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学导论第四章休闲文化:结构与时尚

合集下载

休闲学第章ppt课件

休闲学第章ppt课件

第12章:休闲消费
第三节 中国休闲消费结构分析
一、中国休闲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休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休闲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 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有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两种。 休闲消费结构是反映居民休闲消费质量变化状况以及内在构成合理化程度的重 要标志。
第12章:休闲消费
三、优化中国休闲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高素质的休闲消费主体,促进休闲消费知识化和丰富化 (二)培养自主性休闲消费理念,推动休闲消费文明化和健康化 (三)全面提升休闲产业,改善休闲供需关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2
14.2%
2011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中最核心部分的规模大致在21959亿元, 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0%,相当于GDP的5.51%。
第12章:休闲消费
休闲消费活动的外延条件:
1、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产业对休闲消费活动的支持,调动其参 与休闲消费的积极性;
2、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及全社会对休闲消费活动的支持和健全的 管理;
第12章:休闲消费
(一)粗放型休闲消费结构主导:基于层次性的分析
1
简朴型消费结构
2
粗放型消费结构
3
集约型消费结构
4
舒展型消费结构
第12章:休闲消费
(二)倾斜型休闲消费结构:基于内容的分析 1. 重娱乐性、消遣性休闲消费,轻发展性、智力性休闲消费 2. 重非自主性休闲消费,轻自主性休闲消费 3. 重被动性休闲消费,轻主动性休闲消费
2. 按消费内容划分,把休闲消费分为商品密集性休闲和时间密 集性休闲。商品密集性休闲是指需要消费大量商品的休闲活 动,而时间密集性休闲是指休闲投入中时间比例较高的消费 活动。

休闲学概论

休闲学概论
(1)游憩机会谱系(ROS)
游憩机会是指,游客得到一个真正的选择机会,选择在其 偏好的环境中,参与偏好的活动,以实现其期望得到的满 意体验。人们必须意识到有这些机会可供选择,这些机会 也必须是由他们所期望的条件构成。但是,由于任何一个 单独的游憩地都不可能提供整个谱系中的全部机会类型, 因此游憩机会谱系的运用更加强调在区域的层次上加强合 作,共同提供多样化的游憩机会。(P81)
第二节 休闲资源评价
2、休闲资源评价的目的 (1)、通过对休闲资源的类型、组合、结构、质量、功
能和性质的评估,为新休闲地的兴建和老休闲地的改造提 供科学依据。 (2)、通过对休闲资源规模水平的鉴定,为国家和地区 进行休闲资源分级规划与管理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的 标准。 (3)、通过对区域休闲资源环境及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 为合理利用休闲资源,发挥整体宏观效应提供可行性论证, 为确定不同休闲地的建设时序与步骤准备条件。
第二节 休闲资源评价
2、休闲资源环境的评价 (1)、休闲资源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调查区内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生物
等组成的生态环境,它对休闲资源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决定 作用。 (2)、休闲资源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休闲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 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休闲的认识等条件 (3)休闲资源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能够满足休闲者开展休闲活动的交通、水电、 邮政、通讯、食宿和其他休闲接待设施等。一个地区休闲 资源的开发,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与该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第二节 休闲资源评价
三、休闲资源的评价内容
休闲资源 的评价内容
休闲资源特点 的评价
休闲资源环境 的评价
休闲资源开发条件 的评价
第二节 休闲资源评价

休闲学概论

休闲学概论

休闲学概论第一篇:休闲学概论休闲学概论课程论文【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模式的多样化,本着亲近自然,体验旅游的形式,休闲农业旅游以其花费少、乐趣多、时间安排自由等特点,深受处于城市喧嚣中的人们的喜爱。

“农家乐”作为休闲农业旅游的一种新型业态,吸引了大量城市客前来体验。

本文就是对休闲农业旅游做些探讨,和了解“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与现状。

【关键词】农家乐The farmhouse休闲农业旅游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发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1.休闲农业旅游的界定1.1 休闲农业的定义与性质1.1.1休闲农业的定义如同“生态旅游”的定义一样,“休闲农业”的定义也不下几十种,其中有些概括得不甚准确。

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定义为:以农业为主题,利用自然环境、农事活动、农村生活等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适应人们观光、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

