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经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该疾病导致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缺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以由多种微生物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本文将讨论该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
病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包括以下一些主要的病原体:细菌各种细菌都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的包括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脊髓灰质炎也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病毒多种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等。
真菌变形金刚菌和组织胞浆菌等真菌也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寄生虫弓形虫、疟原虫和脑吸虫等寄生虫也能够引起此疾病。
病理生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体不同而不同。
它的典型症状为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缺损。
此外,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和痉挛等异常症状。
脑炎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脑膜炎常常因病原菌侵入脑膜上皮细胞而引起。
其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包括脑炎、脑脓肿、脊髓炎和脊髓灰质炎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方法。
治疗通常基于病原体类型,但治疗方法总体仍然十分有限。
治疗方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选项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
治疗方法通常由医生根据病原体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抗生素通常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然而,由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一些病原体已经对一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和使用。
抗病毒治疗可以用于治疗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对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存在疫苗预防和治疗方法。
抗真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由真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这些药物通常使用的时间较长,并且身体的耐受性差,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监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危险的疾病,患者需要尽早就医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目的: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方法的观察,得出在治疗这一疾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为患者提供一个更为舒适、有效的治疗环境。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10月接收的45位中枢神经系统遭受感染而引发疾病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然后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及时准确记录。
结果:得出了许多对于中枢系统感染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为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大大减轻了负担,也为患者的提供一个更有利的治疗程序。
结论:相关经验的总结和问题的发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为相关医护人员的工作减轻了心理上的负担,也大大减少了因治疗过程中而引发的医患纠纷。
标签: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观察;护理体会中枢神经系统易遭受感染而引发疾病,从而引发出很多的重性疾病,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对这类疾病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收集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10月接收的45位中枢神经系统遭受感染而引发疾病的患者,这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5位,女性患者20位,年龄最小的15岁。
包含病毒性脑膜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乙型脑膜炎5例,所有病患中有20位是重型及危重型病患,另外的15位则为轻型患者。
1、2方法1.2.1控制高热法: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采用在头的局部放置冰袋,或者使用酒精擦拭的物理降温法,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在降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患者的末梢循环状态,如果患者的下肢末梢呈现循环不良的状态,则此时应当采用全身沮湿敷的方法进行降温;而若患者的末梢循环状态良好,我们则会采用全身冷湿敷进行降温;而另一方面由于乙脑病者在高热不退时常会发生晕厥现象,我们采用保持在3-4天内,将肛门温度降至37~38℃的亚冬眠治疗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长时间冬眠而抑制呼吸中枢及反射性咳嗽的现象,从而引发气道分泌物大范围内增加而阻塞呼吸道的现象[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脑脊液检查
• 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 高,白细胞数50-2000,淋巴细胞为主,糖 正常,蛋白轻度升高。
脑脊液检查
