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射箭运动史
射箭运动

上海射箭运动
1961年上海运动员赵素霞首次打破射 1961年上海运动员赵素霞首次打破射 年上海运动员赵素霞首次打破 世界纪录。 箭世界纪录。 1980年,国家体委将上海射箭队列为重 1980年 国家体委将上海射箭队列 上海射箭队 点单位。 点单位。 上海现有射箭一线运动员和二线运动员 多人。 共30多人。并多次在全国大赛中和世界比 多人 赛上取得过优异的成绩。 赛上取得过优异的成绩。
中国射箭运动
1953年11月8-12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 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射箭项目进行了解放以后 的首次比赛。 1967年7月23日,在阿姆斯福特召开的国际射箭 联合会代表大会上,通过中国射箭协会为国际射 箭联合会正式会员。 著名女运动员李淑兰一人11次打破个人世界纪录, 6次与队友打破团体世界纪录,她是我国体育史 上目前打破世界纪录最多的优秀运动员。
最早的石镞
我国山西朔县 峙峪出土的 28700 多年前 旧石器时代的 石镞,是至今 发现最早的石 镞。
射箭运动的起源 自出现人类 历史开始,人 类就开始使用 弓箭,一开始 是用于捕猎和 战争。
描绘古埃及射手的塔西里壁画 公元前7500年前
世界射箭运动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 设立了射箭比赛项目后退出奥运会多 年。 1931年由英国人发起,组织成立了国 际射箭联合会,同年举行了第一届射 箭世界锦标赛。 1972 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重新成为比 赛项目。
我区及我校射箭运动
我区在我校 组建的射箭队成 立于2003年12月 立于 年 月 份 ,全年共取得 了上海市比赛的 10枚金牌和 枚 枚金牌和10枚 枚金牌和 银牌。 银牌。
射箭运动定义
射箭是一项借助 弓 和 弦 的弹力 将 箭 射出,以比赛射击准确 性
射箭运动历史

射箭运动历史射箭是一项古老而又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早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初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弓箭进行狩猎和战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射箭逐渐演变成一种竞技运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弓箭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
中国的古代文献中也有许多关于射箭的记载,如《周礼》中有关于射宫的规定,以及《射规》等专门讲述射箭技巧和礼仪的文献。
古代中国的射箭技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被视为绅士的基本素养之一。
射箭在古代的欧洲和中东地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射箭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和竞技活动中。
古希腊的英雄们经常以射箭的技巧和勇气闻名于世,如克里特岛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和伊阿宋。
而古罗马的军队则经常使用弓箭作为远程攻击武器。
在中世纪,射箭成为了骑士的必备技能之一。
骑士们经常在比赛中展示他们的射箭技巧,以此来展现他们的勇气和才华。
此外,射箭也是中世纪战场上重要的战术手段之一,弓箭手在战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火枪等新兴武器的出现,射箭逐渐失去了在战争中的地位,但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射箭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现代射箭运动首次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当时人们开始以娱乐和竞技的方式进行射箭。
1900年,射箭成为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射箭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
现代射箭运动主要分为三种比赛项目:射箭靶场比赛、射箭田赛和射箭运动场比赛。
射箭运动要求选手具备良好的眼手协调能力、精确的射击技巧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选手需要在规定的距离上,以最准确的方式将箭矢射入目标。
射箭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参与者和爱好者。
各国都设立了专门的射箭协会和组织来管理和推广射箭运动。
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规模的射箭比赛和锦标赛,吸引着众多的选手和观众。
射箭运动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它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教育价值。
通过射箭,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耐心和专注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唐代射箭运动

