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材培育方案定

广播电视新闻学一、学科门类:文学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2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在校修业年限:3—6年二、培育目标本专业立足新闻学科内在进展规律,着眼新闻事业进展实践,从社会进步和文明对话的需要动身,培育政治清醒、道德高贵、专业精深、知识广博、勇于创新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材,他们是负责任的新闻信息传播的把关者,是有良心的时期守望者、记录者、参与者和制造者,是和谐、进展、公平、正义的保护者和增进者。
本专业培育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宽敞的国际视野,熟练的专业工作技术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专门人材。
三、培育要求与特色(1)培育要求、特色本专业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
因此,要求学生能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大体原理,把握广播电视新闻学方面的大体理论和大体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编导等方面的大体训练,具有深厚的人文功底、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道德心理素养和躯体素养,并具有从事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大体能力。
(2)毕业生应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养、强能力的人材培育原那么,依照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特殊属性和进展规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包括:理论学习能力、新闻实务能力、营运治理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①理论学习能力。
遵循辩证唯物论的思维方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尊重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进展规律,把握广播电视新闻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同时能够运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方式和专业工具,说明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了解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史和广播电视新闻思想史,对其发生的历史语境、社会因素有深刻熟悉,能够把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能力转换为对现实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进展的明白得,以在汲取体会和教训中不断进步。
②新闻实务能力。
具有较高的新闻灵敏和新闻价值意识,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信息流动中分辨、抓取新闻事实,以推动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人培方案

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学院简介我院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文学院新闻系,1995年开始本科招生。
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13年6月。
目前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新媒体和播音与主持艺术四个本科专业。
2000年,开始招收新闻学、传播学两个研究方向得硕士研究生(传播学方向下,另设一个编辑出版方向)。
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单位。
2013年成为湖北省重点新闻与传播学科。
2014年,与文学院合建文化传播学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生。
2014年,学生规模总数为711人,其中本科生497人(含留学生3人),硕士生212人,博士生2人。
新闻传播学院在20年办学历史中,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28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6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3人,博士学位拥有率82%。
专任老师中拥有媒体经验的老师有12人,比重达43%。
学院有计划推进在职教师赴媒体挂职锻炼,截至2014年已有5人赴省内媒体挂职.与此同时,先后有8名媒体人士到学院兼职任教。
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赴海外进修,截至2014年已有8人赴海外访学、交流。
学院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学生交换、教师科研等多种合作关系。
学院注重实验教学。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大型数字化演播厅、智慧教室、各种影视设备、网络设备和苹果电脑1000余台,能为我院学生提供影视拍摄、制作、演播,新媒体制作,广告制作,报纸编辑等各种实验。
学院打造了恽代英采访团、摄影、纪录片、微电影、品牌营销、报纸编辑等6个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
学院建立的中央在汉媒体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被批准为湖北省示范基地。
学院资料室图书文献、专业期刊齐全,检索便利,拥有图书资料10000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近200种。
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方面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
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广播电视史2、外国广播电视3、电视新闻4、纪录片研究5、新闻摄影7、电视理论8、新媒体策划与制作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三个阶段,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两年制专业所有课程要求在第一、二学期修完。
四、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1、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附表2、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学位外语考试,并达到相应要求。
五、社会实践及学术活动研究生须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进行业界调研、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所需时间应计入科学研究工作的时间内。
此环节计1学分,须填《实践考核表》。
除平时学术活动外,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专业在小学期安排的各种学术训练活动,须填《学术活动考核表》。
六、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1、硕士生在学期间,有关发表学术论文(或进行艺术创作)、参研科研项目等要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2、硕士生的选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完成,同时结合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一次中期筛选,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程序按中国传媒大学学位办有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导师担任组长。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安排,各导师指导小组可以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围绕培养质量这个中心制定并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方式。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灾害与环境新闻方向)2009年8月修订传播系广播电视新闻学(灾害与环境新闻方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09年修订版一、专业简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它与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一起构成了新闻传播学科群。
本专业主要从新闻学理论和业务,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三个方面的系列课程,构建自己的知识与技术结构。
依附成都理工大学的灾害与环境学科优势,经过文理渗透,从而形成灾害与环境新闻报道的专业特色。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业务能力,广播电视传播手段以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素养,毕业后既能在各级新闻媒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策划、新闻教育、新闻管理等相关的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从事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同时,为进一步接受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奠定基础,本专业本科毕业生除了报考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外,还可以报考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硕士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理论与广播电视传播技能、宽广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在能够能运用社会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地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从而熟练准确地报道各种社会新闻的同时,也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独立地观察和分析各种灾害与环境问题,从而科学准确地报道各种灾害与环境新闻的专业型新闻记者。
此外,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和法规,能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机构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记者、编辑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1、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新闻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努力工作。
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定