•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困难 • 低于一半的患者X线未发现肺结核,仅一半 的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 脑脊液检查不典型 • 抗酸染色敏感性低 30% • 金标准:细菌培养,仅40-70%发现阳性 • ADA:6.97IU/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和88%
头孢曲松2g q12h或头孢噻肟 2g q6h Plus万古霉素15mg/kg q8-12h 氨苄青霉素2g q4h Plus万古霉素 Plus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氨苄青霉素2g q4h Plus万古霉素 Plus头孢他啶2g q8h或头孢吡 肟2g q8h 万古霉素 Plus头孢他啶2g q8h或头孢吡 肟2g q8h
治疗-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 早期治疗(2天内) • 阿昔洛韦,10mg/kg q8h • 疗程14-21天
治疗-真菌感染
• 目前治疗仍没有统一标准 • 近年来尽管抗真菌药不断上市,但真菌感 染发病率越来越高,预后很差。 • 通常两性霉素B2-6周,后三唑类(氟康唑 或伏立康唑)持续6周或更长 • 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
临床表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 社区感染常见病原体:47%肺炎链球菌,25%脑 膜炎奈瑟菌,13%B型链球菌,8%李斯特菌,7% 流感嗜血杆菌 • 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 胞菌和鲍曼不动菌等)和耐药菌比例越来越大 • 三联征:发热、颈强直、精神状态改变,仅有 44%患者同时出现上述症状 • 95%以上患者同时具有发热、头痛、颈强直、精 神状态改变的两个或以上症状
青霉素G或氨苄青霉素
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治疗——俞云松

其他方案 美罗培南或莫西 沙星
青霉素;或 氨苄西林;或 氯霉素 复方磺胺或美罗 培南
头孢他啶或头孢 环丙沙星;或 吡肟+庆大霉素 美罗培南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按脑脊液
培养结果治疗
病原菌
药敏
首选治疗
其他治疗
流感杆菌
β内酰胺酶阳性
头孢曲松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 霉素
李斯特菌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
青霉素过敏可用复方 磺胺
抗菌药物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青霉素 氨苄西林 奈夫西林 苯唑西林 哌拉西林
每日剂量
12g 4g 6g
24mu 12g 9-12g 9-12g 24g
给药方法
Q4h Q12h Q6-8h
Q4h Q4h Q4h Q4h Q4h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
万古霉素 氯霉素 利福平 氨曲南 环丙沙星 SMZ/TMP 美罗培南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按脑脊液涂片结 果进行经验治疗
涂片结果 革兰阳性双球菌
革兰阴性双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或 球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
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
李斯特菌 流感杆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首选治疗 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万古霉素 500-750mg q6h IV 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
氨苄西林+庆大霉 素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流感嗜血杆菌
万古霉素
可选药物
氨苄西林+ 庆大霉素
美罗培南+ 万古霉素
>50岁或酗酒或有严 肺炎链球菌、李斯特菌、 重基础疾病或细胞免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疫缺陷者
颅底骨折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一、概述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eurosurgic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NCNSIs), 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 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 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及腰大池外引流、 分流或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1]。本次共识主要关注的是神经外 科相关的CNSIs患者,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的主要类型,因此作为本次 共识的重点。
目前, NCNSIs 的早期确诊有一定的困难。首先,由于病原学标本,如脑脊液的获取 有赖于有创的腰椎穿刺、EVD 等操作,且脑脊液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不高;其次,昏迷 、发热、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等表现具为非特异性;另外,影像学检查依赖于 CT 或 MRI, 甚至需要增强扫描,这些检查不易捕捉到早期炎性改变的影像特征,且不便于进 行连续的影像学评价。因此,亟需对 CNSIs 的诊断方法确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标准,以 期提高早期的确诊率。NCNSIs 的治疗也是临床的难题。目前,能够透过血脑屏障或在脑 脊液中达到较高浓度的抗菌药不多,在没有病原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如何经验性应用抗 菌药?近年在神经系统重症感染的患者中,耐药菌较为常见,这使得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 药时面临选择困难。有鉴于此,本文组织国内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感染科及临床药学等 多学科相关专家,在复习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编写了本共识,期待能提高这一严重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1] Brouwer M C , Beek D .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J]. 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2017, 140:349-36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原则

