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赵继宗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

临床症状
• 起病隐匿,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肺 部感染的病史。
• 发热:80%。38——40℃,持续不规则热
• 头痛:颞部、前额部或眶后轻度间歇性,渐进性。80%伴和 饮食无关的呕吐。
• 意识障碍:45%。谵妄、嗜睡、昏睡、昏迷;抽搐、癫痫等。 • 脑膜刺激征:95%有颈项强直、Keming征和Brudzinski征阳
(一)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HSV-I型脑炎常见脑脊液
压力增高,CSF淋巴细胞增多或淋巴与多形核 细胞增多(50-100×106/L),可高达 1000×106/L;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通常 800-2000mg/L),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重症病例可见脑脊液黄变和红细胞,糖含量减 少。
2、CSF病原学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胶南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刘树国
内容
第一节 病毒感染( 单胞病毒脑炎/病毒性 脑膜炎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化脑/结脑) 第三节 隐球菌脑膜炎 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
单胞脑炎
疾病描述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单纯疱疹病毒 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病毒感染性疾病,又称急性坏 死性脑炎,最常见。单纯疱疹病毒 (HSV)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 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 反应性脑损害,又称为急性坏死脑炎或 出血性脑炎
• 对症治疗—降颅内压/抗抽搐
• 皮质激素—有效抗TB的基础上,可用强的松 40~60mg/d,缓慢减量至第5~6周内停用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 •脑实质
最常见真菌感染.
流行病学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老鸡 窝土和干燥鸽粪是主要传染源。
• 条件致病真菌 •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致病:白血病、恶性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脑脓肿: • 其他部位脓肿表现 • 有进展、但相对缓慢 • 脑脊液蛋白高 • CT、MRI增强可见特征性脓肿腔
脑脓肿MR表现
T1W
T2W
T1W/C+
脑脓肿坏死区含有大量黏液、细菌、炎性细胞、粘蛋白、细胞碎屑 肉芽肿壁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与老人,起病急, 高热,颅高压症状明显,脑膜刺激征,精 神症状,脑脊液病原学。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p20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 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深部真菌、广泛分布 于自然界中;干燥鸽粪是主要传染源。
– 患者多有养鸽史。 – 圆形、卵圆形,菌体为宽厚的荚膜包裹;不
形成菌丝和孢子;出芽生殖。 – 多经由呼吸道感染,血行入脑。 – 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诊断依据
–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 低热、头痛 – 脑膜刺激征 – CSF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 – CSF墨汁染色阳性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鉴别诊断
– 结核性脑膜炎:常有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 中毒症状,多合并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 CSF抗酸染色阳性
– 病毒性脑膜炎:亦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 征,但发病急,CSF无糖和氯化物改变,脑 脊液中找不到隐球菌
– 对症及支持治疗 • 颅内压增高可使用脱水剂,防治脑疝形成 • 控制癫痫发作 • 注意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防治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防治压疮 • 脑积水可行侧脑室分流减压术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预后
– 本病常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 未经治疗者平均于6个月死亡
– 但治疗晚将遗留视力减退、颅神经麻痹、精 神障碍等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临 床 表 现
• (2)脑室管膜炎(脑室炎) 多见于小婴 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诊断治疗不及 时者发生率更高。致病菌经血行播散,脉 络膜裂隙直接蔓延,或经脑脊液逆行累及 脑室管膜,均可引致发病。病死率或严重 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如脑室液呈炎性改变 (糖<0.3g/L,蛋白质>0.4g/L,白细胞 >50*106/L且以多形核细胞为主)或细菌 学检查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 ①化脓性脑膜炎中(尤其新生儿或早产儿
中),有一次或几次脑脊液检查是完全正
常的,如B族溶血性链球菌--30%的白
细胞计数和45%的脑脊液糖与血糖的比
值是正常的。
实验室检查
• ②化脑早期,脑脊液检查可以是正常的,
可几小时后可重复腰穿。
• ③新生儿脑脊液中中性白细胞>4个或6
周~1岁的婴儿脑脊液中中性白细胞>2 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
实验室检查
•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明显增
高,可达(20-40)*109/L,分类以中性
粒细胞为主,占80%-90%以上,伴明
显核左移。部分病例,特别是重症患儿
或新生儿化脑,可见白细胞总数减少。
实验室检查
• 2.脑脊液检查 典型化脑的脑脊液 特点是:外观混浊,压力增高;白细胞 总数明显增多,达(500-1000) *106/L 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 显著降低,定量常在lmmol/L以下;蛋 白质常明显增高,多>1g/L。
1岁半以上小儿少见。
临 床 表 现
