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克里斯蒂娜. 罗塞蒂诗欣赏--资料
她有一颗浪漫的灵魂——罗塞蒂爱情诗歌探析

我 的生活 也有 了个 生 日/ 因为 ,我 的心上 人 儿来 啦果 。
很 多 时候 , 罗塞 蒂 的爱情 诗 与 宗教 诗不 能 画 出截 然 的界 限 , 正 如她 的 爱情 观 与宗 教信 仰 交织 裹缚 难解 难 分 ,这 与她 的 个人 经 历 不无 关 系 。她 1 6 岁 的 时候 父亲 重病 ,随之 而 来 的家庭 经 济状 况 拮 据 更使 生 活雪 上加 霜 ,从 此死 亡 的 阴影 不断 笼 罩在 诗人 心头 。
母 亲和 姐 姐对 宗 教 的笃信 对 她产 生 深刻 影 响 ,加之 自 己的身体 也
出现严 重 状况 , 宗教 在她 的 生命 里越 来越 举 足 轻重 ,她 也 越来 越 关 注 死亡 。然 而 ,死 亡 的阴 影不 能 阻挡 诗人 对 生活 的 热忱 ,尤 其 是对 爱情 的 向往 ,虽 然终 身 未婚 ,却有 两 次深 刻 的恋 爱经 历 ,据 说皆 因信仰 不 同 而分 手 。诗 人将 爱情 失 落后 内心 的震动 及忆 念 落 在 笔尖 ,化 为诗 行 ,读来 格外 动人 。 众 人 猜测 诗人 对 爱情 的 止步 皆因对 宗教 的 虔诚 , 真实 的原 因 是 个 秘密 ,诗人 至死 都 未吐 露 。或 许 ,她 的一 切坚 持 和抉 择 ,都 是 源于 那颗 浪漫 的灵 魂 ,这一 点可 以从 她 的诗歌 中 得到 印证 。 圣洁 的爱情 在期 待 诗人 早期 的代 表 作 《 小 妖 精 的集 市 》 讲 述 了两 姐 妹 被 小 妖 精 引 诱吃 禁 果的 故事 。妹 妹 萝拉 没 能抵 制住 诱 惑 ,用 金发 换来 果 子 ,一 口气 吃 了个够 。她 有 所不 知 ,这 是有 魔 力 的果 子 ,吃过 一 下深 入骨 髓 的痛 ,又 何必 选择 忘记 ? 次就 会时 时 渴望 ,然 而 却没 有人 能 再 次吃 到 。在 强烈 的渴 望 中萝 《 爱情 三 重奏 》 描述 了三 种 女性 追 求 爱情 的三 种 悲剧 命运 。 拉 的 生命 转 向枯 竭 ,姐姐 莉 姬为 了解 救 妹妹 寻 到 小妖 们乞 求他 们 第 一 个 女 人妖 艳 浪 荡 ,在 恋 爱 中 倍感 羞 耻 ;第 二 个 女 人 爱 慕 虚 卖 给 她一 些 果子 让她 带 回去 给妹 妹 吃 。只有 她 先尝 过 之后 小妖 才 荣 、精 于算 计 ,婚 姻 中缺 乏真 爱 而渐 渐变 成 粗俗 愚 钝 的主 妇 ;第 肯卖 给她 ,她拒 绝 ,一动 不 动站 在那 儿 , “ 好 像 水流 中一 枝 百合 三个 女 人 寻死 觅活 也 无法 追 求到 理想 的爱情 ,在无 奈 和失 望 中死 花/ …… 像 一 座庄 严 的处 女城 / 高扬起 镀 金 的尖 塔 和 圆顶 ” 。 小 去 。诗 人 失望 地 宣告 ,不 论 如何 作 为 ,理想 的 爱情 终 是无 法得 到 妖 们 把果 汁抹 在 她脸 上 ,她 咬紧 牙 齿就 是 不吃 ,最 后 带着 满脸 的 的。 果酱 回家 。萝拉 如饥 似渴 得 允吸 她 的面 颊 ,终 于对 自 己的姿态 生 四、结 语 出厌 恶并 晕倒 ,醒来 之 后又 恢复 之前 的勃 勃生机 。 罗 塞 蒂诗 作 中透 出来 对 爱 的渴 望很 难让 人 相信 宗 教是 她孤 身 显 然 ,这 首诗有着 强烈 的宗教色 彩,它讽 喻 了情欲 的诱 惑,将 面对 后 半 生的 真 实理 由 她一 定 是在 寻 找什 么 ,一 定 不仅 仅是 一 其 视为禁 果 。萝 拉的欲 望和堕落 是丑恶 而应受 鄙夷 的,莉姬 坚贞清 种 稳 定的 关系 , 凡庸 的爱 情 只是 俗 不可 耐 的把 戏 。或许 她 终身 在 纯才是 女性 的榜 样 。同时,莉 姬也代 表了诗人 对爱情 的信念 ,它应 追 求 极致 的美 ,美与 爱情 不 可兼 得 的情 况 下 ,她做 出了一 个诗 人 该是完 全纯洁 的,不掺 杂任何 肉欲 的。人们应 该像信奉 宗教般 信仰 最 为理 智 的抉 择 。冯 骥才 先 生 说过 ,行 为 的浪 漫不 过 是表 面 的浪 爱情 ,对 身体欲 望的迷 恋只会将 它玷 污。诗人 对爱情 充满 了这种浪 漫 ,真 正 的浪 漫 是灵 魂 的 浪 漫 。而 克 里 斯蒂 娜 ・ 罗塞 蒂 ,她 有 一 漫而圣 洁的期待 ,也许 正是这 一点阻止她 走入婚 姻 。 颗 浪漫 的灵 魂 。 二 、动 人的爱 情要 到来 诗 人 在 与 恋人 顺 利 交往 的 日子 里 写下 的大 部 分 是爱 情 诗 , 注释 : 文字 里有 着 抑制 不住 的渴望 与 喜悦 ,例 如 , 《 在 ̄ g J L , ,要 么 在 别 1 . 飞白. 英 国维 多利亚 时代诗 选【 M】 . 长沙 :湖 南人 民 出版社 ,1 9 8 5 : 处》: “ 在那 儿 ,要 么在 别 处 ,一 定有 / 一张 脸 我 不 曾见 过 , 一 208-232. 种 声 音我 不 曾听 到/ 一颗 心 还不 曾一 从 来 不 曾 ( 呵 ,可怜 我 !)/ 2 . 朱云奇 . 世界名诗精 选・ 朝圣者的灵魂 f M1 . 北 京:外语教 学与研 究 出 9 9 4 :1 7 . 回答 我 的话语 … … ” 山这 边海 那边 ,或近 或远 或远 或近 ,你 的 爱 版 社 。 1 人一 定在 等你 。对 爱 的渴望 总是 如少 女 的热忱 ,热切 而真 挚 。 3 . 黄 果忻 . 英美爱情诗萃 [ M】 . 上海 :上海译文 出版社 ,1 9 9 2 :5 2 — 5 3 又如, 《 生 日》 : “ 我 的 心像 一 只 欢 唱 的 鸟/ 窝儿 在 雨 润 露 4 期 宇. “ 堕落的夏 娃”与爱情——克 里斯蒂娜・ 罗塞 蒂诗歌探 析U 】 . 赤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1 1 ( 4 ) . 滋 的嫩 芽 问/ 我 的 心如 同一 棵苹 果 树 / 累累 的 果子 把 树 枝 儿挂 弯 / 峰 学院学报(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是谁?英国女诗人罗塞蒂生平简介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是谁?英国女诗人罗塞蒂生平简介本文导读: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1806-1861),另一位是她。