1.1.2休闲农业的性质传统农业经营的产出是实体产品(例如水果、蔬菜等),而休闲农业除了实体产品外,其销售的核心产品是“休闲”,这种产品的特性亦符合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割性以及易逝性等服务业的服务特性,故休闲农业也具有服务业的性质。

休闲农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质,但仍是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生活、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资源规划而成的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的新兴事业。

发展休闲农业的根本目的不是不要农业,而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扩大农业的优势,增加综合收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农业资源的妥善应用,是休闲农场经营的基本生存条件,所以休闲农业仍应以农业为主题。

概括起来,休闲农业的性质为: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它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把第一、二、三产业连接了起来,是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结合。

1.2休闲农业旅游的定义根据休闲农业的定义,则休闲农业旅游的定义为:以农业为主题,利用自然环境、农事活动、农村生活等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适应人们观光、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的体验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休闲学概论

休闲学概论

休闲——经济、工作、生活的新中心内容提要:休闲与工作的相互性,休闲对人们工作的影响并对现在休闲情势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关键词:休闲工作调整恶性循环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

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

休闲之事古已有之。

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成为心灵的驿站。

她是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后的时间,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

而对于人之生命的意义来说,她是一种精神的态度,并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人对休闲内容也是很讲究的,并赋予很浓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

如收藏字画,篆刻临帖,弈棋鼓琴,栽花养鱼等,均列为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

休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休闲从劳动状态与负有责任的其它活动中分离出来。

这是人的生存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她与马斯洛的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中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理念相一致。

旨在巡查精神世界中人的创造力和鉴赏力,通过休闲促使人对生活(生命)进行思索,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熟,使人真正地走向自由。

她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意义的世界和守护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

她还以特有的精神理想赋予人的经济技术行为以真实的意义,使她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或科技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进程有矫正、平衡、弥补等功能的人文精神力量。

休闲经济是文化经济的一个主要组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诗中的这两句描写了在劳动间隙远望南山的情景。

“采菊”本是一项生产性活动,需要人的体力的付出,但诗人并不感到疲惫,反而成为诗意性的劳作。

级休闲学概论复习

级休闲学概论复习

休闲学概论第一章休闲、娱乐、游戏、“畅”第一节何为休闲一、词义二、不同角度对休闲的定义(一)时间角度1、休闲是去掉生理必需时间(existence time)和维持生计所必需的时间之后,自己可以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

2、休闲是扣除用于工作、履行与工作相关的职责以及从事其他形式的必要活动后个人所拥有那部分时间。

3、个人在自裁状态下(self-deterministic condition) 可以随意利用的时间即为休闲。

4 、休闲是满足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之后的剩余时间。

5 、休闲是人们从劳动或者其他义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自由的放松、转换心情,取得社会成就并促进个人发展的可利用的时间。

四种不同形态的自由时间:富有者持久而自愿的闲暇;失业者临时而无奈的空闲;雇员们定期而自愿的休假或伤残者的长期休养以及老年人被迫或自愿的退休。

(二)活动角度1、R.皮尔斯:休闲是自愿性而非强迫性的活动,休闲的目的并不在于维持生计,而在于获得真正的娱乐。

2、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哲迪尔的三要素理论休闲是指人们从工作、家庭、社会的义务中摆脱出来,为了休息、转换心情、增长知识而自发性的参与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任何社会活动的总称。

包括放松、娱乐、个人发展。

3、A行为和B行为理论医学家Friedmand和Rosenman提出前者的特征是:极具竞争性和攻击性,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常怀不安定的感觉。

后者的特征是:温和、不具攻击性和竞争性,少有急迫感和不安定感。

后者通常能充分享受休闲时间。

4、马克思自由时间活动理论自由时间活动有:一是娱乐和休息等普通活动,二是发展智力。

休闲既包括积极、主动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较高级活动,也包括某些消极、被动的消遣活动。

但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

5、凡勃伦的非生产性消费活动理论《有闲阶级论》:休闲是“对时间的一种非生产消费”,而人们愿意进行此种非生产性的消费,是由于认为生产性工作无价值以及对生产的怠惰有支付的能力,故只有有钱人才可以消费休闲。