• 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2个因素有关:
• ①化脑时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易于 进入硬膜下腔; • ②硬脑膜及脑血管表层静脉发生炎性血栓,其 中穿过硬膜下腔的桥静脉炎性栓塞的影响更大, 可引起渗出或出血,局部渗透压增高,因此水 分进入,形成硬膜下积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整理课件
21
简介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
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整理课件
22
病原体
革兰染色阴性的肾形双球菌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巧克力或血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
人是唯一的天然宿主
对干燥、寒冷、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 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 infection)
整理课件
1
定义
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 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 病。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整理课件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颅内脓肿 脊髓局限性感染 颅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髓膜炎: 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 脑膜刺激征明显,昏迷发生晚,后遗症少
脑膜脑炎: 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
急性:<2周 亚急性:2~4周 慢性感染:>4周
整理课件
5
基本临床表现
发热 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强直 局限性神经损害体征、病理反射等
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性双球菌):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备选方案有青霉素G、氨苄西林、氯霉素、氟喹诺 酮类或氨曲南。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革兰阳性杆菌或球杆菌):首选氨 苄西林+氨基糖苷类,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TMP/SMX或美 罗培南。
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革兰阴性杆菌): 除流感嗜血杆菌外,多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首选三代头孢 菌素,其他可选用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新版本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三、抽搐: 1、保持安静,减少刺激,防止受惊,
中医应急针剂: 1、清开灵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
萄糖液中,静滴,1次/日。主要作用为 清热解毒、醒脑开窍。 2、醒脑静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 萄糖液中,静滴,1次/日。主要作用为 醒脑开窍。
两者组方基础均为安宫牛黄丸,有何 不同? 3、针刺:人中、内关、十宣放血等。
.
临床诊疗思维
有某些慢性病史。该菌特别容易在火鸡、 鸽子和其他鸟类粪便的土壤中繁殖。 )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
二、起病形式: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亚急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散发性脑炎
等。 慢性: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
三、症状和体征:
1、首发症状:发热、头痛、上感、腹泻、疱疹、 神经系统症状等。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二、颅内压增高: 1、脱水药物: 甘油果糖:作用稍缓和。可供给热量,适
用于不能进食和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 不会引起肾脏损害。危重者与甘露醇合 用。每次250ml,每日1~2次,缓慢静滴 (250ml需2小时注完)。输注过快可出 现血红蛋白尿。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渗入脑脊液程度的分类: 1、脑膜有无炎症均能很好透过:磺胺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

年龄因素
关注儿童、老年人等年龄 较大或较小的人群,他们 通常免疫力较弱,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基础疾病患者
针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 的人群,加强筛查和监测。
疫苗接种情况
了解个人疫苗接种史,对 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 的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提 醒。
健康教育内容设计
疾病知识普及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定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 犯脑和脊髓实质、脑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
• 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分为脑炎、脑 膜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等类型。
• 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SPECT和PET
可显示脑水肿、脑室变小、脑实质病 变等
可显示脑部血流和代谢情况,有助于 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
头颅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清晰地显示 脑实质病变和脑室系统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符合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的诊断标准即可确诊
脑膜刺激征阳性,如颈强直、 克氏征和布氏征等
局部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 失语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高