“拉斐尔前派”著名画家但丁·加百利·罗塞蒂是她的大哥(她就是哥哥这幅名画《受胎告知》里的圣母玛丽亚的模特)。
她天生丽质,常做“拉斐尔前派”画家的模特儿。
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
罗塞蒂一家是来自意大利的流亡者,他们的父亲是意大利烧炭党人,流亡伦敦后担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语教授。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年12月5日出生于伦敦,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她完全靠家庭教学,精通英语、意大利语,能阅读法语、拉丁语和德语。
她的第一首诗作是献给母亲的,写于1842年,七首第一批诗作发表在1850年由“拉斐尔前派”创办的杂志《萌芽》上,署的笔名是埃伦·阿莱恩。
从早年起,她就喜欢和她的哥哥——威廉·迈克尔·罗塞蒂与但丁·加百利·罗塞蒂(Gabriel),还有她的姐姐玛丽亚(Maria),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位——制作和韵诗。
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都在与艺术相关的领域里获得了盛名。
玛丽亚在但丁研究方面,威廉·迈克尔·罗塞蒂在文学和艺术批评上,而加百列则在诗歌和绘画中。
在母亲的辅导下,罗塞蒂早在少女时代就开始写诗,她的外祖父加艾塔诺·普里道瑞(Gaetano Polidori)于1847年为她私人出版了一卷作品。
尽管1850年她在拉斐尔前派(Per-Raphyaelite)杂志上曾用笔名爱伦·阿勒耶尼(Ellen Alleyne)发表了她的诗《萌芽》(The Germ),而直到1862年麦克米伦(Macmillan)才出版了她的诗集《魔市及其它诗》(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牢固地奠定了她的诗名。
英语诗歌欣赏Unit 04

Figurative Language
Figurative language refers to words, and groups of words, that exaggerate or alter the usual meanings of the component words. Figurative language may involve analogy to similar concepts or other contexts, and may involve exaggerations.
Appreciation
宗教信仰是克里斯蒂娜· 罗塞蒂的生活和诗歌 的坚实内核。在一首写于十七岁前的诗里,她便 已敏锐地认识到“欢悦带来的最终是悲哀”。对
尘世欢乐的怀疑、否定和抵拒,成了她诗歌中反
复吟唱的主题。但她最初的爱情诗歌里也有一些 篇什表达了爱的渴望和喜悦。这首《生日》发表 于1861年,透露出一种难以自抑的欢乐情绪,诗 风清新n to the Poet Appreciation
Questions
Suggested Answers Chinese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to the Poet
Christina Rossetti (1830-1894) 克里丝蒂娜· 罗塞蒂
A Birthday
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Whose nest is in a watered shoot; My heart is like an apple tree Whose boughs are bent with thickset fruit; My heart is like a rainbow shell That paddles in a halcyon sea; My heart is gladder than all these Because my love is come to me. Raise me a dais of silk and down; Hang it with vair and purple dyes; Carve it in doves, and pomegranates, And peacocks with a hundred eyes; Work it in gold and silver grapes, In leaves, and silver fleurs-de-lys; Because the birthday of my life Is come, my love is come to me.
清寒世界里的生命热忱-论克里丝蒂娜罗塞蒂的诗意境界

清寒世界里的生命热忱——论克里丝蒂娜·罗塞蒂的诗意境界[摘要] 克里丝蒂娜·罗塞蒂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又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与神秘气息的精神诗人,但在中国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注意。
克里丝蒂娜以17世纪的精神诗人乔治·赫伯特为师,又融入了先拉裴尔派唯美、忧郁与细腻的艺术风格,因此,她的诗作具有双重张力:宗教虔信下的爱情企盼与清寒自制里的热切奔放。
哀婉的诗情,难消爱的温热;貌似平静的吟咏中,涌动着情感的激流;这种看似矛盾其实又统一的诗意境界才是她真实的精神与艺术风貌。
克里丝蒂娜一生为宗教所困,诗作中的忧伤情调确切无疑地根源于她的宗教情感,使她的诗像带着镣铐跳舞般摇摇晃晃;而她优秀的诗作,生命的热忱却能够冲决宗教的围困。
[关键词] 清新哀婉;宗教虔信;热切深情;爱情挫折;生命热忱。