EV病毒
依据已有证据选择:
e-b病毒/巨细胞病毒(特别对于免疫缺陷换则)
腺病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儿童)
麻疹
特殊环境
狂犬病、西尼罗河病毒、蜱传脑炎病毒
抗体试验
整理课件ppt
34
诊断思路 —影像学检查
MRI比CT更为敏感,表现为相应脑部位高 信号,在疾病早期MRI可能表现正常,而 DWI可能有助于发现病变早期改变
整理课件ppt
43
辅助治疗
➢ 脑水肿患者,可用皮质激素和甘露醇降低颅内 压。
➢ 近期研究证实,即使对于没有明显脑水肿的患 者,皮质激素仍然可能使患者受益;
整理课件ppt
44
癫痫发作、高颅压和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 未加以控制的癫痫可以导致代谢活动增加、酸 中毒和血管舒张,进而进一步增高颅压,这一 过程不断循环,造成严重脑水肿和脑疝。
➢ 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幻嗅,这可 能提示患者额颞叶受累
整理课件ppt
24
诊断思路 —重要的查体发现
➢ 检查气道是否通畅 ➢ 评价并记录患者意识水平 ➢ 迅速处理感染并发症 ➢ 对于轻度行为异常或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要记录、描
述其行为 ➢ 通过常规医学查体发现可能导致患者昏迷的其他原因
脑组织活检或尸体解剖
脑炎典型的临床表现:
发热
剧烈头痛
意识水平下降
痫性发作
脑部炎症的标志性反应:
脑脊液出现炎性细胞
影像学改变 整理课件ppt
13
发病机理
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感染后免疫反应 脑实质和神经元细胞首先受累 部分血管出现严重的血管炎 感染后脱髓鞘也参与损伤机制
整理课件ppt
14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治疗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治疗原则1.Meningitis:为脑膜的发炎反应,可在CSF中找到WBC (通常≥5/μl) 。
⏹急性的脑膜炎,其临床病程为数小时到数天,非常快,症状以fever、headache、confusion、和coma为主较常见meningeal irritation,少有focal signs。
⏹慢性的脑膜炎发作可长达数个礼拜到数个月之久。
2.Encephalitis: 在早期便会出现decreased mentality,如confusion、stupor,但meningeal signs较少,临床上很难和meningitis区分。
若病人在acute stage时,其脑膜炎的影响很少,但consciousness不对时,便要怀疑是否为encephalitis,若真的无法区分,便称作meningo-encephalitis。
⏹Meningitis容易且很快可被诊断出来,只要有想到,很容易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很重要。
⏹Initi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Meningitis (Mandell 5th ed, 2000)Headache 90 %Fever 90 %Meningismus 85 %Altered sensorium >80 %Kernig's, Brudzinski's sign 50 %Vomiting 35 %Seizure 30 %Focal findings 10-20 %Papilledema <1 %Symptoms and signs in bacterial meningitis:⏹Bacterial meningitis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发烧、meningismus,任何一个病人有以上三种症状,第一个要想到是meningitis。
所以颈部一定要摸摸看,是否有neck stiffness。
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

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类①按炎性反应部位:可分为脑膜炎、脑炎、脊膜炎、脊髓炎和脊神经根炎、既有脑膜又有脑实质侵犯称为脑膜脑炎、如果同时有脊髓、脊膜和脊神经根损害则称为脊髓脊膜脊神经根炎②按炎性反应类型:可分为弥漫型、脓肿型和肉芽肿型③按流行特征:可分为流行性和散发性④按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以及朊蛋白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是一个黑箱”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可以较为容易地诊断有无感染,但是限于检查手段,常常不能明确感染属于什么类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途径正常情况下,由于头颅及脊柱的特殊结构以及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一般不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当头颅及脊柱的完整性被破坏、血-脑脊液屏障受损以及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容易发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有:1.血行感染: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等形式随血流进入颅内;亦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颜面部进入血液经动脉、静脉(逆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直接感染:病原体通过开放性颅脑外伤引起感染或邻近组织的感染直接蔓延进入颅内;3.逆行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进入体内后潜伏于周围神经节,然后经神经轴突逆行侵入颅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临床诊断;脑脊液细胞学诊断:脑脊液细胞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大致判断感染类型,有时可在脑脊液中发现病原体从而确诊;病原学诊断;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药物敏感性诊断:病原学诊断完成后还应进行药物敏感性诊断以指导临床用药。
