:目的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对剖宫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 发 生。方法 采用 PDCA 不断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监测计划与方 案,制 定 出 标 准 的 操 作 规 程,不 断 解 决 遗 留 问题。结果 2009年12月实施 PDCA 管 理 模 式 前,剖 宫 产 产 妇 感 染 率 为 8.00%,明 显 高 于 实 施 后 (2010 年 1 月)的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74,P<0.05);2009年12月-2011年11月两年的感 染 率 明 显 下 降, 切 口感染率2010年为0.92%、2011年为0.33%,监测验证,重视易感因素,医师准确、标准的切开、分离技术及缝 合时恢复正常组织结构至关重要。结论 遵 循 PDCA 循 环 的 管 理 模 式,实 施 全 面 质 量 持 续 不 断 改 进 的 方 法,预 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效果明显。 关键词:PDCA 循环;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 中 图 分 类 号 :R197.3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5-4529(2012)20-4577-03

实施 PDCA循环持续改进产房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实施 PDCA循环持续改进产房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实施PDCA循环持续改进产房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日趋受到重视。

产房也是产妇产后发生各种感染的“发源地”,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给产妇及家庭带来身体和经济损失,造成医院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加强产房护理质量全面管理,实施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预防医院感染是产房的工作重点。

(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现总结分析如下:1.P(Plan)计划:为了适应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我院自2011年开始,根据山东省卫生厅规定的二甲医院产科质量标准,制定助产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产房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管理,2.D(Do)执行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护理工作[1]。

产房助产士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观察产程、监护胎心、协助产妇分娩,实施护理措施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同时为高危母亲提供产前、产时护理,配合产科医生接难产,配合治疗和抢救危重产妇。

在进行会阴切开缝合术、导尿术、各种内诊检查、新生儿脐带处理等环节中如稍有疏忽,均可导致细菌入侵而引起院内感染。

2.1 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是基础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实施质量管理措施的重要保障。

护理质量标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准则,可保证护理质量。

控制医院感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于有效的管理制度[2]。

为此,我们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山东省区卫生厅规定的二甲医院产科质量标准,结合护理部的要求和产房工作特点,修改制定了产房质量考核标准,为提高工作质量、预防院内感染提供重要保障。

2.2 明确职责,采取分级目标管理是保障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全体助产士的参与,要明确质量保证的职责不仅是产房护士长的职责,也是每一位助产士的职责。

我们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由护士长全面负责产房的质量管理工作,下设3个质量管理控制小组,由3个小组长按照制定的质量标准,对滞产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切口感染率,助产士的工作态度、知识、技能,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检查标准的无菌技术操作合格率、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产房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合格率等,进行动态监控调节,保证工作质量。

PDCA循环管理在产房护理质量中的运用

PDCA循环管理在产房护理质量中的运用

PDCA循环管理在产房护理质量中的运用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产房护理管理工作。

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与确认(D)四个阶段,对产房护理质量实施管理。

结果我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产后监控各项指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感染)有了明显改善。

结论 PDCA循环法使产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PDCA循环法产房护理质量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循环体系,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化反馈原理提出的[1],已被人们作为“管理化”的基本方法。

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是一高风险的科室,而产房又是产科的高危区,属于医院的特殊区域之一,产房质量的管理不容忽视。

为了全面且迅速提高产房质量,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确保母婴安全,2011年我科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

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循环体系,在产房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并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从管理结果变为管理原因,更注重过程的管理。

通过PDCA循环管理,我科产房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现将我科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加强产房护理质量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我科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接待2520例产妇,其中初产妇1327例,经产妇1193例,年龄在17-44岁。

在全年工作中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在产房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并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从管理结果变为管理原因,更注重过程的管理。

通过PDCA循环管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和助产士助产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2520例产妇顺利分娩,无一例死胎,同时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感染率较2010年相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PDCA循环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管理(全文)

PDCA循环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管理(全文)

PDCA循环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管理(全文)【XX】R473 【文章标识码】A 【XX】1004-7484(2021)03-0720-0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临床实践中对疼痛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1】。

