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我常用的十九个经方及三点体悟汇总

合集下载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这是《金匮要略》对关夏泻心汤证的经典描述。

由此可知,本方证有上、中、下三部位表现,即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胃肠道。

三者之中,又以痞为必见。

此痞是胃肠机能紊乱所致,其实质是胃的分泌和运动机能障碍,不能及时排空内容物,胃内的食物、液体以及发酵产生的气体长期滞留不去,导致局部的堵塞憋闷、胀满不舒。

这种情况多伴有肠吸收机能低下,水分停滞,加之产生的腐败之物,使肠管蠕动加快,其外在表现即为肠鸣。

方中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抑菌作用,比如对幽门螺旋菌,大肠杆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消炎性中药,对充血性炎症效佳。

从用黄连黄芩来看,半夏泻心汤证多为炎症性胃肠机能紊乱。

这种炎症性,既可以是外来病菌感染,也可以是饮酒或食入辛辣等刺激物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

这些病理变化中医谓之湿热蕴结,因而临床多见舌苔粘腻。

此苔或薄或厚;或白或黄,或白底罩黄;既为痞,则纳食减少也不言自喻。

半夏泻心汤证的胃肠机能失调,并非一般的消化不良,用点焦三仙便可解决问题。

既要修复炎症,又要调整机能,二者不可偏废。

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代表方。

本方含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反复吐下后的食入口即吐,集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于一体。

也可看作是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的变方。

去柴胡,则无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加黄连,所治偏于心下,用黄连半夏的小陷胸汤所主即是心下。

小柴胡汤治“呕而发热”,本方治呕而无热。

干姜易生姜,证有寒热之别,小柴胡汤所主偏于热,本方所夹有寒;且生姜散胃之水饮,干姜温肠之寒湿。

黄连汤较本方少黄芩而增桂枝,其证寒性更甚。

甘草泻心汤证兼有口腔溃疡,且下利甚于本方证;生姜泻心汤证兼有噫气食臭。

此二方又为本方之变方。

若痞甚者可加枳实,心下震水音明显者加茯苓。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总结(一)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总结(一)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总结(一)黄煌教授经方应用总结(一)2021-07-15 00:27 张生手持石鼓文1、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生甘草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炙甘草。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a. 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b. 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炙甘草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组成用法】炙甘草、干姜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组成用法】大黄、甘草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a. 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

b. 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组成用法】炙甘草、麻黄。

上二味,水煎服,加床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组成用法】清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组成用法】炙甘草、小麦、大枣。

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组成用法】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a. 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b. 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c. 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11、小建中汤【组成用法】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适量。

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

每日三次。

【方证】a. 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2008-09-02 18:49:25)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黄煌老师的30种经方体质

黄煌老师的30种经方体质

黄煌老师的30种经方体质黄煌老师的经方体质学说因为其简明、确切、可复制性强、临床疗效又好的特点,影响了一大批中医学者。

另:小编想说,学习中医的法门千千万,学者不必拘于门户之见,凡可借鉴的都可学来为我所用,以达到造福患者的目的。

所谓方人,即对本方有效而且适合长期服用此方的体质类型。

比起药人来说,方人更具体,范围更明确,往往与某些疾病或某类疾病相关,可以说,方人是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

根据体质性定方选药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下面从“经方-体质-疾病”模式简介门诊常见的几种方人。

1、桂枝汤体质多体瘦柔弱,肤白无光,皮肤湿润而细腻,神情憔悴,常神疲乏力,易出冷汗、汗后怕冷恶风,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常易关节痛、头痛、腹痛或少腹拘急,易于惊恐、头昏、鼻塞、咳喘等。

腹部扁平,腹肌较硬而缺乏抵力。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苔多薄白。

脉偏浮,脉缓而无力。

常为低血压。

易患疾病谱:心脏及瓣膜病变、心律失常,感冒,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慢性消化系统及消耗性疾病,慢性肌肉、关节疼痛类,产后发热、自汗等。

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质桂枝汤体质为基础,腹主动脉搏动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

脉芤或革。

其人不耐体力劳动,常因受风寒而感冒,这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失精家”。

易患疾病谱:儿童期多发病为缺钙儿童的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多汗症、夜啼等。

成年期的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及机体精华物质外泄、外漏脱失症,诸如阳痿、早泄、遗精、阴冷、女子梦交、多汗症、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

3、小建中汤体质体形偏瘦,肤色白或黄,缺乏光泽。

易伤风,易疲劳,易腹中痛,易烦热出汗而怕冷。

腹直肌紧硬,腹壁扁薄绷紧,按之软而无抵抗感,称灯笼腹,常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