The Enthusiasm and Devotion in the World of Cold and Clear ——On Christina Rossetti’s Poetic RealmAbstract: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is the finest woman poet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Her poetry is suffused with religious piety; she modeled herself on the seventeenth-century spiritual poet George Herbert in this respect. She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led by her brother D. G. Rossetti, and shared the Pre-Raphaelite taste for beautiful but sad and rather languid imagery, but her dictionis remarkable for its simplicity and sincerity.Like her brothers Dante Gabriel and William Michael, Christina developed an early love for art and literature. When she was an adolescent, her life changed dramatically. Her father became a permanent invalid; the family’s economic situation worsened, and her own health deteriorated. At this point, she, her mother, and her sister became intensely involved with Anglo-Catholic movement within the Church of England.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Christina governed herself by strict religious principles and refused twice her suitors for marriage. Then she lived a quiet life, occupying herself with charitable work, with caring her family and with writing poetry. She started to write poetry early in life but did not publish her first collection of poetry,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 till 1862. She wrote with intensity as much as her brother though in a simpler style. The long narrative poem “Goblin Market”, primarily meant for children and written in sing-song short-lined couplets, is about two sisters Lizzie and Laure who were tempted by goblins to taste of the forbidden fruit in their childhood and about the lesson they thereby learned. Actually it is nothing more than a charming nursery rhyme, though the poet herself probably tried to insert much religious significance into the tale.Christina’s poetry is not all piety, self-abnegation and gloom. As an important woman poet in England in late 19th century, Christina Rossetti is chiefly celebrated for her short lyrics, several of which are truly gems as elegies and love lyric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contains two poignant stanzas of haunting rhythm, ending on a note of lingering sadness: “Haply I may remember, / And haply may forget.” Another elegy, “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 is yet another sad song in anticipation of one’s own death that has an equally effective ending: “Better by far you should forget and smile / Than that you should remember and be sad.”Yet another celebrated lyric which speaks of the loved one’s joy upon love’s fruition is “A Birthday”. Here the joyous heart is compared to a singing bird, an apple tree, a rainbow shell, and successive acts of celebration of the happy event are suggested, “Because the birthday of my life / Is come, my love is come to me.” All these lyrics were outpourings, as it were, from the poet’s innermost recesses of mind and served as priceless expressions of her genuine emotions on the occations of their composition. And these poms, no less than those of Emily Dickinson, have had their influence upon a number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woman poets in the 20th century.Key words: simplicity and grief; religious piety; enthusiasm and devotion; love setbacks; existence sincerity.