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治疗厥阴病体质虚弱的高效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疗厥阴病体质虚弱的高效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典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方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汗出、口渴、便溏、心烦者。
(口苦、便溏胆热脾寒)
六经辨证:厥阴病
病机:上热下寒
临床加减:
(1)面色萎黄,月经不调者,或眩晕、腹痛、浮肿者,合当归芍药散。
(2)口渴、浮肿者,合五苓散。
(3)多汗、心悸不安者,加浮小麦30g,红枣20g。
人群特点:
营养状况中等,憔悴貌,焦虑神情,如语速快,易口吃,眨眼频繁,眉头紧皱;
易激惹、易脸红耳热,易胸闷,易紧张不安,心跳快;
食欲一般,但进食无不适,无恶心呕吐;
易腹泻或大便不成形,无黏液血液;
口干,紧张疲劳时更严重,喝水不解渴;
怕热,易出汗,头部、腋下、手脚心部位较多,紧张时严重;
腹形多偏窄瘦,腹力偏弱,多伴腹主动脉搏动感;
身体健康,但每日劳作,劳心劳力,精神疲劳加上肉体疲劳,出汗多,睡眠少,饮食无规律,精神高度紧张,工作时精神抖擞,下班后极度疲劳,多见于因过度疲劳、大量汗出而饮食无规律的中青年女性。
运用经方丨当归散经验与体会

运用经方丨当归散经验与体会当归散原是一张调和妇女妊娠期气血的好方子。
全方由当归、川芎、芍药、黄芩、白术五味药组成,具有养血安胎、健脾清热的作用。
本方也可以看作当归芍药散的变局。
临床可以加减用来治疗许多疾病。
一、胎动下血刘某,女,26岁。
结婚二年曾流产三胎。
现在又怀孕近七十天,昨天抱柴禾,因脚踩石块险些跌倒。
当夜就发现阴道中有少量流血,伴腰酸、气短。
今晨上证加重,前来诊治。
现证见:面色萎黄、乏力气短、腰酸、腹部隐痛、大便偏干、小便略黄、舌淡苔薄白、脉弦、阴道流血呈淡红色,夹有小血块。
根据方证主治,先生与当归散加味。
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5克、白术20克、黄芩10克、阿胶10克、杜仲10克二诊,上药只服一剂,流血就止住了。
先生为巩固疗效,又与丸方如下,嘱其服完。
当归50克、白芍80克、川芎15克、黄芩25克、白术80克、阿胶50克、红糖150克、糯米200克(炒黄)结果: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孩。
体会:当归散药性平和,为古时妇女产前产后常用之方。
临床加减用治滑胎流产,一般疗效优于寿胎丸。
如果有头晕目眩、小便不利、心下悸动等证也可加茯苓、泽泻利水消饮、健脾和志。
笔者就曾经治疗一例妊娠尿频的病人伴起立性头晕,用当归散加茯苓、泽泻、桂枝改为汤剂,只用两付就好了。
有趣的是先生曾用这个方治好了一位产后尿少淋漓的患者。
可见当归散合五苓散对尿液的排出有时是有双向调节作用的。
二、血痹齐某,女,67岁。
曾经得过面神经麻痹,未痊愈。
这半年来,经常觉得左手臂麻木,以晨起或压着时发生较多。
服天麻丸、小活络丹等药无效。
一月前针灸时微有疗效,因怕疼没有再继续治疗。
来我处时麻木较前加重。
证见体胖面黄、时有腰痛、心悸气短、下肢浮肿、胃脘疼痛、舌淡苔腻、脉沉细弱。
辨为血虚停饮、痰阻经脉。
与当归散化裁:当归2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白术20克、黄芪30克、全蝎10克、红花10克、防风15克、白芥子10克、茯苓30克、木香10克、白僵蚕15克以上药十付粉为细末,一日十克,分三次黄酒送服。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

经方小柴胡汤运用体会经方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经方,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呕吐、消化不良、消化道痉挛、偏头痛以及腹痛等病症。
说实话,自从我有了小孩之后,治疗以上这些疾病已经成为我的家常便饭。
所以,我对经方小柴胡汤的效果有了一定的体会。
首先,我认为经方小柴胡汤中药材的结合能够有效滋养身体,调节体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其次,该汤内含有酸枣、苏子、肉桂、茵陈等中药,具有温中解表、消食止吐、利水消肿、散瘀活血、止痉散痛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呕吐、消化不良、偏头痛以及腹痛。
此外,该汤的味道也是比较清淡,比较容易下咽,对人体没有太大的刺激,即使长期服用也不至于产生副作用。
我家小孩曾发生过呕吐现象,我就选择用经方小柴胡汤服用。
我特意按照医嘱调出药汤来给孩子服用,并及时给孩子测量体温,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汤的作用果然很有效,只服用了一天,孩子的呕吐就完全消失了。
同时,孩子的代谢也更加有效,不仅能更快地恢复,而且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的体力和精力状态。