唐代射箭运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射箭运动是唐代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主要内容武艺人才入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
当时由于社会格局不稳定,各政治集团为了提高自己的势力,争相拉拢武士进入自己的门下。
这就形成了当时在各诸侯国尤其是秦国非常盛行的养士之风,很多武士借此机会走上了仕途。
但这种入仕形式并没有制度化,更没有评价标准和内容。
隋炀帝创始了科举制,但仅有文举。
唐朝时,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将武举纳入到了科举制度中。
历史上关于唐“武举制”的资料非常少,《新唐书·选举制上》中记载,“其外,又有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
长安二年,始置武举。
”大约在公元702年,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创设了武举制度。
武举主要有州府举行的选拔考试和由京城举行的省试。
唐代的武举省试一年举行一次,“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
《新唐书·百官一》也记载,“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
武举制为武周选拔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才。
《旧唐书》中记载,“郭子仪,……始以武举高等补左卫长史,累历诸军使”。
可以说,武举制是武则天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制度在后世断断续续实施,直至清末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1年)正式被废除。
关于唐武举考试的内容,《通典》中记载,“画帛为五规,……名曰‘长垛’。
……名曰‘马射’。
……名曰‘马枪’。
……兼有步射、穿札、翘关、负重、身材、言语之选,通得五上者为第其”。
《唐六典·尚书兵部》记载,“兵曹、司兵参军掌武官选举,……每岁贡武举人有智勇谋略强力悍材者,举而送之。
试长垛、马枪、翘关、擎重,以为等第之上下,为之升黜……”。
《新唐书·选举制上》中提到了武举制考试的内容,“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关于射箭项目的概述

关于射箭项目的概述射箭是目前人类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据国际射箭联合会提供的官方资料,从非洲发现的最古老的石锨表明,射箭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0000年前。
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弓箭,主要把它作为狩猎、取得生活资料和战争武器,在整个冷兵器时代,射箭在战争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直到火箭、火枪、火炮出现,射箭才慢慢退出战场,演变为娱乐和体育运动项目。
现代射箭运动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射箭于17世纪传入美国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31年,国际箭联成立,同年举办第1届世界射箭锦标赛,男、女混合共同比赛,射箭项目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射箭所使用的弓、箭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工具一战争武器~运动器材”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材质从“木箭一塑料箭一铝合金箭一碳素箭一碳素铝合金箭”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射箭运动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是与弓、箭的演变分不开的。
射箭运动史上,奥运会射箭比赛早于世界锦标赛年,但在未举行世界锦标赛的30年中,射箭比赛在项目及规则上都很不统一。
1931年,国际射箭联合会成立并举行了第1届世界锦标赛,规范了射箭比赛的项目,统一了规则。
由最初的1957年第十八届射箭锦标赛采用的国际箭联双轮(或单轮)比赛,到1987年采用的“大轮赛”,我国称其为淘汰赛,到1989年第35届世界锦标赛期间,国际箭联修改规则,新规则为“奥林匹克轮”(Olympic Round),根据其比赛形式,我国将其称为“奥林匹克淘汰赛”。
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此规则一直是奥运会等重大比赛采用的规则。
中国可以说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射箭,也涌现出许多善射的人物。
后弈射日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
射箭是当时战场上重要的作战方式,因此,商朝极重视对贵族青少年的射箭训练,西周时期,射箭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男人自童年起即普遍习射,射也成了男子本领大小的象征,被称为“男子之事”。
但是,中国现代竞技射箭的崛起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女强男弱的项目。
射箭运动简介及射箭比赛规则

射箭运动简介及射箭比赛规则射箭的起源、沿革及奥运会发展史:射箭的起源、沿革射箭的渊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万年。