术后疼痛是剖宫产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护理问题。

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影响其休息、进食,严重者还会影响母乳喂养及产后恢复,危害母婴健康。

如何有效处理并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促进产妇身心恢复,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增进母婴感情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科采用PDCA循环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计划阶段1.1 分析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1.1.1 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

另外,为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通常医生采用缩宫素宫体或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米索等药物加速宫缩,亦可引起强烈的宫缩痛。

1.1.2 腹部切口疼痛属于急性疼痛,是部位组织损伤、刺激作用于机体内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脉冲,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致感觉刺激反应增强【2】。

1.1.3 乳房胀痛产后2~3天,乳房明显增大,表面静脉扩张,双乳胀满、疼痛。

另外由于产后疲劳,伤口疼痛,术后输液,插尿管等原因致哺乳困难,不能做到早期有效吸吮而发生乳汁淤积,乳腺管堵塞,亦可加重乳房胀痛。

1.1.4 心理因素精神过度紧张、产后焦虑、心理压力大、神经质可致原有疼痛感觉加重。

1.2 准备工作1.2.1 建立疼痛护理小组建立一个由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组成的疼痛管理小组。

1.2.2 加强疼痛管理相关培训普及疼痛相关知识,使小组人员正确认识疼痛,增强积极处理患者疼痛的意识,掌握疼痛评估内容和工具及方法,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及护理等。

2 执行阶段对2021年8月~12月入住我科的50例剖宫产患者实施系统的疼痛管理,针对计划阶段查找出的疼痛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

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

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目的探讨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给予PDCA管理后,观察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50名妇科医护人员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临床分组依据随机数表法完成;对照组(60例患者以及25名医护人员):常规管理;观察组(60例患者以及25名护理人员):给予PDCA管理干预;对患者切口感染出现概率以及妇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等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出现概率低于对照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非常明显(P<0.05);观察组手卫生依从率等方面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非常明显(P<0.05)。

结论针对医院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妇科医护人员有效开展PDCA管理工作,可以将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出现概率显著降低,并且对于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情况也可以加以有效改善,凸显PDCA管理工作的临床开展价值。

标签: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PDCA管理对于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完成手术后如果未选择有效方法对切口实施相关处理,存在较高概率最终表现出切口感染的现象,从而导致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内心痛苦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导致住院时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延长。

作为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方法,PDCA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可以做出有效保证,并且可以有效凸显护理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以及适用性等[1]。

为了探讨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给予PDCA管理干预后对切口感染产生的影响,将该院收治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对应的妇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展开常规管理与PDCA管理干预的临床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50名妇科医护人员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临床分组依据随机数表法完成;对照组(60名患者以及25名医护人员):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1~66岁,平均年龄为(35.29±2.95)岁;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42岁,平均年龄为(28.25±3.13)岁;观察组(60名患者以及25名醫护人员):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35.35±2.97)岁;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28.32±3.15)岁;两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在年龄分布以及病程分布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之提高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之提高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

主题选定
主题评价项目
上级政策 重要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顺序
提高规范换药合格率
23
17
29
17
86
4
提高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 31
33
33
37 134
1
缩短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时间 23
21
30
23
97
2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评价说明
21 分数
1 3 5
17
31
重要性 迫切性
次重要 次迫切
重要 迫切
极重要 极迫切
术前
术中
术后

