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惠崇〈春江晓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惠崇的《春江晓景》一课,该课主要内容是描写春江的景色和味道。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春江的美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春江晓景》的内容,认识到春江的美丽和生机。
•学习一些生字词汇,如:“野鸭”,“翠岩”,“龙船”,“艄公”等。
•掌握描述景色和描写味道的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学会运用语言通过文字描写景色和味道。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加深对自然美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增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爱好。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放映有关春江的图片和视频,结合回答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春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活动(1)预读老师通过课文让学生自读一遍文本,并找出生字词汇和不懂得地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帮助。
(2)整体阅读学生分小组或个人读一遍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段落,同时互相交流比较看法,老师进行点拨和解答。
(3)理解课文老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描写春江的表达手法以及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4)分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自己是诗人,给大家带来更加灵动的感受。
(5)背诵分享学生通过背诵一段课文,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思考,增强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 教学总结通过课堂的学习和活动,学生对春江的味道和景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感和魅力。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更多的语感和感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和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指导。
五、扩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阅读和了解,对作品《春江晓景》及其作者惠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晓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晓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宋·苏轼教学目标:能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惠、芦、豚"3个生字的字音,并认清字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学生用卡西欧学习机,能自主学习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感受初春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能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惠、芦、豚”3个生字的字音,并认清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春姑娘来了,花儿姹紫嫣红;小草钻出土地,露出嫩芽;碧绿的杨柳随风飘扬。
这就是春天,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诗篇。
我们也学习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谁愿意来背几句?生自由诵读,师及时点评。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古诗积累得多,而且还背诵得如此流利。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板书: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功能:请你们打开字典,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手册中按目录查找《惠崇春江晓景》)我们一起来学习。
理解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词《水调歌头》,还记得吗?(复习旧知:人有悲欢离合……千里共婵娟)(2)苏轼有一个好朋友叫惠崇,他是北宋的一位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请你读读他的名字(正音:惠崇)惠是一个生字,这个字的笔顺最容易写错,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写。
(师示范)请你在字典上也来写一写“惠”字。
(功能:《商务馆小学生字典》汉字描红)点评、巡视(3)《春江晓景》是惠崇的画作,一共有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根据惠崇的这两幅画写了这两首诗,我们把这类诗称为“题画诗"。
题画诗就是在画上题诗,再现了画中的景物,使图画和诗意相互映衬,抒发自己的情感。
比如,我们学习过的王安石的诗《梅花》,这也是一首题画诗。
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教案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02
01
03
掌握古诗《惠崇春江晓景》的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学 知识。 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全诗。
了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文化自信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 》等,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印象。
通过多媒体展示春江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 美景,为学习《惠崇春江晓景》做铺垫。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01
介绍苏轼的生平、成就及代表作 品,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 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能 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 感。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 诵全诗。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 创作简单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江畔景色的美丽和生机,培养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 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反复诵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表现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专 注度、互动情况,以及他们对古
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分析
通过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 们对古诗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 理解、分析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篇一《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
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
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
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活动反思: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第1篇】惠崇春江晚景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背诵古诗并默写,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6、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词语游戏引入。
关于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2.介绍背景,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3.简介诗人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三·读古诗。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节奏、语调、语速)。
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频幕)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渎)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看屏幕几个学生读)4、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而且还注意到了咱们学习的停顿的读法。
还记得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吗谁来说说(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是这样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咱们拍手读,摇头读,小组朗读比赛.四、品古诗。
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谁来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学生说第一句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3、谁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学生说第二句诗意: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故事新编作文范文400字(精选12篇)故事新编作文范文400字(精选12篇)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
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理解题画诗的特点。
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绘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绘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绘,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理解题画诗的特点。
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绘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生动的描绘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着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思考训练】
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不是,是
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
(七)古诗欣赏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首着名的题画诗,诗人紧紧抓住惠崇《春江晓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诗中万物,无论岸上的、江中的、静的、动的似乎都有知,都在感到春的到来而欣然欲动。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
名诗而传诵至今!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