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 增高,蛋白含量增高,
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细菌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脑脊液细菌培养、血细 菌培养等可明确病原菌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增高, 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保持环境卫生,对可能接触到病原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可 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医疗保健工作者培训
培训医疗保健工作者如何识别、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高 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公众教育
向公众宣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疾病防范意识 。
公共卫生管理
监测和预警系统 国际合作与交流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下肢伸直,抬高时出现疼痛和屈曲受限。
伴随症状
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颅内肿瘤、血肿等,可通过 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多见于 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
脑膜炎
如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等,常表现为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有相应病原体。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与体征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评估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 述
0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
总结词
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详细描述
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 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即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该病进展迅速,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传染病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传染病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内容提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病毒、细菌、结核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犯脑脊髓膜和/或脑实质所致的严重感染,临床上多表现为发热、颅高压症状以及意识障碍等;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常可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分为脑膜炎和脑实质感染二部分,实际上该二部分的病变往往相互影响,前者虽以脑膜感染为主,但可同时累及脑实质,严重者可表现为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感染感染多数亦可累及脑膜、引起相对轻的脑膜炎症。
一般脑膜炎可分为化脓性及非化脓性二大类,前者起病急,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包括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及革兰阴性菌等)引起;非化脓性组中,由病毒及阿米巴原虫引起者起病多急,而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及其它真菌所致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二组的鉴别大多依据于脑脊液(CSF)的改变,化脓性者外观混浊,细胞数>1X1()9∕L,以多核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显著降低;非化脓性者CSF外观一般多清,细胞数0.05~0.5×IO9∕L,O蛋白质含量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大多正常或轻度降低(结核及隐球菌性脑膜炎例外)。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归纳如下。
(一)全身症状发热,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状,部分婴儿及少数成人可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精神萎糜、嗜睡、烦燥等。
结核、真菌引起的中枢感染起病常较慢,全身表现不明显。
(一)神经系统表现,脑膜炎共有症状与体征为:1.颅内压增高:脑膜的充血水肿和累及实质所致的充血水肿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临床主要表现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模糊,意识障碍及抽搐等,幼儿可见前囱饱满。
2.脑膜刺激征:脑膜炎累及脊神经根部脊膜时,出现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3.脑实质炎症表现:(1)大脑皮层的病变可引起意识障碍,其程度不一,可自嗜睡,直到昏迷。
(2)运动通路的改变:表现为惊厥、瘫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点
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大多属于重症
病死率高,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多 存在血-脑屏障,治疗困难
2020/11/14
2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又称“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除外) 细菌感染途径有:
直接经鼻咽部黏膜侵入,随血流到达脑膜 继发于邻近感染病灶(如中耳炎) 继发于远隔部位的感染(如肺炎) 发生于颅脑创伤或手术后
偶有真菌(念珠菌)感染
除抗菌药物治疗外应手术清创
2020/11/14
11
化脓性颅内血栓性静脉炎
主要来源于鼻旁窦(额窦,筛窦)、中耳、乳 突、面部和口咽部感染
预后不良,总病死率约34%,若上矢状窦完全 闭塞病死率高达78%
静脉海绵窦、横窦和上矢状窦最易发生,可同 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积脓和脑膜炎
