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pdca
医院感染问题的PDCA解决方案

医院感染问题的PDCA解决方案引言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医院感染问题解决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阐述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计划(Plan)目标设定1.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3.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体系。
策略制定1.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2. 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3.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4. 建立多部门协同参与的感染防控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实施方案1. 制定感染防控培训计划,确保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感染控制知识。
2. 完善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3. 加强感染防控设施建设,提高消毒灭菌设备的配备水平。
4. 开展感染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感染事件的能力。
执行(Do)感染防控培训1. 组织定期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全员参与。
2.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感染监测与分析1. 开展感染监测工作,收集感染相关数据。
2. 定期分析感染数据,找出感染高风险环节。
3.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
感染防控设施建设1. 提高消毒灭菌设备的配备水平,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使用寿命。
感染防控演练1. 定期开展感染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
2.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演练方案,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检查(Check)感染发生率1. 统计一定时期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评估感染控制效果。
2. 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1. 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2. 针对考核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1 . 1一 般 资 料
随着 手 术 时 间 的延 长 术野 及 医 疗器 械 受 空 气污 染 的 概 率增
高 ,切 口附近 随汗 腺排 出的细菌 亦增 加 ;同时手 术 时间长 可造 成
创 面扩 大 、出血及 局部 血肿 形成 ,浸 血敷料 盐水 反复 使用 ,这些
对我 院在妇产 科进行腹 部手术 8 4例患者 的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因素 都增加 了手 术切 口污 染 的机 会 。因此 ,提高 手术 医师 的专业 分析 ,患者年 龄 2 O ~7 5 岁 ,平均年 龄 ( 4 2 . 3 ±3 . 5 )岁 ,患者 所 技 术水 平和 技术 熟练程 度 ,尽量缩 短 手术 时间 ,术 中应 注 意保护 实施 的手 术包括 有 子宫切 除术 、卵巢 囊肿 与 附件切 除术 、剖 宫产 组织 , 彻 底止血 ,缝合 时不 留无效 腔 , 对 合面平 整整齐 、无缝隙 ,
2 结 果
3 . 2护 理对策
防治感 染 是一项 持续 性 、系统性 的工 作 。因此 ,在手 术前 、 手术 中 、手 术 后都 必须有 相应 的预 防感染 护理 对策 。手术 前要 对 纠 正患者 的营 养状 况,增 强抵 抗力 ,对于 有基础 疾病 的 患者要 实 施相 关 治疗 ,加强 防御 能力 ,做好皮 肤护 理 ;手术 中要对 手术 所
术 以及宫外 孕的病灶清 除手术 等 。
1 _ 2 方 法
尽量减 轻手术 的创伤程度 。
3 . 1 . 3 用药 原因 调查显 示 ,在手 术前后 与围手 术期间没 有
通 过回顾 分析 的方 法 ,根 据 患者 的病史 、病程 记录 以及各 项 使用 抗菌 药物 的患者 ,发 生切 口感染 的概 率 明显 比使 用抗 菌药 物 检查 的 结果等相 关 资料对 患者 是否 为切 口感染 进行 综合 性判 断 , 的要大 ,抗菌药物 时 防止 手术切 口感染 的关键措施 。 对 患者 为切 口感染 进行研 究 与分析 ,找 出引起 切 口感染 的原 因 , 根据所 找 出的原因制定 相应 的护理对策 。 1 . 3 统计学 处理 过 X 检验 ,计量 资料通 过 t 检验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分析妇产科手术多是腹部手术,其术后感染多为切口感染,且因解剖部位特殊,若未给予及时处理,会增加患者宫腔感染、败血症、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几率,从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
而管理、控制妇产科感染是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妇产科腹部手术1400例,分析其切口感染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00例行妇产科腹部手术者,年龄范围为24~75岁,平均年龄为(45.1±8.5)岁;病程范围为5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7±0.5)年;手术类型:子宫切除术者141例,剖宫产手术者490例,异位妊娠病灶清除术者298例,卵巢囊肿切除者153例,子宫附件切除者318例。
术后切口感染者75例,切口感染者术后4~10d时切口处出现伴脓性分泌物溢出,有不同程度红肿热痛及不同程度发热。
根据术后有无切口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75例)及非感染组(1325例)。
1.2方法。
对已确诊感染者行手术切口分泌物细菌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出血量等。
1.3观察指标。
1)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2)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珔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进行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表明,年龄、体质量、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应用抗菌药物与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明显相关,P<0.05。