舌质淡暗、柔软而娇嫩,舌苔通常不厚。

易患病症:虚弱儿童易见腹痛、便秘、遗尿、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炎等。

成年期小建中汤体质的常见疾病谱有各种慢性胃肠疾病,痛经,神经衰弱,贫血等,常需加味当归、党参、黄芪。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宛平捉刀客整理(参照《中医十大类方》法,分桂枝类方、麻黄类方、柴胡类方、半夏类方、黄芪类方、大黄类方、桃仁类方、黄连类方、水湿类方、温热类方,共择选了39首最最常用的经方,取其体质要求归列于各方。

)【《经方的魅力》P70:未识方证,先辨药人。

】【《中医十大类方》P4:体质的识别虽不能直接决定处什么方药,但能为进一步辨别方证提供方向,所以说,辨明体质十分重要,不能忽略。

】一、桂枝类方桂枝主治气上冲。

(《张仲景50味药证》P8)1·桂枝汤桂枝主治气上冲。

芍药主治挛急,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为适宜。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急、痛、逆诸证。

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大枣配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伍于泻下药中可保护胃气。

体质要求: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

皮肤湿润比较细腻,少光泽。

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腹直肌紧张。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

脉象以虚缓为多见。

容易出冷汗,汗后不舒服;容易有悸动感;容易头昏晕厥;体力低下,容易疲劳,耐力差;容易腹痛,并呈阵发性;容易失眠、多梦;对寒冷、疼痛敏感。

易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P39)杂谈: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

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难民,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

经过大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 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能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

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或出冷汗, 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

▲▲经方16首----黄煌屡用屡效使用与理解

▲▲经方16首----黄煌屡用屡效使用与理解

▲▲经方16首----黄煌屡用屡效使用与理解01、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后期咳嗽;02、半夏厚朴汤----治疗感冒后期干咳、多年过敏性咽炎、淋巴结节;基本屡用屡效。

03、吴茱萸汤----治疗头痛;04、桂枝甘草汤----治疗心悸咽痒;05、桔梗汤----治疗咽喉肿痛;06、白头翁汤----治疗霉菌性阴道炎;07、调神汤(三部六病)----治疗网友太阳穴痛、头晕;08、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09、元参桔梗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感冒后期咳嗽鼻塞;10、元参桔梗汤----治疗上颚干痛;治疗鼻塞,奇效连连。

11、葛根麻黄汤(三部六病)----治疗感冒;12、麦门冬汤----治疗半声咳;13、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治疗白带阴痒;14、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类)下阴溃疡;15、橘枳姜汤----治疗嗳气无食欲;16、寒解汤----治疗反复发热;此外还有用17、当归四逆汤----治疗桥囊?、18、吴茱萸汤----治疗经期头痛、19、温经汤----治疗不孕,正在治疗中,结果尚不清楚。

这些方子里,半夏厚朴汤治疗感冒后期咳嗽,基本屡用屡效。

元参桔梗汤治疗鼻塞,也是奇效连连。

二、凭着记忆写一点对于这16首方子的粗浅理解与使用。

01、小柴胡汤。

这是一位同事的孩子,感冒后,经过西医治疗,余下咳嗽多日,搞得自己筋疲力尽。

我建议他喝小柴胡颗粒,加倍服用,后来这位同事反馈,一次喝了半袋,汗出症减。

我分析他是不信任我,处于试试的想法。

关于小柴胡的用法,伤寒论论述很多。

我考虑把握小柴胡的关键是:但见一证。

这个但见一证,尤其是在伤寒之后。

对于小孩来说,如果感冒之后,出现呕证,大多可用小柴胡,也就是出现小柴胡证。

02、半夏厚朴汤。

一)是小儿治疗。

干咳这个方子原本是用来治疗梅核气的,用它来治疗小儿干咳,是从冯老师弟子家驹处学来。

那是去年春天女儿感冒后,余下咳嗽,反复不效,束手无策之际,请教家驹,家驹告诉冯老多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认为是太阴水饮。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经方方证要点】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经方方证要点】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经方方证要点】(一)寒体方1当归四逆汤(整体羸瘦-大枣、甘草;局部冷痛-桂枝、细辛;当归、芍药、通草)2葛根汤(葛根背自下利无里热)3理中汤(小肠温度低、吸收机能低下)4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5麻黄汤(抓住“经典方证”的麻黄八证运用)6四逆汤(脉微细、但欲寐)7吴茱萸汤(消化道寒饮方,治疗消化道大量的水样分泌物。

与治疗呼吸道寒饮的小青龙汤相互对称)。

(二)热体方1白虎汤(代谢旺盛高热脱水)2黄连解毒汤(抗焦虑、抗感染,中药抗菌素)3黄连阿胶汤(抗焦虑、助睡眠、稳情绪、止热性出血)4黄芩汤(白芍证黄芩证的组合)5小陷胸汤(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大量黄稠痰、湿热胃炎)6三黄泻心汤(头面、上身充血、出血、亢奋)7茵陈蒿汤(茵陈蒿,退黄专药。