射箭活动曾经在古代的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流行。
中国的射箭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弓箭,弓箭一直是人们狩猎和军队打仗的重要武器。
现代射箭运动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它由武士的军事需要演变成娱乐运动。
16世纪出现了三种射箭的运动形式:第一种是对靶射箭,第二种是地靶射箭,第三种是漫游射箭。
1673年英国成立皇家射箭协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组织,同时也是第一个接纳女子为会员的协会。
同年,英格兰约克郡开始举行方斯科顿银箭赛,一直延续至今。
18世纪初,射箭传入美国,1828年成立费城射箭联合会。
1844年举办第1届全英射箭锦标赛。
1861年英国射箭协会成立,统一竞赛规程。
1879年成立全美射箭协会,同年在芝加哥举行第1届全美射箭比赛。
目前,三项重要的世界射箭锦标赛是:世界室外射箭锦标赛,世界室内射箭锦标赛以及世界野外射箭锦标赛。
奥运会射箭发展史射箭在现代奥运会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在第2、第3、第4、第7届奥运会设有射箭比赛,由于射箭项目没有统一的竞赛规则,第7届奥运会后,射箭项目被取消。
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是在1931年正式成立国际射箭联合会(简称国际箭联),国际箭联制定了国际箭联轮赛规则。
直到1972年,国际奥委会才将优雅、古老和传统的射箭运动正式列入奥林匹克比赛大纲。
男、女团体均于1988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自从射箭项目再次进入奥运会后,男子比赛一直由美国人占据优势,女子比赛则是韩国选手一枝独秀。
中国女队在射箭比赛中也具备一定实力。
奥运会射箭比赛的场地、设施、器材:比赛场地奥运会排名赛场地:一般设22个箭靶,宽度在150米左右,男、女分开进行排名赛。
排名赛场地也是赛前、淘汰赛和决赛期间的热身训练场地。
除22个箭靶以外,还应提供一定数量的10米距离的热身撒放箭靶。
奥运会淘汰赛和决赛场地:淘汰赛阶段即可以采用一个场地共设4个箭靶的方案,也可采用2个场地各设2个箭靶的方案。
射箭发展史

射箭运动的历史射箭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镞,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弓箭确已出现。
据说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时代,已经出现了紫铜镞,“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于是弓箭又从生产生活工具变成了武器。
殷商时代,铜镞基本上代替了石镞,青铜的箭镞又远胜于紫铜的箭镞,十分锋利,在战争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从《考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时代的迅速发展。
周时更将“射”作为“六艺”教育之一,《礼记·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而且还要学习“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它们各有各的意义。
白矢是要射透箭靶。
参连是发了第一箭后,以后三箭都要连续射出,俗称连珠箭。
剡注是箭不可从高而落,而是水平直射,不能形成弧度。
襄尺是指射时臂直如箭,肘平而稳。
井仪是指四箭射靶要像井字那样有秩。
射是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凡男子必须完成射的教育,不能射是失礼和缺少才能的表现。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射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尤其在火药发明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骑射也就成了军事训练的基本科目。
在我国许多文学和传说中,弓箭的技能也在被一再渲染,如远古的羿射九日,春秋时代养由基的百步穿杨,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中石没镞,三国时吕布的辕门射戟。
即使是教育家孔子,也能“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焉”。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能骑胡马、挟长弓去原野游猎。
射箭运动在古代不仅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射手,在乐府诗中就有这样形象的描写:“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迭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
”这位女射手不但精于射箭,而且擅长骑马,骑射都能娴熟,才能达到这样的造诣。
唐代宫廷中的女子也能骑射,这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平时的娱乐。
杜甫的《哀江头》就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
中国古代射箭介绍

中国古代射箭介绍
射箭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一项古老而受人尊敬的技艺。
