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资料
三年级上册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知识点

秒,也就是( 1 )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
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到达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到达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
天安门城楼约35(米)。
一个鸡蛋约重45(克)。 一包方便面约重105(克)。 一个书包约重4(千克)。
小红体重约35(千克)。 一只老虎约重250(千克)。 一头河马约重3(吨)。 一头鲸约重50(吨)。
一块香皂约重115(克)。 一袋板蓝根冲剂约重10(克)。 一棵白菜约重2(千克)。 一只熊猫约重80(千克)。 一头奶牛约重500(千克)。 一头大象约重4(吨)。 一艘货轮载质量4000(吨)。
数学早读
小小钟盘圆又圆,12个数字排外圈,12个大格就出现, 每个大格5小格,60个小格就出现。
表盘上面3指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时针走大格,一大格 1小时。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就走一1大格,一时就是60分。
分针秒针走小格,分针一格1分钟,秒针一格1秒钟。 时间分为3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时间就减去,未 来时间就加上。时间加减要列式,横式竖式都要全,时对时 来分对分,没有就空着。进率记住是60.
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 计量质量较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1米=10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每小时降雨量大约50(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一、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
- 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2. 千米的认识:
-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 测量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3. 吨的认识:
-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 1 吨=1000 千克
二、单位换算
1. 长度单位换算:
- 1 厘米=10 毫米
- 1 分米=10 厘米
-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2. 质量单位换算:
- 1 吨=1000 千克
- 1 千克=1000 克
三、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同时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如下: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缩写为MM。
1毫米等于厘米、分米、0.001米和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符号为cm。
1厘米等于10毫米、分米、0.01米和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分米可以转换为千米、米、厘米和毫米。
4.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符号为km。
1千米等于1,000米、100,000厘米和1,000,000毫米。
5.吨是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7.加法各部分名称包括加号、加数和和。
8.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也叫减法。
10.减法的性质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是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是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包括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
14.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除法是一种运算,用于求解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的另一个因数。
如果ab=c(其中b≠0),则可以使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解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写作c/b,读作c 除以b(或b除以c)。
其中,c称为被除数,b称为除数,运算的结果a称为商。
除法法则是指,除数有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重量、时间单位换算技巧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2 】.重量.时光单位换算技能一.长度.重量感性熟悉硬币的厚度是一毫米,一厘米有手指的指甲那么长,一分米有手掌那么长,一米有两个手臂张开那么长.一千米就是黉舍球场两圈半.(跑得快的动物或交通对象,速度都是以千米为单位)卡车.火车车厢.汽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适合.一般三年级的学生体重是25千克.一个苹果150克.(体积小点的以克为单位,和人差不多的体重以千克为单位,体积很大的以吨为单位)二.记忆技能五根手指上为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次序的分列,拇指和食指相距最远,就似乎我们长度单位的千米和米,进率为1000.其余四指之间间距雷同,代表相邻单位进率为10,隔一根手指就是100,隔两根就是1000.口诀:千米分厘毫,进率手上找,远亲是一千,近亲一十方才好.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进率为10的,从大的到小的,就是整数就往后加0.(就是乘以10)那反过来,从小到大,往前点1点,点后的0划去. (就是除以10)进率为1000的,就是从大到小,往后加3个0. (就是乘以1000)从小到大,往前点3点,点后的3个0划去. (就是除以1000)三.时光记忆技能1.钟面熟悉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分钟走一圈是60分,时钟就走一大格是1 时;秒钟走一圈是60秒,分钟就走一小格是1分.)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从大到小:时.分.秒天天睡觉用9小时,上课用40分钟,跑50米用12秒3.换算技能时光的进率为60的,换算单位时:从大的到小的,就是乘以60,从小到大的,就是除以60,整除就是()时或()分,除了有余数,就是()时()分或()分几()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概念总结第一单元:测量(1)用字母表示各个单位:千米:km 米: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克:g 千克:kg 吨:t(2)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4)计量较重的物体通常用“吨”作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3)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4)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满10,向百位进1.(5)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6)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减,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7)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若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就要从百位退1当10,再从10中退1到个位(8)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百位退1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然后再减。
(9)加法验算时,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还可以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10)减法验算的方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或者用差和减数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第三单元:四边形(1)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边,有四个角,都是封闭图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不稳定容易变形。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整理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含知识点归纳全)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公式、定理大全一、测量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1年=4季1年=12个月1季度=3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五单元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2、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
)1年=12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3.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4.1千米=1000米5.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6.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分米=100毫米。
7.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8.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
9.计算公式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经过的时间(不够减借1时当60分用)10.4.万以内的加减法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
11.加法验算可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或者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减法验算可用:被减数减去差或者用差加上减数的方法。
5.多位数乘一位数注意: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6.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除十位,再除个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12.除法可用乘法进行验算。
13.没有余数的:商×除数=被除数;14.有余数的:商×除数+余数=被除数15.2.计算200×3,想: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
或者想:2×3=6,200×3=600。
16.3.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四舍五入法(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把多位数看做整十,整百,整千数来计算。
估算的结果一定要用“≈”。
6、四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中间有1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1个0,末尾的0都不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长度单位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
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米=1000毫米
二、质量单位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
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三、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
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
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 3点整)、( 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