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_曹斌

· 4578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第22卷第20期 Chin J Nosocomiol Vol.22No.20 2012
括 术 前 手 术 区 备 皮 、阴 道 检 查 ;医 师 的 剖 宫 产 手 术 操 作 过 程 、手 术 后 的 换 药 、围 手 术 期 的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等 资料,填写监测 记 录 和 现 场 观 察 记 录。 对 剖 宫 产 手 术 后 患 者 30d 逐 一 随 访 ,统 计 手 术 后 切 口 甲 级 愈 合 率 、感 染 率 。 1.2.3 检 查 (C) 专 职 人 员 及 病 区 的 质 控 医 师 每 天填写剖宫产患者的监测调查表。对照操作标准, 填 写 记 录 每 名 医 师 、护 士 的 操 作 ,围 术 期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及 切 口 的 愈 合 记 录 ,对 每 一 环 节 进 行 过 程 监 测 ,发 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干预。 1.2.4 干预对比查证效果(A) 每月、每季 度 将 记 录检查结果及剖宫 产 切 口 感 染 率 进 行 汇 总 分 析,找 出 感 染 率 增 高 的 因 素 ;将 成 功 的 经 验 、教 训 及 未 解 决 的问题进入 PDCA 的下一 循 环 管 理,持 续 质 量 改 进 (CQI)。形成“执行 计 划-监 测 检 查-干 预-反 馈-汇 总 分 析 -制 定 标 准 的 操 作 规 程 ”循 环 的 质 量 管 理 模 式 。
摘要:目的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对剖宫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 发 生。方法 采用 PDCA 不断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监测计划与方 案,制 定 出 标 准 的 操 作 规 程,不 断 解 决 遗 留 问题。结果 2009年12月实施 PDCA 管 理 模 式 前,剖 宫 产 产 妇 感 染 率 为 8.00%,明 显 高 于 实 施 后 (2010 年 1 月)的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74,P<0.05);2009年12月-2011年11月两年的感 染 率 明 显 下 降, 切 口感染率2010年为0.92%、2011年为0.33%,监测验证,重视易感因素,医师准确、标准的切开、分离技术及缝 合时恢复正常组织结构至关重要。结论 遵 循 PDCA 循 环 的 管 理 模 式,实 施 全 面 质 量 持 续 不 断 改 进 的 方 法,预 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效果明显。 关键词:PDCA 循环;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 中 图 分 类 号 :R197.3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5-4529(2012)20-4577-03
PDCA循环管理在产房护理质量中的运用

PDCA循环管理在产房护理质量中的运用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产房护理管理工作。
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与确认(D)四个阶段,对产房护理质量实施管理。
结果我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产后监控各项指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感染)有了明显改善。
结论 PDCA循环法使产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PDCA循环法产房护理质量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循环体系,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化反馈原理提出的[1],已被人们作为“管理化”的基本方法。
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是一高风险的科室,而产房又是产科的高危区,属于医院的特殊区域之一,产房质量的管理不容忽视。
为了全面且迅速提高产房质量,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确保母婴安全,2011年我科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
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循环体系,在产房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并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从管理结果变为管理原因,更注重过程的管理。
通过PDCA循环管理,我科产房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现将我科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加强产房护理质量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我科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接待2520例产妇,其中初产妇1327例,经产妇1193例,年龄在17-44岁。
在全年工作中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在产房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并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从管理结果变为管理原因,更注重过程的管理。
通过PDCA循环管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和助产士助产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2520例产妇顺利分娩,无一例死胎,同时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感染率较2010年相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

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目的探讨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给予PDCA管理后,观察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50名妇科医护人员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临床分组依据随机数表法完成;对照组(60例患者以及25名医护人员):常规管理;观察组(60例患者以及25名护理人员):给予PDCA管理干预;对患者切口感染出现概率以及妇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等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出现概率低于对照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非常明显(P<0.05);观察组手卫生依从率等方面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非常明显(P<0.05)。