射箭作为军事技术和运动项目,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中国,射箭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狩猎目的。
古代军队中的弓箭手是战场上的主力部队,他们擅长运用弓箭进行远程攻击。
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专门训练,古代的弓箭手能够迅速准确地射击敌人。
射箭对于古代军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战场上发挥制胜的关键作用。
除了军事用途,射箭也是古代贵族和士人的重要娱乐活动。
贵族和士人通常以射箭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展示个人技艺和实力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古代,射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有自己的仪式和礼仪。
射箭的技术和装备也在不断发展。
古代中国的弓箭多数采用木质制成,弓弦一般是用动物的筋或者丝线制作。
箭矢则通常由竹子或者木材制成,箭矢的前端则附有锋利的箭头。
在射箭的过程中,弓箭手需要掌握准确的箭术和瞄准技巧,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肌肉控制能力和专注力。
射箭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诗词和画作中都描绘了射箭的场景,赞美了射箭的技艺和精神境界。
同时,射箭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
至今,射箭在中国仍然是一项受人喜爱的运动项目。
尤其是在
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经常举行射箭比赛,以此来保留和传承古代的文化传统。
射箭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射箭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射箭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原始社会中,射箭是狩猎的一种重要技能,同时也是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射箭也逐渐演变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成为了练习身体和精神的一种运动方式。
射箭运动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类主要依赖狩猎来维持生计,射箭成为了狩猎的主要技能之一。
通过射箭,人类能够远距离击伤猎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
在部落社会中,射箭还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人们开始制作石质的弓箭和箭头,用于对抗敌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射箭的材料也发生了变化。
青铜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铜质的弓箭和箭头。
这些弓箭更加可靠耐用,提高了射箭的精准度和射程。
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铁质的箭杆和箭头,进一步提高了射箭技术的水平。
在古代,射箭也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
许多著名的帝国和王国都建立了专门的弓箭手部队,如古希腊的斯巴达和古罗马的准军事力量。
弓箭手在战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在远距离上射击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混乱,成为了战争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射箭的发展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迎来了高峰。
在欧洲,射箭比赛成为了贵族们展示自己技艺的场所。
许多王室和贵族家族都投资建设了专门的射箭场地,举办比赛和竞技活动。
在俄罗斯和东欧的游牧民族中,骑射成为了主要的技能,他们骑着马向目标射箭,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射箭运动逐渐式微。
由于火药武器的出现,弓箭已经被淘汰,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先进和便捷的武器。
射箭运动慢慢没有了在战争中的作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然而,在20世纪射箭运动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
1920年,国际射箭联合会创立,将射箭运动正式纳入国际体育运动中。
射箭成为了一项正式的奥运会项目。
人们开始设计和制造更加先进的弓箭和箭头,提高了射箭的精准度和射程。
此外,借助现代科技的进步,射箭运动的规则和赛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箭运动的概念射箭运动是借助弓的弹力,有控制地瞄准一定的方向或目标,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准确性或比赛远度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目前国际箭联正式规定的比赛项目类别分为射准比赛、野外射击比赛、地环射击比赛和射远射击比赛等。
射箭基本器械介绍弓"弓"由一个弓把、弓面及一对顶端带环扣的弹性弓翼组成。