克里丝蒂娜·乔治娜·罗塞蒂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1830一1894) 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从女性主义角度蓄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死后》

5 ・ 2
卢 淑梅 。 立娟 : 钱 从女性 主 义角度看 克里斯 蒂娜 ・ 罗塞 蒂的《 死后 》
都无法承担她对上 帝的 那份挚爱。 在《 死后》 一诗中,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表达了维多利亚 罗 塞蒂在《 死后》 一诗中, 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逝去 的爱的凄美故事。通过深入研究本诗就会发现, 这首诗的 时期诗歌的共同主题——死亡 , 悲剧般的爱情以及可能存 字里行问隐含着克里斯蒂娜的女性主义情怀 , 体现了她的 在的死后生活。作为一名女性诗人, 一方面, 她探讨这些主 独特 完全不同于同时期男性诗人的 女性主义思想。但是 , 在各国尤其是国内的研究中, 学者们 题的角度非常的新颖、 ,
其中也包括她的兄长但丁 ・ 罗塞蒂; 另一方面, 更多的是从宗教的角度研究罗塞蒂的作品, 从女性主义对 语言风格, 死后” 发生的一切时, 她没有利用常规 她的作品进行分析还是_个较新的角度。因此, _ 在本文中, 在描写诗中的女人“
作者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罗塞蒂的《 死后》 一诗进行分
后” At et) ( fr a 以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表达了对逝去的 诚的英国国教徒, eD h 从小信奉上帝 , 纵使她有罗塞蒂家族的艺
有着与其兄但丁 ・ 罗塞蒂一样的奔放不羁, 爱的纪念。克里斯蒂娜平静地并且优雅美丽地讲述了一个 术世家的浪漫, 凄婉的爱情故事, 里面没有丝毫的怨恨, 只有爱的温暖。正 但终究因为信仰, 不久与科林森解除婚约, 世间的任何男子 如瓦尔特 ・ 罗利所说, 这样贞静的歌声让你只想哭泣。
( 台学 院小 教外语 系 , 邢 河北邢 台 摘 04 0 ) 5 0 1 要: 克里斯蒂娜 ・ 罗塞蒂是英 国历 史上 最杰出的女诗 人之 一 , 的作 品久 负盛名。尝试 以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 角 她
意大利女诗人诗歌

意大利女诗人诗歌嘿,你知道意大利女诗人吗?她们就像那绽放在亚平宁半岛上最娇艳的花朵,每一朵都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就拿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来说吧。
她的诗就像是一位老友在你耳边轻声诉说着故事。
她写爱情,“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 Gone far away into the silent land.”(当我离开时,请记住我,远远地踏入那寂静之地。
)你看,这就像在爱情里,即便可能要分离,也希望对方心中永远有自己的位置。
这种感觉就如同你小时候最心爱的玩具,哪怕很久不玩了,也不舍得扔掉,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回忆。
还有安托内拉·安内达(Antonella Anedda)呢。
她的诗像一阵神秘的风,能把你带到意大利的各个角落。
她的诗句中有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那片土地,是我灵魂的摇篮,就像大树扎根的泥土,永远是它力量的源泉。
”她这样描写家乡,就如同我们说起自己小时候长大的那个小院子,那里有欢笑,有泪水,是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我和我的朋友有一次就为了意大利女诗人的诗争得面红耳赤呢。
我朋友说:“这些诗太含蓄了,哪有咱们本土诗人的诗直白。
”我就反驳他:“你这就不懂了,意大利女诗人的含蓄就像那包裹着精美包装纸的礼物,你得慢慢打开,一层一层,才能发现其中的惊喜。
”我们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
这些意大利女诗人的诗歌,就像是打开意大利文化宝库的一把把钥匙。
每一首诗都是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有的通向浪漫的爱情花园,有的通向对生活深刻思考的幽径。
在我看来,意大利女诗人的诗歌是世界文学星空中璀璨的星星,它们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用独特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对家乡的思念。
它们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就像品尝一杯浓郁的意大利咖啡,初尝可能有些苦涩,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香醇。
“堕落的夏娃”与爱情——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探析