结论针对医院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妇科医护人员有效开展PDCA管理工作,可以将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出现概率显著降低,并且对于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情况也可以加以有效改善,凸显PDCA管理工作的临床开展价值。
标签: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PDCA管理对于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完成手术后如果未选择有效方法对切口实施相关处理,存在较高概率最终表现出切口感染的现象,从而导致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内心痛苦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导致住院时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延长。
作为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方法,PDCA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可以做出有效保证,并且可以有效凸显护理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以及适用性等[1]。
为了探讨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给予PDCA管理干预后对切口感染产生的影响,将该院收治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对应的妇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展开常规管理与PDCA管理干预的临床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50名妇科医护人员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临床分组依据随机数表法完成;对照组(60名患者以及25名医护人员):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1~66岁,平均年龄为(35.29±2.95)岁;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42岁,平均年龄为(28.25±3.13)岁;观察组(60名患者以及25名醫护人员):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35.35±2.97)岁;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28.32±3.15)岁;两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在年龄分布以及病程分布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之提高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

主题选定
主题评价项目
上级政策 重要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顺序
提高规范换药合格率
23
17
29
17
86
4
提高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 31
33
33
37 134
1
缩短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时间 23
21
30
23
97
2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评价说明
21 分数
1 3 5
17
31
重要性 迫切性
次重要 次迫切
重要 迫切
极重要 极迫切
术前
术中
术后
缝
序 号 姓 年 ID
名龄 号
决 定 手 术 日 期
评估信息
合 工具选 方择
术者 因素
手术 环境
贫 肥 糖感免
血 胖 尿染疫
( 病因
g
素
外 科 洗 手
标 准 消 毒
/
手 术 时 间
式 可 电刀 吸 收 线
切口规范不良是妇产科腹部手术之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导 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导致患者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从而严重制约了其生 活质量的提升[1]。 1、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三级医院无菌手术切口甲级规范率 达到 97%[2]。 2、根据文献本报告,获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 为0.62%,I类切口规范率为99.38%[3]。 3、根据我科实际调查情况,我院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为85.71%。 结合我院现状和国家标准我科选择“提高腹部I类手术切口规范率”为本次活动主 题。
27
96
圈能力
64.44%
64.44%
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_0

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目的探析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
方法选取该院妇科门诊手术室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 724例(PDCA管理控制前1 223例,实施PDCA管理控制后1501例)患者,并选择152名医护人员(PDCA管理控制前53名,实施PDCA管理控制后99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实施PDCA管理前后切口感染率及医护人员手卫生等情况。
结果实施后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率(0.4%)明显低于实施前(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3.9%)、手卫生合格率(92.9%)明显高于管理控制前77.4%、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实施PDCA管理模式控制切口感染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手卫生合格率,值得推广。