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1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2脑脊液:WBC >10X106/L 血: WBC> 10X109 / L脑脊液:糖定量< 400mg/L,蛋白定量> 450mg/L (3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脑组织活检等(4有感染诱因:开放性颅脑伤、颅底骨折、脑脊液漏、>2次手术史、手术时间>4h等其他:血、脑脊液中降钙素原等,影像学技术:脑或脊髓的CT和MRI检查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什么时间开始给予抗菌治疗?研究表明,早期给予抗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在神经病学治疗结果和存活方面都有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述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经验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致残和致死的疾病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4年全球大约有70万脑膜炎发生,其中死亡人数约为34万。
CNS感染性疾病致病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微生物和寄生虫等。
大多数情况下放射科医生很难根据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对CNS感染做出定性诊断;而且常有一些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医生即使综合了相关检查结果也不能定性而难以诊断。
这些感染性疾病既像病毒感染,却又似乎不能排除结核性感染,因而导致临床医生为了兼顾各种病因,避免延误治疗,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试验性应用抗病毒药、抗结核药,并联合抗生素应用,甚至再加上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等一起使用,结果即使有效也不能确定是什么药起效,而有的却收效甚微,甚至反而加重。
为此,本文作者结合临床工作中实际经验,并复习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体会。
1CNS结核杆菌感染的相关诊断与鉴别CNS结核杆菌感染占结核杆菌感染的5%-10%,是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致残率较高及致死率最高的肺外结核病类型。
结核杆菌在神经系统的感染主要表现为结核性脑膜炎、脑实质结核等。
患者一方面有结核杆菌毒素的全身表现,如低热、盗汗、头痛等,一方面有脑或脑脊髓膜受累的症候。
结核性脑膜炎的三大并发症是脑积水、结核性血管炎、脑神经受累。
脑实质结核主要有结核瘤、结核性脓肿、结核性脑炎及结核性脑病等。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相对较明显,以头痛、发热为多见。
结核性脑膜脑炎除脑膜受累表现外,还可有脑实质受累表现,表现为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减退等,也可有局部受损表现,如脑神经麻痹、肢体麻木、癫痫症状等。
脑脊液(CSF)检查典型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常在(50-200)×10^6/L,极少数可达10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后渐以淋巴细胞为主。
CSF生化常有蛋白升高(多为1-2g/L),糖及氯化物显著降低。
但有时结核性脑膜脑炎也会出现不典型的表现,起病可急可慢,发热可有可无,颅内压可高可低,神经系统症状可突然发生,也可逐渐缓慢出现,CSF改变甚至也不典型。
这时最需要更多地结合临床,头颅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判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膜强化容易出现在颅底的脑膜、外侧裂、视交叉及脑干周围,应特别注意这些区域。
当CSF蛋白显著增高时,有的CT像在颅底鞍上池、视交叉池、桥前池可见渗出反应,而且呈明显强化。
脑室系统少数可见增大,表明有脑积水发生。
MRI在CNS结核感染的诊断方面有较明显的诊断价值,尤其是磁转化(magnetic transfer)MRI影像技术诊断意义更大。
目前,结核瘤患者一般发热的症候临床已相对较少见,脑脊液改变也可能不典型,主要异常表现是影像上头颅CT与MRI均可见肉芽肿样的表现,有结节状的强化或小环状强化,脑膜强化不明显。
结核瘤有时需要与神经系统结节病相鉴别,后者血清中及多数CSF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显著增高,是重要的鉴别点。
结核性脑膜炎容易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相混淆。
后者也可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与结核性脑膜炎的相似表现,但具有颅内压升高更显著,CSF氯化物更低,而且少有红细胞的特点,可通过将CSF离心后进行特殊的墨汁染色方法发现隐球菌来确诊。
而结核性脑膜炎CSF中常有红细胞,白细胞数变化波动有时较大,CSF蛋白增高比较显著,临床应对此关注。
尽管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试验)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系统提高了CSF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但其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仍有明显的局限性。
西神经内科对传统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b的夹心ELISA等方法,显著提高了CSF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
因此,临床应注意新的、更有效的结核杆菌检测方法的应用,以提高结核菌检出率。
抗结核治疗本身也是结核病的治疗性诊断方法之一。
对于十分难以确定的结核感染有时可采取药物疗效观察(临床症候的改善、CSF表现变化)来辅助诊断。
作为CNS结核感染的患者而言,抗结核治疗一定要正规,坚持用药18-24个月,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更换或停用药物,患者不得自己擅自停药。
2CNS病毒性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大多数CNS病毒性感染容易诊断,如病毒性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等。
临床上主要根据其不同病毒感染后脑病典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学的改变及相应血清或脑脊液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神经影像学表现等进行诊断。
如虫媒病毒性脑炎的代表——流行性乙型脑炎,其发病有一定的好发季节性(夏秋季),病理改变主要累及丘脑、基底节、脑干、小脑等部位,容易出现高热、嗜睡、昏迷、癫痫等表现,影像学改变位于上述病理改变部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容易累及双侧颞叶、额叶,容易出现癫痫、精神症状,一般根据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不难(图1)。
狂犬病毒性脑炎常有狗咬或猫咬史,有的患者可在被狗咬后10余年才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很难解释。