此外,我在自己服用经方小柴胡汤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效果。
由于长期熬夜,我的消化功能也受到了影响,尤其是消化道痉挛,呼吸比较急促,发现有一天晚上我竟然发现我的消化道已经完全张开了,这时候我才明白经方小柴胡汤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总而言之,经方小柴胡汤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经方,非常管用,不仅可以有效治疗呕吐、消化不良、偏头痛以及腹痛这些问题,而且还可以滋养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不仅如此,该汤的味道也比较清淡,比较容易下咽,没有什么副作用,能够令人放心的服用。
因此,经方小柴胡汤确实是古老经方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八珍糕调理小儿体弱罗大伦博士

八珍糕调理小儿体弱罗大伦博士八珍糕调理小儿体弱(罗大伦博士)2011-03-20 07:13八珍糕调理小儿体弱□本期博主:罗大伦中医博士中医讲究的是药食同源,用平淡的食品调和脾胃,解决大问题。
在众多求医邮件中,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孩子的病了。
许多孩子,因为某种原因,经常生病,甚至一感冒就引起哮喘发作。
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
这样的孩子,目前西医也没有好的调理方式。
中医的特点是,不但治疗现在的病,而更看重如何调理身体,让你逐步恢复,尽量不患病,使身体强健起来。
我为什么用八珍糕来调理体弱的小孩子呢?清朝陈修园写的《医学三字经》里,对小儿病是这样论述的:"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
凡发热,太阳观。
热未已,变多端。
太阳外,仔细看。
遵法治,危而安。
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
阴阳症,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
"这段话,道出了小儿病的调理方法。
一些孩子,一遇到冷风就感冒,稍微一冷就犯病,这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应该从脾经论治。
这些看似呼吸系统的疾病,其实都是脾胃不足引起的,所以在看到这样的病症时,除了急性期治疗肺脏,其他的时候都应调理脾胃。
现代西医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在诱发哮喘的众多因素中,饮食作为一种特异性过敏原占有较高比例。
这种食源性哮喘在成人中并不多见,但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中则占较高比例,也就是说,年龄越小,食滞导致哮喘的越多见。
可能与小儿胃肠道机制不够完善,尤其是消化道的黏膜还没有发育完全,某些大分子蛋白易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并作为异种物质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
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其胃肠功能逐渐完善起来,对食物耐受性逐渐增强,食源性哮喘也就逐渐减少。
如果西医不做类似的研究,很多人就不会想到脾胃系统和哮喘的呼吸系统有什么关系,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脾土是肺金之母,这是中医用五行的分类法来标识脾胃与肺经的关系,脾胃出了问题,肺也容易出问题。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八大体质用方

6五积散(麻黄证+白术证+干姜证的组合)(抓葛根汤+当归芍药散+五苓散证)
(五)郁体方
1柴龙牡(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证)(抓原文)
2四逆散(舒缓神经,放松身心)(抓柴胡证+芍药证)
3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脉搏弦细)
(抓柴胡证+黄芩证+半夏 生姜证+人参 大枣 甘草人)
2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1)抑郁、疲劳、怕冷:柴胡证;
(2)焦虑、心烦、口苦:黄芩证;
(3)头汗、失眠、心中悸动、脐腹悸动:桂枝、甘草、牡蛎证(平冲气);
(4)口中干、大便干:天花粉证;
(5)肠鸣下利,舌面水润:干姜证。
3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抓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
(四)实体方