“堕落的夏娃”与爱情——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探析作者:胡宇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胡宇(湖南警察学院英语基础课部,湖南长沙 410138)摘要: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前拉斐尔派诗人,她的作品不仅表达出了19世纪女权主义兴起而出现的女诗人作用,同时她具有多重意义的诗歌作品更是让研究者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探索。
她的诗歌以其精致而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妇女问题的深层次探究让其结构更为复杂。
本文对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中的爱情诗加以研究,从女权主义的角度作理论分析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探析。
关键词:克里斯蒂娜;诗歌;爱情;拯救;女权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4-0100-02一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是前拉斐尔派兄弟会的成员,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这位被西方世界称赞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传奇女性之一的女性作家,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她的一生中,写下了很多的关于幻想、自然、爱情、宗教等等的虔诚的诗歌与散文。
在对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歌研究中,有很多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入手。
1977年西门尼斯在他的作品中说克里斯蒂娜创造出了一种富有想象力的、自发性质的、抒情性质的有别于却是相互结合的传统的诗歌形式。
她所从事诗歌创作的形式,不过是在原本重视男性文学的环境中,将原本的重男轻女的文学传统予以颠覆,将男性文学予以批判。
虽说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她的诗歌中更多的是宗教的主题,可是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爱情,“爱”的话题也同时是她诗歌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主题。
1987年,大卫·肯特在他的书中将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终身成就划分为三部分。
一方面她虔诚的宗教诗歌散文作为主要的主题带给了她心灵更多的慰藉;其次她诗歌中显示失意的爱情诗也是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
解读《小妖精集市》中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女性意识

解读《小妖精集市》中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女性意识作者:魏婷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02期摘要: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寓言叙事诗《小妖精集市》是她最负盛名的作品。
作品传达了克里斯蒂娜的女性意识,它通过描绘两姐妹萝拉和莉姬和小妖精们的对抗,表现诗人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身份、地位以及两性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小妖精集市》;女性意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 (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1830-1894 ) 被誉为英国女诗人中的佼佼者。
作为先拉裴尔派的重要成员,她的诗受其兄但丁·迦百列·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画家兼诗人,先拉裴尔派的领袖)影响,但不像其兄的诗那么浓艳华丽,而有一种哀婉动人的情调,清新纯净,富有女性的敏感细腻。
同时,她的诗歌中带有自然或宗教中转化来的丰富多彩的意象。
以往,她的诗歌中所体现的死亡、爱情和宗教主题受到了过多的关注,往往忽略了她的作品所传达的女性意识。
虽然克里斯蒂娜并没有自觉地去描绘当时社会女性的不公正待遇,但是她将女性自我的声音传达出来,从而让世人发现了世界的另一半的灵魂深处的诉求和希冀。
1859 年到1870年间,克里斯蒂娜在海格特的圣玛利妓女收容所从事志愿者工作(Marsh, 238)。
在那里,失足女性接受精神救赎和社会改造,而克里斯蒂娜则目睹了太多的不幸遭遇。
在维多利亚时期性道德非常严厉, 但是卖淫业却相当兴盛, 妓女数量大得令人吃惊。
据怀特霍恩在1858年估计, 15-50岁的未婚女子中, 约有六分之一是妓女; 而英国新闻界则估计伦敦存在十二万之多的妓女(王章辉,2003:262),而且雏妓的数量相当惊人。
这种行为对于那些将性纯洁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维多利亚人来说无疑是不能容忍的,他们强烈地谴责妓女,称其为堕落妇女( Fallen wom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iblings:Dante Gabriel Rossetti , William Michael Rossetti,and Maria Francesca Rossetti
