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液量记录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之吉白夕凡创作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更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含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含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分歧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分歧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暗示。
如液态大便用ml暗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暗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暗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依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依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之樊仲川亿创作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更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含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含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分歧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分歧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暗示。
如液态大便用ml暗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暗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暗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依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点入院开始记录,至晚上19:00小结时,记做5小时小结。
早上7:00 ,24小时总结也是同样,依照实际入院时间计算。
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24小时出入水量记录一、记录出入量的目的和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出入液量的观察及正确记录,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如烧伤病人、脱水酸中毒病人、各种休克病人、心衰病人、肾功能障碍病人等的出入、水量情况可以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同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状况和病情改善情况。
)二、记录出入水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三、记录出、入水量的方法:液态出量:用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准确计量后,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单位用ml表示。
如液态大便用ml表示,纳入出水量汇总计算。
固态出量:单位用g表示。
如固态大便用克表示,另计为多少克。
1、每天19:00做日间小结,出、入量小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晚班总结并记录。
2、每天早上7:00做24小时总结,出、入量总结数字下画红色双横线,做醒目提示。
由夜班总结并记录。
3、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医嘱时间,至19:00小结时间不满12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出入量的记录

① 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 1℃ ,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
失水3~5ml;
② 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 约失水1000ml; ③ 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 ④ 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
失更为惊人。
其他出量
引流量 :同 尿量一样测量 方法。 渗出液(大面 积烧伤):用 称重法来记录。 呕吐:同上法。
况及肢体是否偏瘫、血压是否下降。
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记录方法
黑笔填写出入液量记录单的眉栏项目,如床号、姓名、日
期
出入液量记录,晨7时到晚7时用黑笔,晚7时到次晨7时用
红笔记录
总结,每晚17时作12小时小结,次晨7时做24小时总结。用
蓝黑钢笔填写在体温单的相应栏目内。
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每日摄入量的记录
• 饮水量 • 食物中的含水量 • 输液量 • 输血量
记出入量应注意的事项
尿管:是否夹闭后未开放,或是尿管堵塞。 出量小于入量 入量小于出量
出量小于入量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或者休克患者。 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心衰、全身水肿或电解质紊乱。
此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全身水肿有无加重,呼吸是否
大便中的水分
1. 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类于老玉米粒。
2.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
面团或香蕉肉。 3. 糊状便:此排便含水量约50%~80%。
4. 稀便(水样便):含水量更高8 0%以上。
5. 大便失禁(水样便):其含水量也在80%以上。
非显性失水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 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出入液量的记录(精)

出的尿液集中倒在一容器内,定时测量记录
尿失禁患者应采取接尿措施或留置导尿管,以使
计量准确
其他排出液,如胃肠减压吸出液,胸腹腔吸出液,
呕吐液(呕血、痰液),伤口渗出液,引流出的胆
汁等,也应作为排出量加以测量和记录
二、记录方法
钢笔填写出入液量记录单的眉栏项目,如床号、
姓名、日期等
出入液量记录,晨 7 时到晚 7 时用蓝笔,晚 7 时到
出入液量记录
一、记录内容与要求
每日摄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量、食物中的
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
记录要准确,患者饮水容器应固定,并 测定容量
凡固体食物应记录固体单位量及含水量, 如馒头1个(50g),苹果1个(约150g)等
一、记录内容与要求
每日排出量包括:粪便量和尿量,能自行排尿者可
记录其每次尿量,24小时后总计,也可将每次排
次晨7时用红笔记12小时小结 一次,次晨7时做24小时总结并用红钢笔填写在 体温单的相应栏目内
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规范一、记录的内容:1.液体摄入:记录全部液体摄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注射的液体、进食摄入的液体、其他途径摄入的液体等。
记录液体种类、摄入量、时间和途径等详细信息。
2.尿量:记录每次排尿的量,包括尿量、排尿时间等。
若病人不便于测量尿量,则记录尿频、排尿困难或失禁等情况。
3.呕吐量:记录每次呕吐的量,包括呕吐量、呕吐时间等。
若呕吐物不便于测量,可按颜色、性状等进行描述。
4.排便量:记录每次排便的量,包括排便量、排便时间等。
若排便量不便于测量,可按颜色、性状等进行描述。
5.失血量:记录病人出现的各种失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出血时间等。
需注意区分出血和其他液体排出。
6.引流量:记录各种引流液体的量,包括胸腔引流液、腹腔引流液、伤口引流液等。
需记录引流液体的总量和时间。
二、记录的方法:1.准备工具:准备好适量的皮尺、量杯、计量器、尿杯等测量工具,确保准确测量。
2.清晰记录:使用清晰易懂的表格或录入系统,记录相关的出入量信息,包括时间、数量和途径等。
3.及时更新:在每次液体摄入或排出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避免遗漏或错误。
4. 标明单位:所有液体摄入和排出的数量都要标明单位,如毫升(ml)或升(L),避免单位混淆。
5.记录颜色、性状等:对于尿液、呕吐物、排便物等液体,如有特殊情况,要详细描述颜色、性状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6.注意隐蔽流失:隐蔽流失是指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液体流失,如呼吸道蒸发、创面渗漏等。
在记录时要注意估算并记录相关的流失量。
三、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对于有尿潴留、尿频、呕吐、腹泻等特殊情况的病人,要密切观察记录相关指标,并及时通报医生。
3.在记录中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不得删除、篡改或伪造记录。
4.护士要对记录的出入量进行晨、午、晚的交接班对照,以确保连续性和准确性。
5.出入量的记录要及时与医嘱对照,进行核对是否符合医嘱要求。
出入液量的记录方法