标签:妇科;开腹手术;PDCA管理[Abstract] Objective Of gynecological laparotomy incision infection control PDCA managemen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gynecology clinic operating room in July 2013 - July 2015 2 724 cases admitted (1 223 cases before PDCA management control,the implementation of 1 501 cases after PDCA management control)patients,medical staff and select 152 (PDCA management control before 53,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management control 99)as in this stud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und infection and health care personnel hand hygiene before and after the PDCA management.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laparotomy wound infection rate (0.4%)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2.3%)of the difference comparison P 0.05),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an阶段 制定目标
• 制定目标: 把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率控 制在<3%
Plan阶段 制定措施
• 制定措施:
1、科主任及护士长分别对医护人员进行培 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2、加强术前患者身体评估及管理,加强围 手术期消毒、隔离管理,严格手卫生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加强手术技能的学习。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院感科加强监督与指导。
Action阶段
• 针对PDCA过程中实施的有效措 施,经过组织处理后形成规范化文 件,作为医护人员以后的日常工作 标准化操作流程。
实施效果
• 对我科2014年开腹手术实施PDCA管 理,切口愈合不良率2.15%,<3%, 明显降低了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率, 并且能尽早发现切口感染病因,尽早 处理,明显改善了预后情况。
Do阶段
• 加强术后管理
1、加强病房清洁卫生管理。 2、手卫生管理。 3、加强患者护理,减少腹压增加的因素。 3、规范各项操作。 4、切口换药,早发现切口感染征象,早处理。 5、院感监控。
Check阶段
• 科室及院感科对妇科开腹患者实施目标性 监测,观察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做好 病原学监测,同时对实施过程执行情况进 行督查,继续做好记录、分析、找出遗留 问题,作为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的开 始。
• 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包括: (1)切口脂肪液化 (2)切口出血 (3)切口感染
Plan阶段
• 监测时间:2012年、2013年、2014年 • 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2、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3、医生手术操作技巧欠佳。 4、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不够强,消毒 欠到位,手卫生欠佳。
实施效果
时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手术例 数
482 520 465
切口愈
合不良 手术切
例数 口愈合 不良率%
25
5.18
23
4.23
10
2.15
实施效果
600
500
手术例数, 482
400
手术例数, 520
手术例数, 465
300
200
100 0
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
例数, 25
例数, 23
例数, 1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手术例数 切口愈合不良例数
实施效果
530 520 510 500 490 480 470 460 450 440 430
愈合不良比例, 5.18%
手术例数, 520
6.00% 5.00%
手术例数, 482
愈合不良比例, 4.23%
4.00%
3.00% 手术例数, 465
愈合不良比例, 2.15% 2.00%
1.0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0.00%
手术例数 愈合不良比例
2014年, 2.15%
实施效果
2013年, 4.23%
切口愈合不良比例
2012年, 5.18%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小结
•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 工作程序,将此管理方法用于妇科开 腹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控制, 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对切 口愈合不良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 制定相应措施,认真落实措施,管理 层加强督查与指导,控制了切口愈合 不良的发生。
应用PDCA控制妇产科开腹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管理
妇产科 2014年
• PDCA循环定义: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 活动合乎逻辑并有效进行的工作程序。P、 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① P(Plan) ——计划 ② D(DO) ——执行 ③ C(Check) ——检查 ④ A(Action )——执行 (持续改进)
患者因素
术前准备
肥胖
女性生 皮肤
阴道消毒
基础
理结构 消毒
备皮时 手术切口感染率
间过长
疾病
手卫生
止血不 彻底
切口冲洗
切口 缝合
换药
引流管 手卫生
预防感染 医院感染
手术操作
术后管理
开腹手术感染因素分析鱼骨图
Plan阶段 现状分析
时间
2012年 2013年
手术例 数
482 520
切口愈
合不良 手术切
例数 口愈合
不良率%
25
5.18
22
4.23
实施效果
600
手术例数,
500
482
400
300
200
100
愈合不良例
数, 25 0
2012年
手术例数, 520
愈合不良例 数, 23
2013年
手术例数 愈合不良例数
Plan阶段 现状分析
愈合不良 比例,
2013年, 4.23%年
Do阶段
• 充分术前准备:
1、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 3、积极控制术前感染。 4、充分做好阴道消毒。 5、缩短术前备皮时间,避免皮肤损伤。
Do阶段
• 手术操作
1、手术室环境消毒管理。 2、手卫生消毒管理。 3、规范应用抗菌药物。 4、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5、手术切口注意保护,注意电刀的使用方法。 6、阴道残端严格消毒。 7、手术切口缝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