抗原抗体结合试验:(1)免疫对流电泳测定抗原;(2) 乳胶凝集试验;(3)间接萤光试验
2020/11/14
15
抗菌药物与血脑屏障
根据通过血脑屏障能力,将抗菌药物分三类:
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嘧啶, 复方新诺明,甲硝唑
大剂量能部分通过血-脑屏障或能通过炎症脑膜的抗菌 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厄他培南,美 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 磷霉素,环丙沙星,加替沙星,伏立康唑,氟康唑,氟 胞嘧啶
最常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少见病原
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G-杆菌、
厌氧菌;真菌有曲霉菌、毛霉菌和根霉菌
2020/11/14
12
无菌性脑膜炎
又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分感染性和非 感染性
感染性的病因是病毒,绝大部分是肠病毒 非感染性由药物引起(非类固醇抗炎药、甲硝
唑、磺胺、卡马西平等
部位(如肺曲霉菌病)播散而来,单独侵犯中枢神 经系统极少 偶见毛霉菌脑脓肿,多发生在重病人,也有开放性 颅脑损伤直接引起
2020/11/14
9
硬脑膜下积脓
脓液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不同部位,症状体 征不同
主要来源于额窦和筛窦感染,较少源自中耳和乳突感 染
主要病原菌为需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能 是G-杆菌、肠球菌、厌氧菌(如中间链球菌、梭状芽 胞杆菌、脆弱类杆菌 )
成人,颅脑损伤、手术后感染和硬脑膜下血肿继发感 染多见
2020/11/14
10
硬脑膜外脓肿
临床少见,脓肿局限于硬脑膜外腔,多伴有邻近颅骨骨 髓炎,也常侵透硬脑膜形成硬脑膜下积脓,常发生在手 术后
病因和发病机制与硬脑膜下积脓相近
60%~90%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18%是需氧 或厌氧链球菌,13%左右是G-杆菌,以大肠杆菌和铜绿 假单胞菌为主
源自邻近部位感染脑脓肿常为G-肠道杆菌 创伤或术后脑脓肿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厌氧菌(主要是类杆菌)相当常见,且常与需
氧菌并存的混合感染
2020/11/148来自脑脓肿致病菌种类 与感染来源密切相关
真菌性脑脓肿有增多倾向 可能与较广泛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糖
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有关 念珠菌最常见,其次是曲霉菌,但大多由其他感染
2020/11/14
5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
闭合性脑外伤或伴有颅骨骨折、脑脊液漏 者感染常由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流感杆菌引起
脑室-腹腔引流术后发生脑室炎、脑膜炎, 常见病原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肠道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偶尔可见类 白喉杆菌
2020/11/14
6
细菌性脑脓肿
主要来源: 四条途径
2020/11/14
13
无菌性脑膜炎
常见胆脂瘤开颅术后 临床表现为头痛、颈抵抗、恶心和呕吐或精神状态改变 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脑脊液常规涂片染色和培养
阴性,葡萄糖水平正常 可伴发细菌性脑膜炎 术后早期(3~4 d内)血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
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脑脊液或粪便基因扩增技术 (PCR)也有参考价值
2020/11/14
14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CT和MRI显示脑膜炎和脑脓肿
脑脊液细胞学和生化变化:细菌性脑膜炎白细胞总 数多在1 000/mm3以上,多核中性粒细≥0.8(可达 0.99);氯化物、糖定量降低,蛋白量增高
脑脊液细菌学检查:涂片检查细菌≥105/ml,平均 每个油镜视野发现1个细菌 ;脑脊液培养90%可获 明确诊断
2020/11/14
3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
不同病原体引起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难以 凭症状、体征辨别何种病原菌
1个月以内新生儿,最常见病原菌是B族链球 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和其他G-杆菌、李斯 特菌;很少有G+球菌
从幼儿到成人,肺炎链球菌最多见,也有流 感嗜血杆菌;李斯特菌少见(免疫功能低下 除外)
2020/11/14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点
老年人患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是肺 炎链球菌、李斯特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包 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和铜 绿假单胞菌
开放性颅脑创伤(尤其是伴有脑脊液漏者) 或开颅手术后,包括人工耳蜗植入术后, 最常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还是肺炎链球菌, 但也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和 铜绿假单胞菌
邻近感染灶蔓延而来,如中耳炎、乳突炎、 鼻旁窦感染
远隔部位感染灶血行播散,如肺脓肿、脓 胸、骨髓炎、腹腔感染等,病死率更高
创伤感染,尤其是战时颅脑创伤
手术后感染,多与脑室引流管和硬脑膜下 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有关
2020/11/14
7
脑脓肿致病菌种类 与感染来源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链球菌最为常见,占60%~70%,米 氏链球菌群尤其常见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部分氨基糖苷类,多 粘菌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克林霉素
2020/11/14
16
抗菌药物应用途径
鞘内注射将抗菌药物注入蛛网膜下的问题: 不易均匀分布于脑室系统,疗效欠理想 毒性反应大 剂量过大可引起脑膜或神经根刺激症状 蛛网膜下腔粘连 甚至惊厥、昏迷、死亡 故不主张鞘内注射
2020/11/14
17
抗菌药物应用途径
特殊情况下,如G-肠道杆菌或金黄色葡萄 球菌脑膜炎,鞘内注射(尤其是脑室内注射) 仍有其适应证
可使用品种包括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 米卡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 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