1大柴胡汤(柴胡证+半夏证+大黄腹)(抓柴胡证+半夏证+大黄人)
2大承气汤(大黄腹、大实痛)(抓大黄证+厚朴、枳实证)
3防风通圣散(麻黄证+石膏证+大黄人的组合,强人!)(抓麻黄证+石膏证+大黄人)
4芍药甘草汤(骨骼肌结实有力易痉挛、平滑肌易痉挛)(抓芍药证)
5桃核承气汤(血气上冲—其人如狂---桂枝证;盆腔瘀血—少腹急结—桃仁证;大便干结---大黄证)(抓气上冲的桂枝证、盆腔瘀血的桃仁证、大便干结的大黄证)
8栀子柏皮汤(黄连解毒汤的缩减版)
9八味除烦汤(气-火病)(栀子厚朴汤的扩充版,抓栀子证+厚朴、枳壳证)
(三)虚体方
1桂枝汤(桂枝人调体方、强壮方)(抓桂枝人)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黄煌经方治疗高血压经验高血压→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用中药治疗或预防高血压的优势:1.可以调整体质(中风患者大多是热性体)2.可以改善症状(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3.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发展正常人血压:90~140高血压患者:95~160一、黄连解毒汤(唐朝药方,外台秘要)原方:黄连3两黄芩2两黄柏2两栀子14枚黄煌方:黄连5~10g 黄芩10~20g 黄柏5~10g 栀子6~12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加入干姜、红枣,会比较顾胃,而且比较好吃)1. 本方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见以下症状: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红口干者(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须特别关注)在张仲景眼中的黄连是“除烦药”,例如: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中,用黄连的药是最多的约60g (此烦例如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烦)而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连为上品,功效为久服令人不忘此要方为温病学派当年的主打方没有把此方当作降压药2. 临床效果:(1) 有降压作用(2) 抗焦虑(心中烦不得卧),能改善情绪、睡眠;例如朱砂安神丸也是用黄连(3) 减缓心律(4) 对脑血管疾病不错,对出血性脑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效果3.具体的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建、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多梦、皮肤长有疮癠、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4. 本方用量较小,可采用胶囊内服二、三黄泻心汤(金匮)原方: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黄煌方:大黄5~12g(大便干结用生大黄,一般用制大黄) 黄连3~6g 黄芩6~20g1. 泻心汤可用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头痛如劈开来一样),此方为古代止血方仲景书中→吐血、衂血泻心汤主之陈修园→诸方无效者,泻心汤百试百效2. 本方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服药过程中,患者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也能够下降,头痛、心悸…等也能改善黄煌经验:泻心汤配合大柴胡汤配合黄连解毒汤→来治疗些体格壮实的效果很好3. 本方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千金方→加减三黄丸→治疗男子五劳七伤….久服可以走逐奔马此方有保健作用 (三黄片)4.长期使用此方要注意体质壮实、营养状态比较好、没有明显的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好、大便干结、舌质暗红,体检下来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有些甚至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偏微胖、壮者多长期服用此方一定要小腹股股的,大便不太通(如:腑实证)5.此方加减成黄连上清丸,效果也不错,主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用于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三、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二陈汤=夏陈苓草+竹茹、枳壳、干姜、红枣,仲景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橘皮竹茹汤去掉人参)1. 