广播电视新闻学一、学科门类:文学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2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在校修业年限:3—6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新闻学科内在发展规律,着眼新闻事业发展实践,从社会进步和文明对话的需要出发,培养政治清醒、品德高尚、专业精深、知识广博、勇于创新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他们是负责任的新闻信息传播的把关者,是有良知的时代守望者、记录者、参与者和创造者,是和谐、发展、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熟练的专业工作技能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1)培养要求、特色本专业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
因此,要求学生能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编导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深厚的人文功底、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并具备从事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按照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特殊属性和发展规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理论学习能力、新闻实务能力、营运管理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①理论学习能力。
遵循辩证唯物论的思维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尊重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同时能够运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和专业工具,解释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了解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史和广播电视新闻思想史,对其发生的历史语境、社会因素有深刻认识,能够把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能力转换为对现实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理解,以在汲取经验和教训中不断进步。
②新闻实务能力。
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意识,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信息流动中辨别、抓取新闻事实,以推动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U标和基本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录、节U主持、网络管理等业务技能,毕业后能在广播、电视及其它新闻、宣传部门、网络传媒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采访、节U主持与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ft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播和策划.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具备以下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系统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 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节U主持及网络管理、维护的基本能力;(3) 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U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4) 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及网络新闻传播的方针、政策与法规;(5)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及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及外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动态。
二、专业方向设置本专业设置广播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传播两个方向。
以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实行学习中期分流培养模式,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
三.学制与学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弹性学制,为3-6年;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170学分,外语和il•算机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毕业论文答辩合格,方能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详见本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2、主要课程新闻学基础、传播学导论、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广播编辑与节U制作、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作品分析、电视专题与栏U、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史、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徳、公共关系学等。
扬州大学广播电视学(电视编导)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能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同时也能在国家机关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摄像、编辑制作、节目主持、公关宣传、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端正;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学风严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二)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广播电视编导及节目制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场报道和节目主持能力,社会调查和活动能力,媒体节目赏析和评论能力;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动态。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学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四)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较高的审美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三、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新闻学导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采访与写作、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播音与节目主持、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摄影艺术基础、摄像基础、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音频技术等。
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九、课程结构:通修课36.5学分学科基础课38学分专业核心课13学分专业选修课42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实验(践)课程49学分总学分165.5学分,其中理论课总学分116.5学分,占总学分70.4%,实验(践)课程学分49分,占总学分29.6%,选修课比例41.2%。
广播电视新闻学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302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非师范)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新闻采访、写作、报道、编辑、摄录、制作、主持、策划、评论及传媒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具有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2.具备依法从业、爱岗敬业、诚实为人、正品做事的基本品质。
3.具备(或掌握)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新闻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4.熟悉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具有从事新闻传播研究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为丰富的保健及营养卫生知识,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7.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
四、修业年限、学分及所授学位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要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63.5学分方能毕业。
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河西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附表1-2)六、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计划表(附表3-5)七、广播电视新闻学辅修教学计划表(附表6)八、主干课程及其介绍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先修课程: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经济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传播学的诞生及发展,人类传播活动演进的历史及规律,传播材料论,传播类型论,传播者论,传播内容论,传播媒介论,传播过程论,传播效果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50302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非师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新闻采访、写作、报道、编辑、摄录、制作、主持、策划、评论及传媒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具有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2.具备依法从业、爱岗敬业、诚实为人、正品做事的基本品质。
3.具备(或掌握)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新闻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4.熟悉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具有从事新闻传播研究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为丰富的保健及营养卫生知识,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7.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
四、修业年限、学分及所授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要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63.5学分方能毕业。
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河西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附表1-2)
六、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计划表(附表3-5)
七、广播电视新闻学辅修教学计划表(附表6)
八、主干课程及其介绍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
先修课程: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经济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传播学的诞生及发展,人类传播活动演进的历史及规律,传播材料论,传播类型论,传播者论,传播内容论,传播媒介论,传播过程论,传播效果论。
使用教材: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美]赛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新闻学概论
先修课程: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新闻的起源、传播、功能,新闻自由,新闻的党性原则、舆论监督,经营管理及新闻队伍建设和21世纪中国新闻事业。
使用教材: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概论
先修课程: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新闻理论。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发展规律,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节目系统,广播电视传播语言,广播电视事业管理。
使用教材: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吴玉玲,《广播电视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中外新闻史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中外新闻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中外新闻史上的重大历史
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使用教材: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乔云霞,《中国广播电视简史》,内蒙古出版社。
课程名称:新闻采访学
先修课程:公共关系学、语言学、传播学、新闻学概论等。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新闻采访的性质、特点、基本环节、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特别是话筒前和镜头前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心理,熟悉新闻采访的规律与各种采访的具体方法,提高采访的水平与效率,以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为从事新闻工作,进行新闻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用教材: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参考书目:季宗绍,《新闻采访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新闻写作
先修课程:公共关系学、语言学、传播学、新闻学概论等。
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阐述新闻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各种体裁的新闻写作基本规律,包括消息、通讯、专访、特写等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格式、方法和技巧等。
使用教材:周胜林、尹德刚、梅懿,《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方延明,《新闻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明华、徐弘、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电视新闻学
先修课程:新闻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的报道体裁、职能,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及要求,电视新闻摄像原则等。
使用教材:朱菁,《电视新闻学》,杭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叶子,《现代电视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课程名称:电视新闻编辑
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电视新闻学、摄影基础、电视摄像等。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电视画面、声音和声画蒙太奇,电视新闻节目、专题节目的后期编辑,电子编辑系统,电视音响系统,电视特技和电视导播。
使用教材:王晓红,《电视画面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何苏六,《电视画面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傅正义,《电影电视编辑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周勇,《电视新闻编辑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
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电视新闻学、摄影基础、电视摄像、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制作等。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和创作流程;电视节目的创作语言和主要表现形态;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方法和流程;电视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社教节目以及服务类节目的具体策划方法和技巧等。
使用教材:张静民,《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暨南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游吉,《电视策划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附表1: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比例分配表
附表2: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单位:周)
附表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计划表
附表5: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