序 号 姓 年 ID
名龄 号
决 定 手 术 日 期
评估信息
合 工具选 方择
术者 因素
手术 环境
贫 肥 糖感免
血 胖 尿染疫
( 病因
g

外 科 洗 手
标 准 消 毒
/
手 术 时 间
式 可 电刀 吸 收 线
切口规范不良是妇产科腹部手术之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导 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导致患者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从而严重制约了其生 活质量的提升[1]。 1、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三级医院无菌手术切口甲级规范率 达到 97%[2]。 2、根据文献本报告,获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 为0.62%,I类切口规范率为99.38%[3]。 3、根据我科实际调查情况,我院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为85.71%。 结合我院现状和国家标准我科选择“提高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为本次活动主 题。
27
96
圈能力
64.44%
64.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因素
术前准备
肥胖 基础 疾病
女性生 理结构
皮肤 消毒
手卫生
阴道消毒
备皮时 间过长
手术切口感染率
止血不 彻底 切口冲洗
切口 缝合 引流管
换药
预防感染
手卫生
医院感染
手术操作
术后管理
开腹手术感染因素分析鱼骨图
Plan阶段
时间 2013年 2014年 手术例 数 605 634
现状分析
切口愈 合不良 例数
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包括: (1)切口脂肪液化 (2)切口出血 (3)切口感染

Plan阶段

监测时间:2014年、2015年、2016年 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2、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3、医生手术操作技巧欠佳。 4、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不够强,消毒欠到位, 手卫生欠佳。
2012年, 5.18%
2012年 2013年
Plan阶段

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 把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率控制在 <3%
Plan阶段 制定措施

制定措施:
1、科主任及护士长分别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 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2、加强术前患者身体评估及管理,加强围手术期 消毒、隔离管理,严格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 3、加强手术技能的学习。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院感科加强监督与指导。
Action阶段

针对PDCA过程中实施的有效措施,经 过组织处理后形成规范化文件,作为医护 人员以后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操作流程。
实施效果

对我科2015年开腹手术实施PDCA管理,第 一季度切口愈合不良率2.48%,<3%,明显 降低了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率,并且能 尽早发现切口感染病因,尽早处理,明显 改善了预后情况。
Do阶段

充分术前准备:
1、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 3、积极控制术前感染。 4、充分做好阴道消毒。 5、缩短术前备皮时间,避免皮肤损伤。

Do阶段

手术操作
1、手术室环境消毒管理。 2、手卫生消毒管理。 3、规范应用抗菌药物。 4、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5、手术切口注意保护,注意电刀的使用方法。 6、阴道残端严格消毒。 7、手术切口缝合技巧。
应用PDCA控制妇产科开腹手 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管理
妇产科 2015年

PDCA循环定义: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合 乎逻辑并有效进行的工作程序。P、D、C、A四个 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① P(Plan) ——计划 ② D(DO) ——执行 ③ C(Check) ——检查 ④ A(Action )——执行 (持续改进)
手术例数, 465
实施效果
530 手术例数, 520 520 愈合不良比例, 5.18% 510 500 490 手术例数, 482 480 470 460 450 1.00% 440 43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0.00% 3.00% 手术例数, 465 愈合不良比例, 2.15% 2.00% 手术例数 愈合不良比例 愈合不良比例, 4.23% 4.00% 5.00% 6.00%
25 22 手术切 口愈合 不良率% 4.13 3.47
实施效果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愈合不良例 数, 25 2012年 愈合不良例 数, 23 2013年 手术例数 愈合不良例数 手术例数, 482 手术例数, 520
Plan阶段 现状分析
愈合不良 比例, 2013年, 4.23%
Do阶段

加强术后管理
1、加强病房清洁卫生管理。 2、手卫生管理。 3、加强患者护理,减少腹压增加的因素。 3、规范各项操作。 4、切口换药,早发现切口感染征象,早处理。 5、院感监控。
Check阶段

科室及院感科对妇科开腹患者实施目标性监测, 观察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做好病原学监测, 同时对实施过程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继续做好记 录、分析、找出遗留问题,作为进入下一个PD CA循环的开始。
实施效果
时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切口愈 手术例 合不良 数 例数 605 634 650 25 22 13 手术切 口愈合 不良率% 4.13 3.57 2.48
实施效果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 例数, 25 例数, 23 例数, 1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手术例数 切口愈合不良例数 手术例数, 482 手术例数, 520
实施效果
2014年, 2.15%
2012年, 5.18%
2013年, 4.23%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切口愈合不良比例
小结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工作 程序,将此管理方法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患 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控制, 按照计划- 实施-检查-处理,对切口愈合不良原因 进行分析,针对原因制定相应措施,认真 落实措施,管理层加强督查与指导,控制 了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