休闲学概论ppt课件

休闲学概论ppt课件
Page 20
第三节 休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休闲学研究的内容 就休闲本身的内涵而言,主语始终是人。休闲学的研究与人类
的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研究框架与内容上,我们也以人 为核心,从人的历史、社会、体验、经济和发展五大维度为切 入点,全面考察与解释人之休闲活动及由此产生的休闲现象。
Page 1
休闲学概论
第一章 休闲与休闲学概述
第一节 休闲溯源
一、休闲的起源
1、休闲一词的由来:
英文中的休闲(leisure)一词是由拉丁词“licere”转化而来,从词源上看,
leisure可被视作licence(许可)和liberty(自由)的合成词,亦即“被允许”(to be
permitted),指的是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在法文中也有休闲一
力的参与才能使动物意义上的休闲上升到人的意义上的休闲。
我国古代,休闲是指农田在一年或一季里不事耕作以恢复地力的措施,耕作
者在农闲所构成的休暇的基础上衍生和创造一系列节庆、集会活动。中文的“休”
字是由“人”与“木”所组合,其意象为人倚着树木或人坐在树下休闲。因此,
“休”有休息、休憩、休养等暂停劳动的意思。“闲”字在中文的繁体字也被写
Page 8
第一节 休闲溯源
游戏与休闲的区别 休闲活动不仅仅只有游戏,游戏也不仅仅存在于休闲
时间。游戏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限于休闲的从 属领域。两者都是自发行为,但是游戏可能会与工作混在 一起。而休闲则处于与工作完全对立的地位,是一种非工 作状态。游戏是一种浅层次的休闲。另外游戏的互动性使 得游戏往往需要与其他人共同完成,而休闲则不一定。
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

休闲学概论》多媒体教案

休闲学概论》多媒体教案

《休闲学概论》多媒体教案第一章:休闲学概述1.1 休闲学的定义1.2 休闲学的发展历程1.3 休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4 休闲学的重要性与价值第二章:休闲理论基础2.1 休闲的内涵与外延2.2 休闲的理论体系2.3 休闲与自由、幸福的关系2.4 休闲的类型与特点第三章:休闲产业与休闲市场3.1 休闲产业的分类与特点3.2 休闲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3 休闲产业与休闲市场的互动关系3.4 休闲产业的发展策略第四章:休闲政策与休闲教育4.1 休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2 休闲政策的影响与效果4.3 休闲教育的目标与内容4.4 休闲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第五章:休闲生活与休闲文化5.1 休闲生活的意义与价值5.2 休闲生活的类型与特点5.3 休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5.4 休闲生活中的伦理与道德第六章:休闲与社会6.1 休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2 休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融合6.3 休闲与社会公平6.4 休闲与社会进步第七章:休闲心理7.1 休闲心理的基本理论7.2 休闲心理的需求与动机7.3 休闲心理的影响因素7.4 休闲心理的应用与实践第八章:休闲活动8.1 休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8.2 休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3 休闲活动的参与与体验8.4 休闲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第九章:休闲设施9.1 休闲设施的分类与功能9.2 休闲设施的设计与规划9.3 休闲设施的运营与管理9.4 休闲设施的完善与发展第十章:休闲的未来发展10.1 休闲产业的趋势与挑战10.2 休闲生活的变革与创新10.3 休闲政策的调整与优化10.4 休闲学的未来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休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休闲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休闲行为、休闲体验和休闲产业的学科。

重点关注休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休闲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重点环节2:休闲理论基础了解休闲的内涵与外延,掌握休闲的理论体系,理解休闲与自由、幸福的关系,以及休闲的类型和特点。

重点环节3:休闲产业与休闲市场关注休闲产业的分类、特点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理解休闲产业与休闲市场的互动关系,以及休闲产业的发展策略。