弓上可安装可调箭台、各种可扭动的按纽、扣点、剪床和可使用一个发出声音的或看得见的张弓指示器,但不能是电动的,也不能有助于瞄准,扣点只能装在离弓的握把口(轴点)最远4厘米处。
弓上可以用瞄准器或瞄准标记,或设在地面上的瞄准点。
在任何情况下,这种装置只能任选一种使用。
弓上安的瞄准器,可作为上、下、左、右调节的瞄准之用。
不能配备棱镜、透镜或其它放大器具、水平仪或电子部件。
弓上的瞄准记号是为了瞄准而在弓上标出的唯一记号,可用铅笔、条子或其它适合的材料标出。
弓上可安装带有射程的刻度盘或标尺,作为瞄准的引导器,但不能有辅助瞄准的作用。
弓上允许安装稳定器和可扭动的箭飞行防震器,但不准用做引弦瞄准,不能触及他物。
弦弓弦是由数股选用的涤纶线或其它材料合成,中段缠上线。
弓弦上缠线部分在拉满弓时,不得超过射手本人的鼻尖。
弦上可安装一个附加物,作为唇珠或鼻珠,安装的高度不得超过鼻尖。
弓弦上不准装有"窥视孔"及有助于瞄准的任何标志和装置。
箭一只箭包括箭头、箭杆、箭扣和箭羽。
运动员在同一组比赛所使用的箭支的样式、箭扣、箭羽和颜色必须相同每个运动员的每支箭上,都要标明自己的姓名和单位,以示区别。
箭靶和靶架箭靶有方行和圆形的两种,边长和直径不得少于124厘米,厚度不限,重量适中,便于移动。
用稻草加麻布或其它适合的材料制作,要求坚实耐用、硬度适宜,使箭容易射入而又不易脱落或穿透,并能牢固地安装在靶架上。
支撑箭靶的架子称为靶架,用木料或竹料制成,要求坚实耐用。
箭靶应倾斜地放在终点线上,要求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约15°。
各环靶中心的高度,力求在一条直线上。
环靶环靶为圆形,有三种规格。
远射程(90米、70米及60米)使用直径122厘米的环靶;近射程(50米、40米、30米和儿童的25米)使用直径80厘米的环靶;青少年乙组的25米、18米和儿童的18米都使用直径60厘米的靶纸。
环靶,均自中心向外分别为黄、红、浅蓝、黑和白五种不同色的等宽同心圆区。
每一色区间又以一条细线分为两个同色的等宽区。
这条细线称为分区线,画在高环区内。
最外面的白色区外缘线,画在环区内。
线宽均不得超过2毫米。
这样就构成10个等宽的环区。
122厘米的环靶,每个环区宽6.1厘米。
黄心直径为12.2厘米,其余各环的直径依次递增12.2厘米。
直径80厘米的环靶,每个环区宽4厘米,黄心直径为8厘米,其余各环的直径依次递增8厘米。
无论哪一种环靶,8环以上环区(含8环)每环直径误差均不超过正负1毫米。
其它环区每环直径均不得超过正负3毫米。
环靶中心用" X"符号标出,称为针孔。
" X"符号的线宽不超过2毫米。
环靶可用纸、布或其它适当的材料制成,但同一次比赛中,要求所用材料相同、规格统一。
比赛时,可将靶纸紧贴在约4至5厘米厚的瓦楞纸或其它适宜的板上,使环靶面平整、耐用、又利于裁决。
将贴好的板挂在箭靶上,靶中心点垂直于终点线外沿,高130厘米,尺寸误差不超过正负5厘米。
国际比赛时,靶纸内含有纤维,直接挂在箭靶上使用。
复合弓比赛使用的环靶是在以上环靶的10环内增加内10环,其它相同。
其它用具可以使用指套、手套、护手皮片或胶布带,但不能有助于引弦和撤放的作用。
可以使用普通眼镜、射箭眼镜、太阳镜,但都不得装有微孔棱镜等类似的装置,也不能标出有助瞄准的记号。
可以使用护臂、护胸、汗垫、背弓带、腰带、箭筒和棉纱等。
可以使用脚准星,但不得超出地面1厘米。
中国射箭运动史(一)射箭是一项古老的技艺,我国从原始群居时代人类的为了生存,为了防御野兽的侵害,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弓箭作为狩猎和防御野兽的工具。
在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遗址,发现了石镞。
古人将粗树枝用绳绷弯,做成弓,将细木棍做成箭,用以狩猎和自卫。
距今约约有28700年的历史。
到石器时代,箭被加上石镞、古镞。
到后来又出现铜镞、铁镞。
公元前约21世纪,夏朝建立后,在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中,弓箭成为一种战斗武器。
有关射箭的传说很多,如传说唐尧时代,天上十日齐出,晒焦了庄稼,后羿用箭射落九日,又射河伯之目,风伯之膝以及其他危害百姓的怪妖恶兽等,挽救了百姓。
据《太平御览》三百四十七卷记载,夏朝已经有了教授射箭的专职教员,同时还有了习射机构-“序”。
夏之大学称“序”。
《孟子》云:“序者,射也”。
说明当时学校习射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传说夏王对夷羿说:如何你能射中直径一寸之的,我赏你万金,如若射不中,就罚你割去千个城池之地,羿几射不中。
弥仁曰:“口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忘其喜惧,遗其得失,则天下人,皆不愧于羿矣……”。
在这个时期,其著作有《蓬门射传》两篇、《缴书》两篇、《蒲且子弋法》四篇、《韩诗外传》。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汉代时期有不少著名的射手,如李广,这里有一个有关他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
说明了射箭的要诀:射要专心致之,置自身于度外,一心在射中。
”就是到今天,这句话仍然被所有射箭参与者所提倡。
由此可见,古人对射箭技术所认识的程度之深。
公元前11世纪,在国伐纣和平定武庚叛乱的战争中,弓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深知掌握武力的重要,制定了射礼、弓制、矢制等。
礼仪规定,男子必习射,当时男子不会射箭是一种耻辱。
中国古代教育着重“六艺”。
即礼、乐、褝、射、御、书、数。
西周时期,市“礼射”,分为大射礼和乡射礼,大射礼又分为大射、宾射和燕射三种。
公元1086年(元佑八年),百姓自相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
在定、保两州、安肃、广信、顺安三军边面七县一砦内管,来自团结弓箭社588 社,651 火,共计31411 人。