阳热状态:加栀子、大黄,成茵陈蒿汤;水湿状态:合五苓散,成茵陈五苓散;阴寒状态:合四逆汤、理中汤,成茵陈四逆汤、茵陈理中汤)8栀子柏皮汤(黄连解毒汤的缩减版)9八味除烦汤(气-火病)(三)虚体方1桂枝汤(桂枝人调体方、强壮方)2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人附子证)3桂枝加龙牡汤(桂枝人龙牡证)4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人血痹病周围神经病周围血管病)5麦门冬汤(虚羸人—麦冬50人参10粳米20大枣20甘草15;气逆证—半夏10)6薯蓣丸(羸弱人外邪滞留太阳、少阳,久久不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7炙甘草汤(羸弱人心动悸大便干结)8酸枣仁汤(憔悴老妇的失眠方)9金匮肾气丸(虚弱老男人的补肾方)10生脉饮(羸弱人的能量补充剂)11温经汤(干枯女人的滋润方)12小建中汤(面黄肌瘦气上冲的心悸、出汗腹中时有挛痛大便干结如栗,儿童多见)13玉屏风散(黄芪人易鼻炎、易感冒、皮肤易过敏、易汗出)14竹叶石膏汤(羸弱人—麦冬、人参、粳米、甘草;余热残留—竹叶、石膏;气逆—半夏)(四)实体方1大柴胡汤(柴胡证半夏证大黄腹)2大承气汤(大黄腹、大实痛)3防风通圣散(麻黄人石膏人大黄人的组合,强人!)4芍药甘草汤(骨骼肌结实有力易痉挛、平滑肌易痉挛)5桃核承气汤(血气上冲-其人如狂-桂枝证;盆腔蓄血-少腹急结-桃仁、大黄、芒硝、甘草)6五积散(麻黄人半夏证苍术证干姜证的组合)(五)郁体方1柴龙牡(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证)2四逆散(舒缓神经,放松身心)3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脉搏弦细)4枳实芍药散(中药阿托品,解痉止痛方)5栀子厚朴汤(除烦、顺气、抗焦虑,用于气-火病。

温胆汤(《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温胆汤(《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温胆汤(《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温胆汤是壮胆第一方,只要是病人由于过度惊吓的,就用温胆汤,现在有一种病叫PTSD,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911”事故后,很多美国人得了PTSD,他们总是恐慌睡不着觉,不断重现当时双峰大厦倒下来的场景,然后工作无法进行,记忆力下降,成天哭泣,晚上做噩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压增高,心跳加快,这就是一个创伤的应激障碍,温胆汤很有用,汶川大地震以后,我在我的经方沙龙网站上登录抗震救灾的经方,其中就有温胆汤,温胆汤虽然不是张仲景的方,但是里面却有张仲景方的影子,小半夏加茯苓汤,这张方能够治疗地震以后的创伤应激障碍,广东省中医心理睡眠科的李艳主任就用温胆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成功的治疗了很多汶川地震过来的灾民,对于创伤应激障碍这类疾病,很多人不会治,他们都以为是心血亏虚,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荣丸、归脾汤都没有效果,其实就是吓破了胆,直接用温胆汤就有效,甚至有些人心梗以后装了支架,虽然灌注已经非常好了,心电图也没有异常,但是病人依然感觉到心慌、心悸、睡不好觉,心血管专家没有办法就来找我,我说,这个病人心脏的伤口已经愈合,但是心灵的创口还没有愈合,当患者得知得了心梗后就已经吓出毛病来了,所以要用温胆汤,它吃了以后睡眠能改善,头晕也没有了症状,很快症状就缓解了,所以说温胆汤是好方,不是经方胜似经方。

有很多人胆子小,甚至一个人不敢乘电梯,电梯上升他也害怕,不敢独自在黑暗的房间里面,还会出现幻听、幻嗅,这种就是温胆汤体质,当然有幻觉的时候要排除脑内肿瘤或是精神分裂症,不过温胆汤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方,很多精神分裂症的病机是痰迷心窍,说到痰迷心窍,江苏有个医生开了一个精神病院,他除了用一些化痰方以外,还特别强调用吐法治疗精神病,这点与“金元四大家”中张子和的学术观点相同,他用吐法配合化痰药来治疗精神病,效果非常好,我也深有体会,治疗精神病的时候经常用温胆汤再加上一些催吐的药,把病人的胃液吐出来最好,吐完之后就会神清气爽,如果吐不出来,流点眼泪,鼻涕吐些口水也行,这都是化痰涎的方法,一些焦虑性的神经症或是臆想症的患者总是静不下心,焦虑、恶心、头晕,用温胆汤加上栀子厚朴汤有效,还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奶奶,经常这里不舒服,那里也不舒服,头晕胸闷,我经常用温胆汤加上酸枣仁汤,病人吃的非常舒服,不管是高血压病也好,还是冠心病也好,吃了以后症状都能缓解,最有意思的是温胆汤它还能治疗“白大褂综合症”,什么是“白大褂综合症”?很多人被怀疑是高血压,回到家里血压正常,但是一到医生那里血压就高,这个就是典型的白大褂综合症,这种情况下用温胆汤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如果舌苔黄腻口苦烦躁,就加些黄连,黄连温胆汤,效果更不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常用的十九个经方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9.半夏泻心汤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