第四章 休闲物品业 《休闲学概论》PPT课件

第四章  休闲物品业  《休闲学概论》PPT课件
休闲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具有同类社会经济功能,提供 各种服务劳动,满足人的休闲需求的企业集群,是以旅游休闲、 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康体休闲为主导的综合性产业,目前其 发展已经延伸至我国各个地区,关联了旅游、文化、体育、康 体等相关行业。
森林休闲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内,以轻松 自由的精神状态和生态责任感,在森林环境中从事各种不破坏 生态环境、倡导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同时有利于身心恢复、 精神愉悦和自我实现的活动。
4.1 休闲农业 4.1.2 休闲农业的特点
1)资源的丰富性 2)项目的多样性 3)活动的季节性与参与性
4)地域的差别性 5)客源的广泛性 6)效益的综合性
4.1 休闲农业 4.1.3 休闲农业的功能
1) 经济 功能
2) 社会 功能
3) 生态 功能
4) 文化教 育功能
5) 休闲体 验功能
4.1 休闲农业 4.1.4 休闲农业的资源
CHAPTER
04
第4章 休闲 物品业
4.1 休闲农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日益追 求精神层面的发展。一方面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城市活动空间日渐狭小, 人们工作压力增大,急需寻求一个环境优美、宽敞清净的空间来释放自己的压 力,舒缓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交通网络日渐发达,节假日不断增多,越来越 多的人喜欢到乡村休闲度假,这也为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
4.3 休闲渔业
4.3.4 休闲渔业资源
2)休闲渔业资源的特点
特点
01 “休闲吸引力”和“休闲价值”的功能性 02 区域性和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
03 可重复使用性 04 发展变化性
05 多样性与渔文化的衍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思考题:
1.结合课本,谈谈你对休闲和休闲文化的认识。

2.如何理解休闲文化的时尚型特征?
3.你认为网络在休闲活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4.简述休闲文化的作用。

5.以你所在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休闲文化系统的构成,并根据你对本章知识的学习,针对其休闲文化的提升提出意见或建议。

二、案例分析:
【文化眼】休闲文化,如何善待工作之外的1/31?
【引子】目前,我国全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含周末)共114天,一个不小的一个数目,这意味着大部分工作的中国人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时间完全是在闲暇中度过,这段时间想怎么休闲就怎么休闲。

然而,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都把“睡觉、看电视、做家务、逛街”作为周末主要的休闲活动。

31岁的德国人奥利弗认为,中国人缺乏的不是休闲时间,而是休闲文化。

调查对比:鲜艳的时间“单调”的外衣
在中国,虽然大部分人都认可“周末的主要意义在于休闲娱乐”,但是75%的受访公众都对周末生活表现出“不好不坏、平平淡淡”的感觉,60%的人在谈及业余生活的质量时,也流露着“一般”的态度。

本是充满了自由新鲜色彩的业余时段被罩上了“单调”的外衣。

岁的奥利弗是德国麦肯锡顾问公司的高级顾问。

由于工作关系,他每年有1个多月的时间在中国度过。

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中国老百姓的休闲方式,他可以如数家珍,如卡拉OK、请客、打牌等。

不过,在他的眼中,很多人的休闲方式可以说“休得越贵族感觉越好,闲得越流行越快乐”。

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还不强的年轻人,往往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今天流行打高尔夫球,节衣缩食几天也要带上朋友去打上几杆;明天流行蹦极,就算有恐高症,也要争着去出一回风头。

1资料来源:休闲文化,如何善待工作之外的三分之一?[E]. February 27, 2005.
奥利弗觉得,中国有很多高雅的休闲方式,如琴棋书画、观花养鱼等。

在休闲中,如果人们也能选择静态的休闲,会使自己平日紧张繁忙的生活多一个缓解的空间,多一片思考的天地。

2.睡个懒觉,起来后收拾收拾屋子,中午去父母家吃顿饭,回家继续睡觉,吃完晚饭后看看电视,周末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周日也差不多:打扫卫生,去超市采购,偶尔时间充裕再去逛逛街。

张先生是一名律师,他的周末就是在这样的平淡中度过的。

“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他告诉记者,“对我而言,周末不过就是休息和陪伴父母。

”而对于爬山、健身、逛公园这样的休闲方式,张先生连连摇头,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应付”这些。

张先生这种过周末的方式,在国人中不算少见。

“工作忙碌、压力大”是不少人无法享受休闲生活的最大原因。

在4493名参与调查的公众中,60%的被访者一提到周末,反应出来的就是“单调乏味、无所事事”或者“好好休息、补充睡眠”。

3.在杭州一家中法合资企业担任业务总监的法国人贝拉,对杭州的印象很不错。

在中国,她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清晨或晚间在西子湖畔慢跑。

贝拉认为,很多中国人的休闲方式太注重吃喝。

一些节日和朋友的聚会成了吃喝的代名词,每家的餐桌上都堆满了肉、蛋、鸡、鸭、鱼等食品。

亲朋好友间还要频频敬酒、斗酒。

为了使对方多喝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

这样,吃饭时的闲聊就少了,减少了增进感情的交流。

同时,她观察到,很多人一放假便没日没夜地打牌、上网聊天、看电视等。

所以,有的医院一到星期一,吃坏肚子、玩坏身子的病人便格外多,医生们不得不为这些病人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假日综合征”患者。