宣和七年,类似弓箭社组织的弓箭手已达24万余人,共同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抗敌民兵力量。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规定蒙古族人人皆兵,男子凡15岁以上,70岁以下,尽签为兵。
且射箭、骑马、摔跤为蒙古族男子必习的三项技艺。
1953年11月8-12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射箭项目进行了解放以后的首次比赛。
1955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张文广教授的倡议下,该院武术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射箭项目的选修课。
射箭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极为盛行,据历史记载,欧洲射箭首次比赛于中世纪在瑞士举行,瑞士的民族英雄威廉、退尔是射箭能手。
英国的射箭历史悠久,从1068年亨利一世开始就开始有了射箭的制度,成立了射箭团体。
1381年比利时最早出现了射箭团体,至今这些团体仍然存在,英国是举行射箭比赛的发发源地,1787就举行了100码、80码、60码的射箭比赛,1848年举行了英国第一届射箭锦标赛。
20世纪后期,美国和加拿大的射手大约有500万。
日本射箭运动的开展也很普及,目前有十几万人从事射箭运动。
韩国是射箭运动强国,多少年来他们一直保持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亚洲锦标赛、亚运会的冠军,他们从小学-大学的学校都有射箭队,并且将射箭运动列入学校体育作为必学的内容之一,从事射箭运动的有几十万人。
1900年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设立了射箭比赛项目。
1931年由英国人发起,组织成立了国际射箭联合会,同年举行了第一届射箭世界锦标赛。
射箭运动的发展是与弓、箭的演变分不开的,几千年来,弓,箭在原料、形态、大小、构造、制造上都有很大变化。
古代弓大多为竹、木制作而成,后来发展到用兽角、木料和肠线层板合制做成。
由湖北江陵藤店一墓出土的公元前400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木弓,弓长169厘米,弓上彩绘花纹,构造极为精细。
我国居延新出土的公元25年汉朝时期的复合弓,弓长为130 厘米,是由木料和牛角拼连粘结而成,表面还缠丝髹漆。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的髹漆木弓,全长为142-145厘米,弓为两块木片垒合绕线髹漆而成。
我国新疆出土的元朝文物中的复合弓,弓长132 厘米,弓身内侧为木质,反侧为骨质胶粘而成,坚实细蜜,工艺极为精巧。
箭和弓一样,同样在不断的演变,古代的箭支多为竹、木,也曾用芦苇、藤条、云杉木加工制成。
为了加强箭的穿透力,又将石、骨、铁、铜等材料制成箭头安装在箭杆上。
在我国山西朔县峙峪出土的28700 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石镞,是至今发现最早的石镞。
还有在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洞穴出土的八千年新石器时代骨镞。
湖北江陵藤店一号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镞。
河南洛阳含嘉仑出土的隋唐时期的铁镞。
随着人类生产的不断发展,箭支的结构也不断改进,箭头由石-骨-铜-铁逐步发展,而且其形状也不断变化。
箭尾部位的箭羽,古代曾用鹰、乌鸦、鹅、火鸡等鸟类的翅羽做箭羽。
现代的弓是用铝合金和玻璃钢等材料制成,箭是用铝合金管或炭素材料制成。
现代的箭羽用塑料材料所代替。
中国射箭运动史(二)射箭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现代射箭运动却开展较晚。
新中国成立前,射箭作为武术项目中的表演项目,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以前射箭仍然为表演项目,1956年开始列为比赛项目,1959年才开始按照国际规则举办比赛。
射箭运动先后在我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起来,1961年上海运动员赵素霞首次打破世界纪录,从1961年-1994年间,先后涌现出赵素霞、李淑兰、徐开才、王锡华、孙春兰、石桂珍、王荣娟、扎拉嘎、姜胜玲、黄淑艳、宋淑贤、王文娟、孟凡爱、孙伟、刘光志、王晓竹、林桑、张帆等优秀运动员,共计46次打破世界纪录。
著名女运动员李淑兰一人11次打破个人世界纪录,6次与队友打破团体世界纪录,她是我国体育史上目前打破世界纪录最多的优秀运动员。
我国首次参加的第23届奥运会上,四川选手李玲娟以2559环的成绩获得了个人银牌,而且还打破了五项奥运会纪录,成为我国射手在奥运会上第一个获得奖牌的优秀运动员。
另一名广东选手吴亚南获得第八名,同时打破两项奥运会纪录。
1992年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中国女队获得淘汰赛团体银牌,王晓竹获得个人淘汰赛第四名。
1981年,中国射箭队首次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团体第三名,付红获得个人双轮全能第四名,孟凡爱获得70米第一名,付红获得60米第一名。
在1987年第34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射箭队马湘君获得个人冠军,姚雅获得个人第三名,男子团体获得铜牌。
我国射箭运动也很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较好,每年少数民族的节日都举办民族形式的射箭比赛。
如青海省藏族举办射远比赛、拉弓比赛、射准比赛。
内蒙古的“那达幕”大会进行传统的骑马射箭、射准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