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用法:
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
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
10.猪苓汤
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

比八正散疗效稳定
用法:
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
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

11.黄连阿胶汤
治疗干燥综合征。

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
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
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

12.小柴胡汤
治小柴胡汤综合征
治疗感冒。

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
皮肤科:过敏性皮炎;
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内分泌科:桥本氏病;
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
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

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
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

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

13.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综合征
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

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充实也可用;按压后手指尖有抵抗感也可用。

治胆囊炎,胰腺炎专方。

胆结石发作,可配合茵陈蒿汤和三黄泻心汤
治高血压有效,加黄连,或合桂枝茯苓丸(伴下肢浮肿,舌质暗红)
X综合征: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早搏,或房颤,慌慌张张,吃人参不能解决问题,炙甘草汤服后胀肚子者,用大柴胡汤
代谢综合征:血压高,血糖高,结实,肥胖
支气管哮喘:胁下硬满,合桂枝茯苓丸
胆汁返流性胃炎,乳腺小叶增生。

14.三黄泻心汤综合征
治疗很多出血性病症。

鼻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高血压、血液病、脾功能亢进。

15.桂枝汤
非感冒药,非发汗药,是强壮剂,治人。

张仲景时代: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疲惫不堪的将士,几番搏杀,一路上饥寒交迫,血糖很低,功能很差。

出汗,是疲劳的汗,惊吓的汗。

给服姜汤。

桂枝汤是特制姜汤,军用姜汤:包括姜、枣、桂皮、芍药、甘草,喝完后吃粥,服用后瞬间血糖可达到高峰。

服用后再睡觉,盖被子:半夜,阳气升腾,出汗,第二天则精神很多,疲劳恢复。

现代:用于大病后,大出血后,产后,运动疲劳后调理;肿瘤患者,手术后化疗后。

表现为不能食,呕吐,消瘦。

16.炙甘草汤
张仲景时代:治疗受伤的伤员,受伤、中箭后血流不止。

心动悸、脉结代:循环功能不全,将要失血性休克。

阿胶,生地止血,人参,肉桂,甘草,麦冬强心,大枣30枚补充能量,并加米酒。

本方是止血药,强心药,滋补药,强壮药,不是治心律失常的药。

这两张方只看人不看病。

17.温经汤
治妇人,年50许,女性美感消失,嘴唇干枯,指掌角质化,手粗糙,干燥,开裂,唇干枯,无血色,头发枯黄,脸上黄褐斑,皱纹,月经不来
这是真正的血虚。

本方是美容方、美首方,是女性的一张良方。

18.桂枝茯苓丸
原用治症痼害。

为产妇用方,治难产,死胎不下,古人认为是催生汤。

可治深部静脉血栓,水肿。

冠心病后装支架,肺动脉栓塞,一动则气喘,两目暗黑,合大黄蟅虫丸
治痔疮;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加牛膝
适用桂枝茯苓丸体质,一种瘀血性体质。

19.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阳萎效果不错,可称“东方伟哥”。

朱良春先生经验;冠心病患者忌用,会引发心绞痛。

闭经可用,温阳,有黄体酮样作用。

变态反应性鼻炎:干祖望先生经验,治清涕滂沱
心动过缓。

坐骨神经痛:本方合芍药甘草汤
失眠、嗜睡:晚上不眠,白天瞌睡
本方体质:面黄暗,动作比较迟缓,对寒冷不敏感,皮肤粗糙,无汗。

◎使用经方的三个感悟
1.重视原文,但不局限在原文。

经典是真的,但不全,它只是局部,一角。

其表述只是一个,或一类病的典型症状。

要吸收后世的东西,千金方,外台秘要,金元四大家,明清,日本汉方医家。

2.经方的加减要慎重。

A.按仲景原则加减。

B.经方的合方。

如小柴胡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变异性哮喘
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小陷胸汤
用原方,便于总结经验。

3.既重视仲景方,也重视唐宋方。

王清任的书:有很多好方。

从后世方中寻找有效药物。

糖尿病足:四味健步汤(赤芍、丹参、石斛、牛膝),消除血栓效果好。

唐代治疗腰腿酸软:石斛用得很多。

牛膝:扩张下肢血管;石斛:保护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