本方用于临界高血压或初中期高血压并伴有失眠’多梦、易惊恐患者(1) 高血压临界或血压易波动,无心、脑、肾并发症(2) 主诉较多(头痛、头晕、失眠、多噩梦、易惊醒、有恐惧感),症状较严重(3) 患者大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良好、面部皮肤油腻(4) 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血压正常,到医院给医生量时血压偏高)有这四条,用此方有效2. 温胆汤是壮胆药,可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用此方后可以改善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3.此方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治疗口干、口苦、失眠、胸闷烦躁、心律偏快,在此基础上再加黄芩、栀子效果更好4. 此方和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合用,治疗高血压伴有焦虑、腹胀5. 此方和【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治疗虚烦不得眠】合用,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老年女性四、大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黄芩3两半夏半升枳实4枚芍药3两大黄2两生姜5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20g 黄芩6~20g 姜制半夏6~12g 枳壳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黄6~12g 干姜5~10g 大枣15~30g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伴有胆囊炎、胆石症、高血脂、便秘、按之心下满痛加黄连效果更好五、黄耆桂枝五物汤经方:黄耆3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黄煌方:生黄耆15~60g 桂枝6~12g/肉桂5~10g 白芍10~20g/赤芍10~20g/白芍加赤芍10~20g 干姜5~10g/生姜3~6片大枣10~20g1. 本方适用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脊椎体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肌肉松软、动则气喘的中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者2. 此方加【葛根15~60g→项背强几几】、【川芎6~12g→仲景:治心下毒痛】:治疗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等等3. 此方加丹参10~20g、石斛15~30g、淮牛膝15~60g:治疗心、肾功能障碍,二、三期高血压或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尤其是有下肢浮肿者,用此方可使尿量增加(四味健步方:芍药、丹参、石斛、牛膝)4. 体质: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好但易疲倦、头痛气短,运动时头更晕、心电图多为心肌缺血、胸闷胸痛、面色黄暗或暗红无光泽、舌质多带红、舌体胖有齿痕、中老年人多见黄煌经方治疗感冒经验感冒(伤风),寒流感一、小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8两) 黄芩3两人蔘3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12g 黄芩6~12g 姜制半夏6~12g 党参6~12g 生姜6~12g/3~6片/干姜3~6g 红枣6~12枚1. 发热性疾病,病毒性感冒(往来寒热)2. 以发热、汗微出、不退为特征(症状较多样、复杂)3. 恢复期一般较久4. 此种感冒较易转移,诱发他症(肺炎、心肌炎….)5.欲退烧,柴胡用量要加大,可用到30~45g,至少20g(初剂大汗,脉静身凉为安)6.加连翘(30~50g)可治淋巴肿、咽痛连翘:疮家要药,证:汗出而烦,淋巴结肿大,(瘰疠),烧不退由小柴胡汤加减成[柴胡,甘草,黄芩,连翘]7.加桔梗(6~12g) 利咽,生石膏(10~20g) 清热治扁桃体炎、红肿。
女性健康与经方保健王金梅

祝大家节日快乐! 自信、健康、美丽的女人就是您!
鞍
谢 谢 王
金 梅
山 市 中 医
院
女性健康与经方保健
鞍山市中医院 王金梅
主要内容
1、开心女人最美丽-做个有魅力的女人 2、气滞型体质女性调理 3、血虚型体质调理 4、血瘀血热型体质的调理 5、寒湿体质的调理
开心女人最美丽
健康的心理是女人开心的前提 1、女性抑郁症状