4.意大利每年最长的假期是在夏天的八月份,在基督教的圣母升天节(Ferragosto)前后。

这个时候的意大利除了少数轮休的人在工作,大部分人
都幸福地逃出城市去乡村和海边度假去了,比如罗马就一下子成了一座空城。

相反,很多中国人却在休闲时把自己安排得很忙,失去了休闲本身的意义。

中国人不像罗马人那样想的开,一到假期便锁了家门,携了妻眷,关了手机,留下一座空城,萧萧洒洒地去度假。

中国人即使在度假也还是想着工作,好像社会缺了他们经济便不会发展,在饭桌上用手机交代工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所以旅游远了怕这边出了什么事情飞不回来,近了又觉得像在卧室散步,毫无情趣。

5.在柏林,仅博物馆就有180多座,图书馆也有200多家。

而在中国,这样的公共文化休闲场所还是太少。

调查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在问到公众喜欢在什么样的地方打发业余时间时,35%的人选择了“家里”,还有14%的人选择了“商店”。

除了工作压力大,休闲场所不足等因素之外,国人休闲方式单一也是造成业余时间枯燥紧张的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看电影作为放松休闲的方式,20%的人闲下来去唱唱卡拉OK。

但与此同时,93%的人承认自己平时根本不听音乐会或看话剧演出。

理解休闲:工作是手段休闲是目的
有资料表明,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财富的满足将让位于人们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

对于我国休闲问题最早关注的是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做过这样的描述:“人喜欢有更多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不带任何勉强,不把它视作谋生所必要,因而这种活动虽不属于休闲的范围,但从本人来说会感到更多的兴趣……休闲活动比上面说的那些活动更为轻松,它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带有一种享受的味道。


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过去人们把休闲当作工作之后排除疲劳、缓解压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而现在的观念却是工作是手段休闲是目的。

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让人们拥有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闲暇时间;人们工作的
目的是为了在生活水平提高后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更充分地享受休闲。

美国研究休闲的学者杰弗瑞·戈比教授说:“最初,休闲仅被视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恢复的一个办法;后来,休闲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当然,也许休闲最终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

”他对休闲所下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


休闲时代是高度社会文明的产物,首先它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发达的经济将更加以人为本,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高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的生命中的50%的时间用于休闲。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分析说,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人们的休闲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

沉思感悟:善待生命的“后花园”
休闲作为社会文明建制的出现,显示了人类驾驭生存能力的更为自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追求和进入人类自由发展与享受需要的更高层次。

多少年来,休闲这个词语一直躺在厚厚的词典里。

人们有时提起它,却极少去享受它。

尤其在那些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年代,休闲对于我们过于奢侈。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休闲文化,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有人把休闲看作是“生命中的一个绿色的后花园”。

如果在人生这个充满较量的舞台上拼博得精疲力尽的时候,总要找一个休憩的地方,用鲜花、绿地、微风来享受轻松惬意和生命中原本的精彩与快乐。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当天,28岁的享利·戴维·梭罗拿着一把斧头,独自来到离波士顿不远的瓦尔登湖边,借爱默森的一块荒地,为自己盖起了可供灵魂栖息的小木屋,他在湖边打猎、种豆、伐木、捕鱼、收获,也在
湖边倾听风声,观察四季物候变换,沉思人生和抚慰灵魂。

他要用一种简朴的方式进行他自己的人生实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

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那么他是完全可以更从容、更充分地享受人生的,否则就会变成追求物质“工具的工具”,满载着人为的忧虑和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撷生命的美果。

林语堂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消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力,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情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

享受悠闲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他必须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对于生财之道不放在心上。


目前,我国全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含周末)共有114天,这一国家行为表明了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背景中,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不仅促进我国休闲、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新的休闲观念。

当然,我们从政府正在出台的政策以及新的产业布局的调整中,看到了休闲文化、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正在建立。

结合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现阶段我国的休闲活动的开展存在哪些问题?
2.你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你是如何理解休闲文化的?针对休闲文化的提升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