狂犬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除一般病毒性脑炎表现外,尚有一些特殊症候,如喉肌痉挛发生,出现“恐水症”,还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表现;头颅影像学一般无明显改变;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者可在数天内昏迷死亡。
随着病毒的变异以及新病毒发现的不断出现,临床上有很多病毒性脑膜脑炎难以通过现有检测手段进行诊断。
而且这些病因不清的病毒感染其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容易被误诊。
李长清等总结了15例精神症状突出、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阴性、按病毒性脑炎拟诊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的不典型病毒性脑炎患者。
这些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病毒学、脑MRI、脑电图、CSF表现均相对正常,临床表现开始是以意识清晰度下降、谵妄为主的精神症状,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极大困难,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曾被各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作为精神疾病患者转送至精神病院或精神心理专科诊治,这说明对表现不典型的病毒性脑炎诊断仍有待提高。
其关键应该抓住病毒性脑炎会存在认知能力下降,尤其是近记忆力迅速减退或障碍(这是器质性脑损伤所致)这一关键点,与原发的精神疾病相鉴别。
因此,对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即使脑电图、CSF及脑MRI表现均正常的情况下,也不能轻易排除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这就需要采取正确的临床判断思维。
本文作者曾遇到过1例有过病毒性脑炎病史的大学生再次出现多疑、妄想、焦虑不安等症状,但实验室检查全部正常,被神经科医生怀疑为精神分裂症,两次请精神科专家会诊,一位精神科专家认为存在情感障碍的可能,但另一位精神科专家经过仔细询问,从患者父亲手机上发现患者所发信息存在诸多拼写错误,断定患者存在器质性认识障碍,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结果按病毒性脑炎给予治疗,患者逐渐好转。
当然,对于这类表现不典型且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的病毒性脑炎临床仍应予关注,继续随访现有患者,注意新的有效检查方法在新发患者的诊治中的应用,为以后及时正确诊断此类疾病积累经验和资料。
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抗病毒治疗应该首选阿昔洛韦,而不是更昔洛韦。
而且按病毒治疗要坚持足量足疗程,一般至少用药3-4周,少数可能要用8周或以上。
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氨酶升高需要区分是病毒感染本身导致的暂时性升高,还是抗病毒药物所致,有的可以观察或适当予保肝药物治疗,不必马上更换药物。
作者曾遇一例被怀疑为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45岁男性患者,有精神认知障碍,伴肢体的阵颤,谷丙转氨酶达400IU/L以上,尽管现有的血液及CSF病毒学检查正常,但依据临床表现仍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其肝酶高考虑为病毒感染而非治疗药物所致,遂坚持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并予相应降酶治疗,患者在2周后精神障碍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而且肝酶逐渐恢复正常,最终完全康复,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寄生虫与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地域性、季节性。
如脑型肺吸虫(食生的或未熟的石蟹、蝲蛄)及莱姆病(被蜱叮咬)多见于北方地区,裂头蚴(接触或食用青蛙)、阿米巴脑膜脑炎(常在温暖泥泞的或不流动淡水沟中游泳)多见于南方,包虫病多见于牧区牧民等。
脑囊虫病现在已经比较少见,因为猪肉的卫生检疫在不断加强,各地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变,已经很少有“米猪肉”。
但有些以前临床“治愈”的脑囊虫病患者,极少数若干年后可以再次复燃或复发。
有些临床医生会问脑囊虫病患者有无食“米猪肉”史,实际上脑囊虫病患者是吃了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常为生菜)所致病,而吃“米猪肉”患的是绦虫病。
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感染在影像学上各有其特点,如脑囊虫病的影像可见头节及明显的囊壁;裂头蚴病可见脑实质内穿凿的、游走的“隧道样”病变等。
上述多种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均可通过对致病虫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而确诊。
真菌感染近些年来逐渐增多,主要由于艾滋病患者增多,移植手术增加,以及对抗真菌药物治疗的不敏感等。
当然最多见的仍是新型隐球菌感染,神经系统曲真菌及毛真菌等感染相对少见。
真菌感染一般是机会感染。
与养鸽子(医师常问患者是否养鸽)等并无直接关系。
健康人群的鼻腔也可有隐球菌等真菌存在,但不致病。
通常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有免疫缺陷时才发生隐球菌感染,如在恶性肿瘤、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的患者。
朱文佳等报道的1例尸检证实的曲真菌感染患者并无免疫功能下降,却也发生了曲真菌感染形成脑内占位病变,其临床表现与Antinori等报道的93例曲真菌感染的病例相似,这组资料中55.9%(52例)发病前无免疫功能下降和前驱诱发因素。
因此,免疫功能正常者同样可以发生真菌感染。
真菌侵犯脑实质深部形成肉芽肿的占位病变时不容易与脑肿瘤、脑脓肿相鉴别,这时要结合CSF检查,并进行相应地细菌及真菌检查,以及致病菌的培养、PCR检测核酸等进行诊断。
但在不明病因前不要盲目进行脑部的放射性治疗或病灶切除术,以免造成误诊误治,甚至因真菌扩散而加重病情。
真菌感染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其疗效较好,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与以往使用的两性霉素B、大蒜素比较要小的多。
4朊蛋白病的诊断CJD是朊蛋白病中的一种,是由正常朊蛋白(PrPc)结构改变形成异常朊蛋白(PrPsc)在神经元内沉积所致的分子构象病。
朊蛋白病又称为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人畜共患,潜伏期长,致死率100%。
除CJD外,人的朊蛋白病还包括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库鲁病(Kuru)、吉斯特曼-施特劳斯综合征(Gerstmann straussler-Scheinker syndrome,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