心情低落、不愿与人交流; 失眠;怕冷、躯体症状胃痛、 关节痛、胸闷等
气滞型体质女性调理
气滞型体质特点 1、月经周期正常,但与情绪有关 2、体型中等偏瘦、黄褐斑、怕风、怕冷、 四肢冰冷、血压偏低、食欲差、乳腺小叶增 生 气滞型体质成因 1、遗传因数 2、后天环境因数;娇生惯养、缺乏运动、 不嗮太阳
气滞型体质女性调理
气滞型体质女性治疗 1、生活处方:多运动、嗮太阳、用些芳香 物品、香水等,适当吃辣。宣泄情绪 2、食疗处方:柠檬蜂蜜薄荷茶 柠檬理气健胃、薄荷止痛、蜂蜜养胃,可用 金桔陈皮代替柠檬。冬天热饮,夏季冷饮
特征: 1、月经量少、痛经、闭经、易不孕。 体型肥胖、面色无华、浮肿、脸上痘痘。 2、腰痛、腹胀嗜睡、疲倦。需警惕多囊
卵巢综合征、卵巢囊肿。
寒湿型体质调节
寒湿型体质调节
生活处方:多保暖、少吃生冷、饮食清淡, 少食肉。多运动、多出热汗
食疗处方:薏苡仁、红豆、生姜 薏苡仁煮粥-----胖、寒湿、体质适合。
3、食欲改善4、气色改善5、怕冷减轻 6、便秘消失。
开心女人最美丽
焦虑症: 1、心情不安、担心害怕 2、喋喋不休诉苦、主诉多 3、失眠多梦
开心女人最美丽
焦虑症治疗 1、食疗:多食苦味食材。苦瓜、莲子心、
倪海厦老师的259个经典配方,太珍贵了!(值得收藏)

倪海厦老师的259个经典配方,太珍贵了!(值得收藏)倪海厦,经方中医,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倪海厦老师讲过的259个经典配方!重要提示:文章方剂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禁止患者自行服用。
如需使用必须在执业医生指导下!部份内容如下51、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30克、黄芩15克桂枝 15克干姜10克、牡蛎10克、栝楼根 20克、炙甘草 10克52、治疗胃癌的经验方葛根30克、柴胡 25克、半夏15克、甘草10克、人参15克生姜10克、阿胶15克白朮25克、大枣10枚、茯苓25克、干姜10克干地黄 15克黄芩 15克炮附子 15克、灶心土 15克 (或赤石脂) 注:阿胶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调匀即可服用。
53、治疗腹水的处方巴豆 3颗芫花 2克注:将以上药研磨成粉,利用巴豆本身所含油脂滚成如黄豆大小的小丸,每次 2 丸,每日 3 次。
症状消失,立刻停药(服后若出现大下的情况属正常)。
54、治疗急性肺扩张(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陷胸汤方)大黄 20克芒硝 10克甘遂 5克注:芒硝不要煮,将其他药煮成两碗,各放5克芒硝,调匀,先服用一碗,若出现大吐大下是应该出现的情况,症状消失后就不用再服药;否则,继续服下第二碗。
55、治疗小腿有鱼鳞状干癣(出自《伤寒杂病论》--抵当汤)水蛭 10克虻虫 10克桃仁 20克生地黄 15克56、治疗消化不良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调胃承气汤和吴茱萸汤)处方一:大黄 20克炙甘草 10克芒硝 5克注:芒硝不要煮,等药煮好后放入芒硝调匀即可服用。
处方二:吴茱萸 25克人参 15克生姜 3片大枣 12枚57、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葛根)桂枝15克白芍 10克炙甘草 10克生姜3片大枣 12枚葛根 20克连翘 15克金银花 15克浮萍15克蝉蜕 10克58、治疗长期便秘又受到惊吓所引起的心脏动悸(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桂汤方)桂枝 15克炙甘草 10克白芍 15克生姜 3片大枣 12枚肉桂 5克注:肉桂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肉桂粉,调匀,即可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作者:黄煌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1.石应轩.康淑香胡(希恕)氏伤寒学派简介[会议论文]-2010
2.冯世纶经方愈病之理[会议论文]-2010
3.马文辉《伤寒论》的人体系统解剖思想——三部六位体用观[会议论文]-2010
4.李海红学习经方的几点体会[会议论文]-2010
5.曾宪寿中国应该创立生命物理[会议论文]-2010
6.普元柱.王舒.王张.路雪婧.赖先荣.张静.段俊国.张艺中药视神经保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会议论文]-2010
7.毛进军应用经方提升疗效既要方证相应又要配比合理[会议论文]-2010
8.毛进军辨方证、活用经方的思考和体会[会议论文]-2010
9.杜俊生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会议论文]-2010
10.唐生盛论中医之难和易[会议论文]-201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31029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