Her most important works:
General introduction
❖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is the finest woman poet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She wrote a variety of romantic, devotional, and children's poems. She is best known for her long poem Goblin Market, her love poem "Remember”. She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headed by her brother D. G. Rossetti , and shared the PreRaphaelite taste for the beautiful but sad and various imagery. Her writing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20th-century women poets .
work , with caring her family and with writing poetry. She began writing at age 7 however her first writing wasn’t published until she was 31. In 1893, she developed cancer and died the following year. After her death, her popularity faded but in 1970 she was rediscovered by feminist scholars who recovered and commented on her work. Some of her work is considered som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the Victorian Era.
Her life story
❖ Christina Rosetti was born in London in 1830. Their father,
Gabriele Rossetti, was an Italian poet; their mother, Frances Polidori , was the sister of Lord Byron's friend and physician, John William
Portrait of the Rossetti Family, 1864
2. Features of Her Poems
❖ Rossetti's work focused a great deal on death and the futility of life. Yet whilst one may expect to find her poems unbearably sad and depressing, there was a certain charm to her writing with her subtle feeling of beauty and her almost childlike sense of innocent wonder that balanced out the melancholy.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 - 1862 The prince's progress and other poems - 1866 Commonplace and other short stories - 1870 Sing-Song: A nursery rhyme book - 1872 Seek and find - 1879 A pageant and other poems - 1881 Called to be saints: The minor festivals 1881 Time flies - 1888 Poems 1888 - 1890The face of the deep - 1892 Verses - 1893
Christina Rossetti’s Biography
❖ Born: December 5th, 1830
❖ Died: December 29th, 1894
❖ Parents: Gabrielle and Frances Rossetti Notable
❖ Religion: Anglicanism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e
1. Christina Rossetti’s Biography 2. Features of Her Poems 3. Selected Poems
❖ 她好像水流中一枝百合花, 又像一块岩石,带着青色的纹理, 遭到喧哗的潮水冲击。 爱上她,你就爱上了世间人情。
Polidori. She was the youngest of four children who all ended up becoming writers. However, in the 1840’s, the family’s
economic situation worsened and her own health deteriorated. At this point , she , her mother and sister became intensely involved with the Anglo-Catholic movement.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 Christina governed herself by strict religious principles and refused twice her suitors for marriage. Then she lived a quiet life , occupying herself with charity