出入液量的记录方法
出入液量的记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记录工具:准备一张出入液量记录单,可以选择纸质或电子版本。
确保有足够的颜色笔,如蓝笔用于白天的出入液量记录,红笔用于晚上的出入液量记录。
2. 记录每日摄入量:摄入量包括饮水量、食物中的含水量、输液量、输血量等。
每种液体的摄入时间和量都应准确记录。
3. 记录每日排出量:排出量主要为尿量,还包括粪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各种引流液量及伤口渗出液量等。
同样,每种液体的排出时间和量都应准确记录。
4. 时间划分:以晨7时至晚7时为白天,用蓝笔记录;晚7时至次晨7时为夜晚,用红笔记录。
5. 总结和反馈:在晚7时进行12小时的出入液量小结,次晨7时进行24小时的总结。
将总结的数据记录在体温单的相应栏内。
6. 确保及时、准确和完整:记录应及时进行,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或误差,应及时调整和修正记录。
7.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圆珠笔或铅笔,以免字迹模糊或褪色。
如使用电子记录工具,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8. 专业建议:对于不熟悉此方法的记录者,建议在开始记录前接受专业培训或咨询医护人员以获得准确的指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记录出入液量,有助于了解病人体内液体平衡状况,动态掌握病人病情,以及确定治疗方案。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方法应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完善。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出入液量的计算

简答题
一、正常人每天的液体摄人量与排出量需保持动态平衡&当患者休克、大面积烧 伤;大手术后或患有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化腹水等疾病或重症病人;常需记录 昼夜摄入和排出液量&以作为了解病情、协助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二、
1、对昏迷病人及密切观察尿量的病人要留置导尿或是应用接尿器& 2、遗尿:称重法;称湿尿布需固定尿布重量& 3、能自解小便的将尿液倒入容器;定时测量& 三、
出入液量的记 录
出入液量记录
意义:
正常人每天的液体摄人量与排出量需保持动态平 衡&当患者休克、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或患有心 脏病、肾脏病、肝硬化腹水等疾病或重症病人;常 需记录昼夜摄入和排出液量&以作为了解病情、 协助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
1
入液量
2
出液量
3
记录方法
4
易出现的问题
❖ 尽量由医院膳食科根据病情统一配餐&根据病情 指导患者家属制作膳食
❖ 量具要有标准刻度且准确固定 ❖ 记录者责任心要强;详细告知记录食物重量;根据
“食物含水量表”准确估计含水量并记录&
三餐饮食含水量记录表
日期
早餐g
午餐g
晚餐g
食物 水果 奶 总含 食 水果 水 总含 食物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